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阅读专项训练.docx
《古诗文阅读专项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文阅读专项训练.docx(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古诗文阅读专项突破练第1组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终军,字子云,济南人也。少好学,以辩博能用文闻于郡中。年十八,选为博士弟子。至府受遗,太守闻其有异材,召见军。甚奇之,与交结。军揖太守而去,至长安上书言事。武帝异其文,拜军为谒者给事中。元鼎中,博士徐偃使行风俗。偃矫制叱使胶东、鲁国鼓铸盐铁。还,奏事,徙为太常丞。御史大夫张汤劾偃矫制大害,法至死。偃以为春秋之义,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存万民,专之可也。汤以致其法,不能讪其义。有诏下军问状,军诘偃日:“古者诸侯国异俗分,百里不通,时有聘会之事,安危之势,呼吸成变,故有不受辞造命专己之宜;今天下为一,万里同风。便巡封域之中,称以出疆,何也
2、?且盐铁,郡有余藏,国家不足以为利害,而以安社稷存万民为辞,何也?”又诘偃:“胶东南近琅邪,北接北海,鲁国西枕泰山,东有东海,受其铁盐。假度四郡“数田地,率其用器食盐,不足以并给二郡也?而直矫作威福,以从民望,干名采誉,此明圣所必加诛也。“偃穷讪,服罪当死。上善其诘。初,军从济南步入关,关吏予军咒军问:“以此何为?”吏日:“为复传,还当以合符。”军日:“大丈夫西游,终不复传还。”弃舔而去。军行郡国,所见便宜以闻,还奏事。上甚悦。当发使匈奴,军自请日:“军无横草浅之功,得列宿卫,食禄五年。边境时有风尘之警,臣宜被坚执锐,当矢石,启前行。鸳下不习金革之事,今闻将遭匈奴使者,臣愿尽精厉气,奉佐明使,
3、画吉凶于单于之前。臣年少材下,孤于外官,不足以亢一方之任,窃不胜愤懑。”上奇军对,耀为谏大夫。南越与汉和亲,乃道军使南越,说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军遂往说越王,越王听许,请举国内属。越相吕嘉不欲内属,发兵攻杀其王及汉使者,皆死。军死时年二十余,故世谓之“终童”。(选自汉书)【注】制,帝王的命令。用作通行证的帛。传,凭证。便宜,利益、好处。横草,使草倒下。孤于外官。孤,远:外官,指使者之职。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还/奏事/徙为太常丞/御史大夫张汤劾假矫制大害/法至死/假以为春秋之义/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存万民/专之
4、可也/B.还奏/事徙为太常丞/御史大夫张汤劾偃矫制/大害/法至死/假以为/春秋之义/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存万民/专之可也/C.还/奏事/徙为太常丞/御史大夫张汤劾偃矫制/大害/法至死/偃以为春秋之义/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存万民/专之/可也/D.还奏/事徙为太常丞/御史大夫张汤劾偃矫制大害/法至死/偃以为/春秋之义/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存万民/专之可也/【解析】选A。本题可用排除法,首先“徙为太常丞”表示变动官职的意思,排除BDo在看AC两句,C项断句太多了,有些地方可不用断开,所以A更好。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徙,表示一般的调动官职,在此处表示提拔
