噬菌体与杂菌的防治.ppt
《噬菌体与杂菌的防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噬菌体与杂菌的防治.ppt(6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5 噬菌体与杂菌的防治,在发酵工业中常存在噬菌体和杂菌的污染,噬菌体污染会使生产菌发生自溶而危害生产。杂菌污染消耗大量营养,破坏原有营养条件,导致生产菌营养不足;产生代谢产物改变环境的理化条件,抑制生产菌形成产物;破坏发酵产物或将其当营养消耗而造成目的产物损失。因此,污染直接影响发酵产物的产量,甚至导致倒罐而一无所获。染菌还会影响产物的提取从而影响产品质量。由此可见,控制谷氨酸发酵生产,必须防止噬菌体与杂菌污染,只有杜绝污染才能实现发酵工艺的最优化控制。,5.1 谷氨酸发酵中噬菌体的污染与防治 噬菌体是侵染细菌、放线菌等微生物并使其细胞裂解死亡的一类病毒。它个体微小,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2、。噬菌体无细胞结构,但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其基本形态为蝌蚪状、微球状和丝状,多数呈蝌蚪形,由头部和尾部两部分组成。,有的味精厂往往由于发酵污染噬菌体而造成倒罐,使生产紊乱,甚至短期停产。多年来,国内外味精生产厂商都很重视对噬菌体的防治工作,并采取了一系列防治措施,使噬菌体污染得到基本控制,污染程度也逐步减轻,但尚未达到根治。往往轻度的噬菌体污染也会使正常生产受到困扰,并使产率下降,成本升高,对企业效益影响很大。所以,对噬菌体的防治仍然是发酵工业普遍关注的问题。,1961年在我国台湾的谷氨酸发酵工厂中最早发现噬菌体,其后1963年在日本的八代工场,乳糖发酵短杆菌No.2256即ATCC13869
3、菌株发生溶菌现象,并从发酵罐中分离出P系噬菌体,从空气中分离出AP系噬菌体。我国是在1966年发现黄色短杆菌和北京棒杆菌AS1.299菌株污染并分离出A系噬菌体。,噬菌体的本质 噬菌体是病毒的一种,是一种极微小的生物,可能通过细菌过滤器,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能够繁殖,具有非常专一寄生性,可以认为是细胞以外的一种分子生物。噬菌体的化学组成 绝大部分是DNA和蛋白质,占噬菌体重量的90%以上。少数为RNA。,5.1.1 噬菌体的化学组成,核 酸 绝大部分是DNA,少数是RNA.蛋白质 外壳核酸和蛋白质占总质量的90%以上,5.1.2 噬菌体的形态,从形态学上可将噬菌体分为六群,噬菌体的形态
4、和构造 在电子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噬菌体的形态,其形态有蝌蚪形、微球形和纤维形等六种,以蝌蚪形为大多数。谷氨酸产生菌的噬菌体基本上是蝌蚪形。已发现的谷氨酸产生菌如乳糖发酵短杆菌和产氨小杆菌所感染的噬菌体都是多面体头部和不短的尾部。头部长50200nm,宽50200nm,尾部长250600nm。噬菌体直径为0.1m,为细菌大小的1/10;体积是细菌的1/1000。,表5-1 噬菌体的形态,细胞壁,5.1.3 谷氨酸发酵中的噬菌体,目前我国谷氨酸发酵中所发现的噬菌体,均属蝌蚪形。,5.1.4 噬菌体的生活史,吸附 侵入 复制成熟 释放,噬菌体缺乏独立代谢的酶系,不能脱离寄主而自行生长繁殖;缺乏细胞结
5、构,是非细胞类型。它的生长繁殖包括吸附、侵入、复制和成熟四个阶段。,5.1.4.1 吸附,噬菌体的吸附器官与受体细胞特殊位点的接触。对于T类噬菌体的吸附器官是尾丝和尾钉,尾丝首先触及寄主细胞表面,然后尾钉固定。寄主的专一性和吸附位点的专一性。,吸附 敏感的细菌细胞壁上具有吸附噬菌体的特异性受点,噬菌体尾部由此吸附侵入。在吸附时,一般必须存在Ca2+、Mg2+等阳离子。Ca2+、Mg2+是噬菌体的激活剂和吸附剂,促进噬菌体的吸附作用,而Fe2+、Cu2+对吸附有抑制作用。,5.1.4.2 侵入,噬菌体核酸物质进入受体细胞。对T类噬菌体就开始收缩尾鞘,结果不仅尾髓插入细胞壁,而且会像注射一样将DN
