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管理与操纵证券市场之别.docx
《市值管理与操纵证券市场之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值管理与操纵证券市场之别.docx(1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市值管理与操纵证券市场之别市值管理是鼓励上市公司通过制定正确发展战略、完善公司治理、改进经营管理、培育核心竞争力,切实、可持续地创造公司价值,通过资本运作工具实现公司市值与内在价值的动态均衡的重要手段。1然而由于上市公司对于市值管理的理解不尽相同,且缺乏系统的监管规定,实践中披着市值管理外衣的操纵股价行为屡见不鲜,与市值管理政策初心严重偏离。伪市值管理行为不仅侵害投资者权益,扰乱市场秩序,更给上市公司依法合规开展市值管理带来了难题。Ol市值管理的由来及演变1 .市值管理的由来2005年5月中国资本市场开始实施股权分置的结构性变革,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我国证券市场进入全流通时代,上市公司的股价与
2、市值表现与大股东的经济利益休戚相关,市值成为了大小股东、管理团队和整个市场的共同关注点,这为实行市值管理提供了契机。2上市公司追求的目标转变为公司价值最大化,市值成为了衡量上市公司投资价值与综合实力的全新标杆。2014年5月9日,国务院出台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7号,下称“新国九条”),明确提出提高上市公司质量,“鼓励上市公司建立市值管理制度”。在管理学层面,市值管理是上市公司基于公司市值信号,综合运用多种科学与合规的价值经营方法和手段,以达到公司价值创造最大化、价值实现最优化的一种战略管理行为。3可以看出,市值管理是为了解决弱有效市场中“价格偏离价值的问题,
3、让股价被低估的公司股价逐渐回归价值,维持公司市值与公司价值的动态平衡,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通常而言,回购股票、员工持股、并购重组、大股东增持、改善投资者关系等都是正常的市值管理手段。2 .逐渐污名化的市值管理积极的市值管理应当是由上市公司在业务、技术、经营、治理、机制等方面苦练内功,提高核心竞争力,进而创造公司价值,并通过辅之以资本运作,最终实现公司市值与内在价值的有机统一。由此看来,其必然是一项长期积累与维护的工作。然而,新国九条对市值管理仅有肯定态度,但监管层面并无具体的操作指引,实践中市值管理逐渐扭曲。在“市值=每股价格*发行股份总数“这一公式下,股价管理成为了市值管理的重点。业务发
4、展、信息披露、公司治理等核心内容都沦为了股价管理的配角,短期内营造出虚假繁荣的市值曲线,但上市公司的基本面、长效化的盈利状况并未发生改变。如此一来,上市公司开始陷入“唯股价论”。”市值管理”迅速变异为“管理市值”或“管理股价。成为上市公司大股东、机构们联手快速猎取市场利润的收割机,变成了投机和赚快钱的工具,甚至成为操纵证券市场的代名词。2021年5月22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下称“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中国证券业协会第七次会员大会上发表的坚持稳中求进优化发展生态推动证券行业高质量发展新进步主题讲话明确指出,“伪市值管理”本质是上市公司及实控人与相关机构和个人相互勾结,滥用持股、资金、信息
