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七子山垃圾填埋场扩建工程.docx
《苏州市七子山垃圾填埋场扩建工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州市七子山垃圾填埋场扩建工程.docx(4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苏州市七子山垃圾填埋场扩建工程竖向堆高库区实施方案(报批稿)项目编号:2004区51乙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SHANGHAIMUNICIPALENGINEERINGDESIGNINSTITUTE(GROUP)CO.,LTD.2012年01月苏州市七子山垃圾填埋场扩建工程竖向堆高库区实施方案项目编号:2004区51乙集团总裁(总院院长)汤伟集团总(副总)工程师张辰设计院院长顾建嗣设计院总工程师俞士静设计负责人卢成洪工程咨询资格证书编号:工咨甲11020070008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2012年01月目录前言1第一章工程概况21.1 项目背景21.2 设计依据
2、31.3 主要技术标准和设计规范31.4 主要设计原则51.5 工程范围51.6 场地现状6第二章工程方案设计72.1 建设规模及服务年限72.2 处理对象及进库填埋要求72.3 总图布置与交通运输82.4 垃圾堆体沉降分析92.5 库区基底构建172.6 库区边坡设计182.7 填埋堆体稳定分析202.8 道路工程272.9 库区地下水收集与导排系统272.10 库区地表水收集与管理272.11 水平防渗系统282.12 渗滤液收集与导排系统292.13 老场填埋气收集与导排系统322.14 原生垃圾库区水平防渗系统32第三章投资估算353.1 估算说明353.2 投资估算35第四章结论、问
3、题与建议424.1 主要结论424.2 问题与建议42附件1:苏州市七子山垃圾填埋场扩建工程竖向堆高库区实施方案专家评审意见附图:附图1:11I号库区基底构建总平面图附图2:渗沥液收集与导排平面布置图附图3:In号库区封场总平面图附图4:In号填埋区封场剖面图附图5:飞灰固化物填埋区域封场平面图附图6:飞灰固化物填埋区域1-I剖面图附图7:防渗系统详图(用于飞灰固化物区域)附图8:防渗系统详图(用于填埋生活垃圾区域)附图9:库区坡脚详图附图10:加筋土挡墙详图;BXXa-X.刖百2011年12月8日苏州市市容市政管理局主持召开苏州市七子山垃圾填埋场扩建工程竖向堆高库区实施方案专家评审会。专家评
4、审意见见附件K根据专家组评估意见,编制单位对本报告作了修改完善,形成此稿。主要调整变化如下:1)根据2012年1月4日提供的修测地形图对库区的设计方案作相应调整;2)飞灰固化物填埋库区总库容由55X104rn3调整至105X104n3;3)库区水平防渗衬垫系统由2mmLLDPE膜+60Omm厚压实粘土”调整为“ISmmLLDPE膜+GCL+LOmmLLDPE膜+60Omm厚压实粘土”。4)根据上述调整内容,相应调整投资估算。第一章工程概况1.1 项目背景苏州市七子山填埋场扩建工程于2008年建成投产,扩建工程包括水平拓展区和竖向堆高区,总设计库容为800X10411设计日处理生活垃圾规模为16
5、00td,设计使用年限为16年。根据扩建工程总体发展规划,整个扩建工程分四期依次建设、运营及生态修复,分区情况见图图111扩建工程分区示意图近年来,随着苏州市光大垃圾焚烧发电厂及填埋场扩建工程的陆续投产运营,苏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完成了以焚烧为主、填埋为辅的处理组合。为确保焚烧厂的日常运营,配套解决苏州市垃圾焚烧厂飞灰的出路迫在眉睫,受苏州市环卫处委托,拟在原规划HI号填埋区域辟建飞灰固化物填埋库区,兹对原In号填埋区域设计方案进行调整。1.2 设计依据1)项目委托单;2)苏州市七子山垃圾填埋场扩建工程初步设计文字说明及相关图纸,2006年11月;3)苏州市七子山垃圾填埋场扩建工程施工图及
6、竣工图,2007年12月;4)现状地形图及周边建设环境等相关资料;5)苏州市七子山垃圾填埋场老场封场生态修复工程设计方案说明及施工图,2009年3月;6)苏州市七子山垃圾填埋场扩建工程竖向堆高库区实施方案会议纪要(2011年12月)。1.3 主要技术标准和设计规范1.3.1 主要标准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2001101号); 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 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要求GB/T18772-2002; 生活垃圾填埋场无害化评价标准(CJJ/Tl07-200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处置工程建设
