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渡江北冲河口轶事.docx
《南渡江北冲河口轶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渡江北冲河口轶事.docx(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南渡江北冲河口轶事南渡江,又称南渡大江,古称“黎母水”,是海南岛最大的母亲河,发源于霸王岭山脉海拔1223米的南峰山。南渡江在不同的流段,过去有着不同的名称。在临高境内的一段河流,称为“大江”;在澄迈段称作“新安江”“金江”;在定安段,称为“建江”;在海口段称为“南渡江”,其中上段称“白石河”(溪),下段称“北冲河(溪)”。从史籍资料看,“黎母水”是南渡江最早的名称。最早记录这个名称的是南宋人王象之,在其编纂的舆地纪胜中记载:“黎母水,在琼山县东三里”。另外,“北冲河”的名称比南渡江名称出现的时间要早得多,而且还因为“北冲河口”的千年古谶,演绎出不少稀奇的故事。一、“北冲河”之名的由来南渡江弯
2、弯曲曲,从霸王岭山脉发源,干流贯穿海南岛中北部,流经昌江、白沙、琼中、脩州、澄迈、屯昌、定安、海口等市县,在定安县巡崖一带横穿G98东线高速公路后,犹如一条巨幅白练,来了个将近九十度的大转弯,向北奔流进入琼州海峡。南渡江也因为向北直冲大海,被人们称为北(博)冲河,或者北(博)冲溪。北冲河(溪)之名始于何时,已无从考证,但从史志记载来看,“北冲”这一名称在宋代已被广泛使用,当时南渡江下游琼山段已出现“北冲河口”,以及“北冲渡”“北冲桥”的名称。明代万历琼州府志载:“博冲河口,在县东南五里顿林、东昌二都界。水从南湖流出,亦从大江迎入,为郡治巽方之水。”又载:“博冲桥,县东南四里顿林都,宋建。博冲渡
3、,县东南八里顿林都,在南渡,久移。水源自五指,历临、澄、定三县,会于本渡,接潮入海。兹渡系东路,来往甚众,原编渡夫三名,凡有置船下河博载者,轮充渡夫。”需要指出的是,“北冲河”“北冲渡”,史籍上记载为“博冲河”“博冲渡当地民间口头念作“博聪河”或者“博昌河”。在海南方言中,“北”字与“博”字读音相近,“冲”字也与“聪”“昌”谐音。二、北冲村和北冲馆北冲村是个古村,元代前已存在并建有村庙,其明清时属于顿林都,因村址靠近北冲渡而得名。正德琼台志载:“孝义祠,在郡东南博冲村,元建,祀孝子王绍,名南天庙。”北冲村已于2016年底被整村拆迁,其村址作为滨江路绿化用地建成带状公园。村址现仅余下村庙和一座日
4、军碉堡楼作为史迹予以保留,另外还有一方说不清年代的遗物“南无阿弥陀佛”四方石立柱,作为文化古迹留在原地,默默地诉说着这里的过往岁月。北冲村的地理位置因靠近“博冲渡”,处在琼州府东路驿站的起点,人们南来北往都途经此地,可以说是个交通要冲。1925年开通的“琼文公路”和“琼定公路”,都是以琼山府城为起点,途经北冲村。1939年2月10日,日军数千人在30余艘舰艇和50余架飞机的配合下,从海口天尾港登陆入侵海南。为了扼守交通要道及北冲渡口,日军于1939年10月在北冲村路边建了一座碉堡楼。碉堡楼高三层,四方形结构,顶上设有望台,边长3米。碉堡楼的东向面临南渡江北冲渡口,南北是从府城往定安、嘉积、三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北 河口 轶事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919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