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单元 古代史部分微专题整合 第45讲 中国古代的优秀传统文化(含答案).docx
《第15单元 古代史部分微专题整合 第45讲 中国古代的优秀传统文化(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5单元 古代史部分微专题整合 第45讲 中国古代的优秀传统文化(含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45讲中国古代的优秀传统文化【课标要求】1.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2.从人类文明发展和世界文化交流的角度,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3.认识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考点定位】L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及中外文化交流的两面性。主题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梳理夯实必备知识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1 .多元起源(1)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辽河流域、北方草原、四川盆地、青藏高原、天山南北,都是孕育中华文明的摇篮。(2)中原华夏族率先成为核心,并向四周辐射,推动着多元一体中华文化的形成。(3)春秋战国时期,内迁的戎狄蛮
2、夷逐渐融入华夏族,初步形成了各地区、各民族共同的血缘认同、文化认同。2 .发展历程(1)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学术思想大放异彩,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2)秦汉时期:秦始皇推崇法家学说;汉武帝尊崇儒术,儒家思想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3)魏晋南北朝时期:儒、佛、道交汇融通,玄学盛行。(4)隋唐时期:唐朝佛学繁荣,传统儒学受到挑战,同时也促进了儒学的创新与发展。中华传统文化辉煌灿烂。(5)宋元时期:宋代儒、佛、道学说相互渗透,理学形成,丰富了中华文化的理论思维。科技、史学、文学、艺术高度繁荣。(6)明清时期:明中期以后,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提倡个性自由的思想出现
3、;康雍乾时期,思想受到钳制,禁锢了中华文化发展。【图解历史】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1 .重视以人为本:周公提出“敬天保民”思想;春秋时期,孔子提倡“仁”。2 .民本思想(1)春秋时期,管子提出君主治理国家要顺应民意。(2)孔子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3)战国时期,孟子提出“仁政”说。3 .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老子提出“道”的概念;荀子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4 .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1)孔子、墨子、孟子等均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2)张载、范仲淹、文天祥、顾炎武等人的思想都是家国情怀的体现。5 .崇德尚贤,推崇天下为公(1)西周初年,周朝统治者主张“明
4、德”“敬德”。(2)孔子提出“为政以德”“见贤思齐焉”。(3)墨子主张“尚贤”、孟子主张“尊贤使能,俊杰在位”。6 .崇尚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周易中的内容、孟子与屈原的思想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境界。7 .主张和而不同(1)西周太史伯认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2)孔子、孟子视“和”为人性中应有的美德。【思维点拨】“民本”与“民主”思想的区别儒家“民本”思想强调的是百姓的重要性,如孟子提出“民贵君轻”,荀子认为“君舟民水”等。而民主的基本特征是“人民主权”(或主权在民),即人民是国家主人。明清之际,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表明进步民主启蒙思想的产生。三、中华
5、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1 .特点本土性本国风情,地域特征多样性博大精深,丰富多彩,领域广阔包容性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积极吸纳外来文化凝聚性是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特质的体现连续性绵延不绝,传承至今【思维点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其他特点(1)具有极其强烈而又丰富的爱国主义思想。(2)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实用伦理文化。(3)具有浓厚的思辨传统,强调理性和智慧。(4)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识和人文精神。(5)重视礼治,强调社会的和谐发展。(6)农耕性:是封闭的生态环境条件下,农业为主的自然经济的产物。2 .价值(1)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思想源泉和精神动力。它蕴含着丰富的道德伦理,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
6、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2)中华文化维护着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维系着统一多民族的大家庭,推动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为治国理政和道德建遨提供了有益借鉴。探究视角1春秋战国社会转型所体现的时代精神材料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贞者,性情也。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六爻发挥,旁通情也。时乘六龙,以御天也。云行雨施,天下平也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潜之为言也,隐而未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摘编自周易根据材料,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
