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碳计量中心建设管理办法.docx
《省碳计量中心建设管理办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省碳计量中心建设管理办法.docx(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省碳计量中心建设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湖北省碳计量中心(含能源计量中心,以下简称省级碳计量中心)管理,提升计量服务低碳绿色发展的能力水平,按照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和湖北省碳达峰实施方案的总体部署,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省级碳计量中心是面向全省经济社会低碳绿色发展需求,系统性开展碳计量相关重大问题研究和服务能力建设,为政府、行业、企业提供碳计量数据采集、分析、评价和应用服务的省级计量测试服务机构。第三条本省省级碳计量中心的申请、筹建、验收和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对碳计量中心的监督管理作出规定的,从其规定。第四条省级碳计量中心建设应当按照实现“
2、双碳”目标的总体要求,以需求牵引为导向,以服务和支撑产业绿色发展为使命,围绕重点产业、重要社会管理领域的碳计量测试技术需求,创新计量服务模式,提高碳计量测试技术创新能力和服务能力,为经济社会低碳绿色发展提供全溯源链和前瞻性的碳计量技术服务和管理服务。第五条省市场监管局负责省级碳计量中心的统筹建设和业务指导,所在地市场监管部门负责日常管理。第二章主要任务第六条省级碳计量中心的主要职责:(一)开展碳计量测试技术需求分析。深入了解产业、重要社会管理领域碳排放计量技术应用、碳资源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持续跟踪高耗能行业、重点用能企业、公共服务机构对节能降碳的计量测试需求、碳排放计量审查需求,编制碳计量关
3、键参数计量测试需求报告,明确碳计量测试技术、节能降碳管理服务的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一)加强碳排放计量技术研究与应用。开展前瞻性碳计量、碳足迹、能源计量关键参数测量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提升工业制成品碳足迹计量能力,推进能源计量与碳计量有效衔接。开展碳计量标准和相关标准物质研究,制修订碳计量技术规范,推动碳计量技术在节能降碳领域的应用,为全省碳排放统计核算、碳市场履约与核查确权提供技术支撑。(三)开展碳排放计量数据应用研究。围绕碳排放统计核算、碳交易等需求,开展碳计量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应用,加强重点行业碳排放数据库建设,构建行业、区域碳计量数据应用平台,为政府监管、产业发展和社会治理提供可靠、准确
4、的计量数据支撑。开展碳计量数据质量分析评价、安全可信共享和标准化等技术研究,为碳排放“双控”、用能权核查、碳排放权核查、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监管等专项工作提供技术支撑,推动碳计量数据共享与应用。(四)开展能源资源及碳计量设备测试校准服务。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各重点领域测量设备及碳计量设备的量值溯源需求,建立和完善量值传递溯源体系,提升测量设备测试校准技术能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全溯源链的计量测试与校准服务。(五)开展碳计量技术及管理服务。紧密结合产业和重要社会管理领域绿色发展对计量管理的需求,提供能源审查、节能监测、节能评估、节能量审核、能耗限额对标、能平衡测试、能效检测、节能规划等节能技术服务
5、。开展碳计量诊断、碳排放计量审查、碳计量数据质量分析评价等管理服务,推动节能降碳从综合“测算”向精准“计量”转变。(六)提供碳计量监督技术支撑。参与碳达峰碳中和相关计量制度研究,研究建立碳计量监测、审查和评价制度。加强碳计量相关技术规范制修订,推进不同区域、行业、企业碳排放测量,为政府部门碳计量监督管理提供支撑。开展重点排放单位碳计量审查,推动重点排放单位合理配备和使用计量器具,完善计量管理体系。第三章申请和批筹第七条省级碳计量中心采取自愿申请原则。申请单位应具备以下条件:(一)具有法人资格,能独立公正地开展工作,具备法律、法规规定的资质条件;(二)所申请的服务领域须符合实现“双碳”目标的要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计量 中心 建设 管理办法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934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