6、A打入细胞内。蛋白质的外壳仍在壁外,而线状噬菌体fd则全部进入寄主细胞。,侵入 噬菌体尾部的前端含有溶菌酶类,当吸附后尾髓贯通细胞壁,尾鞘收缩,将头部的DNA(或RNA)射入细胞内。从吸附到侵入时间很短,一般只要几分钟。,5.1.4.3 复制,噬菌体核酸物质及蛋白质在寄主细胞内的合成,噬菌体的DNA进入细胞后,起着支配的作用,大量复制子代噬菌体的DNA以及噬菌体的蛋白质,并形成完整的噬菌体。,5.1.4.4 成熟(装配),在增殖期合成的噬菌体的核酸和蛋白质按一定的顺序装配成噬菌体颗粒。,成熟 噬菌体DNA的合成从感染后57min开始,其速率竟为细菌本身DNA合成的510倍。810min时头部蛋
7、白质、尾髓、尾鞘、尾丝等合成依次开始,1012min在细胞内开始出现成熟的噬菌体。,5.1.4.5 释放,噬菌体繁殖的最后阶段是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裂解细胞要涉及两个或更多基因的作用,一个作用于细胞膜,另一个分解细胞壁,线状噬菌体则不裂解寄主细胞,可能是通过挤压而冲出细胞壁。,从吸附到放出时间叫潜伏期,一般为30120min。每个细胞放出的噬菌体的平均数约为8150个。,5.1.5 典型的噬菌体一步生长曲线,5.1.6 潜伏期、潜隐期、裂解期、裂解量,潜伏期 从噬菌体吸附细菌细胞至细菌细胞释放出新的噬菌体的最短时间。潜隐期 从噬菌体吸附细菌细胞到细胞内从新出现噬菌体的颗粒的最短时间。,裂解期
8、 从被感染的第一个细胞裂解至最后一个细胞裂解完毕所经历的时间。裂解量 每种噬菌体侵入敏感细胞,平均每个细胞最后能装配完成和释放出的噬菌体数称为裂解量,它是相对固定的。,5.1.7 裂解量的计算公式,a 裂解期末平均噬菌斑数 b 潜伏期平均噬菌斑数,裂解量=a/b,5.1.8 噬菌体的检测方法,单层平板法双层平板法液体培养检查法平板交叉划线法载玻片快速法增殖检查法快速检测法小剂量剌激检查法,噬菌斑 在细菌菌苔平板上,由于噬菌体感染,使寄主细胞不断裂解而形成的肉眼可见的空斑。空斑中的细菌被全部或部分裂解。,噬菌体具有非常专一的寄生性,而且噬菌体的繁殖必须依赖于寄主细胞的繁殖,只能在活的、正在繁殖阶
9、段的细胞中繁殖;而在死的、衰老的、处于休眠状态的细胞中,或在代谢产物或培养基上均不能繁殖。,利用双层琼脂法形成噬菌斑,噬菌体的纯化和噬菌斑的形状,5.1.9 溶源性细菌与温和性噬菌体,烈性噬菌体 噬菌体侵入细菌细胞后,增殖很快,在较短时间内使细菌裂解。一般称这种噬菌体为烈性噬菌体。在谷氨酸发酵生产中遇到的多数为烈性噬菌体。,溶源性细菌和溶源性检查溶源性细菌 有些细菌遭受噬菌体侵入后,并不立即裂解死亡。噬菌体侵入细胞后和寄主的遗传物质紧密结合一起,在没有再度感染的条件下,能随着细胞的繁殖,在子代细菌中代代相传,不断延续,这种细菌称为溶源性细菌。溶源性细菌通常可以自发地释放噬菌体,每一代有10-2
10、10-5细胞发生裂解,释放出具有感染能力的噬菌体。溶源性检查 溶源性检查 在琼脂平板培养基上涂布指示菌,干燥后用接种环点2025个被检菌培养液,经UV照射后培养,检查溶菌斑。,温和性噬菌体 产生噬菌体的潜在能力称作为溶源性,将具有溶源性的细菌称作为溶源性细菌,它所产生的噬菌体称温和性噬菌体,也称溶源性噬菌体。温和性噬菌体形成的噬菌斑是浑浊的,因为中央有溶源性细胞生成。反之,某些突变所形成的噬菌斑是清晰透明的。一般常规平板法很难把温和性噬菌体检查出来,只有在适当条件下转化为烈性噬菌体才易查出。,5.1.10 谷氨酸发酵噬菌体的主要特性,具有非常专一的寄生性 谷氨酸产生菌噬菌体必须在专一的寄主细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噬菌体 防治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915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