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docx(1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关于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养老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深化养老服务综合改革,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扩大普惠养老服务供给,根据市政府关于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皋政发(2021)37号)和市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能力提升三年实施方案(2022-2024)(通民养老(2022)32号)及市“十四五”养老服务发展规划(皋政办发2022)117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养老工作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
2、务,推动实行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大力推进养老服务事业与产业蓬勃健康发展。坚持将养老服务深度融入现代化发展大局,坚持主动融入长三角区域养老一体化,通过三年时间,着力补短板、扬优势、创特色,健全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充分发展、医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发挥“世界长寿之乡”品牌优势,将打造成“立足、面向全国”的一流“医养康养”基地、地区养老服务示范样板市、全省“苏适养老皋地标杆市。二、工作目标到2025年,全面建成保障更有力、设施更完善、管理更规范、服务更优质、城乡更均衡、监管更高效的养老服务体系。服务市场全面放开,60%以上公办养老机构实现社会化运营,社会力量投资运营养老机构
3、床位占比达到70%以上;农村敬老院照护能力全面提升,推动公办养老机构设立失智症照护专区,在全市敬老院中至少改建3-4所特困失能(失智)人员集中照护机构,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达100%;培育2家以上品牌化、专业化、连锁化的医养康养型养老服务机构,链式养老服务模式全面推开,全市镇(街道)、村(社区)链式养老服务模式全面施行,培育标准化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20家以上;医养康养深度融合,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75%以上;打造1-2家养老护理员培训基地,专业养老服务队伍不断加强,累计培训养老护理员IooO人次,持证率90%;综合监管能力进一步提升,全市养老服务体系安全形势保持稳定。三
4、、主要任务为实现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重点推进6大行动,实施24项主要任务。(一)推进社区养老设施“提升”行动1 .构建社区养老综合体系。加快发展家门口的养老服务站点,科学合理布局各镇(区、街道)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养老院、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护理站等形式多样的为老服务站点,集老年人助餐、助浴、助急、助医、助行、助洁等服务。在中心城区规划建设用地内布局设点,整合城市新建小区配建养老用房,推动4-6家规模型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建设,全面构建“10-15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参照市地方标准,且由我市编制的农村社区“长者驿家”养老服务规范,推进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升服务质量。责任单位:市
5、民政局、市住建局、市卫健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行政审批局,各镇(区、街道)2 .完善社区服务设施建设。结合城乡养老服务实际,按照片区土地开发利用,每处不少于1200平方米配建社区养老服务用房,解决碎片化配建养老服务设施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其他未按以上要求落实的新建住宅小区,应严格执行有关社区配套养老用房政策,政府职能部门在出具住宅项目规划条件时,应明确养老服务设施用房配建标准,按每百户不少于30平方米的标准配建公益性养老服务用房,确保养老服务设施与所在住宅区同步规划、同步审批、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同步属权登记。既有住宅小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用房不足的,通过政府回购、置换、租赁、改
6、造等方式,按每百户不少于20平方米的标准调剂解决到位,也可在相邻新建地块内予以补足,鼓励将配建指标进行适度集中。有计划分步骤推进既有养老服务设施运营,探索与社区、物业、国企、志愿组织合作运营,切实发挥养老服务设施用房作用。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将养老服务设施嵌入其中,至少满足助餐等服务需求。到2025年,各街道和长江镇统一设置不少于1000平方米的镇级综合型养老服务中心。加强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点建设,大力开展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功能提升,推进社会化、连锁化、规范化运营,对正常运行达到考核标准的按照规定给予每一个镇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补助。责任单位:市行政审批局、市民
7、政局、市住建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各镇(区、街道)3 .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将养老机构前移至社区,大力发展社区嵌入式综合性养老机构社区长者驿家、互助型养老睦邻点、邻里互助中心,在不脱离老人熟悉的社会关系和生活环境的前提下,为老年人就地安养提供日托、探视、保健、助餐、文化娱乐等互助养老服务。坚持“嵌入式”“小型化”“多功能”“专业化”四大特性,即依托社区现有公共设施或闲置物业资源,与社区环境融为一体;床位规模一般在10-49张左右,总建筑面积达300平米左右;可以提供包括24小时全程住养、日间照料、康复护理、居家服务、家庭援助等灵活变通的“一站式”综合养老服务;由专业的社会化养老服务机构负
