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一课形的魅力教学目标:L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形状是构成美术作品的基本元素之一。掌握形状的概念和形式,并学会应用各种形状来组成艺术画面。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在学习中体会造型元素一形的魅力,尝试自己动手,运用构成原理创造各种画面。并从中体会到乐趣。教学重、难点:认识形状的概念和形式。学会运用各种造型组成画面。教学准备收集各种材料(如:广告纸、挂历纸、彩色纸等可以用来拼贴的材料)、剪刀、胶棒等手工材料;水彩笔、勾线笔等绘画材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阶段1 .欣赏各种平面形状师问:看了这些形状,你们能给它们归类吗?为什么?2 .板书课题:形的魅力二、发展阶段1 .形的魅力的特点
2、(学生讨论找规律)展示各种形状。师问:请找一找它们有什么规律(学生讨论)2 .形的分类(知识窗内容)几何形(三角形、正方形、矩形、椭圆形、多边形等)自由形(随手画的形状)3 .形的特点(外形的变化):有规则:几何形、几何直线形、几何曲线形、无规则:不规则形、自由直线形、自由曲线形三、拓展阶段L怎样运用各种形状组成画面(小组讨论)。师小结:首先要创造出各种形状(剪出形状)2.制作步骤(教师示范)四、学生作业:设计、制作一幅画。五、学生练习,教师巡回辅导。六、作品展示:L小组展示、评述学生自己的作品。2.学生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六、收拾和整理: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桌面。七、教学延伸与拓展:用各种形
3、状还可以创造什么作品或运用装饰像框等方面。第二课形体的组合教学目标:1 .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形体是具有三维空间的立体实物。掌握形体的基本知识,并学会应用各种形体来组成艺术作品。2 .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在学习中体会形体的魅力,尝试自己动手,进行雕塑创作。并从活动中体会到乐趣。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利用废弃物进行再创造,美化环境。教学重、难点:认识形体的基本特点。学会运用各种形体进行雕塑创作。教学准备:各种形状的盒子、塑料瓶、易拉罐等、胶、剪刀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阶段:1 .欣赏几何石膏形体师问:看这些形体有什么特点吗?为什么?生答:是立体的2 .导入课题:形体的组合二
4、、发展阶段:L形体的特点:是指具有长、宽、高三度空间的立体实物。可分为“自然形体”“几何形体”。3 .形体的组合的特点(学生讨论找规律)展示各种建筑、雕塑形体等。师问:请欣赏找一找它们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师小结:形体是建筑、雕塑基本结构形的分类(知识窗内容)几何形体(人工创造的有三角形、正方形、矩形、圆等)自由形体(自然界存在的)三、拓展阶段:L怎样运用各种形体组成立体雕塑作品(小组讨论)。2 .让学生把自己准备好的废弃物一立体形的实物,展示并思考再创作。3 .制作步骤(教师示范)四、学生作业:设计、制作一件立体作品。教师巡回辅导。五、作品展示:1 .小组单位展示、评述学生自己的作品。2 .
5、学生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六、收拾和整理: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桌面。七、教学延伸与拓展:用立体形状还可以创造什么作品。第三课抽象雕塑教学目标:L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无论各种材料,经过巧妙的构思,能创造出抽象的雕塑。2 .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组合原理,进行构思、创作立体雕塑作品。并尝试自己动手,进行雕塑创作。并从活动中体会到乐趣。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利用废弃物进行再创造,美化环境。教学重、难点:认识抽象的基本特点。学会运用各种材料进行抽象雕塑创作。教学准备:各种线材、板材、块材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阶段:L欣赏抽象雕塑师问:看了这些形体,有什么特点吗?
