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阳山县地热资源分布及构造特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阳山县地热资源分布及构造特征.docx(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广东省阳山县地热资源分布及构造特征本文通过调查阳山县区内已知温泉点概况,并进行地质特征研究,总结该地区控热构造以及地热分布规律,为下一步该地区地热调查工作起到指示作用。标签:温泉点断裂构造岩浆活动控热构造O前言广东是我国地热资源丰富、出露温泉点最多的省份之一1。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已发现温度N30C的天然温泉点约319处(约占全国总数的10%)、隐伏地热区4处。广东省阳山县已发现温泉点多处,其中8处温泉已经开发利用,并取得一定规模,并带动地区旅游经济发展。1温泉概况1.1 秤架镇黄沙坑温泉位于大东山南西225。约15km处的黄沙坑,天然出水口水温42,属温热水,流量1.426Lcs,105m3d
2、,PH值7.5,SiO240mgLF5mgL12.71BqL可溶总固体量192.0mgL,氯含量5.98mgL,偏硅酸含量73.5mgL,氯含量157Bq/L,达到理疗矿水命名浓度标准,为低矿化重碳酸钠钙型(水化学类型HCO3-NaCa)、氟硅氨医疗热矿水。1.2 七拱镇暖水(塘)坑温泉位于阳山县城217。方向,直距21km处,七拱镇北西6km。有多个天然自流热泉水出露,走向140。,水温4147C(属温热水),储热层为燕山早期斑状花岗岩。流量0.912Lcs,重碳酸硫酸钠型(HCO3SO4-Na),矿水类型:氟硅,PH值6.5,SiO295mg/L、F6mgL1.3 黎埠镇界滩村温泉一个温泉
3、涌出点位于界滩村江边,另一温泉涌出点位于江中卵石滩两个点走向135140。1.4 黄金镇高栏温泉点位于黄盆镇280。方向,3km处。储热层为二叠系含煤砂页岩、灰岩(P),产状90oZ300自流热泉温度36(属温水),涌水量1512m3d,流量19.538L/s。水化学类型:重碳酸钙型(HCO3-Ca),PH值7.3,SiO243mg/L、F1mg/L、59.47Bq/L,矿水类型:偏硅酸。1.5 岭背镇麻仔水温泉天然温泉出露与于麻仔水河中,2001年施工3个地热钻井,深度10多米,水温60。,属热水。1.6 江英镇岩口温泉点位于阳山县江英镇北东4.5km处。储热层为泥盆系灰岩(D3),自流热泉
4、温度36,属温水范围,流量3.350L/cs。2断裂构造对地热资源的控制特征阳山县地区断裂褶皱构造发育,对地热温泉的控制特征明显(图1)。根据调查区已有温泉出露位置及其构造背景,结合区域构造控热规律分析如下:其中产于岩体内的黄沙坑和暖水坑温泉受岩体内发育的近东西断裂(多为张性)与近南北向或北西向、北北东向断裂交汇部位控制。这些断裂的遥感线性影像构造特征明显,多为深切的线性沟谷,水文地质调查资料显示为含水断裂(如大东山岩体内的安横断裂)2o岩体内温泉储热导热构造多为近东西向张性断裂,如黄沙坑温泉的储热导热构造为近东西向的厚约2m的硅化破碎带。暖水坑多个泉眼呈北西一南东140。方向展布,可能与连阳
5、岩体发育的一组北西走向线性影像构造有关。阳山县地区(岩体与围岩)接触带对温泉出露控制特征不明显,产于沉积盖层中的温泉离接触带较远,可能与岩体外接触带产状形态及隐伏岩体有关。洞冠、界滩村、热水村、高栏、麻仔水、岩口六温泉(点)的产出位置受断裂构造或断裂构造交汇部位控制明显。其中,洞冠、界滩村、热水村,分别受北北东向寨岗东逆断层、上隔江逆断层、庙公坑逆断层、及其与推测的北西向断层(沿连江河谷)交汇部位控制。界滩村温泉点位于上隔江逆断层北西约1km,与上隔江断层倾向北西有关。上述三温泉点导热储热构造为北西向断裂,依据为界滩村温泉点的两个泉眼呈135140。方向排列于河谷中。高栏温泉点控制断裂为庙公坑
