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上海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基于产品内分工视角.docx
《论上海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基于产品内分工视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上海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基于产品内分工视角.docx(1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论上海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基于产品内分工视角摘要产品内分工是当代经济全球化的基本特征和重要动因之一,产品内分工的深入发展促成了全球制造外包和服务外包的盛行,也为发展中国家的产业成长和结构升级创造了重要机遇。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的发展正日益深刻地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参与国际范围内的产品内分工不仅已经成为上海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有效途径,而且可能成为上海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推进因素。文章以上海参与产品内分工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为基础,初步探索了上海在开放背景下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动力目标、战略重点、区位选择和政策建议等方面的问题。产品内分工就是很多产品生产过程包含的不同工序和区段,被拆散分布到不同国家进行,
2、形成以工序、区段、环节为对象的分工体系。当代国际分工展现出一个引人瞩目特征,就是很多产品生产过程包含的不同工序和区段,被拆散分布到不同国家进行,形成以工序、区段、环节为对象的分工体系。产品内分工,刻画了当代国际分工基本层面从产品深入到工序的特点。关键词:产品内分工;生产性服务业;服务贸易OnthedevelopmentofproducerservicesinShanghai:fromtheperspectiveofintraproductspecializationAbstractIntraproductspecializationisoneofthebasiccharacteristicso
3、fcontemporaryeconomicglobalizationandanimportantreason,furtherdevelopmentofintraproductspecializationcontributedtoglobalmanufacturingoutsourcingandserviceoutsourcingprevails,alsocreateimportantopportunitiesforgrowthandindustrialstructureupgradingindevelopingcountries.Sincethereformandopeningup,thede
4、velopmentofShanghaiisdeeplyintotheprocessofeconomicglobalization,toparticipateintheinternationaldivisionoflaborwithintherangeofproductshasnotonlybecometheeffectivewayforthedevelopmentofadvancedmanufacturingindustryinShanghai,andmaybecomeanimportantfactortopromotethedevelopmentofproducerservicesinSha
5、nghai.ThispaperisonthebasisofShanghaisparticipationinthenecessityandfeasibilityofintraproductspecialization,preliminaryexplorationofdynamictarget,openingupinShanghaiunderthebackgroundofthedevelopmentofproducerservicesstrategicfocus,locationchoiceandpolicyrecommendationsandotheraspectsoftheproblem.In
6、traproductspecializationistheprocessandsectionofmanyproductproductionprocesses,whicharedisassembledanddistributedtodifferentcountries,andthedivisionoflaborsystemwithprocess,sectionandlinkisformed.Thecontemporaryinternationaldivisionshowaneye-catchingfeature,isadifferentprocessandtheproductionprocess
7、containsmanysections,areseparatedintodifferentcountriesdistribution,formprocess,section,linkobjectdivisionsystem.Intraproductspecializationcharacterizesthebasiclevelofcontemporaryinternationaldivisionoflabor,fromproducttoprocess.Keywords:Intraproductspecialization;producerservices;servicetrade一、绪论4(
8、一)课题背景及目的4(二)国内外研究状况和相关领域中已有的研究成果5(三)课题研究方法5(四)论文构成及研究内容6二、产品内分工的发展是经济全球化和服务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7(一)关于产品内分工71 .产品内分工定义72 .产品内分工的条件8(二)产品内分工发展历程和产品内分工概念的提出81 .产品内分工发展历程82 .产品内分工概念的提出93 、参与产品内分工可能成为推进上海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有效途径11(一)上海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现状11(二)上海生产性服务业的优化发展与制造业升级13(三)产品内分工视角下对上海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构想141 .明确动力和目标142 .立足国内143 .合理布
9、局生产性服务业154 .注重提高政策效率15结论15参考文献17一、绪论新世纪以来,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已经成为上海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重要战略举措,加速促进第二、第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加快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也已达成广泛共识。在此背景下,研究和探索上海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不仅因为现代服务业中包含大量生产性服务部门,而且因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于第二、第三产业的融合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本文适应上海在全球化时代开放背景下建设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发展要求,拟从产品内分工视角初步探索上海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战略问题。近年来,市经济信息化委重点聚焦产业链对接、价值链
