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州那务镇:流动党员基层一线显担当.docx
《化州那务镇:流动党员基层一线显担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州那务镇:流动党员基层一线显担当.docx(2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化州那务镇:流动党员基层一线显担当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化州市那务镇多名从东莞等地返乡的流动党员纷纷加入新冠病毒检测、疫苗接种、社区垃圾分类等服务队伍中,用实际行动为群众服务,为党旗添彩。“我们是党的政策宣传员!”加快土地流转是防止土地摺荒、提高耕地利用率的重要举措。针对部分群众对“农业社会化服务+土地流转”做法不理解不支持,该镇那冰村流动党员不仅主动为群众普及土地流转政策,还主动做好示范员,带头并发动身边人员签订土地流转协议,主动将自家土地交到经济合作社统一承2包,并交给“田保姆”实行托管。在流动党员的引领下,原本已承包600亩农田的那冰村又承包了100多亩耕地,发展水稻种植。目前该镇土地流转面
2、积达45%,经验做法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元山村流动党员以村民微信群为平台,在群里上“党课”,为村民讲解政策、释疑解惑,将党的最新政策精准推送给每一位村民。前不久,对镇里推进集中供水一事,群众意见不一,流动党员针对为什么要筹集资金等问题做了详细解读,并带头缴纳资金,在微信群里引发积极响应。原本观望的村民纷纷加入,最终项目资金得到保证,集中供水进展得更加顺利,该镇已新增集中供水覆盖502户1345人。“我们是村民致富带头人!”该镇六村流动党员主动与外出乡贤联系,敦睦乡谊,共谋发展,说服外出乡贤回乡投资创业,发动返乡乡贤分享乡村振兴实践经历,当起“致富带头人”。在流动党员的鼓劲发动下,外出乡贤发挥各自
3、特点和优势,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智力和资金支持,短短半年时间,六村南地坡自然村村容村貌实现了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的巨大转变。同时,流动党员将自己在外学到的知识技能及时进行“迁移”,积极为家乡的创业青年提供投资融资、农业技术、产品营销等多方面的培训,帮助大家发展水稻、百香果、化橘红等特色产品,提高农产品销量,用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我们是乡村一线志愿者!”流动党员回乡后,用党史学习教育的所思所悟努力感化家乡有志青年,发动113名有志青年应征参军入伍,发动人数位于全市前列。该镇东门村1名退休党员退休返乡后,主动加入镇“义工团”队伍,带头宣传新冠疫苗接种政策,带头参加疫苗接种,每天起早贪黑到镇卫
4、生院协助做好疫苗接种服务工作。在流动党员的积极发动下,该村符合接种条件的常住村民基本实现全员接种,率先完成接种任务。此外,流动党员还化身基层治理员,志愿助力基层治理。他们深入群众,利用自己的理论知识和特长,协同公安、街道相关人员共同破解乡镇治理难题,帮助群众化解处理耕地、宅基地等矛盾纠纷,在外来人员管理工作上发挥了“以外治外,以外服外”作用。附:那务六村简况序(代)盛世修史,珍载辉煌。编修史志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优良文化传统,史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六村位于化州市那务镇东北部,是革命老区村,山清水秀、民风淳朴,涌现了一代又一代的优秀人士。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