6、逆断层。麻仔水温泉位于北西向大坳头正断层与北东向七两岭逆断层和大塘坪逆断层及七两嵯向斜交汇部位河谷上。岩口温泉受北东走向蒋家洞逆断层控制,断层倾向北西,倾角5080。该断层和水浸塘逆断层为调查区规模较大断层,活动时代较晚,以这两断层为界,调查区两侧地质构造组合形式、构造线方向、新构造运动及中新生代地层沉积相都有所不同。3岩浆活动、岩浆岩对地热资源的控制特征首先,阳山县所在南岭地区花岗岩分布广,侵入活动强烈,具多期性和时间跨度大特点,其对地热温泉影响作用范围也必然较大。另据粤西北地区1/5万航磁及放射性测量异常解译成果看,连阳岩体北接触带产状很缓沿北东走向的寨岗东逆断层和北东走向的牛背岭断裂推测
7、存在隐伏侵入体带3。因此,区内离岩体接触带较远的洞冠、界滩村、热水村、麻仔水等温泉(点)与连阳岩体北侧较缓的接触带产状及上述隐伏岩体带有关。4新构造运动及地震与地热的关系阳山县新构造运动主要表现为周期性的不均匀抬升,每次抬升以后,均有一个相当稳定时期。由于抬升及相对稳定的交替,形成了四级夷平面。本区西部山地保留较为明显。第四纪以后,由于新构造运动的继续影响,地壳明显的有四次上升期及稳定期,因而造成了四级河流阶地。在石潭、杜步附近还发育了4m、9m、13m、25m和40m数层溶洞,大体可与附近河流阶地对比。相对而言,以水浸塘和青莲墟逆断层为界,五点梅花、石潭、杜步一带上升幅度相对较大4。测区从1
8、479年至1979年的五百年中,有感地震29次,烈度都小于6度5,。阳山县的热泉点,部分沿新构造运动特征明显,活动较强的地带分布。如暖水坑、麻仔水、岩口温泉(点),这些热泉与新构造运动有一定的联系。据阿尔泰一台湾地球物理测深剖面资料:从河源断裂以西至湘东南,地壳深182Okm处断续存在一系列低密度体(局部熔融区)和壳间滑动面,并与一系列北东一北北东走向,倾向北西的逆冲深断裂连通。沿这些深断裂,新构造运动强烈,地貌特征表现明显的地段常见地热温泉(点)呈带状分布。推测为地壳深部热源通过上述断裂系统向上泄漏,形成地下水深循环系统及地表的地热温泉带。5热岩溶蚀、水热蚀变及热水沉淀特征地热田内的高温地下
9、热水,在交替循环中与不同的岩石接触时,使岩石中某些矿物加速溶解或反应形成其他矿物,即形成所谓的热岩溶蚀、水热蚀变现象。当地下热水溶解了很多的矿物质,上升至浅部和地表时,因其温度、压力等的降低,或与表层岩石的作用,或与浅部地下水的混合,往往使深部的地下热水化学成份发生改变,热水中某些成份沉淀,此种现象则称之为热水沉淀。无论是热岩溶蚀、水热蚀变还是热水沉淀,都是地热田较为常见的地热地质现象6。区内地热温泉热岩溶蚀、水热蚀变以长石类矿物分解和红长石化为主,热水沉淀主要形成硅华、钙华,少数见明矶。6结论通过以上研究发现,广东省阳山县地热点受断裂构造控制作用明显,并与燕山期花岗岩侵入体关系密切。区内离岩体接触带较远的洞冠、界滩村、热水村、麻仔水等温泉(点)与连阳岩体北侧较缓的接触带产状及上述隐伏岩体带有关。参考文献山梁家海.广东省地热资源分布规律UL地球,2013,5:78-79.2广东省地质矿产局,广东省区域地质志,地质出版社,1988.引刘瑞德.地热田电磁法勘查与应用技术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08.4苏瑞侠,孙东怀,冯翠容.广东碳酸盐溶洞发育的控制因子J.热带地理,2002,22(1):80-84.5g家地震局广州地震大队.广东地震目录,1976.6龙志强,广东省地质与地质构造学,讲义,1995.8.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923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