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污水处理站调试方案1.docx
《【专题】污水处理站调试方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污水处理站调试方案1.docx(7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化工废水处理工程调试大纲目录一、工程概况二、调试的前期工作准备三、调试工作目标与时间进度安排3.1、 调试目标3.2、 调试进度安排四、调试期间分析监测指标及要求五、各阶段调试步骤5.1、 活性污泥a、b池调试步骤;5.2、 缺氧水解池调试步骤;5.3、 PACT池调试步骤5.4、 整体负荷提升进度控制(非常重要);六、调试工作考前须知一、工程概况江苏*废水处理设施土建、工艺和电器安装已经根本结束,目前即将进入整个废水处理系统的生化调试和菌种培养驯化工作。由于废水生化处理的核心是利用高效微生物对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降解,实现降低废水中的COD浓度,因此整个调试过程的最终目标是在整个生化系统内
2、培养驯化出降解能力强、性能稳定、沉降效果好的微生物种群,从而实现废水达标排放。由于农药化工生产过程中产品变化快,生产周期短,因此在后续生化处理过程中进水水质的波动不可防止,这对于微生物降解过程是非常不利的。此外作为农药化工企业今后的产品更替也是不可防止的,因此,江苏*废水处理设施采用耐冲击性能相比照拟好的好氧-缺氧.好氧工艺,同时在一段好氧工艺中设置了大流量回流系统,降低整个系统在CoD降解过程中的浓度梯度,通过牺牲局部效率的方式提高整个降解系统的稳定性。同时,我们在后道好氧处理中增加了PACT工艺,这种工艺可以在进水冲击情况下防止出现高效菌种的大量流失,从而提高整个生化系统的耐冲击能力。由于
3、采用的生化处理工艺具有较广的污染物适应性,对于今后可能出现的新产品废水,在采用适宜的预处理工艺调整废水水质和特殊污染因子的情况下,可以进入综合废水生化处理系统集中处理。整个污水处理路线如下:虚线框内为企业考虑后期再建部分为了协调和指导整个废水处理工程中污泥培养驯化工作各环节顺利进行,分步骤提高废水处理系统对有机污染物的处理能力和负荷,实现各处理工艺段之间的协调,我们编制了本调试大纲。由于生化处理调试过程中情况变化多,许多现场因素都会影响调试工作的进程,因此本调试大纲只是作为整个调试工作的预期指导性方案,在调试过程中将根据实际调试进程和微生物代谢运行情况随时对调试方案作出调整,最终实现生化处理系
4、统的稳定高效运行。二、调试的前期准备工作1、工艺流程各局部硬件核查,如:动力设备试车,主要内容包括电路连通、正反转和自控系统试车,工艺管道试漏,主要是水下管道试漏(尤其是环路曝气系统)、污水和污泥管道连接处试漏,确保硬件条件满足工艺流程的要求;2、初步掌握目前厂区内各车间废水水质水量情况,包括COD、凯氏氮、TP、TDS等指标,了解与方案设计中存在的偏差情况;3、生化处理池中根据要求提前配备适当浓度的废水(起始COD浓度为I(X)O1200mgL,TDS浓度为20003000mgL)和营养元素,确保菌种首次活性恢复和开始扩增;4、组织落实企业操作人员,作好调试技术人员与操作人员之间的协调沟通工
5、作;5、确定调试过程中需要分析化验的工程、批次,设计记录表格用于调试过程中的数据记录;6、污水站实验室仪器设备、化验装置和药剂等准备,具体要求和清单另见附件;7、调试物资准备:氮磷营养、絮凝药剂、浓硫酸、硫酸亚铁、液碱、双氧水、消泡剂(四甲基硅油)、次氯酸钠等,具体要求另见附件。三、调试工作目标与时间进度安排3.1、 调试目标本次调试工作的整体目标是实现原?江苏*农药废水处理工程设计方案?中提出的处理能力和处理要求:工艺废水最大处理能力到达2000吨/天,COD总量为5.5吨/天,其处理的效率到达下表所列:序工程生化进水池出水活性污泥池出水缺氧水解池出水PACT处理出水COD浓度mg/L255
6、01100950500COD去除率56.9%13.6%47.4%本次调试工作活性污泥阶段的直接目标是:平均容积负荷到达0.58kgCODm3.d以上,污泥浓度(MLSS)到达2.0gL,曝气混合液经过沉淀后的上清中游离细菌数量小于6.0x107个/毫升。控制性指标污泥体积指数(SVI)控制在100250mlg之间,MLVSSMLSS=0.500.75之间。本次调试工作PACT阶段的直接目标是:废水经过PACT处理后可以确保出水中COD浓度小于500mgl,最大容积负荷到达0.2kgCODm3.d,污泥浓度(MLSS)到达1.2gL,曝气混合液经过沉淀后的上清中游离细菌数量小于2.0x107个/