5、之意,与“迁”相似。B.摧,提拔、选拔之意,现常用于表达人才出众。用“擢第”以作科举考试得中。C.辞,此处表示托辞。在“言词”这个意义上,“辞”和“词”是同义词。在较古的时代,一般只说“辞”,不说“词”。汉代后逐渐以“词”代“辞”.D.属,此处表示写作。通“嘱”时,可表示托付、看。现多用于生辰属性。【解析】选A。“徙”无提拔之意。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终军十八岁就被选为博士弟子,他去长安上书过关时,拒绝接受通行证,认为自己此去一定能够得到皇帝的重用,不会再返回。B.徐偃受命在国内巡视风俗民情,他独断专行,事后还巧言狡辩,终军受命审理此案,办案过程中,徐假理
6、屈词穷,故被百姓唾弃。C.皇上要派使者出使匈奴,终军阐述了自己的情况,表达了出使匈奴的愿望。皇上觉得他的话很不一般,就提拔他为谏大夫。D.南越和汉朝和亲,终军请缨前往,由于越相吕嘉不欲内属,越王以及汉朝使者,均被杀害,年仅二十多岁的终军也未能幸免。【解析】选B。“故被百姓唾弃”错误,文中未提到他被百姓唾弃。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边境时有风尘之警,臣宜被坚执锐,当矢石,启前行。译文:(2)军自请:“愿受长缕,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译文:答案:(1)边境不时有警报,臣子应当披上战甲,拿起武器,冲锋陷阵,在前面开路。(关键词:风尘之警:是指战争或骚乱的警报。被坚执锐:披上战
7、甲,拿起武器。“坚、锐”都是形容词做名词。当:遮拦,阻挡。矢:箭。)(2)终军主动请求说:“希望领取长绳子,一定要把南越王捆绑起来,带到朝廷。”(关键词:长缨:长绳子。羁:束缚,拘束。阙下:宫阙之下。借指帝王所居的宫廷。)附【译文】终军,字子云,济南人。年轻时喜好学习,凭着广博善辩、会写文章,在郡中闻名。十八岁时,选为博士弟子。到郡府接受遣送,太守听说他有奇才,召见了终军,认为他确实奇异,与他结交。终军告别大守离郡,到长安上书论事。武帝认为他的文章很特别,拜终军为谒者,供职宫禁中。元鼎年间,朝廷派博士徐偃到郡国巡视风俗。徐偃假称受诏,让胶东、鲁固煮盐铸铁。返京后,汇报情况,调为太常丞。御史大夫
8、张汤弹劾徐假假称受诏的大危害,按法是死罪。徐假认为,春秋经义,大夫出国境,如果有可以安定国家保存万民的事情,可以自作主张。张汤能施加法律,却无法驳倒他。皇上有令让终军去审讯,终军反问徐偃说:“古时候,各个诸侯国习俗不同,百里之外.消息不通,不时有朝见天子和参加盟会之类的事情,安危形势,瞬息万变,所以有未得到君主诏令允许就自作主张的道理;现在天下统一,万里风俗相同,你在汉朝的国境内巡视,却说是出疆,什么道理?再说盐铁,各郡均有储蓄,国家不值得当作大事,你却用安定国家保存万民为托辞,为什么?”又反问徐假说:“胶东南近琅珊,北接北海,鲁国西靠泰山,东有东海,从四郡得到盐铁,徐假你估计四郡的人Il田地
9、数目,日常的用具器物食盐,不够用来同时供给二郡国吗?竟然假称受诏,自作主张,作威作福,顺从百姓心愿,沽名钓誉,这是圣明天子必须加以严惩的。”徐偃理屈辞穷,承认有罪该死。皇上认为他的反驳很好。当初,终军从济南出发,进入函谷关,守关官吏给终军一个帛边做的符信。终军问:“要这干什么?”官吏说:“作为返回时的符信,回来要用这来合符的。”终军说:“大丈夫西游进京,最终也不会返回合符的。”丢下符信离开。终军巡视郡国,把他见到的对国家有好处的事情记下来,返回后上奏皇上,皇上很高兴。朝廷要派遣使者出使匈奴,终军主动请求出使说:“我没有点滴之功,却能够供职宫禁,值宿警卫,领取了五年的俸禄。边境不时有警报,臣子应
10、当披上战甲,拿起武器,冲锋陷阵,在前面开路。但因我能力低下,不会打仗,不能为国驰骋疆场。现在听说要派遣使者出使匈毂,我希望竭尽智谋精力,辅助使者,针对单于出谋划策,趋吉避凶。我年纪轻,才能低,不熟悉侍从官员以外的事,不能担当一方重任,私下很怨恨自己。”皇上认为终军的回答很出色,提拔他为谏大夫。南越与汉朝和亲,朝廷就派终军出使南越,说服南越王,想让他入朝,与境内诸侯同等看待。终军主动请求说:“希望领取长绳子,一定要把南越王捆绑起来,带到朝廷。”终军于是前往说服南越王,南越王听从,请求将全国归属汉朝。南越的丞相吕嘉不想归属汉朝,出动军队攻杀南越王,南越王与汉使臣都被害。终军死时,才二十多岁,所以世
