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代大学生社会焦虑问题V9.docx
《浅析当代大学生社会焦虑问题V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当代大学生社会焦虑问题V9.docx(2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学校编号:10472论文编号:20196186730密 级:公开中图分类号:E274新乡雇尊就三全考就本科生毕业论文浅析当代大学生社会焦虑问题以河南省某高校为例OntheSoCialanxietyOfContemporaryCOUeqeStiICientSTaIdngaUniVerSityinHenanProVilWeasanexample学号:20185458209姓名:崔海娟年级:2018级专业:健康服务与管理院系:健康管理学院指导老师:李思睿申请学位:本科提交日期:2022年4月30日目录摘要IIIAbstractIV1.绪论11.l研究背景11.2 研究意义11.3 概念综述21.3.
2、 1焦虑的概念21.3.2社会焦虑的概念31.4. 内外研究现状31.5. 1国外有关社会焦虑的研究41.4.2国内有关社会焦虑的研究42.调查对象与方法52 .1调查对象53 .2调查方法52. 2.1调查工具53. 3i54. 3.2问卷法55. 3.2分层抽样法56. 3.3统计学分析法63研究结果64 .讨论104.1 家庭因素114.2 社会因素124.3 自身因素124.4 学校因素135 .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社会焦虑问题的策略135. 1以小组工作方法介入146. 2以个案工作方法介入157. 3以社区方法介入166 .结论16参考文献17致谢19浅析当代大学生社会焦虑问题以
3、河南省某高校为例摘要社会焦虑即指在个体身处公共场合抑或某类社交情境之中时,过于担忧他人对其进行关注抑或进行评价,担忧自身表现出窘迫令人嘲笑的举动,在进行自我评价时往往以负面评价为主,由此会形成高度的紧张感,并产生不适,还会出现类似的回避式行为。对高校学生来说,他们的心理健康层面的各类问题逐渐获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而社会焦虑无疑是其当前持续时间最久、发生频次最多、对他们人际交往的和谐程度以及心理健康的发展程度有着严重影响的一大心理问题。本文的探究与分析目的在于,基于H高校学生作为对象,对其展开深层次的调查以及分析,并对该类人群在社会焦虑方面的实际表现情况、分布状况、严重程度等进行全方位调研与
4、掌握。基于这一前提,对社会焦虑的具体形成原因展开深层次探究,并总结其应对和改善策略,运用学校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和技巧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为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缓解大学生的社会焦虑提供策略方法。关键词:学校社会工作;社会焦虑;大学生;策略OnthesocialanxietyofContemporaryCollegeStudentsTakingauniversityinHenanProvinceasanexampleAbstractSocialanxietyreferstothatwhenanindividualisinapublicplaceoracertainkindofsocialsit
5、uation,heistooworriedaboutothersattentionorevaluation,worriedabouthisembarrassingandridiculedbehavior,andtendstogiveprioritytonegativeevaluationinselfevaluation,whichwillformahighdegreeoftension,discomfortandsimilaravoidancebehavior.Forcollegestudents,allkindsofproblemsintheirmentalhealthhavegradual
6、lyreceivedgreatattentionfromallwalksoflife,andsocialanxietyisundoubtedlyamajorpsychologicalproblemthatlaststhelongest,occursthemostfrequently,andhasaseriousimpactontheirinterpersonalharmonyandthedevelopmentofmentalhealth.Thepurposeofthisresearchandanalysisistocarryoutin-depthinvestigationandanalysis
