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单元 第18讲 辛亥革命.docx
《第6单元 第18讲 辛亥革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6单元 第18讲 辛亥革命.docx(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18讲辛亥革命【时空重点】清末新政中华民国的成立预备立宪II武昌起义中华民国临时约配短析及天新文化运动1905年1906年1911年1912年1915年1917年三民主义民主与科学【主题概览】从辛丑条约签订后到五四运动前这一历史阶段,主要处于晚清后期和北洋军阀统治前期,即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时期。(1)政治上,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革命果实最终落入袁世凯手中,中国随后进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2)经济上,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进入启动阶段,出现了民族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同时,官僚资本加强了对国民经济的垄断。(3)思想上,三民主义反映了中国人民力图使
2、中国快速近代化、快速汇入人类世界主流文明的迫切要求;新文化运动激发了广大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热情;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并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成为指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武器。梳理归纳必备知识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1 .客观形势: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1)进程清末新政(选必1,第4课子目2)背景统治危机日益严重内容改革教育、派遣留学生、编练新军、振兴商务、奖励实业等评价积极性: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局限性:新政并没有使清政府摆脱内外困境,很快革命爆发了“预备立宪”:1906年9月,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1908年8月,清政府颁布;立宪派先后发起三次速开国会的请愿运动;19
3、11年5月,清政府组织“影响“新政”:表明了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不能为中国找到真正的出路,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有推翻清政府,中国才有希望。“皇族内阁”:使不少立宪派人士认识到清政府实无诚意推行立宪,转而支持革命。概念阐释预备立宪晚清政府为抵制革命,笼络资产阶级上层,巩固自己的统治所采取的措施政治上预备实行宪政的活动。宪政指的是以宪法为中心的民主政治。清政府的预备立宪是一场骗局,导致民主革命更加高涨。2 .主观努力:革命派的准备组织上(1)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o(2)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与黄兴等人在东京创建中国同盟会思想上(1)孙中山提出的“驱除勒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
4、平均地权”,成为中国同盟会纲领。(2)在民报发刊词中首次提出军事上(1)孙中山组织多次反清武装起义。(2)以徐锡麟、秋瑾等为代表的一大批革命党人前仆后继。(3)1911年4月27日的起义引起了巨大震动二、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1 .武昌起义有利时机1911年5月,四川发展成武装起义爆发1911年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打响了第一枪结果成立;湖南、广东等14个省和上海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2 .中华民国建立(1)建立: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宣誓就任第一任临时大总统。(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目的防止袁世凯专权内容国体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民权国民不分种族、阶
5、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政体国家体制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分权制衡)行政体制国务员须副署临时大总统公布的法律及命令(责任内阁制)性质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 性质的重要文件【思维点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一个目的: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两大影响: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从法律上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三项内容:主权在民、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3 .袁世凯篡夺革命成果(1)袁世凯在英国等列强支持下,以武力威胁革命势力,又诱使革命党人展开和议。(2)在重重压力下,孙中山
6、被迫发表让位声明。(3)袁世凯施压逼迫清帝退位。1912年2月120,清政府颁布清帝逊位诏书,宣告清王朝结束。(4)1912年2月15日,南方的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成果落入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的手中。【图解历史】辛亥革命失败过程青政府攻陷汉口、汉阳经济封锁 外交孤立 军事威胁 政治讹诈软弱妥协布革命党人卜革营立宪派和旧官回I重点探究A材料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各个政府手上废立着,反复着,挣扎着在南京临时政府诞生前后,革命党人对袁世凯抱有幻想,承诺只要清帝退位,袁世凯赘同共和,就答应他担任中华民国总统。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力量源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又是众所周知的
7、先天畸形,后天发育不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没有涉及反帝、反封建,也没有涉及关系到“民生”的土地问题帝国主义必须拥有殖民地附属国,发达国家不再允许发展中的国家发达,它们只需要从属和附庸。袁世凯已经承袭了自曾国藩以来的汉族官僚实力,总揽了清廷大权。摘编自张燕浅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未能实行的原因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不能实行的原因及其启示。试答: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积极影响政治层面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建立起共和政体思想层面传播了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社会层面促使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新的变化经济层面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的发展创造了有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6单元 第18讲 辛亥革命 单元 18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935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