宗教学复习资料.docx
《宗教学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宗教学复习资料.docx(2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宗教学概论复习题一、填空1、宗教学的分支学科包括(宗教心理学、宗教社会学、宗教人类学等根据崇拜对象的数量:多神教、独尊一神教、二元神教、一神教等根据宗教的形成方式分为:自发(自然)宗教与人为宗教2被称为西方宗教学之父的是(麦克斯。缪勒)3宗教观念主要包括了(灵魂观念)、(神灵观念、(神性观念)三个方面。4英国学者泰勒在其名著()中提出并论证了宗教起源的万物有灵论观点。5恩格斯把原始社会中的宗教又称为()。6宗教节庆:佛诞节(农历4月8日)、涅槃节(农历2月15日)、基督教复活节、穆罕默德升天遨游朝觐耶路撤冷的(登霄节)、易卜拉欣受安拉启示宰羊代子献祭的(古尔邦节)、释迦牟尼菩提树下悟道的成道节
2、(农历12月8日)、8以色列人的民族宗教是()。9主教制(天主教、新教安立甘宗):长老制(加尔文宗);公理制(公理会、浸礼会)10基督教神学的根本内容包括(上帝论)、(基督论)、(教会论)等。11伊斯兰教的根本信仰包括信安拉、(信使者)、(信经典)等。12印度教的三大纲领是(吠陀天启)、(祭祀万能)、(婆罗门至上)。二、判断题I在原始宗教中,(自然属性)是宗教的主要方面。2在古典宗教中,(社会属性)是宗教的主要方面。3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梦想的反映,在4这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5在原始社会中,祖先崇拜一般是在鬼魂崇拜的根底上开展起来的
3、。6在宗教团体的组织形式上,佛教、伊斯兰教实行的寺院制。7基督教圣经包括旧约和新约两局部。8“上帝已死神学”是一种唯物主义学说。9宗教与科学的冲突是不可调和的。10列维布留尔认为原始神话的思维方式是“原逻辑”的。11缘起”学说构成了整个佛教哲学的理论根底。12艺术与宗教都是在作为共同根源的社会根底上生长出来的两种不同的文化活动。13宗教信仰率与人口集约化程度之间存在反比的函数关系。14犹太民族一开始就选择耶和华为唯一信仰的真神。15伊斯兰教的两大主要教派是逊尼派、什叶派。16人们的生产方式和交往方式对宗教起着最终决定的作用。17奥地利天主教神父威廉施密特在神的概念的起源中提出了原始一神论的宗教
4、起源说。三、名词解驿1宗教观念4图腾崇拜7万物有灵论10氏族神2宗教感情5大自然崇拜8禁忌11自然宗教3宗教礼仪:6人为宗教9自然神12宗教经验13模仿巫术14祖先崇拜四、简答题(每题10分)1简述宗教社会学的根本方法和观点。2简述宗教心理学对宗教研究的意义。3简述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根本特征。4何为宗教观念?它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5简述神灵观念是如何产生的。6何谓宗教经验?试分析宗教经验产生的原因。7简要分析宗教产生的认识论原因。8简要说明宗教产生的社会历史原因。五、论述题(每题20分)1.宗教观念有那些表现?试论述它们产生的原因。15原始一神论16接触巫术9简述宗教礼仪的意义和作用。10何为
5、宗教感情?简述它的主要内容和特点。12简述人为宗教的特点。13简述原始宗教的根本特征和类型。14简述宗教对文学艺术的影响。(第十三章第一节)15简述宗教与道德的关系。16简述宗教与科学的关系。17简述宗教与哲学的联系2 .原始宗教是如何产生的?它对原始人的社会生活有何影响?3 .说明你对宗教本质的理解,并说明宗教与封建迷信的区别。4 .结合人为宗教的根本特征,说明宗教的社会历史属性。5 .结合有关史实和理论,阐述宗教产生和开展的根源。6 .结合有关史实,分析宗教与科学关系。第一讲宗教学的学科性质和研究方法第一节宗教学的学科性质一、什么是宗教学?宗教学是以宗教一般为研究对象,以存在于社会、历史之
6、中的宗教现象为客体,考察其观念、行动、组织的形式和内容,研究其起源与演变的过程及产生与存在的根底,并探索其性质、规律和社会作用的一门社会科学。二、宗教学的研究对象A.宗教学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宗教现象的多样性;宗教现象的流变性;宗教涉入社会生活的广泛性。B.宗教定义的多层次性a.宗教认识的特殊性实质性定义(SUbSIamiVedefinitiOn):强调宗教的实质性因素,注重对宗教本质的探讨。功能性定义(functionaldefiiion):强调宗教功能的内涵,即宗教在社会中的角色。b.宗教定义划分宗教素材的复杂性;宗教定义的学科局限性;宗教认识中主观立场的干扰。C.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宗教问题