6、为什么?2.导入课题:抽象雕塑二、发展阶段:1、抽象的特点:几何形体2、抽象雕塑的特点(学生讨论找规律)欣赏雕塑作品等。师问:请欣赏找一找它们有什么特点,艺术家是如何设计、构思抽象雕塑的?(学生讨论)三、拓展阶段:1、怎样运用各种几何形体组成立体雕塑作品(小组讨论)。2、让学生把自己准备好的废弃物一立体形的实物,展示并思考再创作。3、制作步骤(教师示范)四、学生作业:设计、制作一件抽象雕塑作品。五、学生练习,教师巡回辅导。六、作品展示:1、小组单位展示、评述学生自己的作品。2、学生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作品3、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七、收拾和整理: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桌面。八、教学延伸与拓展:抽象雕
7、塑作品可以运用在那些地方、环境中。观察、收集我们的城市有哪些抽象的城市雕塑作品。教学后记:第四课学构图学习领域:造型表现1课时教学目标:1 .过赏析绘画作品,初步了解构图的基本概念、形式与法则,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以及表达和交流的能力。2 .通过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形式与法规进行构图训练,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了和知识的迁移能力。3 .引导学生在欣赏中感知构图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并在体验构图训练的过程中,逐步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准备:师:课件、优秀作品、绘画工具等生:勾线笔、彩色笔等。重点难点:重点:了解和认识构图的知识,学会利用构图知识组织画面。难点:如何巧用构图知识组织画面。教学过程:一、
8、引导阶段:L读课题,认识构图。思考:什么是构图?小结:绘画时根据题材和主题思想的要求,把表现的形象适当地组织起来,构成一个协调的完整的画面,这称为构图。那么,如何把物体组织在画面上才会有美感呢?2.拼拼摆摆,探究差异。(图略)图1画面零散有变化,图2画面统一无变化,图3画面统一有变化。小结:在组织画面时要遵循多样与统一、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的构图原则。二、发展阶段(一)欣赏作品,感知理解。L思考:画家是怎样组织画面的?它有什么基本规律?2 .法国塞尚的苹果与橙子(油画)3 .中国冷军的桃(油画)4 .意大利莫兰迪的静物(油画)5 .中国胡善余的桃与壶(油画)小结:不同的构图形式,给人不同的视
9、觉感受。(二)三角形:稳定感。井字形:变化与动感,画面富有活力。圆形:饱满有张力。十字形:安全、和平、庄严。S形:优雅有动感。三、课堂实践。提升内化。L作业内容:选择合适的构图形式,为一组静物组织画面。2 .点评分析,示范矫正。3 .作业出现的问题:教师点评矫正:(1)散一一主次对比求得变化。(2)齐一一调整重心求得变化。(3)聚疏密对比求得变化。(4)板一一打破对称求得均衡。(5)闷一一调整大小求得灵动。四、交流评价,分享成果。评价的标准:是否运用构图的形式与法则组织画面。拓展阶段不同构图给人怎样的感受。第五课静物写生教学目标:1 .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写生的意义,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
10、习惯及重要性。2 .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掌握写生的方法,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观察事物的能力。体会写生的乐趣。教学重、难点:写生的基本方法;学会用线描的方法表现静物教学准备:几种静物、文具、小器皿、写生用具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阶段:1 .欣赏一组照片(感受照相取景)师问:哪一张好看的,为什么?生答:略2 .板书课题:静物写生二.发展阶段:L什么是静物画?静物画是西方绘画中的一个门类。它指以日常生活中无生命的物体为主要描绘画对象,也就是说从概念的意义上,西方的静物画与动物画只在极小的范围内有一定的重合现象。2 .欣赏一组静物写生画师问:哪一幅好看,为什么?生答:略3 .学生实践派学生代