7、的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体现的时代精神。试答:答案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图强,士阶层著书立说,积极入世,体现了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不同阶层、派别的代表人物对社会发展提出不同见解,相互辩驳、融合,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体现了厚德载物的宽容精神。视角2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规律材料清代末年屡次对外战争失利,中国人民遭遇了严重的民族危机。民族处在危急存亡的严重时刻,传统文化更处在动摇之中。经过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人们发出了“新文化”的号召。于是儒学、经学、理学三位一体居于主导地位的传统文化基本结束了,中西文化的异同优劣成为人们热烈讨论的主要论题。新的文化传统虽然没有建立起来,但已开始酝酿了。摘编自张岱年中国
8、传统文化的形成演变及其发展规律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传统文化发展的认识。试答:答案传统文化随时代发展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民族精神贯穿于传统文化发展过程的始终;思想自由与文化开放有利于传统文化的发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拓展深化】L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在核心 思想理 念方面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在传统美 德方面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脚踏实 地、实事求是的思想,惠民利民、安 民富民的思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的思想,以及讲仁爱、重民本、守诚 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理念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天 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崇德 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孝悌忠 信、礼
9、义廉耻的荣辱观念,以及自强 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等中华传 统美德本土性与世界各国文化相比较,中华传统文化具有独创性,是根植于本土,独自创立进而逐渐形成的,中华文化自具特征,自成体系连续性从春秋战国到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历经战争动乱、社会分裂和王朝更替,但中华文化并未中断自己的传统,而是在继承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不断获得发展的新动力多样性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形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在漫长的历史积淀过程中,不同地域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同样,不同民族也形成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文化,这些区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交融,共同汇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有讲求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处世方法,勤俭节约、和谐向善的生
10、活理念,以及独特丰富的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人文学术等在人文精 神方面2.中华文化的特点包容性中华文明对于人们在相貌、语言、服饰、习俗等方面的差异,表现出了很强的包容心态,中华文明容纳了外部传入的佛教、基督教等宗教,吸收了许多外来的文化元素,包括哲学思想、话语体系、制度形式和文学艺术凝聚性以中原族体和文化为中心,周边边疆族体和文化不断与中原文化交流汇聚,使中原文化不断丰富,族体不断壮大;中原文化和族体也不断向边疆扩散,大量的人力资源和科学技术输送到边疆,中原与边疆互相交流,逐渐形成和发展为共同的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共同体主题二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梳理夯实必备知识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1 .佛教传入
11、过程影响(1)两汉之际,来自古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2)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逐渐同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相融合。(3)隋唐时期,佛教中的禅宗成为主流,佛教完成本土化。(4)宋明时期,宋明理学形成,佛教融合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1)佛教的传入,对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逻辑思维、语言词汇、文学艺术、礼仪习俗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2)中国传统的诗词、书法和绘画,很多吸收了佛教的理念,更加注重境界的表达。(3)中国的建筑艺术受佛教影响。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等石窟,是中国佛教建筑艺术的结晶。(4)佛教文化宣扬的因果轮回、消极避世等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2 .西学东渐(1)明末:意大利人理逡等
12、带来天文、地理、数学等方面的新知识;几何原本泰西水法等西方科学著作相继被译介到中国。(2)清初:17世纪,清政府任命汤若望、南怀仁等主持钦天监工作,并招揽数学、医学、天文等方面的人才来到中国。【图解历史】近代“西学东渐”殛邈循序渐进,不断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J一维新变法思想.民主共和思想科学与民主q克思主义思想二、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1 .东亚、东南亚文字(1)公元前4世纪一公元3世纪,汉字己传入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和东南亚地区。(2)在汉字基础上,朝鲜、日本、越南分别创造了本国文字,即谚文、假名、喃字,推动了当地的文化交流和发展儒学(1)35世纪,儒学在东亚和东南亚等地
