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泉铁路XQXN-2线下沉降观测方案.docx
《兴泉铁路XQXN-2线下沉降观测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兴泉铁路XQXN-2线下沉降观测方案.docx(6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目录1编制依据32工程概况33沉降观测测点布设断面34组织机构、职责分工54.1 组织机构配置54.2 沉降管理组织机构图64.3 管理机构职责65工作流程与工作内容85.1 准备阶段85.2 测量阶段105.3 自评阶段126沉降变形观测126.1 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126.2 变形监测网技术要求136.3.沉降变形测点的布置要求146.4工作基本要求.156.5 测量工作具体要求166.6 特殊环境下沉降观测187观测方法187.1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方法187.2涵洞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方法237.3隧道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方法258量测仪器设备及人员配置288.1 设备配置288.2 人员配置
2、299线下工程沉降自评方法299.1 路基工程沉降自评估309.2 隧道工程沉降自评估3010数据资料管理3110.1文件管理与格式要求3110.2数据录入与输出管理34附件一:准备工作检查表与结果验收表40表1: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准备工作检查记录表40表2工程沉降变形观测结果验收记录表41表3:外业情况记录42表4工作基点台账表43附件二:准备工作检查表与结果验收表44附表1观测断面与观测点工程属性信息表44附表2电子水准测量记录手簿50附表3路基沉降观测记录表(沉降观测桩)51附表4路基沉降观测记录表(沉降板)52附表5路基边桩位移观测记录表53表表表表表表 附附附附附附6路基边桩位移观测记
3、录汇总表7涵洞沉降观测记录表8隧道沉降观测记录表9沉降设计值表10断链表11评估申请表新建铁路兴国到泉州XQXN-2标沉降观测实施方案1编制依据(1)铁路工程沉降变形观测评估技术手册(Q/CR9230-2016);(2)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2009);(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4)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16);(5)新建兴国至泉州铁路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与评估实施细则(6)新建兴国至泉州铁路线路基隧道沉降变形观测技术交底(7)新建铁路兴国至泉州兴国至宁化段XQXN2标工程设计文件及施工设计图纸。2工程概况本标段为新建兴国至泉州铁路
4、兴国至宁化段XQXN-2标段,线路起讫里程为DK25+180.00-D1K32+200.00,先期开工段位于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和于都县境内,起于兴国县江背镇上丰水库附近,止于于都县桥头乡中石小学附近,途径兴国县江背镇、于都县马鞍乡、于都县桥头乡。先期开工段线路长7.02Km,桥隧总长6.583Km,桥隧比为93.77%。其中于都一号隧道长6.285Kmo标段范围内属构造剥蚀低山丘陵地貌,受构造侵蚀作用,地形起伏较大,地表沟谷纵横,构造发育。标段范围内海拔一般为250550m,相对高差50300m,自然横坡起伏大,为1045,局部为陡壁。区内属闽江水系,沿线植被发育,多为灌木、乔木等覆盖。3沉降
5、观测测点布设断面根据设计单位线下工程沉降观测相关要求,XQXN-2标主要观测量及沉降观测元件统计见表3.1、表3.2、表3.3。表3.1路基沉降监测断面设置序号线路中心里程沉降观测稳定观测路基面路基面以下路堤外地面(左侧)路堤外地面(右侧)冠号里程沉降观测桩(个)沉降板(个)位移观测边桩(个)位移观测桩(个)1DK2518031222DK2518531223DK2527031224DK2528031225DK2529031226DK253203122表3.2涵洞沉降监测断面设置序号线路中心里程沉降观测进出口帽石顶涵洞顶中心位置冠号里程涵洞观测标(个)沉降板(个)1DK25180212DK252
6、8021表3-3隧道沉降监测断面设置序号线路中心沉降观测备注里程仰拱(底板)顶围岩类型冠号里程沉降观测桩(个)1DlK25714.52V级有硅进口2DlK25715.52V级无昨进口3DlK25819.52V级进口4DlK25820.52IV级进口5DlK260002III级进口6DlK26300211级进口7DlK267002In级进口8DlK270002III级进口9DlK272002IV级进口10DlK274002III级进口11DlK274502IV级进口12DlK276002In级进口13DlK27700211级进口14DlK278002HI级进口15DlK279002IV级斜井16
7、DlK281002HI级斜井17DlK281702IV级斜井18DlK284002In级斜井19DlK287002In级斜井20DlK288202IV级斜井21DlK289002In级斜井22DlK290002IV级斜井23DlK292002III级斜井24DlK293002IV级斜井25DlK294502In级斜井26DlK295002IV级斜井27DlK295302Hl级斜井28DlK295802IV级斜井29DlK298002In级斜井30DlK299002IV级斜井31DlK302002In级斜井32DlK30389.52IV级斜井33DlK30390.52V级斜井34DlK30500
