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制度汇编.docx
《护理制度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护理制度汇编.docx(15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1、护理查对制度LL医嘱查对制度(1)、医嘱经双人查对无误方可执行,每日必须总查对医嘱一次。(2)、病区护士站的护士负责通过电脑打印医嘱执行单,并交由责任护士核对执行;责任护士核对执行医嘱后,在医嘱执行单上签署执行时间和姓名。需要转抄医嘱时,必须写明日期、时间及签名,并由另外一人核对。转抄医嘱者与查对者均须签名。(3)、临时执行的医嘱,需经第二人查对无误,方可执行,并记录执行时间,执行者签名。(4)、抢救病人时,医师下达口头医嘱,执行者须大声复述一遍,然后执行。抢救完毕,医生要补开医嘱并签名。安甑留于抢救后再次核对。(5)、对有疑问的医嘱必须询问清楚后,方可执行和转抄。1.2服药、注射、输液查
2、对制度(1)、服药、注射、输液前必须严格执行“三查八对二三查:摆药后查;服药、注射、处置前查;服药、注射、处置后查。八对: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药物的有效期。(2)、备药前要检查药品质量,水剂、片剂注意有无变质,安甑、注射液瓶有无裂痕;密封铝盖有无松动;输液袋有无漏水;药液有无浑浊和絮状物。过期药品、有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或标签不清者,不得使用。(3)备药后必须经第二人核对方可执行。(4)易致过敏药物,给药前应询问有无过敏史;同时,护理部要协同医院药剂科,根据药物说明书,规范及健全皮试药物操作指引及药物配伍禁忌表。(5)使用毒、麻、精神药物时,严格执行医疗机构麻醉药品、
3、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规定(卫医药2015438号文件)。护士要经过反复核对,用后安甑及时交回药房;给多种药物时,要注意有无配伍ySTJxQ?o(6)、发药、注射时,患者如提出疑问,应及时检查,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7)、输液瓶加药后要在标签上注明药名、剂量、并留下安甑,经另一人核对并在药袋或药瓶上签名后后方可使用。(8)、严格执行床边双人核对制度。1.3手术病人查对制度(1)与病区间交接患者时,双方确认手术前准备皆已完成,主动邀请患者参与确认。手术室护士要与病房责任护士或组长一起,根据“术前准备单”查对患者术前准备落实情况,包括科别、住院号、床号、姓名、手腕带、性别、年龄、诊断、手术名称及部位(
4、左右)及其手术部位术前标识,术前用药、输血前八项结果、药物过敏试验结果与手术通知单是否相符,手术医嘱所带的药品、物品(如cT、X线片)。评估病人的整体状况及皮肤情况,询问过敏史。(2)手术护士检查准备手术器械是否齐全,各种用品类别、规格、质量是否合乎要求。患者体位摆放是否正确,尽可能暴露术野和防止发生坠床和压疮。(3)手术人员(手术医师、麻醉师和手术护士)手术前要根据“手术安全核对单”再次核对科别、住院号、床号、姓名、手腕带、性别、年龄、诊断、手术部位、麻醉方法及用药、配血报告等。在麻醉、手术开始实施前时刻,实施“暂停程序”,由手术者、麻醉师、手术巡回护士再执行最后核对程序后,方可实施麻醉、手
5、术。(4)洗手护士打开无菌包时,查包内化学指标卡是否达标,凡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手术前和术毕缝合前洗手护士和巡回护士都必须严格核对,共同查对手术包内器械、纱布、缝针等数目,并由巡回护士即时在手术护理记录单记录并签名。术后包内器械及物品数目相符,核对无误后,方可通知手术医师关闭手术切口,严防将异物留于体腔内。(5)手术切除的活检组织标本,应由洗手护士与手术者核对,建立标本登记制度,专人负责病理标本的活检。1.4输血查对制度依据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要求,制订抽血交叉配血查对制度、取血查对制度、输血查对制度。输血查对制度通过“输血安全护理单”组织实施。(1)抽血交叉配血查对制度1)认真核对交叉配
6、血单,病人血型验单,病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病区号、住院号。2)抽血时要有2名护士(一名护士值班时,应由值班医师协助),一人抽血,一人核对,核对无误后执行。3)抽血(交叉)后须在试管上贴条形码,并写上病区(号)、床号、患者的姓名,字迹必须清晰无误,便于进行核对工作。4)血液标本按要求抽足血量,不能从正在补液肢体的静脉中抽取。、抽血时若对验单与患者身份有疑问,应与主管医生、当值高年资护士重新核对,不能在错误验单和错误标签上直接修改,应重新填写正确化验单及标签。(2)取血查对制度到血库取血时,应认真核对血袋上的姓名、性别、床号、血袋号、血型、输血数量、血液有效期,以及保存血的外观,必须准确无误