5、等优势操纵股价,侵害投资者合法权益,扰乱市场秩序。42022年2月18日证监会发布的通报2021年案件办理情况明确了“以市值管理名义操纵市场”也是典型证券违法行为5,属于“零容忍”政策下重点打击的对象。2022年9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证监会召开的“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犯罪为资本市场营造良好法治环境”新闻发布会,并发布关于印发依法从严打击证券犯罪典型案例的通知。在发布会上,证监会稽查局副局长刘永强指出,坚持全链条追责,坚决查办上市公司内部人与操纵团伙串通、以伪市值管理形式恶意炒作违法行为。6以市值管理之名行操纵证券市场之实的处罚情况结合我们的办案实务及部分公开信息,我们
6、选择了较为典型的14个案例进行了研究,其中行政处罚11起,刑事判决3起。L主体层面,实控人是“主力”,内外勾结也不少在起行政处罚案件中,实际控制人成为了“伪市值管理”违法行为的主力军,涉及实际控制人(董事长、法定代表人)的行政处罚共10件,占比高达90.91%;涉及到投资总监(财务总监、财务负责人)的共计3件,占比为27.27%;涉及到总经理的共计3件,占比为27.27%;涉及到其他股东的1件,占比为9.09%。行政处罚人员职务/身份情况统计之所以实际控制人与大股东频频折戟于“伪市值管理”,与大股东和实控人高比例股票质押不无关系。伴随市场下行、震荡及市值两极分化,部分上市公司市值严重缩水,导致
7、一些大股东股票质押频频预警甚至遭遇强制平仓。为避免质押股票爆仓而被强平,个别大股东会联合一些机构利用资金优势、持股优势、信息优势,以市值管理的名义去干预上市公司股票价格及交易量。除此之外,解决资金需求、实现高位减持,也是大股东及董监高联合外部人员实施操纵证券市场行为的主要动机。此外,从前述证监会相关发言人的讲话中可以看出,上市公司内部人员与外部人员勾结也是实施此类违法犯罪行为的重要主体。在我们所检索到的案例中,内外勾结以市值管理行操纵证券市场之实的行政处罚案例6份,占总数的54.5%o2 .手段层面,交易型操纵为主,信息型操纵为辅(1)整体情况在行为方式上,交易型操纵依然是主要的操纵类型,11
8、起案件中交易型操纵共计9件,占比81.82%,在这些交易型操纵的案件中,9起案件均包含有连续交易操纵;涉及信息型操纵共5件,占比45.45%,其中存在1起无任何资金介入、单纯利用信息优势操纵的案例;而虚假申报操纵共3件,占比27.27%。操纵证券市场行为手段多样,利用多种方式进行操纵的案件也并不少见,11起案例中,3起行政处罚案件行为人同时采用了交易型操纵、信息型操纵与虚假申报操纵多种手段,1起案件行为人同时采用了交易型操纵与信息型操纵两种方式。涉案操纵类型分布交易型操纵信息型操纵虚假年(2)单纯利用信息优势操纵也被处罚从立法历程看,早期证券市场上,行为人利用巨额资金、高比例持股优势,长期控制
9、上市公司流通股交易、连续交易等手法极其突出,信息优势相对处于从属地位。因此刑法及证券法均将信息优势与资金、持股优势并列,以打击联合、连续交易操纵。此后逐渐出现行为人配合市场热点,通过披露更名、转型、重组等信息的方式影响股票价量,故2010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单列利用信息优势操纵。7所谓信息优势,是指行为人相对于市场上一般投资者对标的证券及其相关事项的重大信息具有获取或者了解更易、更早、更准确、更完整的优势。重大信息,是指能够对具有一般证券市场知识的理性投资者的投资决策产生影响的事实或评价。8在伪市值管理中,由于上市公司内部人的参与,使得打着
10、市值管理名义的操纵行为都带有利用信息优势的特征。值得注意的是,在行政处罚案例中,存在1起无任何资金介入、单纯利用信息优势以“市值管理”为名操纵证券市场的案例。在C资产管理公司(下称“C公司”)、X某、Q某操纵证券市场案9中,涉案当事人签署了资产管理合同与研究顾问协议,由C公司提供顾问服务,C公司及X某向某医疗实际控制人Q某提出一系列“市值管理”建议,Q某通过实施部分“市值管理”建议,实现了其以高价减持某医疗的目的。证监会认为,Q某与C公司、X某合谋,利用作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具有的信息优势,控制某医疗密集发布利好信息,人为操纵信息披露的内容和时点,未及时、真实、准确、完整披露对某医疗