10、提升和服务模式创新,在生产性服务业和服务型制造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2016年,上海生产性服务业以中国制造2025和发展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指南为引领,深入推进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总集成总承包、研发设计、供应链管理、检验检测、电子商务与信息化服务、金融专业服务、节能环保、专业维修、专业中介、职业教育等十大重点领域实现营业收入2.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发展总体平稳,实现“十三五”开局目标。(一)课题背景及目的中建国际贸易公司,起先作为中建国际贸易公司进出口公司的一个部门,产品主要为建筑材料的进出口,其中包括保温材料、防水材料、玻纤、天花板以及卫浴产品等。经过多年的发展
11、,现在产品的出口规模已经大大扩大,产品线涵盖很广,销售人员数量大大增加。当今世界趋于经济服务化,不仅制造业在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发生着转移,国际服务业也正发生着转移。上海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大城市,“服务经济”也深深影响着其经济结构的变化。在2000-2008年期间,上海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总体上保持在50%以上的水平,平均为51.7%,其中2008年提升到了53.7%,基本形成了“三二一发展的产业结构“十一五期间重点推进三种类型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建设:一是对国家级开发区、部分市级开发区加快产业集聚和功能提升,发展科技研发型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二是进一步完善提高物流型生产性服务业功能
12、区,建立与国际水平接轨的物流配送和信息网络体系,加强专业化物流服务。三是对商务成本和区位条件不适宜大规模发展制造业的近郊工业区,以及能够依托重大枢纽型基础设施、区位优势明显和城市功能完善的工业区,进行产业转型和功能提升,发展特色专业型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二)国内外研究状况和相关领域中已有的研究成果新世纪以来,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已经成为上海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重要战略举措,加速促进第二、第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加快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也已达成广泛共识。在此背景下,研究和探索上海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不仅因为现代服务业中包含大量生产性服务部门,而且因为生产性服务
13、业的发展对于第二、第三产业的融合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本文适应上海在全球化时代开放背景下建设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发展要求,拟从产品内分工视角初步探索上海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战略问题。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生长,二者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共同发展。制造业是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是服务业服务的主要对象。只有依托制造业这个产业链的基础环节,金融、研发、物流、咨询、会计、会展等高端服务业才能存在。制造业的升级,离不开生产性服务业的支撑,生产性服务业具有知识、技术密集度高,附加值大,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等特性,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突破口。随着产业内部专业化分工的深化,工业发展越来越依赖于服务业的发展,工业
14、的发展对生产性服务业提出了日益增多的个性化要求。生产性服务业有利于改善企业的发展环境,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有利于企业产品升级换代,赢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加快构建高效生产服务体系有助于有效解决资源紧缺问题、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产业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要坚持市场化、专业化、规模化的发展道路,以需求为导向,巩固和加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关联。(三)课题研究方法新世纪以来,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已经成为上海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重要战略举措,加速促进第二、第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加快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也已成广泛共识。在此背景下,研究和探索上海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15、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不仅因为现代服务业中包含大量生产性服务部门,而且因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于第二、第三产业的融合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本文适应上海在全球化时代开放背景下建设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发展要求,拟从产品内分工视角初步探索上海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战略问题。(四)论文构成及研究内容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企业生产经营的规模不断扩大,复杂性日益提高,这引发了对中间服务的大量需求。要从适应全球产业分工和促进产业升级、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角度,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国际产业的发展趋势是投入服务化和产出服务化程度不断提高,由此带来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反过来,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产业升级具有支撑