11、表(小组组长)选择静物4 .观察静物的组成结构高、低、大、小前、后、左、右等(学生讨论)三 .拓展阶段:1 .写生要注意什么?(学生讨论)师小结:写生对象的真实性2 .如何用线条表现静物?(学生讨论)师小结:利用线条的长、短、粗、细、曲、直等特点,来描绘写生对象(师示范)3 .制作步骤(1)用取景框构图(2)在画纸上定好写生对象位置(高和宽)(3)按从前到后的顺序描绘(4)仔细描绘,做到统一有序四 .学生作业:1 .作业要求:完成一幅静物写生2 .学生练习,3 .教师巡回辅导。五 .作品展示:学生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六.收拾和整理: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桌面。七.教学延伸与拓展:多
12、练习线描,在静物写生的基础上,可进行风景写生。锻炼自己仔细观察生活的能力。讲一个艺术家认真观察生活的故事。第六课喜怒哀乐教学目标:L学生学会喜、怒、哀、乐不同表情的特征及表现方法。学生能够理解心情与表情的关系,并掌握美术语言的表达方法。2.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人文关怀之情,提高想象力、表现力、创造力。教学重、难点:掌握喜、怒、哀、乐表情的特征。运用已有的知识结合喜、怒、哀、乐表情特征进行大胆想象表现。教具学具:颜色、油画棒、橡皮泥。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讲授新课:(一)*导入,体验色彩L创设情景。(教师以谈话的形式与同学交流上课时的心情感受。)2.体验色彩情感性。请学生在色
13、卡中选出分别能体现出自己喜悦、愤怒、悲伤、欢乐心情的色彩。请学生把选出的色卡按类分别粘贴到黑板上。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所选择色卡的理由。出示课题。(喜怒哀乐)(二)观察表情,感受特征L做游戏,展示不同的表情。2.请学生根据不同的表情进行成语交流。(三)引导延伸,丰富内涵提示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和人一样都有心情和表情。三、学生操作,教师辅导作业要求:可以用绘画或泥塑的形式创作。展开丰富想象,根据作品创意表现不同的表情,并配以相应的色彩。题目自拟。四、作业展评五、课堂小结:第七课夸张的脸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欣赏毕加索等大师的作品特点,同时观察人物的变化特点。2 .指导根据学生自己的想象,同时模仿运用
14、大师的表现方法和脸谱表现的特点,设计出有新意的人物形象。培养对人物的审美情趣。3 .启发学生观察感受人物五官、表情特征,探索用泥塑造型语言,夸张塑造,大胆趣味地表现人物头像,提高学生对人物特征的观察及立体造型表现力。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模仿大师作品表现方法,设计有特点的作品学生大胆想象,设计富有创意和夸张的形象。教学准备:陶泥若干,盘一个,放少量水,泥刀一把,木板一块(或报纸、布),椭圆形纸板(表面打毛)两块,阿福等作品若干。教学过程:一、导入二、新授揭题:夸张的脸L欣赏课本中的范例:(1)头像:非洲尼日利亚雕塑,眼睛很大,脸异常饱满,脖子上挂的圈圈淹没了下颗,很好的体现了非洲某部落的形态。
15、(2)青铜人头像:中国商代,嘴巴扁平且非常长,眼睛耳朵都超出正常人的比例,耳朵有比现代人经常说的招风耳更夸张的形状,且有很大的耳洞,眼睛呈三角形,暴出。这件文物为揭开四川三星堆文化提供了历史证据。(3)北方多闻天王:中国明代佛教雕塑,眼睛怒目前方,眉毛异常厚实,额头处可见到常人没有的圆形突出,这些特征都为了显示天王的尊严与不可侵犯。2 .欣赏一些漫画人物头像作品,让学生深入了解夸张。3 .请几位同学做模特,对他们的某些特征进行夸张变形练习。游戏:做微笑、愤怒、哭泣等各种表情。观察五官特征。方法:观察一分小组讨论各种表情的五官特征-交流评价-一欣赏图片4 .提出作业要求:要求创作,画面构图安排得
16、当;能概括表现人物表情;三、作业:绘出一幅奇特的形象。表现形式可以画,可以拼贴,可以拼贴和画相结合。四、学生作业,教师辅导。五、作业展评:学生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六、课后拓展:1 .用铅笔或钢笔临摹一幅自己满意的漫画作品。2 .对着镜子画画自己带有夸张性的表情。第八课神奇的肥皂粉教学目标1.在未干的上色花纸上撒上肥皂粉所产生的特殊画面效果,拓展学生对绘画领域的认知,技法学习兴趣。2 .引导学生根据制作好的彩色底板所产生的效果进行取舍,设计制作一幅抽象装饰画。3 .通过尝试体验肥皂粉撒点作画,体会创作过程带来的乐趣和美感,激发学生美化生活的愿望。教学重点如何在未干的上色画纸上撒上
