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古诗文背诵与阅读理解.docx
《七年级上册古诗文背诵与阅读理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册古诗文背诵与阅读理解.docx(5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七年级(上)古诗文背诵与阅读理解助学材料古诗词部分第一单元1 .观沧海(东汉末曹操)【理解背诵】1.曹操的观沧海一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交代地点和事件的诗句),这两句诗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2 .观沧海一诗中“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描写了荡漾的海水与耸立的山岛,两者一动一静,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与威严。3 .观沧海一诗中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树木从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4 .观沧海中,描写诗人奇特想象(虚写),最能表达作者博大胸襟、远大抱负(抒发诗人雄心壮志)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5 .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草木景
2、色的句子是:树木从生,百草丰茂。6 .观沧海一诗中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7 .曹操观沧海中诗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以奇特想象创造出大海浑涵万物、气宇盖世的艺术境界。8 .观沧海中,写望海的初得景象,描写大海神奇壮观的语句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9 .曹操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英雄,他有广阔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在观沧海中他用“日星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四句诗勾画出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雄伟景象。10 .观沧海中描写大海雄伟壮阔的诗句是:秋风萧瑟,洪波涌起。11 .观沧海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3、。12 .盛夏时节,美丽的景区吸引了众多游客。看到湖边一片郁郁葱葱,人们不禁想起曹操观沧海中“树木从生,百草丰茂”这两句诗。【解析】注意“碣、沧、澹、竦峙、丛、茂、萧瑟、涌”等字的正确写法。【阅读理解】从诗的体裁看,这是一首古体诗(乐府诗);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四言写景抒情诗。它是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本诗是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时,用饱蘸浪漫主义激情的大笔,所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壮阔,更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全诗语言质朴,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苍凉悲壮,是“建安风骨”的代表作。原文: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内容:开
4、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让人仿佛看到了曹操登山望海时的勃勃英姿。炼字:“临”“观”二字,传达出诗人跃马扬鞭、高瞻远瞩的昂扬气概。“观”字统领全篇,体现了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是全诗的线索。原文: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内容:“澹澹”形容水波荡漾的样子,“竦峙”形容山岛耸立的样子。前两句总写沧海全景,写了海水和山岛的形象,极力渲染大海苍茫雄浑的气势,表达惊讶、赞美的感情。后四句是作者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没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丛生”“丰茂”形容岛上欣欣向荣的景色,充满无限生趣。后四句画面描述:海岛上树木繁茂,各色
5、花草郁郁葱葱,随着一阵萧瑟的秋风,海面上涌起滔天的波浪,汹涌起伏。炼字:涌”字有“波涛汹涌”之意。它既写出了大海汹涌连天的气势,又写出了诗人心潮的澎湃,表达了诗人对沧海的惊叹和赞美。表现手法:采用写实手法,“山岛”“树木”“百草”是静景,“海水”“秋风”“洪波”是动景。采用动静结合的写法,描绘了诗人俯视大海的神奇壮观景象,为下文展开想象做铺垫。】原文: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炼字、情感:“若”字有“好像”之意,虚写诗人想象大海吞吐日月、包容群星的壮阔景象,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建功立业、统一中原的远大抱负。表现手法:互文、虚实结合,借用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
6、同时将眼前海上的景色和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原文:幸甚至哉,歌以咏志。【附文,为合乐而加,与诗的思想内容没有联系。】【主旨:本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以洗练的笔法,奇特的想象,虚实结合的手法描绘出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出诗人气吞山河的气势和开阔的胸襟,展现了诗人建功立业、统一中原的远大抱负。】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理解背诵】1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两句选取两种富有季节特征的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侧的气氛。2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再扣诗题中“遥有此寄”四字的诗句是“
7、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3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采用寓情于景的手法,既点明了时令又表达了漂泊之感和落寞之情的两句是: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4 .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将月亮人格化,以寄托自己的离愁)的名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5 .诗中借景抒情蕴含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迁谪之远的诗句是: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6 .写景兼点时令,含有漂泊之感、离别之恨的句子:杨花落尽子规啼,而“闻道龙标过五溪”句写闻讯,暗含悲痛之意,表现旅途艰难。7 ,诗中以景衬情,并写朋友被贬之地偏远的句子是