7、技术要求环发200475号文; 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8-2001);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一腐蚀性鉴别(GB5085.11996);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一急性毒性初筛(GB5085.2-1996);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一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1996); 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GB5086.12-1997); 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测定方法(GB/T15555.112-1995);1.3.2 主要设计规范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I7-2004);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防渗系统工程技术规范(CJJlI3-2007)
8、;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封场技术规程(CJJIl2-2007); 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要求(GB/T18772-2002); 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274-2001); 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碾压式土石坝设计导则(SL189-96); 垃圾填埋场用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CJ/T234-2006); 钠基膨润土防水毯(JG/T193-2006); 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GB50290-98); 土工合成材料短纤针刺非织造土工布(GBT1763898); 土工合成材料长丝纺粘针刺非织造土工布(GB/T17639-98); 土工合成材料塑料扁丝编织土工布(GB17690-98); 土工合成材料塑料土
9、工格栅(GB/T17689-99); 其他有关市政、环卫、水利、给排水、建筑、电力、自控等工程设计的最新技术标准和规范。1.4 主要设计原则本报告编制遵循以下原则进行:1)现代化原则令采用现代垃圾填埋技术及设计理念;2)环保化原则令设置安全可靠的防渗系统、渗沥液收集与导排系统;采取完善的雨污分流措施及污染控制措施;令防止尘土、臭味扩散的措施;3)节约和效率原则采用高维填埋理念,节约土地资源;令因地制宜,合理降低能耗;4)经济实用原则合理的工程措施,土石方措施;令材料选用遵循贯彻高效、节能、优质及就近采购的原则。1.5 工程范围填埋场扩建工程包括水平扩展区以及竖向堆高区。整个扩建工程分为四个填埋
10、区依次建设及运营,其中I期填埋库区为水平扩展区,竖向堆高区主要包括号、m号及IV号填埋库区。根据建设单位建议与营运的总体规划,原号填埋库区将调整部分区域用作飞灰固化物的专属填埋区,为此本报告主要针对m号填埋库区功能调整后,重点说明III号填埋库区中的飞灰固化物填埋库区的设计方案调整。In号填埋库区的其余区域仍规划用作生活垃圾填埋库区,除边坡处理措施因现状条件同原初步设计阶段有较大变化而相应增加边坡工程费用外,其余工程子项及工程措施均不作调整,所以本报告针对该部分不作方案调整说明,仅进行投资估算调整及说明。1.6 场地现状In号填埋区域目前已中间封场,现状标高一般为7385m,地形相对平坦,但周