7、的根本态度a.宗教不具备独立自在的本质;b.宗教的内容来自人的现实生活;c.人们的生产方式和交往方式对宗教起着最终决定的作用。三、宗教学的形成与开展“只知其一者,一无所知。”缪勒1.1873年英籍德国学者麦克斯缪勒提出“宗教学”的概念,标志着现代宗教学的诞生。2.宗教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a.启蒙思想动摇了基督教的独断统治;b.宗教视野的扩大和世界各地宗教资料的积累;c.进化论概念比照拟宗教研究的影响。第二节宗教学的学科结构和研究方法A.宗教学的学科结构根底学科与理论学科第一层次:对各种具体宗教现象的记述和研究:宗教的田野调查、考古、文献考据等。第二层次:对各种具体研究材料进行综合理论加工:如
8、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分析并得出宗教信仰状况的一般结论。第三层次:纯粹理论形态的范畴:如对宗教本质的研窕。B.宗教学的一般研究方法宗教学的研究既有自己特殊的研究范式,也广泛借鉴和采用了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方法主要涉及历史学、哲学、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伦理学、政治学、民俗学等学科。a.宗教哲学宗教学与哲学既有密切的关系:哲学视点与方法在宗教学研究中既有重要地位。b.宗教史学宗教史学是各种宗教学研究的根本前提,它是从各种宗教所经历的历史开展来认识宗教本身。c.宗教人类学宗教人类学是宗教学与人类学形成的边缘学科,主要是利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来研究现存的具有原始性质的宗教,探讨人类初
9、民原始宗教的起源、状况和社会作用。d.宗教社会学宗教社会学是社会学方法在宗教研究领域的应用,它将宗教看作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文化现象。主要研究宗教同构成社会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及其相互影响;研究宗教同阶级、阶层、社团、家庭之间的关系以及宗教与各社会成员之间的相关性。e.宗教心理学宗教心理学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宗教现象,研究人的心理、精神对宗教的体验,其研究范围包括各种宗教意识、情感和经验等。f.宗教语言学宗教语言学研究是宗教研究的根底,它是整理宗教典籍、研究宗教源流和宗教与社会文化相互影响的重要手段;现代宗教语言学对于宗教本质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g.宗教神学宗教神学一般是指宗教神学家们以宗教神学的立
10、场、观点和方法来研究宗教,代表了宗教研究中的特殊视角。C.宗教学研究的任务一、应用研究:以各种具体的宗教现象为研究对象,提供关于研究对象的直接知识;二、理论研究:从一般角度阐述宗教在历史和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二讲宗教的构成与分类第一节宗教的构成与分类宗教分析的系统论方法一、宗教系统结构几种分类A.教会:仪式;信仰和观念;特殊的情感体验;道德标准B.宗教意识;宗教组织:宗教礼仪:宗教器物C.心态要素;行为要素:社会组织要素心态要素(精神因素):包括了精神方面的各要素。如信仰、教义和理论、情绪和情感意志、神话传说、宗教文学艺术等。行为要素:包括了宗教信仰者宗教实践方面的各要素.如宗教道德伦理、宗
11、教禁忌、宗教礼仪和节庆、宗教修炼等。社会组织要素:包括各种宗教机构、社团和及其相应的规章制度等。宗教各要索之间的关系?宗教的心态要素在宗教系统中处于核心的地位,对宗教行为和宗教组织等要素有决定性的影响和制约作用。宗教的行为要素是受宗教信仰支配的,是宗教信仰的外在表达和表达形式,它能够培养宗教意识、强化信仰感情,为实现宗教目的效劳。宗教社会组织要素是宗教得以存在和开展的社会形式和组织保障。宗教社会组织是宗教观念和行为的制订者和执行者,也走宗教对现实生活进行干预的重要力量。二、宗教的四要索说及其逻辑结构宗教是四种要素(宗教观念、宗教体验、宗教行为、宗教制度)的统一体,它包括了内在(宗教观念、宗教体