7、毫升。3.2、 时间进度安排整个调试时间初步确定40天,2021年11月6日到2021年12月15日。其中各阶段时间安排粗步确定如下:11月6日11月12日菌种投加,闷曝,活性恢复期11月13日11月15日首扩适应期,稳定进水浓度11月15日12月5日关键阶段,负荷提升期12月6日12月10日泥龄控制阶段12月11日12月15日稳定运行阶段,准备验收在以上时间安排中,各阶段功能与目标说明如下:1、调试前期6天主要是投加菌种的恢复与缓慢适应,实现整个微生物系统首轮扩增培养,这一环节是整个调试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直接影响整个调试进程成功与否;2、负荷提升期约20天,这一阶段的时间不确定性比拟大,需
8、要根据实际调试过程确定负荷提升步骤。在这一阶段中进水浓度由最初得1000mgL逐步提高到设计要求的2550mgL,在提升负荷过程中必须保证微生物系统的稳定化,即处理效率和微生物体系均稳定,这一过程的时间有可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3、在污泥泥龄控制阶段整个废水处理系统需要正常外排剩余污泥,以平衡整个生化系统的微生物代谢状态,主要通过泥龄控制来实现。由于实际废水处理系统的泥龄调控与实验室小试条件有很大差异,因此泥龄控制必须根据负荷提升期间的运行情况来调整。泥龄控制阶段的结果可以为整个废水处理系统长期稳定运行提供依据。四、调试期间分析监测指标及要求对微生物观察和生化处理系统中各项指标的监测是判
9、断调试进展和废水处理效果的主要依据。在整个调试过程中,我们必须严格做好微生物观察和各项指标的监测,以便及时了解生化处理系统中微生物体系的变化,以及废水处理效果。监测分析主要内容如下:1、各阶段水池内的CoD浓度(分别测定过滤前后浓度);2、各阶段水池内的N、P、TDS含量;3、各阶段水池内污泥的染色片,观察丝状细菌的存在情况;4、各阶段水池内样品沉淀后上清液的染色片,观察上清液中游离细菌的数量变化情况;5、各阶段污泥水片(400倍观察),记录原生动物的数量、种类及变化情况;6、各阶段水池内污泥的SV、沉降性等;7、各阶段水池混合液的PH变化情况;整个调试过程必须以上各项工程进行监测,其次数可根
10、据实际情况确定,但每天至少保证1次。待调试进入负荷提升期,还需增加MLSS和MLVSS两项指标,并且计算各工艺段的SVI值。五、各阶段调试工作操作步骤5.1、 活性污泥a、b池调试步骤活性污泥系统按照要求配制废水,控制废水COD浓度在1000mgi200mgl,TDS浓度在2000mgl3000mgL挥发性酚不得超过接管标准的3倍。根据废水水质情况添加适量的氮磷营养液(初始浓度按照氨氮20-25mgL、总磷34mgL配置,投菌后前期氮磷浓度按照剩余上清液中剩余COD的1/40和1/200控制)。在高效菌种投加过程中,必须保证曝气搅拌,同时污泥气提回流全部以最大回流量开启,以保证菌种均匀分布在活
11、性污泥a池和b池中(缺氧池以及PACT池需要的菌中可以考虑从活性污泥池a和池b池抽过去)。在闷曝和菌种恢复期内,环路曝气器和气提污泥回流全部正常运行,使废水在系统内进行循环。经过26天的大气量闷曝后(具体时间需要根据现场测定情况确定),污泥的颜色由原来的暗黑色逐渐发乳黄,同时上清液中的游离细菌数量明显上升,废水中CoD浓度下降到大约300500mgL,中间酵母数量明显下降,接下来进入首扩适应期。在扩增适应期内,每天控制进水水量5001000吨/天,进水CC)D浓度控制在12001500mgL,连续运行5天左右,整个活性污泥a池和b池中的微生物体系初步形成,对有机物具有一定的降解能力,污泥SV到
12、达58%左右,可以进入负荷提升阶段。在负荷提升阶段COD浓度从1200逐渐提高到2550mgL,单次提升幅度在200350mgL,在处理效率稳定情况下36天为一个提升周期。每天进水量不低于500吨/天,直到正常进水浓度2550mgL,出水浓度小于1100mgL,且微生物体系稳定。在此期间活性污泥池的出水全部进入缺氧水解池。5.2、 缺氧水解池调试步骤在活性污泥a池和b池调试过程中出水全部进入缺氧水解池,同时缺氧水解池开始微生物驯化调试工作。提前做好该池中各项废水指标的监测,控制池中原始废水COD浓度在IOoOmg/1左右,初始营养浓度按照氨氮1220mgL、总磷34mgL配置,投菌后前期氮磷浓