11、不利的信息,夸大某医疗研发能力,选择时点披露某医疗已有的重大利好信息,借“市值管理”名义,行操纵股价之实。通过上述一系列信息披露的综合起效,客观上误导了投资者,构成操纵证券市场行为。既往案例中,利用信息优势所进行的伪市值管理往往与连续交易等其他操纵行为结合,如在“市值管理操纵第一案”的Y公司、Z某、Y某、F某操纵证券市场案10中,某材料的实际控制人Z某陆续将4,788万股该公司股份减持到Y某控制的相关账户名下,由Y公司帮助进行“市值管理:Z某寻找并购重组题材和热点,未及时披露相关信息,并提供信息、资金等支持,Y公司则通过11个结构化信托产品和券商收益互换产品动用了56个账户大量资金实施连续交易
12、和在自己实际控制的账户之间进行交易方式配合,双方共同影响某材料股价。相比之下,C公司、X某、Q某操纵证券市场案当事人仅通过利用信息披露(实质为信息优势)这一种方式操纵股价,不涉及其他操纵方式,并仅因为该单一行为被行政处罚。该案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详细梳理了各方当事人“签订合同绑定共同利益”、“利用信息优势拉高股价”、“高价减持后分配利益等一系列行为的脉络,勾勒出了X某与Q某利用信息优势操纵证券市场的具体轮廓,体现了“零容忍”政策下的严执法态度,更值得市场主体引以为戒。3 .巨额违法所得与巨额亏损并现11起案例中,部分案例的行为人借市值管理之名操纵证券市场获得了巨额违法所得,个别案例的违法所得高达5
13、.78亿元;而部分案例的行为人的操纵行为却产生了巨额亏损,亏损8.17亿元。相关案例的违法所得和亏损数额的分布如下图所示:违法所得及亏损情况分布亿元IXt,0-5000万0-5000万500075-1针对上述案例中存在巨额违法所得的,证监会在行政处罚中对违法所得予以没收,并处以违法所得数额5倍不等的罚款,其中最高罚款金额高达28亿;针对巨额亏损的案例,证监会基本处以300万元的高额罚款。行政处罚罚款分布情况如下图所示。而在刑事判决中,除追缴被告人的违法所得(如有)外,法院亦会判处高额罚金,其中最低罚金数额为200万元,最高罚金数额高达IOOO万元。行政处罚罚款数额分布情况O-SOOTj500万
14、-5000万5000万-1亿03伪市值管理操纵证券市场的认定要点1 .主观要件的认定(1)应当具备特定犯罪目的要素2006年颁布的刑法修正案(六)删除了1997年刑法第182条中“获取不正当利益或转嫁风险”的规定,刑法条文目前并无对主观要件的进一步规定。2019年修订的证券法第55条中将“影响或者意图影响证券交易价格或者证券交易量作为了操纵行为的构成要件。在司法层面,部分司法人员认为,操纵证券市场罪主观上仍要求具有特定的犯罪目的(操纵目的)11,这也与行政监管实践肯定操纵目的的必要性相契合。12就操纵目的的内容而言,司法实践一般认为,具备交易常识的行为人大量交易某证券时,都应当意识到该交易会影
15、响证券的行情,也应当意识到该交易可能引发其他投资人跟随,因而操纵目的的内涵应当是意图影响市场。13从实践中看,虽然大部分的操纵违法行为具有获取不正当利益或转嫁风险的意图,但仍然存在使公司增值等其他目的。14以“意图影响市场”作为操纵目的的内涵不仅可以容纳多元动机,也与证券法第55条中“意图影响证券交易价格或者证券交易量”相合。在S投资公司、Y某、Z某操纵证券市场案中,S投资公司提出,其买入6支股票是在发生史上罕见股灾背景下,为防止部分产品“爆仓”而采取的维护产品净值进而维护投资者利益的行为,不存在通过抬高交易价格或制造交易实际或表面活跃的假象以“诱使他人买卖的主观恶意。但证监会认为,S投资公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市值 管理 操纵 证券市场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93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