12、验)和外在(宗教行为、宗教制度)两种因素。从逻辑上看,四个要素在宗教体系中有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宗教观念,包括灵魂观念、神灵观念、神道观念,这是处于根底层或核心层;第二层次是宗教体验,包括对神的神秘感、敬畏感、依赖感、惊异感、羞耻感、宁静感等,它是在宗教观念的根底上产生的对宗教时象、对神的心理感受或体验;第三层次是宗教行为,包括巫术、禁忌、祭祀、祈祷等,它是宗教观念和宗教体验的外在表现:第四层次是宗教的组织与制度,包括教会、僧团教团、寺观教堂、教义系统、教阶体制、修道修行体制、信仰体制、宗教礼仪等,它是宗教观念信条化、宗教信徒组织化、宗教行为仪式化、宗教生活标准化和制度化的结果,它处于宗教体系
13、的最外层,对宗教信仰者及其宗教观念、宗教体验和宗教行为起着凝聚、团结的作用,保证宗教这种社会现象作为社会结构的一局部而存在于社会之中。第二节宗教的分类为什么要对宗教划分类别?宗教的类别划分是通过比拟分析的方式把握时象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从而认识宗教现象的特征。一、宗教的分类标准A.宗教的分类标准受研究者信仰倾向的影响:B.宗教的分类标准表达了研究者的认识角度和层次:C.各种宗教分类标准的互相补充。二、根据崇拜对象的特点分类A.根据宗教开展的过程a.自然崇拜的宗教b.人格神的宗教B.根据崇拜对象的数量多神教、独尊一神教、二元神教、一神教等C有神论宗教与无神论宗教的划分三、根据宗教的形成方式和社会组
14、织特点分类A.自发(自然)宗教与人为宗教B.种族宗教与世界宗教C.政教合一的宗教和政教别离的宗教四、根据宗教与社会历史的联系分类A.根据宗教所处的社会历史形态a.原始社会的宗教b.阶级社会的宗教B.根据宗教的历史阶段a.史前宗教b.古代宗教c.历史宗教d.新宗教五、其他宗教分类A.地理学的分类如近东宗教、远东宗教、印度宗教、非洲宗教、太平洋宗教等。B.人种学语言学的分类如大洋洲人的宗教、非洲人的宗教、美洲人的宗教、蒙古人的宗教、地中海沿岸人的宗教等。C.进化论的分类如原始宗教与高级宗教之分;梯勒对自然宗教和伦理宗教的划分D.其他学者依据其研究视点的分类如海勒尔对神秘主义宗教和先知宗教、伊利亚德
15、对传统宗教和历史宗教的划分第三讲宗教的起源第一节关于宗教起源的解释和观点一、宗教信仰者对宗教起源的解释a.神的创立;b.神的启示;a.宗教导师悟道创立;特点:宗教神创二、西方无神论者关于宗教起源的观点A.产生于对自然现象的无知和敬畏:B.产生于群众的愚昧和统治者的欺骗:C.宗教是抽象的人类属性的总和(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解释)。特点:宗教人造三、西方宗教学者关于宗教起源的理论A.宗教人类学:自然神话(naturalmyth);实物崇拜(fetish-worship);万物有灵论(animism):前万物有灵论(pre-animism):巫术(witchcraft):图腾论(totemism);原
16、始启示说(Primal-apocalypticism):B.宗教社会学:涂尔干:社会集体生活需要是宗教产生的前提;列维一布留尔:原始宗教是前逻辑思维支配下形成的社会集体衣象:C.宗教心理学:施莱尔马赫:宗教产生于“绝对依赖感:鲁道夫奥托:宗教的根底是对“全然的他者”的敬畏:弗洛伊德:宗教与俄狄浦斯情结:容格:宗教与集体无意识:马斯洛:宗教与对生存价值的追求(顶峰体验):D.宗教哲学:马丁布伯:我一你”关系:卡西尔:符号世界;四、宗教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宗教是人的意识的产物,但是人并不是随便地创造宗教的。要说明人的宗教意识必须到人的社会生活中寻求宗教产生的根底。人的各种宗教需求是产生于人的社
17、会生活的,只有深刻分析人的社会生活根底以及现实社会的各种矛盾,才能发现宗教产生的社会历史原因。第二节宗教的认识论根源一、宗教产生的心理根源对自然界的依赖感和恐惧感,导致了原始人产生信仰和崇拜的心理根源。社会作为异己的存在同样会使人产生相似的心理感受。这种宗教情感除了依赖感和恐惧感之外,还有受造感、神往、欢乐、感恩、崇敬、热爱等心理感受。宗教学家奥托用numinous来指称最本质的宗教情感,即对神既敬畏又向往的心理内容二、宗教产生的认识论根源宗教、神灵观念的产生,反映了原始人对自然现象和自然物的认识生平。其中包括对精神和肉体关系的错误认识,对生死的直观认识等,都是宗教产生的重要根源。人的认识的局
18、限性与人需要理解和解释世界的矛盾性,也是宗教产生的重要原因。三、观念实在与客观实在的对立是宗教观念产生的根本前提原始人不能区分观念实在和客观实在,这是宗教产生的认识论根源。原始人的意识根本上是一种以直观为主的形象思维,他们在对周围发生的事物及其过程进行解释时,往往只是注意到不同现象在时间上的相继关系,却不能认识到这些现象是否有本质上的必然联系。同时,原始人的直观形象思维过分地强调经验与客观对象的同一性,又使得他们容易把感觉、幻觉、甚至错觉当做与客观对象同一的东西。当观念实在取代客观存在而被当作具有最真实意义的存在时,宗教观念就慢慢地形成了。拟人化世界观的形成;原始人借助宗教神话观念把握自己与周