7、basedonHUniversityStudents,andconductacomprehensiveinvestigationandgraspoftheactualperfbnance,distributionandseverityofsocialanxietyofthiskindofpeople.Basedonthispremise,thispaperexploresthespecificcausesofsocialanxiety,summarizesitscopingandimprovementstrategies,andputsforwardcorrespondingintervent
8、ionmeasuresbyusingtheprofessionalknowledgeandskillsofschoolsocialwork,soastoprovidestrategiesandmethodsforimprovingcollegestudents*interpersonalskillsandalleviatingtheirsocialanxiety.Keywords:Schoolsocialwork;Socialanxiety;collegestudent;strategy1 .绪论1.1 1研究背景在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密切,社交给人们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
9、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烦恼和压力。社交能力是一个人在现代社会能否生存的重要条件之一。社会交往是一个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交往能力和技巧,既是衡量他们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大学生尽快适应社会环境的现实需要。但现实情况是,目前我国部分大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较差,大学生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有着各类社会焦虑的情形发生。社会焦虑属于焦虑的一类常规性表现,即个体在身处社交场景当中时,会不自觉地过度紧张,出现恐惧与忧虑心态等各类不良心理,并且对于社交类的场景会不自觉地进行回避的一类行为。它一般开始于青少年早期,会一直持续到成年。一般来说,适度的社会焦虑能使人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
10、和潜力,有利于人的社会交往。但如果焦虑水平过高,就会变成恐惧。导致人的主观感受变得紧张,以至于不能在公共场合发挥正常水平,影响了与人交往沟通的质量。在大学生中,由于各种主客观的原因,社会焦虑方面的问题广泛存在,而且影响到心理健康的水平。如果不能很好地调节社会焦虑,那么不仅会影响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更是对后续的家庭和事业造成危害。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实施健康中国发展战略,优先发展人民健康,加大对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社会焦虑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它直接影响着大学生人际关系是否和谐。对于有社会焦虑的大学生,社会焦虑因为伴随着明显的生理和心理反应,如在社交场合脸红、害怕在公共场合丢
11、脸等,而采取逃避的方式将自己与他人隔离。这显然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日常生活。高校人际关系是否和谐对于校园环境和谐与否会产生较大影响,而校园环境是否和谐对于社会的总体和谐程度会产生较大影响,所以对大学生社会焦虑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而且有利于构建和谐校园和和谐社会。1.2 研究意义目前,有关社会焦虑问题的研究主要对象集中在小学生和中学生,而对大学生社会焦虑问题的关注则较少。医学、教育学和心理学是社会焦虑的主要研究领域,以社会工作专业视角研究相对较少,所以本文基于社会工作这一专业性的角度为切入点,针对大学生当前表现出来的社会焦虑情况及现象展开深层次探究,这