11、人称为他“终童”。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56题。唐崇徽公主手痕欧阳修故乡飞鸟尚明啾, 青冢理魂知不返, 玉颜自古为身累, 行路至今空叹息,何况悲笳出塞愁。翠崖遗迹为谁留?肉食何人为国谋。岩花野草自春秋。【注】崇徽公主,唐代宗时与回鹘和亲,以崇徽公主嫁其可汗。姓仆固氏,唐朝著名将领仆固怀恩的女儿。手痕:在今山西灵台。传说公主出嫁回鹘时,路经此地,以手掌托石壁,遂有手痕。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诗歌开篇以飞鸟作比,远离故乡的鸟儿尚鸣叫不止,豆蔻年华的少女在悲笳声中离别父母,远嫁万里之外,就更加依恋不舍了。B.颔联“青冢”代指崇徽公主埋身之地。诗人沿用了杜甫咏王昭君“
12、环佩空归月夜魂”诗意,一个“魂”字,使诗情变得更为深婉。C.“玉颜”反为“身累”,“肉食”却不与“国谋”,颈联中诗人寓于这两对矛盾现象中的诘问尖锐犀利,对仗工整,议论深切痛快。D.这是一首怀古诗,诗人为崇徽公主远嫁这一历史悲剧唱出了一曲饱蕴愤懑之情的悲歌,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对自己仕途不顺的慨叹。E.这首诗在格调上不同于一般洒同情之泪的凄,京挽歌,而是启发人们在深沉的哀怨中进而对这些女子的个人悲剧加以政治上的思考。【解析】选BD。B项,诗人反用了杜甫咏王昭君的“环佩空归月夜魂”诗意,一个魂归,一个魂不返。D项,“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对自己仕途不顺的慨叹”无中生有,也不符合诗意。6 .这首诗的尾联表现诗
13、人怎样的的思想情感?是如何表现的?答:【解析】注意结合“为身累”“何人为国谋”“叹息”分析情感,答出“直抒胸臆”和“以景结情”的抒情方式,结合诗句具体的分析。答案:表现对远嫁女子不幸命运的深切同情和对统治者对内统治严酷,对外苟且偷安、忍辱求和的不满。尾联上句直抒胸臆,行路人到此只能报之以叹息表现出无可奈何之情。下一句以景结情,孤魂栖止的崖花野草春秋更替,以花草之无情衬人之有情,意蕴丰富。三、名篇名句默写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岳阳楼记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2)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3)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表达自己和
14、征人们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O答案:(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2)学不可以已(3)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第2组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郑冲,字文和,荥阳开封人也。起自寒微卓尔立操清恬寡欲耽玩经史遂博究儒术及百家之言有姿望动必循礼任真自守不要乡曲之誉由是州郡久不加礼。及魏文帝为太子,搜扬侧陋“,命冲为文学,累迁尚书郎,小补陈留太守。冲以儒雅为德,莅职无干局之誉,箪食组袍,不营资产,世以此重之。大将军曹爽引为从事中郎,转散崎常侍、光禄勋。嘉平三年,拜司空。及高贵乡公讲尚书,冲执经亲授,与侍中郑小同俱被赏赐。俄转司徒。常道乡公即位,拜太保,位在三司之上,封寿光侯。冲