8、责服务运营。到2025年,各镇(区、街道)分别至少建设4-5家社区长者驿家,有条件的镇可增加布点,满足老年人就近托养需求,方便亲属照护和探视。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卫生健康委,市行政审批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建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消防救援大队,各镇(区、街道)(二)推进居家养老服务“提质”行动4 .丰富居家养老服务内容。健全城乡老年人助餐服务网络,加大助餐配送餐工作力度,重点推动主城区、城北街道、城南街道及长江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增设社区助餐点(中央厨房)建设项目,进一步扩大助餐配送餐服务覆盖面,对就餐的老年人群体,按照政府托底及其他社会老人分别给予份额补助。对运营达标
9、的助配送餐服务单位,按照年助餐人数经考核后,依据等级分别给予补助1万元、3万元、5万元。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有关镇(区、街道)5 .开展居家环境适老改造。鼓励老旧小区增设或改造养老服务用房和设施,优先支持老年人居住比例较高的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符合条件的养老服务机构加装电梯可享受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相关政策。到2025年底前,完成政府支持的家庭适老化改造不少于800户,对纳入特困供养、低保、低边、重点优抚、空巢独居老年人等特殊老年人家庭实施适老化改造,每户按照3000元的标准进行改造,其他社会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超过3000元的(含)给予600元的补助。责任单位:市住建局
10、、市行政审批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市残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6 .实施“互联网+”养老服务。借助“互联网+健康养老”信息平台,建立居家、社区、机构“三位一体”智慧养老系统,鼓励各养老机构、市属企业等开发提供健康检测监测、养老监护等新产品新服务,打通人社、卫健、民政、公安信息共享壁垒,着力打造“没有围墙的智能养老院”,推动政府购买居家上门服务和各项养老服务福利事业有序发展。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市市域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市卫健委、市公安局7 .完善政府购买居家上门服务制度。完善以农村高龄、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为重点的定期居家上门服务和探访制度。政府购买服务保障比例及标准逐年增加,
11、到2025年,80周岁以上老年人服务保障月标准不低于50元、经济困难的失能老年人保障标准不低于120元。居家上门服务提质扩容,占老年人比例达18%o鼓励农村妇女、低龄健康老年人等群体通过电话、上门探视和邻里守望等形式,对高龄、失能老年人开展探视巡访。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市公安局、市妇联,各镇(区、街道)8 .建立家庭养老照护床位。推动发展家庭养老照护床位和社区认知症照护床位相衔接机制,对照省家庭养老照护床位建设和服务规范(DB32/4182-2021)等要求,加强部门联动,建立基本数据库,在社区层面,研究建立包括认知症早期筛查、发现转诊、认知干预、志愿服务、家庭支持等在内的社区认知关
12、爱平台。并为60周岁以上中度、重度失能老年人或者85周岁以上高龄轻度失能老年人家庭(低保、低边、分散特困人员老年人、空巢、独居老年人优先)安装智慧床垫、烟感、手环等智能化服务设备,为家庭成员提供心理慰藉、能力提升和喘息服务。至2025年底,全市新建或改建家庭照护等床位不少于800张。责任单位:市卫健委、市医保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三)推进机构养老品质“提级”行动9 .强化公办养老机构保障作用。强化公办养老机构“兜底线、保基本”职能,2025年前,改扩建1所具有示范引领作用、区域性的公办护理型养老机构。公办养老机构设立失智症照护专区,床位数不低于总床数的5%。积极探索有条件的镇(区、街道)、市
13、属单位利用闲置资源或国有资产建设养老服务设施、承接养老服务功能。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行政审批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卫健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10 .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机构养老。鼓励我市医养结合型企业参与社会养老服务,招引知名养老服务企业入驻,推动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品牌竞争力的养老机构。在符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推动公办(建)民营、公租民营,新增政府投资养老服务设施原则上采取委托社会力量运营模式;鼓励将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机构运营以区域或多个镇(街道)为单位统一委托专业化养老服务组织(企业)“集成化”运作。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各镇(区、街道)11 .推动“链式养老”服务延
14、伸。进一步健全“链式养老”配套政策及标准,重点鼓励规模连锁型、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整合机构、社区、居家、医护等养老服务资源,发挥专业优势,承接运营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延伸开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实现居家照护、社区照护和机构照护无缝对接,为老年人提供从机构到社区居家相衔接的一体化专业养老服务。完善政策扶持,在机构运营补贴、居家养老服务补贴、照护和医疗保险待遇及连锁品牌经营补贴等方面进一步细化扶持措施,持续推动养老机构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可持续发展。到2025年底前,全市“链式养老”服务模式成熟完备,90%以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由专业养老机构承接运营,形成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以照护为主业、辐射社区
