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研究与建设动态.docx
《高教研究与建设动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教研究与建设动态.docx(1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高教研究与建设动态2012年11月(总第35期)主办:开封大学科研规划处开封大学高教研究室本期导读:本期政策与信息主要关注的是教育部已正式启动现代职教体系国家专项规划编制工作,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报告(20022012)在京召开座谈会并对外发布了本报告。本期高教论坛关注高等职业教育的10年发展对经济社会的贡献,有效改善了区域人力资源结构,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奠定了重要的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基础;高职院校要体现办学的“高等”层次性,关键在建设一支体现高职特点的“三能”师资队伍;高校主动出击找岗位,78所高校摆摊推销毕业生,说明人才市场供求关系正在发生根本
2、性变化,高等院校工作人员要居安思危,人才培养观念要适应环境的不断变化。他山之石栏目我们介绍了湖南化工职院以分层教学为突破口,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绵职院多途径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以期对我们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有所启迪。近日,我校与富士康郑州科技园进行校企合作签约仪式,标志着双方在校企合作、共建基地、共育人才方面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我校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建设再添新丁,专业建设又有斩获:“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特色专业建设点”等项目立项建设,对于我校发展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全国口腔技能大赛西安举行,医学部团队第三次夺取
3、团队第一。 政策与信息错误!未定义书签。鲁昕:教育部已启动现代职教体系国家专项规划编制工作错误!未定义书签。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报告(20022012)发布错误!未定义书签。 高教论坛错误!未定义书签。高职教育:为区域协调发展奠定基础的十年错误!未定义书签。高职院校“三能”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与实践错误!未定义书签。校企合作的关键不在于利益而在于文化错误!未定义书签。高校主动出击找岗位78所高校摆摊推销毕业生错误!未定义书签。 他山之石错误!未定义书签。湖南化工职院:以分层教学为突破口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错误!未定义书签。绵职院多途径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错误!未定义书签。 本校动态错误!未定义书签
4、。我校与富士康郑州科技园校企合作签约仪式在我校举行错误!未定义书签。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建设再添新丁,专业建设又有斩获错误!未定义书签。全国口腔技能大赛西安举行医学部团队再获殊荣错误!未定义书签。政策与信息鲁昕:教育部已启动现代职教体系国家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在日前举办的2012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论坛上,教育部副部长鲁昕表示,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为加快推进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繁荣世界经济作出了重要贡献。面对国内外新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特别是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还在不断显现,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增大的情况下,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和有力支撑。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这个时期最为
5、紧迫的重大任务。鲁昕透露说,教育部已经正式启动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国家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并正在起草国务院关于建立职业教育体系,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决定。她相信,伴随这一系列政策的制定实施,必将加快促进职业教育发展,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论坛上,鲁昕从确立体系建设国家战略、形成科学发展全新理念、深度构建产教结合机制、建立健全国家制度体系、深入推进培养模式改革、全面提升职教基础能力等六个方面介绍了我国近年来职业教育取得的新进展。目前,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正按照“三步走”战略深入推进:20112012年重点推进中高职统筹与衔接,2015年初步形成体系框架,2020年
6、建成较为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了鼓励地方先行先试、创造经验,我国确定了56项职业教育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建立了9个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为全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典型经验和实践案例。为进一步增进中国与东盟国家在职教领域的交流与合作,鲁昕呼吁中国与东盟同仁要共同努力,提升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把职业教育纳入国家发展总体规划,办成政府切实履责、行业企业积极参与、受教育者乐于选择和易于选择的一类教育。她指出,目前,中国和东盟国家的经济发展都处于重要的机遇期,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非常迫切,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撑的需求也非常迫切。各国在共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校企合作机制
7、、分享优质教学资源等方面还有很大的空间和潜力。信息来源:中国青年报2012-10-8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报告(20022012)发布本报讯(记者李洁言)10月26日,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在京组织召开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报告(20022012)座谈会。会上发布了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之路一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报告(20022012),并邀请职业教育界有关专家、部分职业院校校长、新闻界代表围绕职业教育的10年发展进行了座谈。报告指出,10年间,职业教育在服务中求发展,取得了5大成就:一是建立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职业教育体系。2011年,我国中等和高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总数超过3000万人,依托学校和教育机构开
8、展的各类培训达6000多万人次。二是形成了基本完善的职业教育法律制度体系。三是探索了行业企业办学、集团化办学、行业与学校对话协作等灵活多样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四是确立了覆盖广泛的职业教育学生资助体系;五是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道路。10年间,职业教育在推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实现社会公平等方面作出了7项巨大贡献。一是助推经济增长。10年来,我国各级各类职业院校毕业生达7265万人,职业教育对我国主要劳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增长的贡献率为21%。二是提高就业能力。数据显示,中职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6年达95%以上,近3年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平均为87.6%o三是促进社会公平,9