15、虽位阶台辅,而不预世事。时文帝辅政,平蜀之后,命贾充、羊祜等分定礼仪、律令,皆先珞于冲,然后施行。及魏帝告禅,使冲奉策。武帝践祚,拜太傅,进爵为公。顷之,司隶李熹、中丞侯史光奏冲及何曾、荀等各以疾病,俱应免官。帝不许。冲遂不视事,表乞骸骨。优诏不许,遣使申喻。冲固辞,上貂蝉印绶,诏又不许。泰始六年,诏日:“昔汉祖以知人善任,克平宇宙,推述勋劳,归美三俊。遂与功臣剖符作誓,藏之宗庙,副在有司,所以明德庸勋,藩翼王室者也。昔我祖考,遭世多难,揽授英俊,叮之断金,遂济时务,克定大业。太傅寿光公郑冲、太保郎陵公何曾、太尉临淮公荀各尚德依仁,明允笃诚,翼亮光皇,光济帝业。故司空博陵元公王沈、卫将军银平侯
16、羊祜才兼文武,忠肃居正,熟甚嘉之。”九年,冲又抗表装住。明年薨。帝于朝堂发哀,追赠太傅,赐物阶朝服,衣一袭,钱三十万,布百匹。谥日成。(节选自晋书郑冲传)【注】搜:寻找。扬:选拔、举荐。侧:同“仄”。侧陋:隐伏,卑微,引申指地位低微。席:古同“佣”,雇佣,任用。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起自寒微/卓尔立操/清恬寡欲/耽玩经史/遂博究儒术及百家之言/有姿望动/必循礼任真自守/不要乡曲之誉/由是州郡久不加礼/B.起自寒微/卓尔立操/清恬寡欲耽玩/经史遂博/究儒术及百家之言/有姿望/动必循礼/任真自守/不要乡曲之誉/由是州郡久不加礼/C.起自寒微/卓尔立操/清恬寡欲耽玩/
17、经史遂博/究儒术及百家之言/有姿望动/必循礼任真自守/不要乡曲之誉/由是州郡久不加礼/D.起自寒微/卓尔立操/清恬寡欲/耽玩经史/遂博究儒术及百家之言/有姿望/动必循礼/任真自守/不要乡曲之誉/由是州郡久不加礼/【解析】选D0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本题中标志性的词语有“卓尔”“遂”“不要”“由是”。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出,指从京城调出,到地方为官。文中郑冲由京官尚书郎补任地方官陈留太守。B.朕,我,我的。秦以前,不论尊卑,皆自称朕:后自秦始皇起,用为皇帝自称。C.致仕,指古代官员自请加职或升职。文中郑冲致仕是想为国家担负更重的责任。D.
18、秘器,指棺木。郑冲去世时,武帝为了表示对郑冲的恩宠,赐给他棺木以安葬。【解析】选C。致仕:古代官员正常退休。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郑冲注重修养,作风朴素。任陈留太守时,他把儒雅作为自己追求的道德境界,任职不求美名,吃蔬食,穿麻絮袍子,不营私产,世人因此看重他。B.郑冲洁身自好,受人尊重。做太保时,级别虽已和宰相相同,但他从来不参与世俗的事务:贾充、羊祜等人制定礼仪、法律制度,都是先求教于他。C.郑冲是武帝的心腹之臣。在李熹、史光等人以疾病为由奏请免去郑冲等人的官职时,武帝依然对郑冲坚信不疑,并一次次地驳回他的辞职申请。D.郑冲受到皇帝的称赞。皇帝通过赞美汉
19、高祖刘邦的知人善任,回顾祖辈君臣的通力协作,进而夸赞了郑冲等人的勋劳,并间接表达了赏识之意。【解析】选D。“间接表达了赏识之意”错,应是直接表达。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及高贵乡公讲尚书,冲执经亲授,与侍中郑小同俱被赏赐。译文:(2)昔我祖考,遭世多难,揽授英俊,与之断金,遂济时务,克定大业。译文:答案:(I)到高贵乡公讲尚书时,郑冲手拿经书亲自讲授,与侍中郑小同一起被赏赐。(2)过去我的祖辈,遇到了世间很多灾难,招揽任用才智出众的人才,与他们同心协力,于是成就了世事,能够奠定国家大业。附【译文】郑冲,字文和,是荥阳开封人。从寒微的出身起家出仕,操守超群出众,生性恬静清心