15、周边、兼顾上门服务的综合性养老服务机构。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行政审批局、市卫健委、市医保局,各镇(区、街道)12 .探索公办养老机构体制改革。按照我市特困供养对象分布情况及各镇(区、街道)公办机构运行情况,对照有关政策,按照区域性布局,整合现有公办养老机构资源,按照东西南北中的布局,将全市15家公办养老机构进行合并为5大农村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所有资产归市政府所有,各机构由市民政局统一管理、人员统一招聘,资金保障由市财政负责。2025年底前,通过宣传发动,确保调研理论可行,思路明确,最少整合运行一所市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或指导中心)。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国资办、市人社局、
16、市编办、各镇(区、街道)13 .推进服务标准全覆盖。在启东市敬老院养老服务标准化试点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以点带面,在全市所有农村敬老院深入推进、全面推广,使249项标准落实到敬老院日常管理和服务的各个环节。2023年,先对1-2家敬老院进行先期试点,采取先行先试的方式逐步推广。到2025年,全市农村敬老院全部实现服务标准化,在日常生活照顾、精神慰藉、心理支持、日常医疗、康复护理、紧急救助、临终关怀等各环节的服务都按标准化进行,服务满意度达到95%以上。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卫健委14 .规范人员配备及薪酬待遇。农村敬老院应根据收住人数和照料护理需求,按一定比例配备工作人员。其中
17、,护理人员与生活不能自理的入住对象配比不低于1:4,与其他入住对象配比不低于1:10。收住50-100人的至少核定2名管理人员,收住100人以上至少核定3名管理人员。从2023年起,强化薪酬管理,敬老院工作人员基本工资待遇应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1.8倍,并办理养老、医疗、工伤等社会保险。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接受社会寄养老人的护理费和床位费三分之一收益用于支持兜底保障对象的养老服务,三分之二受益用于奖励工作人员,实行工作成绩与经济利益挂钩,形成奖优罚劣的工作机制。责任单位:各镇(区、街道)、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卫健委(四)推进医养融合发展“提速”行动15 .深化
18、医养有机结合。鼓励将医疗卫生机构中闲置床位设置为护理型养老床位。医护人员到医养结合机构执业在职称评定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积极推进100张床位(含)以上养老服务机构设置医务室。每年新增护理床位不少于200张。加强老年人健康管理,优先将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协议管理范围。制定医养签约服务规范,鼓励养老机构与周边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签约合作。责任单位:市卫健委、市医保局、市民政局,各镇(区、街道)16 .完善长期照护服务体系。深入推进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建立居家、社区、机构相衔接的长期照护服务体系,对符合条件收住失能老年人的养老机构给予补贴,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进一步完善医疗照护等级
19、评定委员会制度,整合医保、民政、残联等部门各条线生活自理能力等级评定标准,我市统一的等级评定标准,实现医保照护评定结果与民政保障对象享受待遇互通共享。责任单位:市医保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卫健委、市残联17 .创新康养体系建设。统筹辖区内康养资源,建立覆盖各镇(区、街道)康养联合体,形成机构、社区、家庭有机衔接,医康护养融为一体的便利化、精准化康养服务体系。符合长护险协议定点条件的,优先纳入长护险定点范围。建立医疗信息共享机制,精准开展康复养老护理服务。探索建立政府、社会、个人合理分担的资金保障政策,打通康养服务资金支付渠道。责任单位:市医保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卫健委、市残联(五)推
20、进多方联动监管“提档”行动18 .加强养老服务重点领域监管。建立健全养老机构和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组织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疫情防控制度。常态化开展监督检查和舆论宣传,防范养老机构和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领域非法集资风险。加强养老机构、居家上门等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监督管理,进一步规范服务内容、服务标准,定期开展第三方绩效评估评价。逐步建立承接政府购买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企业、社会组织准入和退出机制,对于发现服务主体蓄意虚报服务人数、套取财政经费、降低服务质量、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等行为的,及时予以调整清退,并对照省养老服务市场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管理实施办法(试行)落实惩戒规定。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民政局、市
21、住建局、市卫健委、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消防救援大队19 .强化养老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积极开展机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化、标准化建设,制定链式养老服务标准、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系列标准、居家适老化改造服务规范、嵌入式养老机构建设和管理规范等地方标准。加快养老服务标准的推广和应用,促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组织诚信经营、规范运作。试点开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组织等级评定,将评定等级与服务组织运营补贴政策挂钩。鼓励推广使用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合同示范文本,加强服务合同管理,规范各方权利义条关系。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市卫健委、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 .健全养老服务行业综合监管制度。继续推动建立养老服务质量综合评价体