12、也有着较强的理论探究意义与价值。具体基于该类社会焦虑的形成原因和应对方式状况分析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探索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社会焦虑问题的实务研究,旨在为本研究领域贡献一份绵薄之力,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方面研究的不足。社会焦虑是一种常见的、直接影响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生活学习的心理问题有社会焦虑的人会避免社交机会和任何可能让他们不舒服的情境。大学生在毕业之后就要踏足社会,所以在其平时的生活以及工作学习等场景中,均要和各类人群之间打交道,倘若个体在社会焦虑方面的程度太过严重,则会对他们的身心成长与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所以本文基于高校学生为例,探讨了他们当前在社会焦虑方面的表现情况及问题,为
13、其心理健康的各类预防与治疗提供有益的帮助。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提出“了解要焦虑、抑郁、恐惧等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和调节方法”“提高人际交往的技能,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等要求。要引导学生及时关注自己在心理和社会交往方面存在的焦虑和烦恼,增强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调控情绪能力,提高其人际交往技能。因此,我们研究大学生社会焦虑问题,为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具有帮助。1.3 概念综述1.4 .1焦虑的概念学者们对于焦虑的定义,克尔凯哥尔首先对其进行了相对全面系统的梳理。在他看来,焦虑即与内心真实感受息息相关的体验,它有着明显的普遍性特点,并在所有个体之中都有所表现,在个体面临选择时,该类表现便尤
14、为突出。在Kelly看来,焦虑属于个体在情绪层面的显著性表现之一,是其认知的相关事物与其经历过的体验产生明显差距时呈现的一类情绪反应。而国内学者崔瑛、翟立武(2007)等人经过探究后指出,焦虑即个体在心理层面存在较大的压力并由此受到一定刺激后,使得内心过于紧张和焦虑,无法较好地对心理层面的状态进行有效平衡的不良心态与不健康的心理状况,并且翟立武和崔瑛等人认为焦虑一般表现在情绪或者行为方面,例如烦躁不安、内心压抑、抑郁等。综上所述,可以将焦虑定义为是个体的一种情绪体验,当个体的自我认知与外界事物不一致、存在一定偏差时,个体就会感受到紧张、不安、认为自己受到外在威胁,同时自身又无法解决时所产生的一
15、种情绪性和躯体化的反应。1.3.2社会焦虑的概念西方的大部分学者对于社会焦虑的概念进行了如下界定,当个体身处假想的社会情景当中时,由于存在恐惧心态,担心他人对其给出负面评价,因此会形成一种焦虑状态以及恐惧的情绪。不过在部分学者看来,前文所阐述的概念属于社交评价焦虑,主要呈现在对消极评价阐述强烈的恐惧心态(担忧他人给予自身负面的评价和看法),以及对于社交进行明显的回避,会产生苦恼的情绪(在其假想的情景当中,抑或现实当中,会经由心理以及行为层面对他人给予的负面认知与看法进行逃避)(Watson&Friend,1969)。我国学术界针对社会焦虑这一概念的界定同样进行了多层次的探究与阐述。张春兴(19
16、92)进行探究后认为,社会焦虑之所以会出现,主要是个体在长期性的成长与发展当中并未实现其预期目标进而导致的行为。在其看来,社会焦虑主要有着下列具体表现,在社交环境当中,个体担忧受到他人的嫌弃与拒绝,会因此产生一种茫然心态,即产生焦虑难安、过度紧张的心态。郭晓薇(2000)经过探究后发现,社会焦虑主要指个体对于某类或多类人际情景活动会产生一种紧张难安、过分担忧的情绪心态以及回避表现。该类个体往往担忧其言行不恰当,继而做出各类丢面子的行为,并且害怕被人进行持续关注和注视,不愿和他人之间进行目光对视李波等人(2003)经过探究后发现,社会焦虑即个体在社交场景当中呈现出来的恐惧心态、担忧情绪等各类负面
17、体验。在其身处陌生化的社交情境当中,抑或受人过度注视以及给予一定评价时,便会形成焦虑感,例如担忧其言行表现不适宜,继而丢面子,被人嘲笑和给予负面评论等皿。总体来说,社会焦虑主要指个体在某些社交场合抑或情境当中,会不自觉产生焦虑感,感到紧张难安,会涌现各类负面化的情绪和心理,这对其健康的情绪会形成较大困扰和不利影响,并对其参与各类人际以及社交方面的活动时会形成负面效应与不利影响。1.5 国内外研究现状1.5.1 国外有关社会焦虑的研究社会焦虑这个词在20世纪60年代由英国的一位精神科医生Marks首次使用,并进行了系统的科学的研究。他的研究指出,在社交生活中,不同年龄段的人都害怕其他事物,他们害