9、0%中职生和20%高职生享受国家资助。四是优化教育结构,中职占高中阶段教育招生数的48.89%,高职占普通高等教育招生数的47.67%,初步实现了中央提出的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规模“大体相当”的目标。五是服务“三农”发展,“十一五”期间,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L85亿人次。六是推进区域发展,60%以上的毕业生当地就业。七是传承民族文化,开设50多种民族文化和民间工艺特色专业,造就一大批文化传承者。在肯定职业教育发展成就的同时,报告也指出了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面临的9大问题:现有的法制体系仍不完善,难以为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政府职责履行不到位、政策落实机制不健全;多渠道投
10、入机制尚不完善,绝大多数省份尚未制定生均经费拨款标准;部门联席会议的作用发挥不充分,部门协调工作量和难度较大;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之间缺乏衔接沟通,国家资格体系尚不完善;基础能力仍然薄弱,办学条件仍需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不适应发展需求;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校企合作缺乏长效机制;农村职业教育仍是薄弱环节;职业教育自身的吸引力仍有待加强。来自地方职业教育研究机构、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行业协会、企业、职业院校、10余家新闻媒体的代表共60余人参加了会议。信息来源:中国青年报2012-10-29高教论坛高职教育:为区域协调发展奠定基础的十年马树超范唯高等职
11、业教育的10年发展,正是为区域协调发展打基础的K)年,适应了不同地区青年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有效改善了区域人力资源结构,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奠定了重要的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基础。一、基于我国基本国情的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我国基本国情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各地经济社会、科学技术和教育发展水平很不平衡,人们参加高考选拔的意愿十分强烈。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不仅适应了人民群众对于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也有利于规模化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把我国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力资源优势。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并在开展技术研发和社会服务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2、。2011年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招生325万人,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总数的47.7%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让更多青年得到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让更多家庭能够走进大学校门,对于国家、民族未来和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02到2011年,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为2299万人。据麦可思调查,2011届高职学校毕业生中,88.1%是家庭第一代大学生,并且连续三届稳定在这一比例。据此推算,近10年高等职业教育为全国2000万家庭实现了高等教育学历“零”的突破,实现了教育代际向上流动。2011届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12.7%来自于贫困地区,22.2%来自于西部地区,16.2%来自于民族地区。来自以上三类地区的
13、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23%是在本市入学,83%在本省入学。对于这些地区的老百姓来说,高等职业教育不但帮助他们的孩子圆了“大学梦”,又能够在自己的“家门口”读书,而且“上得起”。高等职业教育将培养目标定位为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具有不可替代性。10年来,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率连年提升。2011届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达89.6%,与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基本接近,并且实现连续两届较快的增长;而该届学生毕业半年后平均月收入为2482元,同样实现两届连续上升。毕业生就业和薪资状况的良好表现,成为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阶段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14、二、发展:基于高等教育的管理规范和质量工程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质量是重要任务。2002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进入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质量问题越来越引起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开始于2003年的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为高等职业教育规范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通过各省份教育行政部门直接领导与组织的评估工作,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高职学校举办者和社会各方的积极性,增加了对高职教育的投入,有效推进了学校的教学基本建设,办学条件明显改善。2006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是在教育部开展“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背景
15、下组织起草的重要指导性文件,首次明确了“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它不仅从政府层面确认了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一种类型教育的特征、地位和作用,更进一步说明了高等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方针和目标,保证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三、改革:基于职业教育的服务宗旨和就业导向高等职业教育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要求广大高等职业院校切实把握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的主要特征。从传统的学科本位模式转向
16、就业导向模式,要求在培养目标上从偏重理论知识转向重视就业技能和发展能力;在学习制度上从学校为核心、全日制教学为主体转向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在教学内容上转向重视校内学习与工作经验的一致性,行动导向重于书本知识;在证书制度上转向注重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融通的“双证书”制度;在教学评估上转向重就业能力、重社会评价,注重校内评价与社会评价的一致性;在学习方法上转向教室与实习地点一体化,使就业成为促进学习的重要动力;在学习过程上转向满足经济界和个人生涯发展的双重需要,为提高就业技能和职业修养打基础;在专业教师的要求上转向强调“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重视聘请行业企业专家、技术技能大师作为兼职教师;在决策
