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读者意识贯穿“想象类习作”的学习——以五年级下册《神奇的探险之旅》为例.docx
《让读者意识贯穿“想象类习作”的学习——以五年级下册《神奇的探险之旅》为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读者意识贯穿“想象类习作”的学习——以五年级下册《神奇的探险之旅》为例.docx(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让读者意识贯穿“想象类习作”的学习一以五年级下册神奇的探险之旅为例真实的写作是离不开读者的,但在当前的一些“想象类习作”教学中,教师并没有引导学生树立读者意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帮助学生明确读者对象和写作目的,让读者初步“显现”;引导学生结合文体特点充分考虑读者需求,让读者进一步“具体可感”;对标评价量表,教师创造与读者对话的机会引导学生修改文章。遵循上述三个步骤,让“读者意识”贯穿构思、写作和修改全过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中指出:“(学生应当)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1“与人交流”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必须要知道“
2、与谁交流”,即读者是谁或写给谁看。荣维东在交际语境写作中也指出,“国外大量关于优秀写作者的特征研究表明:优秀写作者是以读者为中心的作者,而新手作者的一个特点就是以自我为中心”。2由此可见,教师也应在习作教学中培养学生逐步树立读者意识。但在当前的一些“想象类习作”学习中,学生常常不知道读者是谁,或者根本不考虑读者,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写作过程会受到读者的制约,从而出现想写什么就写什么,甚至胡编乱造的情况。其原因有以下三点。一是教材中多数单元习作在编排时并未设置明确、具体的情境。三到六年级各册教材中均安排了“想象类习作”,除三年级下册奇妙的想象中明确指出“在墙报上开辟一个专栏,如想象岛,展示大家的习
3、作”这样具体的情境外,其他的单元习作均未明确习作的具体情境,缺少具体的情境就容易出现忽视情境中读者的问题。二是教材中读者的“出场”仅限于修改环节。许多单元习作在最后提出了类似“与同学交换习作,再根据他们的意见修改自己的习作”的要求,但这样的编排很容易让学生产生一个错觉:“读者”在文章最终修改时才有用,写作过程中则是可有可无的。“读者其实不仅仅是被动的客体,他其实已经转化为前写作的一些知识。”3事实上,在开始写作时,就应该树立读者意识,了解读者,并且在整个写作过程中不断与读者展开对话。三是教材中读者的模糊性。如前所说,单元习作中的“读者”基本上是“同学”这一身份,真实的读者其实是多元的,不同的读
4、者有不同的特点和需求,这都需要经过具体的分析和考虑,并加以区分,且在写作时有所体现。除了具体情境可以提示写作者要关注读者,一些单元在编排时暗含的文体要求,也以一种隐蔽的方式提醒写作者必须关注读者。例如,三年级上册我来编童话显然是童话文体,六年级下册插上科学的翅膀飞要求写的是“科幻故事”。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习作神奇的探险之旅习作要求中虽然没有明确提出文体要求,但从写作要求可以看出端倪:首先,“编一个惊险刺激的探险故事”这一要求与小说的虚构特质不谋而合;其次,要求写出“可能会遇到什么险情”对应小说的情节创编,再结合习作主题“神奇的探险之旅”,可以确定本次习作的文体为探险小说。无论是创作童话、科幻故
5、事还是探险小说,基于文体特点,写作者都要考虑读者的需求。如在科幻故事的创作中,如果写作者所写的科学知识是读者不熟悉的,为了防止读者在阅读时因为这些知识产生疑惑,那么就必须在故事中解释说明相关内容。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在教学“想象类习作”时,教师应该补足“想象类习作”单元编排的短板,创设适宜的情境,同时利用好其编排的长处,结合“读者意识”,挖掘文体特质,使学生在“想象类习作”学习的过程中不断与读者对话,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和增强读者意识。下面就以习作神奇的探险之旅为例,谈谈具体的实施。一、创设情境:让读者显现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实施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
6、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窕学习”4。读者的显现恰恰依存于具体的情境。本单元的习作编排并未明确具体的情境,也就无法确定具体的读者。因此,教师需要为本次习作创设一个适宜的情境,引导学生依据情境确定读者。1.接轨生活关于情境创设,新课程标准反复强调要“真实”,要与学生的生活关联,要创设“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情境等。这些表述都指向一点,即“与学生的生活接轨”。从学生的生活出发思考本单元习作的情境,结合本单元习作的具体任务一一“编一个惊险刺激的探险故事”,可以创设校园中常见的“校园广播台故事大王栏目征稿”这一情境。这一情境完全真实,与学生的生活关联
7、密切,同时,故事大王这一栏目与本次习作任务的契合度极高。2.确定读者在“校园广播台征稿”这一情境下,可以初步锁定读者为在校的师生,但这两类读者无论是在思维特点、经验还是兴趣爱好等方面都存在巨大的差异。让作为初级写作者的小学生同时考虑跨度巨大的两类读者显然是不太合适的,因此需要作进一步的取舍。根据学生对读者的了解程度来看,可以将在校学生这一群体作为本次习作主要的读者。3.明确目的“在写作过程中对于目的性的明确意识,对于整个文章从内容、结构到风格的构思和修改,都有重要的意义。”5祁寿华在西方写作理论、教学与实践中强调了写作目的的重要性。根据本次习作任务、所依托的情境和具体的读者,可以确定本次习作主
8、要的交际目的为“向同学分享一个惊险刺激且具有吸引力的探险故事”。这个目的就成为接下来的写作“灯塔”,所有的内容、结构等都要紧紧围绕这一目的。通过以上三个步骤,可以确定本次习作的具体读者和主要目的,也让读者这一原本似乎不存在,却又无比重要的习作要素得以在学生的脑海中初步显现。二、设想需求:让读者具象对于写作者而言,前面所确定的“读者”还处在一个模糊不清的状态,只是知道了“读者是谁”。在真实的创作过程中,作者在创作时应当“设想读者的心理需要。作者料想到读者将要了解和想要从阅读中了解的内容”6O设想读者的需求是创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为此,必须对读者进行分析,尤其是对读者的阅读需求和喜好进行分析,从了解
9、“读者是谁”到了解“读者的需求和喜好是什么”,让模糊的读者形象变得逐步具体起来,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写作目的。设想需求可以从读者和文体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读者本身的特点。依照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分类,小学生处于前运算阶段和具体运算阶段,以形象化思维为主,同时兼具一定的逻辑思维。就这一读者群体的喜好而言,惊险刺激的内容对其吸引力是比较大的。二是文体本身的特质,探险小说会写到各种不寻常的冒险事件,情节曲折,描写生动具体,主人公往往会遇到困难或挫折并最终将其解决。综合读者特点和文体特质可以发现,描写生动具体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情节曲折符合其阅读喜好。此外,小说情节本身会体现因果逻辑关系,也能够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神奇的探险之旅 读者 意识 贯穿 想象 习作 学习 年级 下册 神奇 探险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937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