20、寡欲,专心研习经史典籍,于是广泛研习儒家及百家学说。有优美的风度,行动一定遵循礼制,任情率真,坚持本性。在乡里不沽名钓誉,因此州郡长官很久都对他不加礼遇。到了魏文帝做太子的时候,寻找和举荐地位低微的贤能之士,任命郑冲为文学侍从,不断升迁做了尚书郎,出京补任陈留太守。郑冲把儒雅作为(自己追求的)道德境界,任职没有办事干练(干局:谓办事的才干器局)的赞誉,吃蔬食,穿麻架袍子,不营制个人产业,世人因此而看重他。大将军曹爽引荐他为从事中郎,转任散骑常侍、光禄勋。嘉平三年,被授予司空之职。到高贵乡公讲尚书时,郑冲手拿经书亲自讲授,与侍中郑小同一起被赏R易。不久转任司徒。常道乡公即位,郑冲被授予太保之职,
21、职位在三司之上,进封寿光侯。郑冲官职的品级虽然达到宰相一级,却不参与尘俗之事(特指社交应酬之事).当时晋文帝辅佐朝政,平定蜀国之后,命贾充.羊祜等人分别制定礼仪、法律制度,(他们)都先向郑冲咨询,然后再施行。到魏元帝宣告禅让时,派郑冲捧策书。晋武帝登上皇位,任命郑冲做太傅,爵位晋升为公。不久,司隶李患、中丞侯史光上奏书说郑冲和何曾、苟额等人各自因为疾病,都应该免去官职。皇帝不准许。郑冲于是不再处理政事,上表自请退职。皇帝下诏美言劝阻,又派人申明晓谕。郑冲坚决推辞,交上貂蝉印绶(印绶:旧时称印信和系印的丝带),诏书又不准许。泰始六年,下诏书说:“过去汉高祖凭借知人善任,因而能平定天下,追述功勋,
22、把美名归于三俊。于是与功臣将符节分拿立下誓言,收藏在宗庙中,副本留在有关部门,以此昭明美德任用勋劳,从而保护辅翼王室。过去我的祖辈(考:本义是老,年纪大),遇到了世间很多灾难,招揽任用才智出众的人才,与他们同心协力,于是成就了世事,能够奠定国家大业。太傅寿光公郑冲、太保郎陵公何曾、太尉临淮公荀额各自崇尚德行仁义,明智公允忠诚,辅佐先皇,光大帝业。前司空博陵元公王沈、卫将军银平侯羊祜才能兼及文武,忠诚恭敬正直,朕很赏识他们。”九年,郑冲又向皇帝呈上奏章辞官。第二年去世。皇帝在朝堂致哀,追赠郑冲为太傅,赏赐郑冲贵族用棺材,朝服,一套寿衣,三十万钱,一百匹布。谥号为成。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
23、题。赋得残菊阶兰凝隅霜,岸菊照晨光。露浓晞晚笑,风劲浅残香。细叶凋轻翠,圆花飞碎黄。还持今岁色,复结后年芳。5 .下列对这时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诗作用凝结了晨霜的“阶兰”作陪衬,引出了晨光中的“岸菊”-B.诗作运用比拟手法,再现了残菊笑立于晨光夕阳中的美好形象。C.“风劲”“残奔”构成一组对比,意在抒发诗人对残菊的怜悯之情。D.以“凋轻翠”“飞碎黄”从叶子和花的颜色变化写“岸菊”之“残”.E.末两句在前六句描写的基础上直抒胸臆,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期许。【解析】选CEoC项,“怜悯之情”错,全诗抒发的是对残菊的喜爱和赞美。E项,“直抒胸臆”错,应为“托物言志”。6.托物言志是咏物
24、诗的常见手法,本诗借“残菊”表现了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答:【解析】本诗先以凝结了晨霜的“阶兰”作陪衬,引出了晨光中的“岸菊”。颔联运用比拟手法,再现了残菊笑立于晨光夕阳中的美好形象。“露浓晞晚笑”,一个“笑”字,形象地描绘出“岸菊”笑对夕阳的姿态,突出其乐观主义的格神。以“风劲”“浅残”构成一组对比,抒发的是对残菊的喜爱和赞美之情。颈联从叶子(“凋轻翠”)和花(“飞碎黄”)的颜色变化写“岸菊”之“残0尾联说残菊还保持今年的颜色,等待来年继续开花,散发芬芳。这是在前三联描写的基础上托物言志,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期许。所以这首诗寄托了诗人以残菊自况,写自己像残菊一样,面对挫折,保持本色,坚守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诗文 阅读 专项 训练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9196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