7、;血袋须放入铺上无菌巾的治疗盘或清洁容器内取回。(3)输血查对制度1)输血前病人查对:须由2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上病人床号、姓名、住院号、血型、血量,核对供血者的姓名、编号、血型与病人的交叉相容试验结果。核对血袋上标签的姓名、编号、血型与配血报告单上是否相符,相符的进行下一步检查。2)输血前用物查对:检查袋血的采血日期,血袋有无外渗,血液外观质量,确认无溶血、凝血块,无变质后方可使用。检查所用的输血器及针头是否在有效期内。血液自血库取出后勿振荡,勿加温,勿放人冰箱速冻,在室温放置时间不宜过长。3)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携带病历及交叉配血单)共同到病人床旁核对床号,询问病人姓名,查看床
8、头卡,询问血型,以确认受血者。4)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继续输注另外血袋。输血期间,密切巡视病人有无输血反应。5)完成输血操作后,再次进行核对医嘱,病人床号、姓名、血型、配血单、血袋标签的血型、血编号、献血者姓名、采血日期,确认无误后签名。将记录单(交叉配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并将血袋送回输血科(血库)至少保存一天。1.5饮食查对制度(1)每日查对医嘱后,以饮食单为依据,核对病人床前饮食标志,查对床号名、饮食种类,并向病人宣传治疗膳食的临床意义。(2)发放饮食前,查对饮食单与饮食种类是否相符。(3)
9、开餐前在病人床头再查对一次。(4)对禁食病人,应在饮食和床尾设有醒目标志,并告诉病人或家属禁食的原时限。(5)因病情限制食物的病人,其家属送来的食物,需经医护人员检查后方可食.分级护理制度为加强临床护理工作,规范临床分级护理及护理服务内容,保证护理质量,保障病人安全,根据卫生部制定的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试行),特修订分级护理制度。分级护理是指病人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根据病人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确定并实施不同级别的护理。分级护理分为四个级别: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分别标志,特级护理为粉色三角,一级护理为大红色三角,二级护理为蓝色三角,三级护理绿色标志。特级护理具备以下情况
10、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特级护理:1、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2、各种复杂或者大手术后的患者;3、其他有生命危险,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特级护理要点:1、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2、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3、根据医嘱,准确测量出入量。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5、保持患者的舒适和功能体位。6、实施床旁交接班。一级护理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一级护理:1、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2、手术后或者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3、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且病情不稳定的患者;4、
11、生活部分自理,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一级护理要点:1、每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观察用药后反应;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5、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二级护理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二级护理:1、病情稳定,仍需卧床的患者;2、生活部分自理的病人。二级护理要点:1、每2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护理措施和安全措施;5、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