17、肥皂粉,造成特殊的画面效果。教学难点能根据彩色底板所产生的特殊画面效果进行裁剪和创意想象,设计制作一幅抽象装饰画。教学准备教师:教学演示课件、示范用具、笔刷、颜料、调色盘、纸板、肥皂粉等材料。学生:颜料、调色盘。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导阶段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肌理吗?(出示图1)肌理有哪几种类型?学生:回答肌理的形成和类型。教师:肌理是指物体表面的纹理,肌是物体的表面,理事纹理。肌理主要分为自然形成的肌理和人工制造的肌理,如土地、木材、水波纹、玻璃(如图1至图4)O教师:为什么肥皂粉会使画面形成这种斑驳的肌理效果呢?同学们打开教材,看一看教材上的制作步骤图,就知道这些斑驳的效果
18、是怎么形成的了。教材中提供的步骤图你们看明白了吗?接下来,请同学们按照教材上的步骤图,试着自己动手制作一张肌理效果的彩色底板:学生:边制作边思考问题:1 .肥皂粉撒在色画纸上发生了什么变化?出现了什么效果?2 .肥皂粉遇到色画纸后为什么会产生神奇的效果?教师:达是因为干肥皂粉在吸收周边水和色彩时,肥皂粉和水、色彩的多少不一,会产生千变万化的聚变。平淡无奇的肥皂粉竟然变成了绘画媒材,是不是非常的神奇呀!(二)发展阶段1 .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中的彩色底板图,比较、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教师:通过刚才的体验,尝试制作一张皂粉撒点肌理效果的彩色底板。对比一下,你所制作的彩色底板与教材中提供的彩色底板,有什
19、么不一样的地方?学生:先小组交流,然后回答问题。2 .引导学生观察老师的示范,纠正问题产生的原因,巩固所学新知识。教师:根据刚才的练习,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教师示范错误做法,引导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A.水分刚好,肥皂粉太多/太少对比;B.色彩涂抹太厚/太薄对比。学生:观察后思考并说出解决方法:皂粉的聚与散;色彩的厚与薄;水分的多与少。3.引导学生再次动手试做彩色底板,了解制作要领,避免问题再次出现。教师:通过刚才的分析总结,我们初步掌握了皂粉撒点制作彩色底板的方法。请同学们根据总结出来的注意要点,再尝试制作一张彩色底板。三)欣赏作品,创作表现教师:如何把制作好的彩色底板变成一幅有趣的具有肌
20、理效果的美术作品?请同学们欣赏一组作品,看看这些作品是采用什么方法进行制作的。1 .引导学生欣赏用彩色底板剪出的花瓶小松鼠的世界作品.学会用对折剪贴方法和拼贴方法制作有趣的物体。(1)用彩色底板剪出的花瓶这幅作品是采用了什么方法制作的?学生:直接利用制作好的彩色底板剪出花瓶的造型。(2)小松鼠的世界这幅作品又是采用了什么方法?它又是怎样制作的呢?教师:出示制作步骤:制作彩色底扳:剪贴色块;组织画面。(三)引导学生欣赏并临摹大师作品,了解用抽象艺术形式表现有肌理效果的艺术作品的方法.(出示临摹的马蒂斯作品和米罗作品,并欣赏它们)教师:这些作品在表现形式上有什么不同,又是采用了什么方法来表现的呢?
21、同样是抽象画,老师运用了彩色底板制作出来后,效果一样吗?说说你们的感受。(出示图7、图8)学生:对照作品说感受:教师:总结和归纳制作步骤:(四)示范引导,激发想象教师:结合所学的形的魅力一课,用彩色底板裁剪出大大小小的不规则的自由形,然后进行联想,创作抽象人物画。(五)作业要求教师:通过老师的分析、讲解和示范,同学们了解并掌握了肥皂粉神奇的特性和制作方法,也学会了怎样利用制作好的彩色底板。根据作业要求,请同学们根据事先制作好的彩色底板进行构思想象,剪裁出各种不同的形状,制作一幅具有肌理效果的美术作品。要求:作品构思新颖、构图饱满,画面组织富有层次感,统一中有变化。学生:设计制作。(六)展评阶段
22、(七)拓展阶段L引导学生欣赏利用撒盐方法制作的具有肌理效果的美术作品。2 .引导学生上网查找身边还有什么材料能用来制作具有肌理效果的美术作品。第九课写意蔬果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中国画的艺术形式,感受、体验中国画用笔、用墨和用色的基本方法和艺术特色。过程与方法目标:尝试采用中国画干湿、浓淡的画法,表现一组静物。情感目标:了解祖国优秀的传统艺术,从而提高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教学重点:感受、体验中国画用笔、用墨和用色的基本方法和艺术特色。教学难点:如何用浓、淡、干、湿表现物象的特征,以及画面的构图。教学准备:教具:课件、毛笔、墨、中国画颜料、宣纸、调色盘、各种水果。学具:毛笔、墨、中国画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下册 美术 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916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