8、2V级斜井35DlK30599.52V级斜井36DlK30600.52IV级斜井37DlK30749.52IV级出口38DlK30750.52V级出口39DlK308502V级出口40DlK30959.52V级出口41DlK30960.52VI级出口42DlK31129.52VI级出口43DlK31130.52IV级出口44DlK31289.52IV级出口45DlK31290.52V级出口46DlK313902V级出口47DlK315902V级出口48DlK31765.52V级无昨出口49DlK31766.52V级有昨出口4组织机构、职责分工4.1 组织机构配置项目部成立线下工程沉降观测领导小
9、组,项目部总工程师任组长,项目部工程部长、项目部测量主管任副组长,队部队长、技术主管管任组员,负责标段内沉降观测的全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3个沉降观测组,负责具体实施沉降观测工作。表4.1项目经理部沉降变形观测领导小组名单序号姓名职务名称担任职务联系电话1张志项目总工程师组长2王辉项目工程部长副组长3何福波项目测量主管副组长4陈跃冲一队队长组员5席代森一队技术主管组员6罗海军二队队长组员7罗帅二队技术主管组员项目部沉降观测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工程部,办公室主任由李辉担任,负责日常管理工作。4.2 沉降管理组织机构图4.3 管理机构职责为保证沉降观测工作正常有序开展,项目部建立总工程师负责的管理
10、体系,工程部、安质部负责对线下沉降观测工作进行日常检查,指导和帮助工作,以专业工程师、工点技术员、现场管理人员、架子队长等共同指导现场沉降观测队开展工作。4.3.1项目部总工程师职责(组长)(1)负责贯彻执行建设单位沉降观测实施细则。(2)负责配备专业的测量人员和设备,督促沉降观测人员的培训上岗工作,确保观测人员的相对稳定和分部沉降变形观测工作的连续性。(3)负责协助沉降观测方案编制,参与和配合建设单位或评估单位组织的沉降观测评估工作。(4)审核上报资料,随时掌握观测情况,重大异常情况向项目部主要领导汇报,对沉降变形观测过程进行监督检查。4.3.2工程部长(副组长)(1)对上报资料、自评报告复
11、核把关,对沉降异常情况向分部总工程师汇报。(2)督促、检查沉降观测工作,负责组织每月一次(或紧急)的沉降观测专题会议,研究、解决沉降观测出现的问题。4. 3.3项目部测量主管职责(副组长)(1)负责编制沉降变形观测实施方案,报监理、评估单位审核、建设指挥部批准,审查通过后组织实施。(2)组织相关人员开展沉降变形观测工作培训,分析沉降数据和上报观测动态,并对观测评估结果负责。(3)负责沉降观测工作,掌控观测工作状态,制定处理措施,下达技术交底资料Q4.3.4 分部架子队长、(组员)(1)负责沉降观测的宣传及后勤管理工作。(2)负责沉降观测标示标牌、各种元器件的布设、埋置及防护工作。4.3.5 架
12、子队技术主管(组员)(1)沉降变形观测实施负责人,全面负责沉降观测的现场实施管理工作,督促落实已批复的专项实施方案。(2)负责仪器设备的检定和校核工作,按要求建立沉降观测基准网,定期对工作基点进行复测。(3)负责落实观测人员及施工队伍的协调工作,组织沉降板、沉降监测桩、位移桩以及路、隧、涵桩点的布设与观测。(4)负责对测量数据进行收集,归纳和统计分析,按要求上报沉降观测领导组、监理单位、评估单位、负责最终沉降观测评估事宜。4. 3.6观测组(测量员)在分部沉降观测工作小组的领导和组织下,按照沉降观测频率,负责分部管段内的沉降变形观测数据的采集,电子水准仪及全站仪的日常校检工作,协助管段内水准工
13、作基点的埋设和防护。沉降一组任务:DK25+180D1K27+850,管段长2.67公里。包路基、涵洞和隧道沉降观测任务。沉降二组任务:D1K27+850DK31+766,管段长3.92公里。沉降内业任务:DK25+180D1K31+766沉降观测数据处理及上报。5工作流程与工作内容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工作分为准备阶段、观测阶段与数据整理自评阶段。5.1准备阶段5. 1.1工作流程图如下:人员技术培训一编制沉降观测方案一建立沉降变形监测网一埋设观测设备5. 1.2对应流程图上工作内容如下:(1)人员培训主要包括内容:评估单位对项目部的测量技术人员进行授课方式系统培训。项目经理部对本单位测量技术
14、人员进行技术培训。(2)项目部编制线下工程沉降观测方案,主要包括内容:编制依据及概况。组织机构及职责分工。线下工程观测技术要求与方法。资料整理与提交文件的要求和方法。特殊工点编制单独沉降观测方案。(3)建立沉降变形监测网图5.1.2观测网平面布置示意图观测网平面布置示意图,明确基准点、工作基点与线下工程结构物相对位置,明确路基、桥梁、隧道、过渡段等结构物观测点的里程,如图5. 1.2所示;填写观测断面及观测点位置与工程属性信息,详见附件三附表1,观测断面与观测点工程属性信息表。规则:11标段2分部管段范围属性信息表命名为:ll-2-SXXXB.xls;填写工作基点台账表,详见附表21。(4)施
15、工单位埋设观测设备:按设计文件要求埋设观测设备。观测点标志要醒目,由观测小组专门负责测点的保护与调整。制定专项保护措施,明确保护责任。5.2测量阶段5.2.1工作流程如下图所示:5.2.2对应流程图上编号工作内容如下:(1)现场观测原始观测资料必须随观测进度整理,严格执行签署制度;必须确保观测质量和观测时效。每个测段观测完后,在当天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发现测量精度未达到要求,组织在当日或次日进行重测;及时对沉降结果进行分析,发现测点观测数据异常时(如墩台隆起或沉降突然加大等),认真对观测结果进行核查,排除人为因素后及时将情况报告给建设单位和评估单位;对大面积水域中的水中墩等特殊情况要单独制定沉降