17、管理方面教育行政部门从重决策向重服务转变,更加重视企业用户的意见等等。为此,教育部将高职教育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调整为工作评估,在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奖评审中对高职教育增加了“做中学、做中教”的要求,在国家名师奖评审指标中增加教师的企业经历和行业影响及贡献,在优秀教学团队评审中增加企业兼职教师的比例和作用等,形成了明显的政策合力。2008年教育部印发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启动新一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从“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到“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不但突出强化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要求和“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
18、建结合、重在建设”的评估方针,而且提出了“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评估原则,明确要求“既要考察人才培养效果,又要注重人才培养工作过程,还要关注学校发展潜力”。因此,正确认识和把握高职教育的特色,并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实践和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中强化这些特色,是全面提升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也是高职教育健康持续发展过程中的重点。改革后的高职教育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突显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特色,促进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和人才培养工作有特色、上水平。四、在服务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10年来,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主动与区域重点产业布局相适应,为服务“
19、三农”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引领作用,为中小微企业发展输送高素质技能型劳动者,为三线城市发展、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作出积极贡献。首先,高等职业教育在服务农村改革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2011年,全国共有涉农高职院校达343所,占到全国高职院校总数的27%,其中农业类专业点达到1042个,在校生近70万人。其次,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助推中小微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10年来,各地高职院校主动对接产业,培养大批紧缺人才解决企业生产技术难题,有效缓解了制约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发展的人才和技术瓶颈问题。2011年,全国在300人以下规模企业就业的高职毕业生有近六成,在50人以下规模企业就业的高职毕业生约三成,
20、成为促进区域产业向中高端发展,推动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产业集聚发展的一支生力军。第三,高等职业教育积极助力地县城市发展,为和谐社会建设做贡献。据麦可思对2009-2011届全国高等职业学校学生毕业半年后的调查显示,2011届高职毕业生有35%在院校所在市就业,68%在院校所在省(含本市)就业。在被调查的高等职业学校2011届毕业生中,有51.8%在地级市及以下地区就业,19.6%在西部地区就业,13.9%在民族地区就业,4.9%在贫困地区就业。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大背景下,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地县城市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专业技术人才的支撑。呈现均衡发展的高职院校布局,
21、为地县城市区域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文化条件。五、展望进一步推进区域均衡的“服务域”和“发展域”面向未来,高等职业教育将更好服务区域均衡发展,在构建更加开放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高等职业学校将更加贴近地方产业,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为解决区域中小微企业技能人才匮乏、技术研发力量薄弱、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高等教育逐步从大众化阶段向普及化阶段过渡,当高等教育资源不再稀缺、而生源稀缺的时候,高职教育将面临十分严峻的挑战。高等职业学校与县域中等职业学校联合办学,将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新的发展域和增长点。建立区域职业教育合作平台,推动城市高职院校
22、与县镇、农村中职学校多种形式的合作,打破部门和所有制限制,实行跨行业、跨学校资源整合,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在办学、设备、师资、教学和就业等方面的优势,提高农村职业学校学生的专业技能,促进城乡互动,资源共享,提高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倡导三线城市的高职学校以服务县域经济和支持“三农”发展为方向,以优化县域职业教育发展政策和投入环境为要求,与县级政府共建“县校合作校区”,既为高职学校高年级学生参加基层生产实践教学提供平台,更为提高县域中职教育质量、缓解高职教育生源矛盾提供重要支撑。(本文有删节)信息来源:中国高等教育2012-18高职院校“三能”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与实践高职院校要体现办学
23、的“高等”层次性,在提升人才培养、加强科技开发、提高社会服务等本质属性有所发展,关键在于建设一支体现高职特点的“三能”师资队伍,即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学生实训,还能与企业合作开展应用研究。当前高职师资队伍建设必须从“双师素质”的教师过渡到体现高职特点的“三能”教师。一、当前高耿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随着高职教育的迅速发展,办学规模的扩大,高职师资队伍建设出现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师资原有基础薄弱、来源渠道单一、业务素质偏低、数量严重不足和培训保障不力等方面。二、高职教育内涵发展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一是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对教师的新要求。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高
24、职院校人才培养必须从强调“职业性”,转向正确处理好“职业性”与“高教性”的关系,在职业教育体系中必须注意提升自己办学的“层次性”。人才培养在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性上应高于中职生,尤其在培养学生综合动手能力、新技术掌握程度、以及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方面要突出其“高教性”的特征。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必须通过强化职业道德、加强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等渠道,采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专业内涵建设等措施。为此迫切需要高职院校更新观念、明确定位、突出特色、提高水平,而众多具体的实施最终都要回归到高职教育主体上来,关键是能体现“职业性”和“高教性”的教师队伍。二是加强科技开发能力对教师的新要求。当前我国高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教 研究 建设 动态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911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