13、度按照剩余上清液中剩余COD的1/60和1/300控制)活性污泥a、b池出水每天进入缺氧水解池进行降解,进水过程中一定要保证缺氧水解两个并联区域进水量根本一致。根据活性污泥b池的出水浓度调整缺氧水解池的负荷提升幅度,控制目标是缺氧水解池出水不超过950mgl,且微生物体系稳定。5.3、 PACT池调试步骤待缺氧水解池开始出水自流进入PACT池,PACT池的初始菌种由缺氧水解池的反曝进入(即缺氧水解的分散菌种),为了加快PACT系统调试进程,PACT池最初浓度可以按照缺氧水解池初始水质配制。同时在前期调试过程中适当控制前面系统的降解效率(使废水中残留COD更多的进入PACT系统),调试前期控制进
14、入PACT废水的COD在800mgL以上,如果前段处理出水浓度过低,可以考虑在直接进入局部新鲜废水。在微生物调试前期根本不考虑投加粉末活性炭,防止SV测量中产生偏差,在PACT池纯菌SV大于6%以后一次性投加粉末活性碳,且加碳量应根据实际出水情况确定(估计在吨水投碳量为0.150.25kg),保证出水COD浓度和污泥絮凝性即可。在以后的运行过程中,粉末活性碳投加量应根据实际处理情况确定,在处理到达要求且污泥絮凝性好的情况下可以减少甚至停止投加粉末活性炭。5.4、 整体负荷提升进度控制非常重要在菌种水质适应期结束后,整个生化处理系统的微生物体系根本形成,SV增值58%左右,容积负荷到达0.26k
15、gCODm3.d负荷提升阶段是整个调试过程的关键阶段,在该阶段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每次提负荷的间隔周期、负荷提升幅度等操作参数。负荷提升速度必须严格控制,否那么容易出现污泥丝状细菌爆发性生长,污泥严重流失,导致调试工作停止。我们目前根据以往的调试经验,根本负荷提升程序为:每隔3-6天提一次负荷(根据实际运行过程中污泥浓度、性状和处理效率确定),单次负荷提升量在1530%之间。但由于具体废水情况不同,实际负荷提升速度和提升周期无法预先确定,必须要根据现场情况确定。六、调试工作考前须知1、 在调试过程中必须随时检测生化段进水和各水池内的PH变化情况,根本确定控制生化进水的PH在6.58。之间(水池
16、内混合液PH在7.O8.5之间),否那么会对调试进程产生明显的不利影响,特别是低PH容易引起严重的丝状细菌膨胀;2、 根据对该企业废水小试研究结果分析,调试过程中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是丝状细菌膨胀和游离细菌问题。对丝状细菌膨胀问题,需要平时加强污泥镜检,一旦出现丝状细菌数量增加的情况,应及时降低进水负荷(减少进水量),检查是否存在PH偏低或溶解氧缺乏的情况;对于严重的丝状细菌膨胀,可以一次性投加漂白粉处理,投加量控制在6080公斤/次,注意应均匀分散投加在一段好氧曝气池中,然后及时观测污泥变化情况;3、 对于游离细菌数量过多的情况,调试前期可以不做处理,正常运行一段时间后情况会自然改善,在调试后
17、期出现游离细菌突然增加的情况,那么需要引起重视,以及分析查找原因。4、 在污泥负荷提升阶段,调试人员必须有耐心。在确保前一次负荷提升后运行稳定,污泥系统正常的情况下才能进行下一次负荷提升。同时每次提升的负荷不能过高,否那么有可能造成污泥系统崩溃,严重影响整个调试进程。同时在负荷提升过程中应尽量保持负荷的稳定,防止出现短期内负荷冲击。5、 整个一段好氧调试过程中,在满足沉淀池沉淀效果的前提下,提高气提污泥回流系统的污泥回流量有利于污泥扩增培养。6、 对于调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特殊现象,需要及时分析产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解决。南京*工程2021年11月5日安康污水处理厂调试方案根据厂方要求拟