12、指导。三级护理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三级护理:1、生活完全自理且病情稳定的患者;2、生活完全自理且处于康复期的患者。三级护理要点:1、每3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2、根据病人病情,测量生命体征;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观察用药后反应;4、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给药制度(I)护士必须严格遵照医嘱给药,不得擅自更改,对有疑问的医嘱,应了解清楚后方可执行。(2)了解患者病情及治疗目的,熟悉各种常用药物性能、用法、用量及副作用,向患者进行药物知识宣教。(3)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用药时要查药物有无变质,瓶盖有无松动,瓶口有无裂缝,液体有无沉淀及絮状物;多种药物联合使
13、用时,要注意配伍禁忌。(4)给药前,护士要洗手、戴帽、配口罩,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同期要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确认阴性者方可用药。(5)合理掌握用药时间、方法,药液要现配现用,标注开瓶时间(6)药液容器要定期清洗消毒。(7)不见病人不发口服药,严禁一次发放多餐药物,药杯要加盖,标识与病人吻合,并定期清洗消毒。(8)发现用药错误,应及时报告、处理,积极采取补救措施,并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护理交接班制度(一)为了保证护理工作连续、稳定、安全、惯性运转,特制定本制度。(一)交接班准备(1)交班准备:完成本班各项治疗、护理;写好各种护理文字记录;处理好用过的物品,为下班做好药品、物品准备,保持各种物品、器
14、械、仪器的完好备用状态;保持各工作室、休自室、各病室及走道清洁。(2)接班准备:进餐、洗漱毕,衣帽整洁、着装规范,佩戴胸牌;精神饱满,进入准工作状态。(3)在下列情况下,不得进行交接班处理紧急事件或者大抢救时(但可在告一段落时,得到护士长同意,进行交接班);交班人员未经正式交接班手续,擅自离开工作岗位。接班人员遇意外情况无法工作或精神不正常时。(4)交接班内容患者总人数、出入院、专科、死人数以及新人院、分娩、手术、危重、抢救、大手术前后或有特殊病情变化、检查处理及情绪被动的患者均应详细交班,查看昏迷、瘫痪等危重患者受压部位皮肤情况、基础护理完成情况、各种导管通畅及固定情况,医嘱执行情况,各项护
15、理文字记录情况,各种检查标本采集及各种处置完成情况,对自未完成的工作,应向接班者交代清楚,抢救药品、器械、仪器以及贵重、毒麻、精神药品的数量、是否完好备用等,交播班者均应笙全名。病区是否安全、安静、整洁。(5)交接班方式:床边口头交接班、书面重点交接班、晨会集体交接班(6)交接班一般规定每班必须按时交接班。接班者提前15分钟到科室,在接班者未到之前,交班者不得擅离自位;交班者必须在交班前完成本班的各项工作,遇有特殊情况,必须作详细交待,与接班者共同完成交接工作方可离去;接班者如果发现病情、治疗护理、物品交接不清,应互即查问。交接班时如发现问题,由交班者负责处理,交班者可要求接班者协助;接班后因
16、交接不清,发生差错事故或者物品遗失,应由接班者负责。护理晨会集体交接班由护士长主持,由值班护士用普通话报告病房24小时动态,要求内容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护士长简单小结前一天工作,布置当天工作。(7)交接班注意事项交班工作必须做到“三清”、“四交接一“三清”即:病情清、治疗清、护理清;“四交接”即:病人交接、处置交接、药品物品交接、环境交接。交接班的内容一律以记录和现场交接清楚为准,凡遗漏应交接的事情,由交班者负责;凡未接清楚听明白的事项,由接班者负责;交接班双方都没有履行应交接的内容,双方都应负责。在交接班过程中,需要进行的紧急情况和事故处理,仍由交班者负责处理,必要时可要求接班者协助工作;待
17、事故处理或操作结束或告一段落后,继续交接班。抢救工作制度(1)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急救知识培训,提高其抢救意识和抢救水平,抢救患者时做到人员到位、行动敏捷、有条不紊、分秒必争。(2)抢救时做到明确分工,密切配合,听从指挥,坚守岗位。(3)每日核对抢救物品,班班交接,做到帐物相符。各种急救药品、器材及物品应做到“五定”:定数量品种、定点放置、定专人管理、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抢救物品不准任意挪用或外借,必须处于应急状态。无菌物品须注明灭菌日期,保证在有效期内使用。(4)参加抢救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技术和抢救常规,确保抢救的顺利进行。(5)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准确、及时填写护理记录单,记录