5、领导下,六村人民团结奋斗、开拓进取,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因此,将六村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发展变迁编辑成书以供世人阅读,不仅服务当代,还能惠及子孙,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六村人民的关心和支持下,经过几年的收集和整理,关于六村风土人情的小册子终于编写好了,这是一件值得六村人民庆贺的喜事。该小册子内容丰富、考订精详,按照史志体例格式编辑而成。小册子中比较系统地记述了六村的地理、文化、教育、人物、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历史变迁,使人对六村情况一目了然,弘扬了六村文化,受到各方好评。该小册子的形成,为村民研究村史,提供了详实的第一手资料,难能可贵。读史使人明智,鉴以往而知未来。相信该小册子能充分发挥其“
6、资治、教化、存史”的作用,促进六村在新时代的精神文明建设,从而为六村人民续写辉煌灿烂的历史新篇章。权且为序!村庄简介六村位于广东省化州市那务镇东北部,居六皇山发祖之地马蹄岭、铜钟岭脚下,属丘陵地带,距镇中心12公里,东面和北面与高州市接壤,西面邻近上垠村委会,南面靠着章道村委会,管辖13条自然村、21个村民小组,在册户数543户,人口2674人(2010年);全村总面积1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60亩。相关描述六村在化州县化州镇北45公里,那务好东北9公里。属那务镇。人口416。聚落在山坡旁,呈点状分布。建筑多砖木结构平房。耕地417亩,主要农作物有水稻、蚕桑、麻类。有果树、橡胶,林地1万亩。有
7、大道与邻村相通。(摘自广东省茂名市化州县(1991年)聚落地名)村庄荣誉那务镇文明村化州市信用村革命老区村地名由来六村:本名历史悠久,早在清光绪版化州志一书中已出现“六村”此地名,部分人望文生义,误以为村庄是由六条小村组成且为村治所在地故名“六村”,实则非也!据考证,“六村”古作“绿邨”,意即绿色乡村,其后为便于简写,遂定此名。今人以“禄”“六”同音,亦写作“禄村”。平山坡:因村庄地处平坦山坡之上而得名。屋地山:民居聚落在山岗之上,昔日伍氏落籍,确定此为世居屋地,遂呼此名。灯繁:因村庄地形与古代照明灯架相似而得名。高田:村址在高亢的田地边,旧时称之为“鬼田”,后以“鬼”字不雅,遂根据田地特征更
8、为此名。新屋:清代林氏从南地坡迁出落籍于此,盖建新屋,开拓村场,取“新屋”二字为村名。现子铜:旧称鱼耍铜,后谐音改为此名。南地坡:因村庄分布在坡地之上而原住民蓝氏世居于此,遂叫“蓝地坡”。乾隆年间林氏迁入定居,发展壮大,蓝氏日渐式微,避疫而搬,一村独姓。由于“蓝”“南”谐音,乡人常唤“南地坡”,而蓝亡林兴,四邻亦称“林地坡”,后定村名为“南地坡”。峨公埔:因村庄分布在田埔边上,四周巍峨山岭围绕,遂取此名。木坑相:因村庄分布在木坑田铜之上而得名。大石鼓:因村边有一巨石而得名。沙田:位于化州与高州交界处,是那务东北部边陲山村,处在高州石板沙田村下方,俗称“下沙田”,化州境内以“沙田”著称,遂以此为