18、怕“社会焦虑。MarkS将社会焦虑定义为一种心理现象,其症状具体包含会脸红害羞,不敢在他人面前过度表现自己,不敢参与各类聚会活动等。在1970年,MarkS在进行深入探究后,对其理论进行了改善与优化,并以“社交恐惧症(SoCialPhobia)取代了“社会焦虑症”。他同时还指出个体之所以出现这种症状是因为害怕自己在社会交往中被他人嘲笑。JeffreyYoUng经过探究后发现,社会焦虑源自个人在自我认知层面出现的失调表现,也有学者认为是由于个体成长过程经历的重大事件网。在近几年当中,部分研究提到,从社会焦虑的成因来看,家族的先天性遗传以及后天的生长与发展环境都会对其产生较大影响,而这两项原因无疑
19、在该类焦虑感引发之前便已然存在,属于显著性的潜在性易感因子I。1.5.2 国内有关社会焦虑的研究我国学术界在社会焦虑方面的问题探究中起步更晚,对该问题基于各自立场与视角进行了探讨,且获得的探究重点存在一定区别。在与社会焦虑有关的概念探究方面,郭晓薇(2000)认为,社会焦虑即回避行为以及不良情绪的具体表现,也就是个体在某类社会场景或多类交往场合中引发的一种焦虑难安、过度紧张的表现彭纯子(2001)经过探究后发现,社会焦虑是个人在预设抑或真实性的社交活动当中,进行自我评价抑或回顾为负面的后果,这往往会引起紧张和焦虑,并且该类后果会对其自身产生不利影响。如果对影响进行过高估计,那么会形成回避表现及
20、行为,从而使得社会焦虑感变得更为严重,此时回避行为会不断频发叫当前,我国的学者们在基于社会焦虑为对象,对其介入治疗进行探究时主要基于认知行为疗法。李永慧(2018)发现情景体验式团体辅导活动能大大改善大学生的社会焦虑.。郭思亮(2019)经过探究后发现,以大学生为对象,对其社会焦虑的相关症状可以运用接纳承诺疗法的方式进行缓解,并对该方法进行了检验与探究,发现其对于焦虑这类不良情绪和各类回避心理可以进行有效干预和缓解,另外,团体心理辅导这一方法的运用,便于高校学生缓解其社会焦虑的不良心态,如过度紧张、压力太大等情绪2 .调查对象与方法2.1调查对象通过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向H高校的学生发放300份
21、调查问卷,向研究对象收集研究资料,再把收集到的问卷进行数据的整理,进行统计分析。于2021年4月上旬,随机抽取300名H高校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回收率达100%。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2.2调查方法2.2.1调查工具在本文的研究当中,主要应用的是Leary所编制的交往焦虑量表(IAS)tl7学者彭纯子、龚耀先以及朱熊兆等人对该量表进行了中文版的修订,在原有的交往焦虑量表的基础上,我又增加了被调查学生的性别、专业、年级、家庭所在地等问题,通过两个维度的问卷题目进行检测,首先是并设置了15个自陈式的题目,采用的是5级计分制来进行汇总的,其中1-5所代表的是完全不符合和完全符合。有9
22、个正向记分的题目以及4个反向记分的题目,总分的1575分的范围当中,当个体具有较高得分的时候,说明其交往焦虑水平越高。该交往焦虑量表的效度、信度都比较高,而且表现出条目简单的特征。其次是收集个人信息和个人焦虑情绪的单选题,一共17道题目。最后是对受访者焦虑因素的因素选择题目,本部分为多选题,共4道题目。2.3研究方法2.3.2问卷法本文在研究大学生社会焦虑问题时采用问卷调查法,预计通过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向H高校的学生发放300份调查问卷,向研究对象收集研究资料,再把收集到的问卷进行数据的整理,进行统计分析。2.3.2分层抽样法本次研究对象以H高校四个年级的学生作为分层抽样样本进行调查问卷的发放
23、,并通过问卷的回收进一步进行数据研究分析。对四个年级学生按照0.23:0.27:0.23:0.27的比例进行抽样,各年级学生分别为69人、81人、69人、81人。2 .3.3统计学分析法对回收的问卷进行筛查剔除,删除无效问卷,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计分,将整理好的数据进行分析,使用SPSS进行数据分析,分析各年级学生焦虑情况的方差关系,以及组间的卡方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排除无关变量影响,根据分析出的数据推出结论和建议。3 .研究结果一共发放300份问卷,回收率达100%。其中男生152名,占50.7乐女生148名,占49.3机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见表1。表1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大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浅析 当代大学生 社会 焦虑 问题 V9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933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