18、不投加污泥进行培菌生化调试相关知识-污泥的培养方法有同步与异步培养与接种,同步是培养与驯化同时进行或交替进行,异步是先培后驯化,接种是利用类似污水的剩余污泥接种活性污泥可用粪便水经曝气培养而得,因为粪便污水中,细菌种类多,本身含有的营养丰富,细菌易于繁殖。通常为了缩短培菌周期,我们会选择接种培养。先说粪便水培菌具体步骤:将经过过滤的粪便水投入曝气池,再用生活污水或河水稀释,至BOD约为300-400,进行连续曝气。这样过二,三天后,为补充微生物的营养物质和排除由微生物产生的代谢产物,应进行换水,换水根据操作情况分为间断和连续操作1 .间断操作:当第一次加料曝气并出现模糊的活性污泥绒絮后,就可停
19、止曝气,使混合液静止沉淀,经1-1.5小时后排放上清液,把排放的上清液约占总体积的60-70%O然后再加生活污水和粪便水,这时的粪便水可视曝气池内的污泥量来调整,这样一直下去,直至SV到达30%。一般需2周,水温低时时间要延长。在每次换水时,从停止曝气,沉淀到重新曝气的总时间要控制在2小时之内为宜成熟的污泥应具有良好的混凝,沉降性能,污泥内有大量的菌胶菌和终生纤毛类原生动物,如钟虫,等枝虫,盖纤虫等,并可使污水的生化需氧量去除率达90%左右2 .连续操作:在第一次加料出现绒絮后,就不断地往曝气池投加生活污水或河水,添加粪便水的控制原那么与间断投配相同。往曝气池的投加的水量,应保证池内的水量能每
20、天更换一次,随着培养的进展,逐渐加大水量使在培养后期到达每天更换二次。在曝气池出水进入二次沉淀池后不久(0.5-1)就开始回流污泥,污泥的回流量为曝气池进水量的50%驯化的方法:可在进水中逐渐增加被处理的污水的比例,或提高浓度,使生物逐渐适应新的环境开始时,被处理污水的参加量可用曝气池设计负荷的20-30%,到达较好的处理效率后,再继续增加,每次以增加设计负荷的10-20%为宜,每次增加负荷后,须等生物适应稳固后再继续增加,直至满负荷为止。如果被处理工业污水中,缺氮和磷以及其它营养物时,可根据BOD:N:P为100:5:1的比例来调整。个人认为在此阶段,必要的超越管路要具备,工艺没设计的可用消
21、防管代替。而且各种分析要跟上去,和种参数需及时测定,特别是镜检,因为有经验的人可能通过镜检和数据就可以很好的完成任务,另外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比拟重要,有些现象要果断处理,有些那么需等侍再认二.试运行当活污泥培驯成熟后,下一步那么应进行以确定最正确条件为目的的试行动阶段,首先以设计条件为中心,设定几个阶段的条件以制定试运行方案,一般作为变数考虑因素有混合液内活性污泥浓度,回流率,曝气量,二沉池的混合液和污泥的泥令,污水进水的方式是连续还是间断的.将这些因子组成几种试验条件,观察各个条件下的处理效果。在这个时候,应当注意的是培育成适应于某些处理条件下的污泥是需要一定时间的,不可能象物化那样,马上效果
22、就出现了,因此,用条件变更后短时间内的处理结果来判断会产生误差。应当是多观察处理水质和污泥的性质,在这些参数稳定后再进行正式试验。一般需要3-4周比拟稳定。按生化原理:要求在曝气池内保持适宜的微生物与营养物的比例,供给的氧,适应的搅拌强度,一般用污泥负荷加以控制,污泥浓度应天天测,根据浓度或SV,便可控制污泥回流率和剩余污泥量,并可获得这方面的运行规律。另外剩余污泥量也可通过相应的泥龄来控制。关于供氧量,要满足两方面的需要,一是混合,一是生物生长需要。在最高负荷时,溶氧也应该在1以上,空气量过大也不行,会导致污泥解絮,当污泥负荷超过0.35时,所需的空气量差不多是一定的,在0.25以下时,所需
23、空气是急剧增加的,其原因是在污泥负荷为0.35-0.5时,氧化和吸附是均衡的,生物的耗氧量降解量与需氧有一定的关系。但在低负荷时,相当局部污泥为氧化所破坏,此外,因易于产生硝化作用,因此所需的空气量大增。减量曝气法,氧化慢于吸附,且曝气时间短,所需空气量更少污泥回流根据浓度而定,回流少是经济的,尽量使用高浓度污泥,为此在二沉池内积存大量污泥是适宜的,但应防止污泥停留过长,腐败上浮关于进水的方式无太大的影响,根据实际情况来比拟。如果曝气池的容积不够大或污泥回流有限制的话,应采用阶段进水,这样会减少冲击的影响原生动物的指示作用1指示活性污泥性质(1)污泥恶化。活性污泥絮凝体较小,往往在0.10.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专题 污水处理 调试 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931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