22、系,实施养老机构等级评定,实行分类管理,结合评定等级和日常管理考核积分享受相关补贴。民政部门依法履行监督检查职责,属于建筑、消防、食品卫生、医疗服务、特种设备安全风险的,民政部门应当及时抄告住建、消防、市监、卫健等部门,进一步加强养老服务“黑机构”整治,对10张床位以下的作为社区互助型机构(邻里互助点)列入镇级监管体系,不断强化市级部门按职能行使监管职能,净化养老服务环境。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市住建局、市卫健委、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消防救援大队(六)推进要素资源保障“提能”行动21 .强化人才支撑。推进养老护理员培训基地建设,发挥“江海技校”等院校人才培育优势和主观能动性,加大机构、社区、居家
23、养老护理员队伍的培育。建立健全并优先落实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毕业生在养老服务机构入职的补贴制度,开发为老服务公益性岗位。到2025年,各机构高、中、初级护理员、技师等达到一定比例,每60张养老服务机构床位配备1名社会工作者,规模较大床位较多的可适当增强服务人员力量,每人每年给予资金补助。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J22 .加大财税支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安排专项建设资金和必要工作经费用于发展养老服务。完善养老服务政府购买服务指导目录。落实养老服务机构税费减免政策和用电、用水、用气享受居民价格政策,符合现行政策规定条件的养老服务机构,可享受小微企业财税优惠政策。责任单位:市财
24、政局、市税务局、市民政局、市人社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3 .优化土地供应。新建养老服务机构项目用地涉及新增建设用地,符合国土空间规划的,优先安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经养老主管部门认定的社会力量举办的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其养老服务设施用地可采取划拨方式供地。鼓励利用商业、办公、工业、仓储存量房屋以及社区用房等举办养老机构,所使用存量房屋在符合详细规划且不改变用地主体的条件下,经市政府批准,可在5年内实行继续按土地原用途和权利类型适用过渡期政策。支持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发展养老服务设施。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要求、依法取得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依法通过出让、出租等方式交由养老服务机构用于养老服
25、务设施建设。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建局,市民政局、市行政审批局,各镇(区、街道)24 .弘扬敬老风尚。在教育培训、精神关怀、文体娱乐、权益保护、行业监督等方面,加大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力度。支持社会服务窗口行业开展“敬老文明号”创建活动。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卫健委、市教育局、市司法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J四、保障措施(一)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养老服务工作机制,强化区域养老服务资源、项目、资金统筹使用和管理。充分发挥市养老服务联席会议制度作用,督促各镇(区、街道)、各部门要协同作战,群策群力,将深化全市养老服务作为一项民
26、生福祉、高质量发展的民生事业齐抓共管,落实、落细。(二)强化舆论宣传。加强人口老龄化国情市情教育和敬老孝老文化建设,积极宣传人口老龄化趋势,宣传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营造有利于促进养老服务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促使全社会正确看待并积极接受机构养老、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为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创造良好的氛围和条件。(三)强化督促考核。各有关部门应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年度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对落实政策积极主动、项目建设成效明显的,在安排资金、遴选项目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组织开展日常督促调度,对工作进展较慢、考核评价靠后的视情定期通报。附件: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能力提升重点任务分解表(2
27、023-2025)附表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能力提升重点任务分解表(2023-2025年)序号重点工作任务2025年目标值年度任务分解资金预算(万元)2023年2024年2025年市级镇级1整合运行市级综合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建设数1/18000/2街道、副中心城市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及颐养住区建设数521213305703标准化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数62229804204改造特困失能(失智)照护中心数31116302705社区互助养老睦邻点建设数601220283361446居家适老化改造户数(含社会老年家庭)1200400400400360/7老年人接受居家上门服务覆盖率()1816.517189000/8新增养老机构护理床位数600200200200180/9建设家庭养老照护床位和认知床位数800240240320240/10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社会化运行率()907080904220/11养老服务人员岗前接受养老护理员业务培训率()1008090100150/12标准化居家养老服务站助餐点等建设数306121210504502647618541415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912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