9、村名。山心:因四面环山而村落分布其中,遂为此名。龙善塘:因村内有山塘,黄鳍尤多,而黄鳍又称龙鳍,此塘被取名“龙鳍塘”,久而久之以塘名命村名,世代沿袭,后为便于简写,“鳍”字去鱼旁,遂为现名。行政区划六村村委会行政区域总面积12平方公里,下辖六村、平山坡、灯繁、新屋、高田、南地坡、沙田、现子堀、大石鼓、峨公埔、木坑铜、山心、龙善塘等13条自然村、21个村民小组(其中六村分为四个村民小组,现子洞和南地坡各分三个村民小组,屋地山分别划归六村四组和平山坡组)。村民小组序号自然村村民小组备注1六村六村一组、六村二组、六村三组、六村四组包括栗子园、白坟坡2平山坡平山坡组分平山坡村场和屋地山村场3灯集灯集一
10、组、灯集二组4高田高田组5新屋新屋组6现子铜现子相一组、现子土同二组、现子铜三组7南地坡南地坡一组、南地坡二组、南地坡三组8大石鼓大石鼓组9峨公埔峨公埔组10木坑铜木坑土同组11沙田沙田组12山心山心组13龙善塘龙善塘组合计共21个村民小组姓氏据调查,六村村委会共有24种姓氏,收录如下(排序不分先后):林(平山坡、六村、新屋、南地坡)、陈(平山坡、栗子园、现子堀、木坑铜、灯集)、蔡(六村、新屋、木坑铜)、钟(六村、峨公埔、山心)、全(六村)、丘R(六村、灯集)、王(六村)、伍(屋地山)、宁(白坟坡)、文J(灯集、沙田)、李(高田、现子母1)、周(新屋)、何(灯集、新屋)、莫(新屋)、黄(新屋)
11、、苏(灯桀、高田)、张(新屋)、俞(灯集、现子相)、付(现子铜)、谢(现子相)、梁(山心)、温(大石鼓)、赖(龙善塘)、窦(灯槃)附部分姓氏考据:南地坡林氏:始祖林芳荣,清外委,原籍广西玉林,奠基广东高州府,焉后,迁茂名良塘,传二世,竹峰公兄弟迁居南地坡谋生,后分迁各地,今林氏世居那务六村者主要聚居在六村、平山坡、南地坡、新屋等自然村。下火钟氏:族人分布在六村、峨公埔、山心等自然村庄,为石板下火钟鸣金之后,清代已在六村境内居住,与上垠钟氏同宗,族中名望有钟亚北、钟志祥、钟日明、钟毅、钟春。三柏李氏:族人分布在现子铜、高田等村庄,清代已在六村境内居住,高田李氏从现子铜迁出,该姓人丁兴旺,枝繁叶茂
12、,有作为者:李玉振、李玉海、李玉森、李以冠、李善海。屋地山伍氏:早年居住在上垠村委会拱桥头村,解放前迁到屋地山,后与平山坡林氏合为一个生产队,人民公社化时期才十来人。白坟坡宁氏:民国年间,宁氏从广西迁入六村,初居北埔口,后搬天官庙附近,最后定居白坟坡,与六村小学为邻。宁氏今有四房,长房宁绍光,早年外出,其后代居住在韶关;二房绍海,其后代居住在那务坪,白坟坡老宅曾作医疗诊所;三房宁绍桂,曾任六村管理区办事处主任,已搬出壶堀坪;晚房宁绍辉,在家务农,留守白坟坡。栗子园陈氏:原籍宝母西蛹,初居渡槽附近,遇瘟疫迁栗子园,常有贼寇抢掠,遂迁六村塘尾,再迁平山坡引陵江边,后迁栗子园,族中名望有原六村大队党
13、支部书记陈启荣。平山坡陈氏:解放之初,陈周华随母改嫁而落籍平山坡,原住宝坪镇巷口村。大石鼓温氏:原籍合江镇,清代迁入大石鼓,那务镇独此一姓,建有分祠,前后三进,珍贵文物建筑,族中名望有高级教师温名强。该姓的温名西自文革初期高小肄业后走上讲坛,在六村小学服务了四十多年,是六村教育史上任教时间最长的老师,桃李芬芳,功德无量。龙善塘赖氏:外乡迁入,依山而居,地处偏僻,民国时曾有土匪抢掠,赖氏人口较少,大部分住户搬到壶相坪,族中名望有原六村党支部书记赖集文、原六村小学教导主任赖章汉。新屋周氏:清代已在新屋活动,传世多代,人口较少,1996年12月,合力重修灯桀冼太庙,族中名望有宝坪镇常务副镇长周国强。
14、六村蔡懂文分支:由水口琅迁来,历经数世。六村蔡秀龙分支:原居木坑铜中间屋,民国时期蔡秀龙父来六村蔡懂文家做长工,渐定居于此。下木坑堀蔡氏:由文楼镇田尾村搬来,该分支与木坑铜中间屋蔡氏不同宗,族中有蔡志刚(海南椰树集团经理)、蔡秀凤(原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工作,调至东莞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蔡广信(高级工程师,硕士学位,原在中交四航局工作,转战东莞地产界,现任东莞市化州商会会长)、蔡东宏(任职于茂名市公安消防支队)。六村全氏:祖地京堂石岭村,祠堂原位于垠城村,民国已在六村活动,人口较少,有作为者:戏曲艺人全新华、原六村管理区办事处主任全勇。六村王氏:改革开放后,播扬王盛亿随母改嫁而落籍六村,在当