18、内容完整、准确。(6)严格交接班制度和查对制度,在抢救患者过程中,正确执行医嘱。口头医嘱要求准确清楚,护士执行前必须复述一遍,确认无误后再执行;保留安甑以备事后查对。及时记录护理记录单,来不及记录的于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说明。(7)抢救结束后及时清理各种物品并进行初步处理、登记。(8)认真做好抢救患者的各项基础护理及生活护理。烦躁、昏迷及神志不清者,加床档并采取保护性约束,确保患者安全。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医嘱执行制度1 .护士给病人执行的医嘱均由临床执业医师下达。护士执行医嘱时必须准确、及时,不得更改。没有医生的医嘱,护士不得给病人进行处理。2 .开出需紧急执行的医嘱由医生
19、特别交待后,护士及时查对、执行。3 .对明显违反诊疗常规的错误医嘱、字迹模糊难以辨认的医嘱及遗漏的医嘱,护士有责任及时通知医生进行更改。4 .对可疑医嘱、必须查清确认后方可执行。5 .对外观或名称易混淆的药物,护士在执行这类医嘱时要进行复述、核对等,防止误用。6 .除抢救患者外不得执行口头医嘱,抢救患者执行口头医嘱时,严格执行口头医嘱执行制度。7 .护士应每日查对全部医嘱,护士长或主班护士参与查对。夜班查对当班和上一班医嘱。8 .接到医嘱指令后根据患者病情及医嘱种类进行执行。临时医嘱必须在规定时间15min内执行。长期医嘱对急危重患者的处置时间不超过30min,平诊患者处置时间不超过lh。9
20、.医生下达检验医嘱后所有检验标本采集前贴上标签,标签上应注明病人姓名、住院号或门诊号、科室、标本名称、检验项目。紧急抽血检查项目医嘱要求在15min内执行,抽取标本立即送到检验科,其它紧急检查项目医嘱要在30min内执行。10 .护士执行医嘱时需打印医嘱执行单,执行后在执行单上签全名及执行时间。11 .交接班时应检查医嘱是否处理完毕,值班期间随时查看有无新开医嘱。凡需下一班护士执行的医嘱,应交代清楚并做好记录。12.患者手术、分娩、转科、出院或死亡后,当班护士应停止以前所有医嘱。消毒隔离管理制度一、一般情况下,病房应定时开窗通风,每日2次。地面湿式清扫,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发现明确污染时,应立
21、即消毒。患者出院、转院、转科、死亡后均要进行终末消毒。二、患者的衣服、被单每周更换一次。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及时更换,在规定地点清点更换下的衣物及床单元用品。三、医护人员在诊治护理不同患者前后,应洗手或用手快速消毒剂擦洗。四、各种诊疗护理用品用后按医院感染管理要求进行处理,特殊感染的患者采用一次性用品,用后装入黄色塑料袋内并粘贴标识,专人负责回收。五、各种医疗废物按规定收集、包装、专人回收。九、病房及卫生间的拖把等卫生清洁用具,要分开使用,且标记清楚。用后消毒液浸泡,并清洗后晾挂备用。十、患者的床头柜用消毒液擦拭,做到一桌一巾,每日12次。病床湿式清扫,做到一床一巾,每日12次。十一、特殊疾病和
22、感染者按相关要求执行。护理安全管理制度(1)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确保治疗、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护理部定期检查考核。(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坚持医嘱班班查对,每天总查对,护士长每周总查对一次并登记、签名。(3)毒、麻、限、剧药品做到安全使用,专人管理,专柜保管并加锁。保持固定基数,用后督促医师及时开处方补齐,每班交接并登记(4)内服、外用药品分开放置,瓶签清晰。(5)各种抢救器材保持清洁、性能良好;急救药品符合规定,用后及时补充,专人管理,每日清点并登记;无菌物品标识清晰,保存符合要求,确保在有效期内。(6)对于所发生的护理差错,科室应及时组织讨论,并上报护理部。(7)对于有异常心理
23、状况的患者要加强监护及交接班,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8)工作场所及病房内严禁患者使用非医院配置的各种电炉、电磁炉、电饭锅等电器,确保安全用电。(9)制定并落实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预案和危重患者抢救护理预案。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和报告制度(I)建立预防护理不良事件的防范措施,完善专项护理质量管理制度,以防各种导管脱落、跌伤、坠床、压疮等。(2)各科室建立护理不良事件登记本及不良事件报告表,对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后果、当事人及整改措施均需详细登记。护士长经常检查,定期组织讨论和总结。(3)严格执行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事件发生后,责任人应立即报告护士长,护土长根据不良事件上报范围和上报时间填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护理 制度 汇编
![提示](https://www.desk33.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924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