16、作用。要积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吸引跨国公司总部、研发中心、设计中心、营销中心和软件开发中心等落户中国。要积极引导外资投向软件、研发服务、移动增值服务、工业设计、咨询服务、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领域,形成制造与服务功能融合的产业链,提升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服务质量和水平。我国生产性服务业有着旺盛的市场需求,但生产性服务业的供给能力和水平还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工农业生产服务的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国内消费市场的扩大以及出口产品附加值的提高,影响了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二、产品内分工的发展是经济全球化和服务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近年来,产品内分工(intra-productspeciali
17、za-tion)已经成为国际经济学等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Helleiner和Finger等在观察发展中国家制成品出口大幅上升现象时最早注意到产品内分工的早期形态和表现;1-21Dixit和Grossman较早建立了考察产品内分工的理论模型;3Amdt和Kierz-kowski编辑的论文集则成为产品内分工研究的重要里程碑,其涉及全球外包(globalsourcing)、海外外包(OffShoreSOUrCing)、转包(sub-contracting)、海外组装操作(offshoreassemblyoperation)以及零散化生产(FragmentedProduction)等产品内分工的不同表
18、述形式。4我国学者卢锋认为,产品内分工的核心内涵是“特定产品生产过程不同工序或区段,通过空间分散化展开跨区或跨国性的生产链条或体系,从而使越来越多国家或地区的企业参与到特定产品生产过程不同环节或区段的生产或供应活动中。5更多的研究也证实,产品内分工不仅是当代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特征,而且是经济全球化和服务经济深入发展的重要动力。(一)关于产品内分工1 .产品内分工定义产品内分工是指特定产品生产过程中不同工序、不同区段、不同零部件在空间上分布到不同国家,每个国家专业化于产品生产价值链的特定环节进行生产的形象。从某种意义上说,产品内分工是国际分工的进一步深化,是同一产品的不同生产阶段(生产环节)之间的
19、国际分工,其实质是生产布局的区位选择,其既可在跨国公司内部实现,也可以通过市场在不同国家间的非关联企业间完成。产品内分工既可以通过横向扩展方式来实现,表现为发达国家之间的中间产品贸易,又可以通过纵向延伸方式来建构,表现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之间的中间产品贸易。虽然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通常被用于解释产业间分工现象,但对于产品内分工该理论依然适用。如果说传统国际分工的边界是产业的话,产品内分工的边界则在于价值链。产品的价值链按要素密集度的不同分为劳动密集环节、资本密集环节、技术密集环节三种,各国依据自身的要素禀赋在不同的环节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则会相应的占据产品价值链上其具有比较优势的环节。2
20、.产品内分工的条件决定产品内分工的要素主要有五个方面:第一是生产过程不同工序环节空间可分离性,第二是不同生产工序要素投入比例差异度,第三是不同生产区段有效规模差异度,第四是产品及其零部件单位价值运输成本大小,第五是跨境生产活动的交易成本。可分离性是前提条件,第二第三个条件表示了产品内分工的收益,后两个决定分工的成本。所以,现代经济中产品内分工方式可以提高经济效益的必要条件是产品内分工带来的边际经济效益高于分工的边际成本。过去几十年间,国际运输成本进一步下降,尤其是航空运输成本大幅下降,使对运输时间敏感并且单位重量价值较高的国际贸易货物能大规模利用航空运输手段;信息技术革命使信息交流成本不断下降
21、并出现“距离死亡”的崭新局面;多边和区域贸易自由化进程长足推进降低了各国边境壁垒水平。这些因素从技术进步和制度变迁两方面降低了跨境经济活动成本,推进了产品内分工的深化。(二)产品内分工发展历程和产品内分工概念的提出1 .产品内分工发展历程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发展,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变革,传统的国际贸易模式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其中最令人瞩目的变化之一就是产品内分工和贸易的出现和发展,并日益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方式。与时俱进地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方法论仍然是我们当代社会不断跃进的理论指南。在马克思论述的从自然分工到社会分工,从一般分工到个别分工的理论
22、框架下,我们结合目前国际分工与贸易的现状发现,产品内分工与贸易是在马克思的“分工贸易”理论框架下逐步细化的必然结果,是一种新形态、新方式,并非是脱离传统分工贸易模式的全新的理论框架。在以马克思理论为指导的前提下,借用西方经济学分析方法我们看到,产品内分工与贸易的产生和发展对贸易双方的技术扩散、就业、收入分配、经济增长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贸易双方也是各有利弊。发达国家能够通过参与产品内分工与贸易转嫁其劳动力成本高等不足,但是也客观上使自己原本不愿外泄的技术产生一定程度的技术溢出;发展中国家通过参与产品内分工与贸易大大缓解了就业压力,促进了经济的增长,技术的进步,但是也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发达国
23、家的“录悄产,获利相对很小。在我国,产品内分工与贸易领域已经取得了较大发展,但还存在诸如商品结构不合理、参与主体单一、区域分布不均衡、层次较低以及技术溢出效应不明显等方面的不足。通过参与产品内分工与贸易我国的生产和贸易模式不再是单纯的采用进口替代战略或者出口导向战略,而是要以加工贸易为基点努力攀升价值链;我国的国家福利、国际收支、劳动力报酬等有了很大改善,但是我国仍处于国际价值链的低端,获益很小。针对上述利弊,我们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入手,采取进一步解放思想,继续坚持“走出去”战略、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职能、自主创新、充分利用跨国公司、着力培养产业集群、完善工作机制、培养要素优势等措施,紧跟时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上海 生产性 服务业 发展 基于 产品 分工 视角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937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