15、地成长,生一子。灯集苏氏:原籍那务莲塘村,清代已在六村境内活动,人口较少,居住集中。现子炯俞氏:原籍广西,清末迁到现子炯开基立业,逐步发展壮大,部分族人搬出灯槃居住。现子铜谢氏:民国时期,谢氏随母改嫁而落籍现子铜,子土庆,孙永辉。土特产谷类:稻谷、玉米薯类:番薯、木薯、甜薯、大薯、芋头豆类:花生、黄豆、绿豆果类:荔枝、龙眼、芒果、菠萝、菠萝蜜、石榴、杨桃、葡萄畜类:鸡、鸭、鹅、狗、猪小吃:煮汤粒、炊稔、煎粒、糖心糖、长形粽竹类:石竹、西竹、箭竹、蔑竹河流六村境内有引陵河段和旧江两条河流,引陵河段于1957年由县委、县人委发动干部群众担泥挖掘而成,起源北流扶新,流经宝好,进入那务平山坡村,直流各
16、镇,供应农业用水,方便灌溉,肥沃一方水土。旧江发自高州马蹄岭,流经南地坡、高田、新屋、灯集等村组,转入白坟坡,水流量大,沿江两岸地势较高,汇入陵江。生产基地近年来,六村党支部、村委会紧紧抓住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有利时机,主动适应农业经济发展新常态,谋划新突破,以特色农业产业优势,吸引投资者前来投资发展农业,建立生产基地,做大做强六村特色农业产业,并取得了良好成效。基地名称投资项目占地面积成立时间投资者南地坡香蕉生产基地“绿土”牌香蕉2006年化州市长发香蕉合作社现子堀农业生产基地猪、牛、鸡、鹅、羊以及种植橘红、红光橙、西瓜和药材1075亩2013年黄乐军庙宇天官庙位于六村,1993年动工,1994
17、年竣工,供奉莫三、潘八、刘十六等诸神,由六村和平山坡村的外出乡贤、善男信女捐资兴建,设有庙理事会,负责组织开展宗教文化活动和庙产管理。冼太庙位于灯桀村水口岭顶,始建时间失考,上世纪五十代被毁,重建于1996年12月,坐西,砖木结构,前后两座,占地约300平方米,供奉圣母冼太夫人,由灯桀、新屋和高田等三条自然村的信众捐资兴建,设有庙理事会,负责组织开展宗教文化活动和庙产管理。(参考那务古今)名胜温村巨石大石鼓村道旁边有一块大石头,究其来历,在当地充满神话色彩,有待考证,该村因此而得名。据闻,之前有好几块这样的大石,后来大多数用于生产劳动与住房建设。因当地村民姓温,故以温村巨石而名扬四方。“龙之脊
18、梁”纪念碑位于六村村委会境内高山之上,临近峨公埔村民小组。1999年6月1日,为谴责北约野蛮行径,纪念遇难同胞,中共化州市委树立此碑。纪念碑高25米,通体为花岗石,正面镌着“龙之脊梁”四个大字,由时任中国记协主席、人民日报社社长邵华泽手书,背面记载三烈士牺牲经过,最后书“今立龙之脊梁纪念碑,旨在祈祷和平、摒弃战争;昭示泱泱中国不可侮,中华民族永远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纪念碑旁边,立有三座各刻着三烈士遗照的小石碑,碑后各植有一株龙眼树。文化遗产序号名称建筑年代地址1高田石桥清代高田村2六村城堡遗址清末民初平山坡村林业屋背3南地坡城堡旧址清末民初南地坡村内4南地坡大屋民国南地坡村内5温氏宗祠民国大
19、石鼓村6高华农中遗址1970年茂名坡(土名)7禾堂地分教点遗址人民公社化时期禾堂地(土名)8灯桀分教点旧址人民公社化时期灯集村内9大石鼓巨石待考大石鼓村边野生动物六村地处边远山区,远离城镇,解放前,山高林密,物种丰富,时常有猛兽出没,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村民外出赶集或上山砍柴都要结伴而行。据说,大石鼓村温某其母某日在外淋菜,刚好遇上老虎下山寻找食物,大惊之下,赶紧抛下手中的农具飞跑回家。有些村庄在深夜时分经常有老虎进出,咬死家狗,食肉嚼骨,留下斑斑血迹。解放后,人们不断地进行狩猎、捕杀野兽,砍伐树木、开发山岭,老虎、黄狼、野猪、穿山甲等野生动物逐渐灭迹。农民生活在过去,六村广大农民所居的房