13、区流行。(2)隋唐以后,朝鲜、日本等国的各级学校把儒学经典作为教科书,儒学成为官学佛教大约在4世纪以后,佛教经中国传入朝鲜、日本等国制度(1)朝鲜的政治制度基本模仿中国。(2)日本实行大化改新,所推行的中央集权制、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都以唐制为蓝本。(3)越南的教育体制主要移植于中国,科举制跟中国基本一样其他律令、历法、建筑、绘画、音乐、饮食、服饰、节日、习俗等方面,深受唐文化影响2 .四大发明(1)造纸术:8世纪以后,传入中亚、西亚及欧洲,对当时欧洲的教育、政治及商业等活动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2)火药:13世纪经阿拉侑人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封建城堡不堪一击,骑士阶层日渐衰
14、落。(3)指南针:促进了远洋航行,推动了大航海时代的到来。(4)印刷术:欧洲人借鉴中国的印刷术,造出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机,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图解历史】中国四大发明的外传古 代 中 国 四 大 发 明唐末一宋代火药军事应用开始一广泛使用促欧洲骑士 函阶层衰落战国一北宋 zZ7?司南一指南针迎地理大发 案现时代3 .人员迁徙(1)14世纪末,中国人进入琉球,中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思想文化逐渐在琉球传播。(2)15世纪,大批华侨移居东南亚,在当地传播中华文化。(3)郑和下西洋的壮举,扩大并加深了中华文化的影响。4 .东学西渐(1)表现:孔子的思想以及儒家经典传入欧洲I,中国的史学、地理学以
15、及科技、文学等成就相继传入。(2)影响:引起欧洲社会上层和知识界的热烈反响。中国的茶、丝绸、瓷器在欧洲社会深受喜爱,中国式园林和建筑成为风尚。探究强化关键能力视角I中华传统文化的世界价值材料一从18世纪后期起,伏尔泰开始接触中国文化,他特别推崇中国的儒家思想,对孔子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房间里常年挂着一幅孔子画像。他反对君主专制,希望有一位开明君主,因此儒家的“民为贵,君为轻”被他当作武器来攻击封建君主专制。伏尔泰推崇孔子的另一方面,是他认为孔子是用道德的说服力而不是用宗教的狂热和个人崇拜来影响别人。伏尔泰是从中国古老文化中为法国启蒙精神汲取营养。摘编自儒家思想与法国大革命根据材料一,说明伏尔泰
16、推崇儒家思想的原因。试答:答案以儒家思想的某些观点为武器来攻击封建君主专制;孔子注重用道德的说服力来影响别人;从中国古老文化中为法国启蒙精神汲取营养。材料二中国传统文化对全球化本质内容究竟有哪些蕴含,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四个观念和原则:第一,“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第二,“以和为贵”“亲仁善邻”“协和万邦”。第三,实行“开户牖”、互学习、兼收并蓄,“携手共进”。第四,反对侵略战争,维护国家统一。一摘编自李慎明中国传统文化与全球化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今世界的主要价值。试答:答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提升个人道德修养,有助
17、于化解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有助于社会和谐稳定,促进人类不同文明之间的理解与信任,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为当代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拓展深化】中华传统文化的世界价值(1)中华文化所蕴含的自然人文精神,为当今世界人民解决自然问题提供了智慧。(2)中华文化主张的国家交往艺术是构筑和平稳定的世界秩序的文化基石。总而言之,中华传统友好往来文化对于解决当前世界一体化进程中面临的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零和思维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包含的价值目标符合世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华文化充满了以天下为己任的人文情怀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18、这有助于激励各国人民为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新秩序而不断努力。落实典题演练(2022.全国乙卷)据某位学者回忆,“五四初期,一般人多以新旧分别事物”,中国古来己有的一概称为旧,古来未有或来自外国的一概称为新;不久,有了“更高的判别的准绳对于古今、中外能够排好恰当的关系”,并不一概否定或肯定。这一转变反映出()A.东西方文化论争由此引发B.传统儒学思想开始受到批判C.全盘西化的思想得以消除D.思想解放运动方向发生变化【命题设计聚焦考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情境设置学者有关五四时期中西方文化的认识(社会情境)解题指津I易错排查早在洋务运动时期已经出现东西方文化论争,排除A项明末清初之际黄宗羲等人已对儒
19、家思想予以批判和继承,排除B项据“更高的判别的准绳”可知,这一转变在定程度上打破了之前过于肯定和否定的理念,但“消除”词过于绝对,排除C项关键能力五四新文化运动初期宣传民主和科学,对中西方文化存在绝对的肯定和否定。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了传播,开始以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来看待中西方文化,对于古今、中外能够排好恰当的关系,故选D项方法点拨结合“五四初期不久”时间信息,明确“转变”的含义;紧扣“反映出“,从题干所述本质上得出结论。1.(2022莆田模拟)老子认为“民之饥,以其上取食税之多”;孔子叹“苛政猛于虎”;管子提出“政之所兴,在顺民心”;庄子则揭露国君们“轻用民死”
20、。这反映出当时他们()A.吸收各家学说走向融合B.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C.得到统治者的积极支持D.迎合地主阶级政治诉求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民之饥,以其上取食税之多”“苛政猛于虎”“政之所兴,在顺民心”“轻用民死”等信息可得出,诸子百家都认识到统治者要以民为本,要爱惜民力,反映出他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B项正确:材料体现诸子百家的民本主张,而不是强调思想融合,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统治者的态度,排除C项;老子和孔子代表的是没落的奴隶主,排除D项。2.(2022.重庆模拟)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说:“天下非夷狄盗逆之所尸,而抑非一姓之私也。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国祚之不长,为一姓言也,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15单元 古代史部分微专题整合 第45讲 中国古代的优秀传统文化含答案 15 单元 古代史 部分 专题 整合 45 中国古代 优秀 传统文化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935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