8、: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8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使本来无知无情地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朋友,意境新颖,令人回味无穷。9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通过丰富的想象,运用拟人手法表达诗人对朋友深切关心的句子是:我寄愁心与明白,随君直到夜郎西。10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借物以抒发自己悲苦哀怨之情的诗句是: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11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作者想把自己的思念托付明月带给远方寂寞朋友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解析】注意“规、啼、郎”等字的正确写法。【阅读理解】本诗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一首
9、七言绝句,表达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左迁”是降职的意思。“遥”是遥想、遥祝的意思。全诗选择了杨花、子规、明月、风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力编织出一个朦胧的梦境,虽未追叙与好友昔日相聚的情景和友谊,但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把友情抒发得真挚感人。原文: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内容:首句中,杨花,如同浮萍,是漂泊无依的形象;子规,啼声哀切,是啼鸣哀伤的形象。选取随风飘散的杨花和啼声如“不如归去”的子规这两个意象,写景兼点明时节,切合当时情事;烘托凄凉悲婉的氛围,寄寓诗人叹飘零、感离恨的特定心境。次句点题写闻讯。“闻道”,听说的意思,表明诗人得知挚友被贬时的惊愕痛惜之情,“过五溪”表明
10、友人贬谪之地的荒远和道路的艰难。为下文的“寄愁心”作衬笔。此句不见悲痛之语,悲痛之意自见。表现手法: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杨花”给人飘忽不定之感,暗喻诗人前途命运未卜,子规常鸣“不如归去”,借此用来关怀跋山涉水、远走他乡的友人王昌龄,希望他早日归来。诗人借“杨花”“子规”这两种意象,点明特定的暮春时令,表达了诗人悲愁、哀怨的心情。】原文: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情感:表达了诗人在听说友人左迁龙标时的惆怅和恋恋不舍之情。炼字:“愁”字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忱的关怀。修辞与手法:拟人、想象、情景交融。这两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明月人格化
11、,以寄托自己的离愁,把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诗人希望把自己的怀念和同情托付给明月,带给远隔数千里的友人。】【主旨:通过对暮春景物的描写,以景传情,表达了诗人对被贬友人不幸遭遇的真切关怀和对友人深深的思念之情。】3.次北固山下(唐王湾)【理解背诵】1.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壮观景象传神地表现出来。2.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用雁儿送信抒发对家乡的思念的句子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3,王湾次北固山下中,“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一句,写出了春天潮水涨满后,江水浩渺,江面似乎与岸齐平的开阔景象。4 .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抒发了对亲
12、人的深切眷恋的句子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交替,暗示时光流逝的句子是:避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5 .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以小景与大景相互映衬,写出江面开阔景象)的句子是:翅壬两岸阔,风正一帆悬。6 .次北固山下中可以用来形容现在客观形势大好,事业发展势头正旺的诗句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7 .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游子思乡情深的诗句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8 .次北固山下蕴含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未来必定更加美好的哲理句(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昼夜更替、新春早到的喜悦)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9 .王湾在次北固
13、山下一诗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句子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10 .次北固山下中既是写景,又是诗眼的句子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11 .次北固山下立意新颖,构思巧妙,富有哲理,“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含不尽之见于言外”,留传千古的名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I日年。12 .我们要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早日把我市建设成如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所描绘的“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一样的生态家园。13 .王湾在次北固山下有一联诗,可用来表示现在的客观形势大好,事业发展石头正旺的诗句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解析】注意“青、潮、悬、雁”等字的正确写法。【阅读理解】这是
14、一首五言律诗。“次”是停宿的意思。此诗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冬末春初时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全诗用笔自然,写景鲜明,情感真切,情景交融,风格壮美,极富韵致,历来广为传诵。原文: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内容:开篇点题,“客路”指旅人前行的路,“青山”点题目中的“北固山”,交代了诗人的位置。这是诗人在船上的想象,暗含旅途奔波之意,与尾联的“乡书”“归雁”遥相呼应。画面描述:客行的道路绕向青山外,船儿划开悠悠绿水向前航行。修辞:对偶,先写“客路”后写“行舟”,诗人身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自然地流露于字里行间。“青山”和“绿水”互
15、文见义,用笔清新自然,寓情于景,细写江上景色。】原文: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画面描述一: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挂起帆,乘船顺风疾行。画面描述二:涨潮时江水漫无际崖,水面变得辽阔无边。晓风徐徐,波涛不惊,一叶白帆顺风飘荡。画面描述三:潮水上涨,江面顿时开阔,江水似乎与岸持平了;船行江中,和风顺江吹来,船帆端端正正地高挂着。炼字:“阔”是“潮平”的结果,既写出了春潮涌动、两岸一望无际的景色,在空间上给人一种无限开阔的感觉,又从侧面突出行船的平稳。“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正”和“悬”的对应,写出了江风的和缓与行船的平稳。“潮平”一语为下句“江春”一语做铺垫。“悬”是笔