20、屋均为低矮泥砖平房,2间或3间,包括地主所居住的房子也是泥砖平房。农民没有或仅有少量土地,都是依靠向地主租田耕种为生。农民的生活是极为困苦的,常是食不果腹、衣不裹体,吃的是杂粮、稀粥,青黄不接期间,靠薯苗、糠秋、野菜充饥,一年四季,吃不上几次鱼肉和干饭,一双木屐穿好几年,一张棉被盖几代人,冬季大多是盖麻包或用破布条编织的被单。自1981年以来,六村推行包产到户的生产责任制,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外出发展空间广阔,农民收入渠道增多,生活水平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解决了温饱问题,改变了以往“黑蓝灰”的服饰穿着,告别了泥砖房,经历了火破房,住上了小洋楼、小别墅,家用电视机、电话机、录像机、摩托车基本普
21、及,收入较好的一些农户购买了电冰箱、热水器,个别家庭还买了电脑、装上了空调,开上了小汽车。六村村民努力奔康致富,逐步朝着舒适、安乐的方向发展。年例期正月十三:沙田、大石鼓正月十六:六村、平山坡、屋地山、南地坡、白坟坡、栗子园正月十七:峨公埔正月廿四:木坑铜二月初一:现子土同、龙善塘、山心二月初二:灯集、新屋、高田知名人士本籍莫三,生活在清代,原是六村的地主,家境富裕,家中兄弟三人,排行第三,人称莫三。相传其为人仗义疏财,扶危济困,除暴安良,神武赫然,有英杰之才,深受乡民爱戴;后得道成仙,以莫三天官敬称。为永久念之,人们将其遗骸葬于光棍岭,起冢为陵,修成坟墓,并立庙供奉。三虽逝殆数百载,威神不散
22、,烈节犹存,迄今六村之人道哉。林秀佳,今六村村委会南地坡村人,清代地主,善长仁翁。林永桢,今六村村委会平山坡村人,清代化州布政司经历。林可选,今六村村委会平山坡村人,清代化州按察司照磨。林可达,今六村村委会平山坡村人,清代候选高州府知事。林可栋,今六村村委会南地坡村人,清代副贡。林可棠,今六村村委会六村人,进二都乡正。林可杰,今六村村委会六村人,进二都乡正。林作舫,今六村村委会平山坡村人,进二都乡正。林作宪,今六村村委会六村人,蓝翎游击。林圣玺,六村村委会六村人,化县第七区区公所区长。林坤贤,六村村委会平山坡村人,在广州军区司令部警卫营工作,后任广州土产进出口公司经理。钟亚北,革命烈士,六村村
23、委会峨公埔村人,1948年参加革命,为粤桂边纵六支十七团战士,1949年3月,在合江六皇嶂作战时英勇牺牲,年仅20岁。林林,六村村委会平山坡村人,革命功臣,先后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和人民解放战争,解放后曾任化县土地改革委员会委员。宁绍光,六村村委会六村四组白坟坡人,早期外出乡贤,落户韶关。钟志祥,六村村委会六村人,抗美援朝英雄。林祥,六村村委会南地坡村人,曾在石油系统任职。林权,六村村委会平山坡村人,原高州县计委主任。林钢,六村村委会六村人,广州中心气象台天气预报员。林铁,六村村委会六村人,民航中南空管局处长。林名全,六村村委会六村人,早期外出乡贤,落户宁夏。林名德,六村村委会六村人,高中毕业,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化州 流动 党员 基层 一线 担当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918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