16、变形观测方案,报建设单位和评估单位审批;按要求定期对沉降检测网的工作基点进行复测;按照要求的文件格式,随外业观测同步整理资料。(2)编制沉降观测报告:按区段完成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自评报告。(3)提交评估申请:区段观测报告完成后向建设指挥部提交评估申请,建设指挥部通知评估单位进行评估。5.3自评阶段编制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自评报告,主要内容如下:工程概况:工程范围、工程类型、工程地质情况等;监测网、点布设及测量情况、区段观测网平面布置示意图;观测断面与观测点工程属性信息表(见附表1);使用仪器的标称精度、仪器年检情况、沉降观测人员持证上岗情况;测量精度标准与测量组织机构、测量实施情况等;观测基
17、点和观测点的设置、保护情况,标识设置情况;电子水准测量记录手簿(见附表2);测点的沉降记录表(见附表);测点的时间一荷载一沉降曲线;特殊情况说明:如是否根据隧道开挖后的地质变化及开挖围岩分级记录修正了沉降观测断面的布置等。对沉降观测过程中沉降观测的数据是否出现异常点,说明如何加强技术管理,及时分析发生异常的原因,如何采取补救措施确保观测数据真实可靠。6沉降变形观测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工作以桥梁、路基、隧道等建(构)筑物的垂直位移观测为主,水平位移监测根据路基(含过渡段)、桥涵、隧道工点具体设计要求确定。结构物的变形监测应建立独立的变形监测网,覆盖范围一般不宜小于4公里。基准点选择应优先考虑利用
18、CPI、CPn和线路水准基点作为水平和垂直位移监测的基准点。6.1 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6.1.1 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按变形测量三等(垂直位移测量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规定执行。对于技术特别复杂工点,可根据需要按二等的规定执行。表6.1.1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垂直位移测量水平位移观测沉降变形点的高程中误差(mm)相邻沉降变形点的高差中误差(min)沉降变形点点位中误差(InnI)二等+0.50.33.0三等1.00.56.06.1.2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网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6.1.2的规定。表6.L2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网的主要技术要求等级相邻基准点的点位中误差(m
19、m)平均边长(m)测角中误差()测边中误差(mm)水平角观测测回数0.5级仪器,级仪器2”级仪器等3.04001.02.069一2001.82.04696.2 变形监测网技术要求6. 2.1垂直位移监测网建网方式:线下工程垂直位移监测一般按沉降变形三等要求(国家二等水准测量)施测,根据沉降变形测量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以及标志的作用和要求不同,垂直位移监测网用分级布网等精度扩展逐级控制的方法布设。对于技术特别复杂、垂直位移监测沉降变形测量等级要求在二等及以上的重要桥隧工点,应独立建网,并按照国家一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进行施测或进行特殊测量设计。7. 2.2垂直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按下表执行:表6
20、.2.2垂直位移监测网技术要求等级相邻基准点高差中误差(mm)每站高差中误差(mm)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检测已测高差较差(mm)使用仪器、观测方法及要求等1.00.30.64F0.8人或6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注:F附和线路或环线长度,单位是km;R检测已测测段长度,单位是km;n测站数。地势平坦地区宜采用水准实测距离作为参数计算限差,地势较陡的地区宜采用测站数作为参数。6.3.沉降变形测点的布置要求6.3.1基准点、工作基点和沉降变形点设置基准点:要求建立在沉降变形区以外的稳定地区,基准点优先使用全线的基岩点、深埋水准点、CPI、CPn和二等水准点,增设时按国家二等
21、水准测量的相关要求执行。工作基点:要求埋设在稳定区域,测定沉降变形点时作为高程的传递点。工作基点若使用普通水准点时,须按照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进一步加密,加密后的水准基点(含工作基点)间距200m左右时,可保证线下工程垂直位移监测需要。工作基点设置如图5.3.1。-迎一/Q1盖板;2地面;3砖;4-素土;5-冻土线;6-素混凝土图5.3.1工作基点标石埋设图沉降变形点:直接埋设在要测定的沉降变形体上。点位应设立在能反映沉降变形体沉降变形的特征部位,不但要设置牢固,便于观测,还要形式美观,结构合理,且不破坏沉降变形体的外观和使用。沉降变形点按路基、桥涵、隧道等各专业布点要求进行。6.3.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铁路 XQXN 沉降 观测 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918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