16、直高挂着的样子,展现出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景色。修辞: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大景表现出来,有“以小景传大景之神”的妙处。对偶手法的运用使结构匀称整齐,音韵和谐。意境开阔,情绪饱满,象征了诗人对人生旅途充满期待,其心情乐观昂扬。】原文: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画面描述一:夜还未消尽,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画面描述二:夜将尽未尽的时候,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炼字与修辞:拟人,对偶。诗人把“日”和“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形成对仗加以强调。又用“生”“入”
17、二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哲理赏析: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通过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时光的流逝,蕴含着时序交替(时间变化、季节交替、新旧更迭)的自然理趣。这两句诗中蕴含着旧事物中已孕育新事物的哲理,揭示出新老交替的变化规律,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原文: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内容、手法:用典。借用“雁足传书”的典故,含蓄地抒发了诗人的乡愁、乡思。修辞:运用设问,在自问自答中用“雁足传书”的故事寄托思乡之情。情感:以设问句引入对“乡书”的询问,表达了诗人羁旅他乡的愁思以及对家乡的思念之情。结构作用:“乡书”“归雁”紧扣首联
18、“客路”一词,使全诗首尾呼应,浑然一体,使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主旨:本诗寓情于景,景中含理。诗人通过描写冬末春初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的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的壮丽之景,表达出诗人放眼山川的宽广博大的胸襟,以及羁旅他乡的愁思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4.天净沙秋思阮马致远)【理解背诵】1 .马致远被称为“秋思之祖”,天净沙秋思中,最能体现这一点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2 .天净沙秋思中写农村晚景的句子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3 .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渲染萧条、冷落、凄凉气氛的写景的句子是: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4 .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写游子孤寂愁苦
19、之情的名句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5 .该曲的主旨句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6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将不同景物组接在一起,从正反两反面拱托出羁旅游子内心的凄楚与悲怆(用富有特征的景物描绘了一幅秋原黄昏行旅图)。7 .用一幅清雅、安适的画面反衬出天涯游子的思乡之情的句子是:小桥流水人家。8 .天净沙秋思中点明主旨的名句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9 .天净沙秋思中与崔颠的诗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心情相似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0 .天净沙秋思中道出天涯游子思乡之情的诗句是:断肠人在天涯。11 .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摄取九种景物来表现秋天
20、的句子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解析】注意“藤、昏、涯”等字的正确写法。【阅读理解】这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是一首散曲(小令)C“天净沙”是曲牌名,“思”是思绪的意思。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这首小令句法别致,前三句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言简而意丰。全曲仅五句二十八字,语言极为凝练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O原文: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画面描述一:深秋
21、的黄昏,乌鸦飞回了缠满枯藤的老树上的巢穴,小桥流水旁的人家炊烟袅袅,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阵阵凄凉的西风,在古道上独行。画面描述二:一个秋日的黄昏,荒凉的古道上,西风劲吹,落叶纷飞;道旁,缠着枯藤的老树,黄昏时将要回巢的乌鸦,不时地啼叫几声;不远处,在小桥流水近旁的稀疏村舍里,人们正在准备着晚餐,炊烟缕缕。这时,一个人牵着一匹瘦马独自缓缓行进在古道上。内容:用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苍凉的深秋晚景图,极力渲染悲凉气氛,侧面表现了天涯游子在客途中孤苦寂寞的心情。炼字:“枯”字极言树藤的衰败;“老”字极言树龄之长;“瘦”字突出“断肠人”坐骑的孱弱,写出了路途之遥远,表现了诗人羁旅天涯的漫
22、长与艰辛。这些修饰景物的形容词,本身就传达出一种衰落、颓败情境的特点,与“断肠人”痛苦、低落的情感表达交融,情与景融洽无隙。表现手法:借景抒情。选用“枯藤”“老树”“昏鸦”,渲染出萧瑟荒凉的意境,表现出游子无家可归之意。“古道”“西风”“瘦马”和西下的“夕阳”等意象,从侧面反映出游子的孤苦寂寞之情。反衬、动静结合。动态的“流水”和静态的“小桥”“人家”相映衬,“小桥流水人家”描绘了一幅温馨恬静的画面,却使“断肠人”的悲愁更甚。以乐景衬哀情,突出诗人孤苦寂寞、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列锦(列锦就是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经过选择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像,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
23、情感的一种修辞手法)。“枯藤”“老树”“昏鸦”等名词,组成了一幅苍凉的深秋晚景图,抒发了诗人漂泊天涯的孤寂、愁苦之情,为下面的抒情做铺垫。】原文: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表现手法:情景交融。“夕阳西下”点明了游子思乡的特定时间,将前九种独立的意象统一到一幅画面中,渲染了悲凉的气氛,为末句“断肠人”作铺垫。情感:“断肠”是全曲之眼,形象地突出了漂泊异乡的游子,因思念亲人而肝肠寸断的情感。“断肠人在天涯”是全曲的主旨句,直抒胸臆,抒发了飘零天涯的游子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孤寂愁苦之情。】【主旨:这首小令前四句纯用白描手法,用十种景物(意象),四个镜头勾勒出一幅清冷凄凉的深秋晚景图,以景托情,情景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上册 古诗文 背诵 阅读 理解
![提示](https://www.desk33.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932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