11、边边坡陡峭崎岖。现场踏勘照片如下:图1.6-1山体边坡(1)图1.6-2山体边坡(2)图1.6-3In号填埋库区概貌图1.6-4飞灰填埋库区域第二章工程方案设计1 .1建设规模及服务年限根据光大环保能源有限公司提供的资料,需填埋处置的飞灰量为3.5万ta,目前按28年的服务年限考虑,飞灰填埋总量共约100万t,飞灰固化后增重25%,飞灰固化物密度取1.3tm3,则飞灰填埋固化物库区总有效库容需为96.2104m3,库区有效利用系数取0.92,则飞灰固化物填埋库区设计总库容约为104.6X104302 .2处理对象及进库填埋要求本报告调整库区填埋的处理对象为垃圾焚烧厂所产生的飞灰固化物,根据生活
12、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和医疗废物残渣(包括飞灰、底渣)经处理后满足下列条件,可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进行卫生填埋处置,但应设置单独的填埋分区:(1)含水率小于30%;(2)二嗯英含量低于3ugTEQ/Kg;(3)按照HJ/T300制备的浸出液中危害成分浓度低于表2.2-1规定的限值。表2.2-1浸出液污染物浓度限值序号污染物项目浓度限值序号污染物项目浓度限值1汞0.057252铜408银0.53锌1009碑0.34铅0.2510总络4.55镉0.1511六价辂1.56被0.0212硒0.12.3 总图布置与交通运输231总图布置In号填埋库区位于扩建工
13、程的竖向堆高区,整个扩建工程的东南角,拟占地面积约7.2ha0库区堆体边坡为1:3,竖向上每隔510m设置3m宽的缓坡平台,最终与扩建工程的周边已建进场道路齐平。2.3.2 库容计算采用分层体积累计法进行库区的库容计算(见表2.3-1),飞灰填埋库区设计总库容为105X10-3,满足库容要求。表2.3“库容计算表填埋等高线面积层间体积累计库容(m)(m2)(IO4m3)(104m3)852090015.615.6904290021.036.6954120019.756.31003740017.073.31053090014.087.31102500010.798.0115180007.0105
14、.012010500填埋库容随填埋标高的发展曲线如图2.3-1所示。80-r-厂020406080100120填埋库容(104m3)图2.31填埋堆高与库容关系曲线图2.3.3 库区交通运输沿飞灰填埋库西侧修建填埋作业干道,路面高程为8292m库区80m92m高程区域,利用修建的填埋作业干道作为进场道路;库区92m高程以上区域利用扩建工程已建的进场道路。2.4 垃圾堆体沉降分析2.4.2 沉降分析内容在老填埋场竖向扩建工程中,老场垃圾堆体作为已填埋垃圾,将在新场垃圾堆体荷载作用下产生进一步沉降,同时,由于老场垃圾堆体本身沉降还没有稳定,它将随着垃圾中有机质的进一步降解而发生沉降。由于新场以老场
15、垃圾堆体面作为基础,老场垃圾堆体在新场垃圾堆体荷载作用下的沉降将对场底标高设计和堆体稳定都具有重要影响,老场垃圾堆体的沉降分析和预测对填埋场扩建至关重要,其沉降大小和不均匀沉降分布将是老场顶部防渗衬垫系统设计的关键。为此,有必要对垃圾沉降进行专门分析,主要计算老场垃圾堆体在新场垃圾堆体荷载作用下产生的总沉降及不均匀沉降,并分析沉降及不均匀沉降对老场顶部防渗衬垫系统的拉伸稳定、结构型式的影响。据此,沉降分析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方面:1)沉降及不均匀沉降计算。主要计算老场垃圾堆体的沉降及不均匀沉降,其沉降不仅要考虑垃圾自身压缩和降解作用的影响,还应考虑新场垃圾堆体荷载作用下引起的“二次应力沉降”。2
16、)沉降影响分析。主要分析垃圾总沉降对新场基底构建的影响、沉降对老场顶部防渗衬垫的拉伸稳定影响、不均匀沉降对排水层的排水效果影响、局部不均匀沉降对老场顶部防渗衬垫系统的影响及所采取的加筋措施等。3)老场顶部防渗衬垫结构优化论证。根据沉降计算成果和沉降影响分析结论,并综合考虑衬垫稳定影响分析结果,对老场顶部防渗衬垫结构的型式进行优化论证。2.4.3 分层总和沉降计算方法老场垃圾堆体沉降主要包括上覆荷载引起的压缩沉降(主固结沉降)和垃圾中有机质降解引起的长历时沉降(次固结沉降)两部分。沉降计算采用分层总和法,即具体计算时,首先根据老场垃圾堆体的填埋次序和发展情况,对垃圾堆体进行分层,分别计算不同垃圾
17、层在老场封场时,其中点处所受上覆压力和填埋年限;再根据新场垃圾堆体的发展规划,计算不同时期新场垃圾堆体产生的压力增量,由此计算老场垃圾的主固结沉降;同时根据填埋年限计算不同时期的次固结沉降,最后对不同垃圾层沉降值进行累加得到总沉降。2.4.4 计算参数及工况2.4.3.1计算参数老场垃圾堆体共划分了四个垃圾层,有关填埋龄期、填埋深度、垃圾容重、压缩指数等物理力学指标如下表所示。表2.41老场垃圾沉降计算参数层号标高厚度龄期容重初始孔隙比eo压缩指数Cc修正压缩指数Cc单位mm年kNm3LW45030350-3.510.002.890.8130.209LW340-50103.5-611.681.