19、围世界的关系;拟人化世界观是认知功能与情感功能的统一;宗教观念是不自觉的主体意识(拟人化);宗教是本能的人向自觉的人开展中的一个环节。四、观念实在人格化是宗教观念的根本特征在人类社会开展的初级阶段,原始人在对所接触事物或现象的原因进行认识时,往往根据自己的行为受制于意志的直接经验,推出客观事物的运动变化也为某种精神力量所控制。在这个根底上,原始的拟人化世界观逐步形成,并进而开展成为原始宗教的神灵观念。在这种观念体系中,周围一切客观过程的本质和原因经过拟人化处理而被看作与人相同的人格存在,具有类似于人的精神活动能力。原始人借助宗教神话观念把握自己与周围世界的关系,这一-拟人化的宗教观念在传统中不
20、断开展,最终形成完整的宗教世界观体系。从认识论的角度说明宗教观念的起源,证明了宗教观念是人类认识自身的产物。第三节宗教的社会历史根源在人类社会开展的初期阶段,人和自然的关系主要表现为自然对人的压迫:自然崇拜的宗教是自然压迫的产物:图腾崇拜说明人类进入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社会组织形式;宗教以梦想的形式与自然建立起精神联系,使得异己的自然在观念上成为为人的自然。一、自然压迫是宗教产生的主要原因导致宗教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是多方面的,其中人和自然的关系处于首要地位。宗教产生和开展的历史变化曲折地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由于在原始社会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占据着主导地位,因此自然压迫是宗教产生的首要因素。在人类社
21、会开展的初期阶段,人与自然的关系主要表现为自然对人的压迫。自然崇拜的宗教是这一状况的反映。人们在以各种自然现象为崇拜刻象的根底上,逐步形成了图腾崇拜。图腾崇拜的出现强化了宗教的象征或符号功能,使宗教愈来愈具有普遍的意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宗教的核心内容;原始宗教对于原始民族群体生活的意义;自然矛盾和社会矛盾是宗教在阶级社会条件下的根源;宗教为信仰者提供了精神领域的解脱途径;宗教在阶级社会中往往是社会危机的产物.二、社会压迫和自然压迫的结合是阶级社会条件下宗教形成和开展的根本原因人与自然的关系和在这个根底上形成的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的有机统一,构成了现实的人的存在状况的总和。宗教是一种以人的存在状况
22、为反映对象的社会意识,它的内容不仅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且也反映了人与人的关系。在阶级社会中,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本身就成为一种与现实的人相对立的异己力量,这必然在阶级社会的宗教中得到反映,宗教的内容更注重反映了阶级社会人们生活的现状和要求。同时,阶级对立特别是社会危机成为新生宗教产生和传播的社会根底。所以,自然压迫和社会压迫的结合,构成了宗教在阶级社会条件下的根源。宗教的最终根源存在于人类社会历史条件之中;宗教形成和开展的客观必然性在于人的社会存在的矛盾性:只有具体地分析人所处的现实历史条件,在这种客观根底上形成的需要以及客观条件所允许的人们满足自己需要的方式,是认识宗教问题的关键。三、全面
23、认识宗教的社会历史根源宗教作为普遍的社会意识现象,它的内容最终是人的现实存在状况的反映,它的根源最终也只在于由各种因素构成的社会历史条件中。任何时代的人的活动都要以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为前提,他不可能在实践中取得绝对的自由。对于现实的人,客观的社会历史条件常常表现为可怕的异己力量。在实践中软弱无力的人把现实幸福生活的理想寄托在超现实的领域之上,用想像的真善美填补人在现实社会中的匮乏,在精神中超越客观对象的束缚。因此,宗教的产生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具体地分析各种社会历史条件,分析人们在这种客观根底之上形成的需要以及客观条件所允许的人们满足自己霸要的方式,是认识宗教起源问题的核心所在。第四讲古典宗教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宗教学 复习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909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