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近代中国 第6单元 训练18 辛亥革命.docx
《第二部分 近代中国 第6单元 训练18 辛亥革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部分 近代中国 第6单元 训练18 辛亥革命.docx(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六单元训练18辛亥革命一、选择题1(每小题2分,共20分)1.(2022.绍兴高三模拟)有学者认为,1901年清政府的“新政创造了新的机会来动员学生、知识分子、绅士、商人和其他的城市精英,以及新军中的下级官吏。当辛亥革命到来的时候,他们能够集体行动”。该学者旨在说明这次“新政”()A.暴露了清政府反动卖国的本质B.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条件C.直接导致了清王朝统治的结束D.为民族工业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2. “革命派专从满、汉的恶感方面鼓吹他们用历史的方法,专搜罗明末亡国的故实,借以挑动汉人的亡国之痛,这种方法非常有效,不久革命思想便传遍了全国。”这说明在当时广泛流传的是孙中山的()A.民族
2、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国家主义3. (2022浙江镇海中学二模)“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这里的“迥然不同”主要在于此次革命()A.推翻了清王朝专制统治B.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C.建立了平等的社会制度D.终结了封建主义的传统4. (2022.金华高三模拟)“百折不回,十七次铁血精神,始有去年今日;一笔勾尽,四千年帝王历史,才成民主共和。”这一对联反映的事件是()A.清末“新政”B.辛亥革命C.北伐战争D.抗日战争5. 辛亥革命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主要体现在(
3、)A.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B.推动社会风俗发生变化C.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提供有利条件D.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6. (2022常德模考)1912年颁发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宪政史上的里程碑,但却为后人诟病。“因人设法”的做法根本上违背了宪政本意,对此后北洋军阀视宪法为儿戏起到了不好的示例作用。这种评价主要基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A.强烈的排满色彩B.缺乏明确反帝要求C.明显的限袁倾向D.最终成为一纸空文7. (2022杭州高三模拟)学者易中天说,实际上,历史的进步往往因为妥协其实妥协是一种政治美德。下列史实能够诠释上述观点的是()扶清灭洋清帝退位英国光荣革命美国1787年宪法法
4、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A.B.C.D.8. (2022衢州高三模拟)以下是民国初年成立的部分政党。据此可知,当时()名称创立时间代表人物宗旨中华民国宪政党1912年3月伍廷芳博采民国宪法,确定纯粹中华政体统一党1912年1月张骞巩固全国之统一,促进共和政治共和党1912年5月黎元洪防止分裂,便利政务进行,实行共和政治国民党1912年8月孙中山、宋教仁促成政治统一,维持国际和平民主党1912年8月梁启超拥护法赋自由,调和社会利益A.政党林立,国家分裂B.政治变革推动政治转型C.民主共和制不断完善D.革命党人积极参政议政9. (2023潍坊模考)晚清绅商向来主张由上而下的立宪,反对激烈革命。武昌起义后
5、,长沙新军响应,“各商民人等,欢迎义师绅学各界人等前往投效者,络绎不绝”。在起义各省,绅商都不同程度地协助了反清的“独立”运动。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A.三民主义得到社会各界认同B.资产阶级充分动员社会各界民众C.革命党人政治势力迅速壮大D.清政府陷入空前孤立的政治处境10. (2022.日照模考)武昌起义后,孙中山指出,“男女本非悬殊,平等大公,心同此理女子将来有参政权,盖所必至”。之后,南京临时参议院通过了女子有参政权的议案。此后,女子参政团体纷纷出现。这说明辛亥革命()A.改变了女性受歧视的地位B.开后了中国妇女解放先河C.有利于扩大政治统治基础D.使男女平权得到真正实现二、选择题1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二部分 近代中国 第6单元 训练18 辛亥革命 第二 部分 单元 训练 18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935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