18、900.4350.150LW230-40106-9.510.892.200.5200.163LWl30159.5-1311.981.760.4600.167注:填埋深度为老场垃圾顶面至该垃圾层中部的距离,可根据填埋厚度转换;(TC=Cc/(l+e0)o根据SOWerS沉降计算模型,所推荐的修正主固结压缩指数的取值范围为C:=0.170.36,修正次固结压缩指数取值范围为=0.030.1。鉴于目前没有修正次固结压缩指数的试验指标,而由上表可以看出,七子山老场垃圾堆体的压缩指数偏低,因此,建议次固结压缩指数取较低值。经试算比较,取次固结压缩指数为C=O.05。老场工程从1993年开始使用,将于20
19、07年填埋完毕,届时将启用新场扩建工程进行垃圾填埋。计算老场垃圾堆体的次固结沉降时,乙取为已填埋垃圾的年龄,如表2.31所示。次固结沉降的结束时间统一取L=20年,即以2028年产生的垃圾总沉降作为老场垃圾堆体的最终沉降。根据扩建工程填埋发展规划考虑新场垃圾竖向加载作用,垃圾堆体容重取11.14kNm2.4.3.2计算工况为得到垃圾沉降曲线,需计算不同沉降点的沉降值。为此,需将垃圾堆体从平面上进行划分,初步考虑划分为6横4纵的计算断面,共计20个沉降计算点。每个沉降计算点分别考虑老场垃圾堆体的填埋分层及厚度、填埋年限,以及新场垃圾填埋分层情况和发展规划,分别计算老场垃圾堆体在新场垃圾堆体荷载作
20、用下产生的主固结沉降和垃圾降解引起的次固结沉降以及总沉降。计算时限上,分别对老场垃圾封场后不同年限的沉降值进行了计算,直至新场封场完毕,共计算了20个时间点的沉降量(20082028年)。2.4.4沉降及不均匀沉降计算成果根据前述计算方法和计算参数,分别计算了不同时期老场垃圾堆体的总沉降及不均匀沉降,并根据20个沉降点的计算结果绘制了总沉降等值线图、不均匀沉降分布图、典型断面沉降曲线图,根据不同时间点的沉降量绘制了典型沉降点沉降发展曲线图。2.3.4.1总沉降计算结果老场垃圾堆体总沉降分布图和典型断面沉降图如下所示。图2.41老场垃圾总沉降分布图图2.42典型断面沉降曲线图由老场垃圾堆体的最终
21、沉降等值线图可以看出,老场垃圾堆体在沉降后形成中部平坦、四周陡峭的“小盆地”形状,其特点是中间沉降量较大,而且较开阔,库区中部最大沉降达8m左右,而四周沉降量受地形和堆高限制,沉降迅速降低。在竖向堆高填埋荷载作用下,老场垃圾堆体表面将形成由山谷两侧向库区中部下降倾斜的坡面,平均坡度在4%左右。2.4.4.2不均匀沉降计算结果老场垃圾堆体表面不均匀沉降分布图如下所示。降相对较小,仅为0.72%;最大不均匀沉降则发生在库区四周,约在69%左右。2.4.5沉降影响分析2.4.5.1总沉降对新场基底构建的影响分析根据总沉降分析结果,老场垃圾堆体在新场垃圾堆体荷载作用下,沉降后形成中部平坦、四周陡峭的“
22、小盆地”形状,库区中部最大沉降达8m左右,由山谷两侧向库区中部倾斜的平均坡度在4%左右。在新场基底构建时,采取与“小盆地”形状相反的“穹隆型”基底构造型式。为了使得基底排水坡度在老场沉降后仍满足2%的排水要求,必须增大老场排水坡度,据此,将“穹隆型”基底从中部向山谷两侧的平均坡度设计为6%左右。2.4.5.2不均匀沉降对导排系统的排水效果影响分析根据沉降计算结果,沉降发生后靠近山体边缘的不均匀沉降在7%左右,由此计算得到的拉伸应变为1%,小于LLDPE膜的拉伸应变30%,也小于HDPE渗沥液导排管的拉伸应变20%,说明防渗膜和渗沥液导排系统不会产生拉伸破坏。由典型断面沉降曲线(图2.32)可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苏州市 七子山 垃圾 填埋场 扩建工程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936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