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市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及规划导则(2023试行版).docx
《青岛市市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及规划导则(2023试行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市市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及规划导则(2023试行版).docx(10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青岛市市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及规划导则(2023年试行版)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二。二三年3二月编制说明公共服务设施与居民日常生活紧密相关,是城市高质量发展、人民高品质生活的重要空间载体。2018年6月青岛市规划局发布青岛市市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及规划导则(青规字201857号),该导则作为城市规划编制、管理的重要依据,对加强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控制和配套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公共服务设施标准作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建设的指导性文件,需要与时俱进,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及时调整优化。为落实“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思想,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
2、念,全面提升青岛市公共服务设施服务水平,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自然资源部关于加强国土空间详细规划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和国家、省、市近年来新颁布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50180-2018.社区生活圈规划技术指南TD/T1062-2021等规范标准,在总结各地经验的基础上,对青岛市市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及规划导则(青规字201857号)进行修订,以保障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科学规划、精准配建。本次修订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调整公共服务设施分级、分类体系;增加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传导的具体规定;按照社区生活圈建设要求,重点修订居住区公共服务设
3、施指标体系,制定规模指标、覆盖指标、效率指标、品质指标四个维度指标;结合青岛不同区域特点,因地制宜制定差异化配建策略;提出实施建议指引,保障公共服务设施全生命周期管理。目录1总则12s,分23规划传导23.1总体规划层面23. 2专项规划层面33. 3详细规划层面34城区统筹公共服务设施设置要求74. 1总体要求74. 2设置标准74. 2.1教育设施74. 2.2,ZE.jii584. 2.3文化设施94. 2.4体育设施104.2.5社会福利设施115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设置要求125.1总体要求125. 2基础保障型设施设置标准135. 2.1设施内容135. 2.2终身教育155. 2.
4、3健康管理175. 2.4为老服务185. 2.5生态休闲195. 2.6体育健身205. 2.7*225. 2.8行政管理235. 2.9商业服务255 .2.10日常出行266 .2.11市34375. 2.12公共安全.5. 3品质提升型设施设置标准385. 4邻里中心(坊)设置标准395. 5差别化设置416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实施建议43用词说明47参考文献47.52条文说明.1总则1.1 目的和依据为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落实社区生活圈理念,传导青岛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科学合理、经济有效地使用土地和空间,协同相关部门保障公共服务设施实施,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
5、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自然资源部关于加强国土空间详细规划工作的通知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50180-2018和社区生活圈规划技术指南TD/T1062-2021等,按照青岛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要求,对青岛市市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及规划导则(青规字201857号)进行修订(以下简称标准及导则)。1.2 适用范围适用于青岛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确定的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崂山区、城阳区、西海岸新区、即墨区城镇开发边界内的城区范围,上述范围编制国土空间分区规划、详细规划、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以及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应依据本标准及导则执行。
6、胶州市、平度市、莱西市城区相关规划编制宜参照本标准及导则执行。1.3 配置原则适用范围内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与相关规划,应贯彻保障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促进发挥规划引领和传导作用,坚持集约高效统筹配置,因地制宜满足多元需求,全年龄友好聚焦老幼的原则。1.4 强制性要求涉及公共服务设施的强制性内容,在城市规划实施时须优先安排并与其他建设工程同步予以落实;独立占地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面积和非独立占地的公共服务设施建筑面积作为强制性要求。1.5 相关法规适用范围内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应当严格执行本标准及导则,并符合国家、省和市现行及新颁布有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的规定。2设施分级、分类2.1 设施分级本标
7、准及导则所指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城区统筹公共服务设施和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其中:城区统筹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市级、区级公共服务设施及按专业分工需要在市区层面统筹配建的公共服务设施;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包括三个层级:15分钟生活圈级公共服务设施(简记为A级)、5I0分钟生活圈级公共服务设施(简记为B级)和居住项目级公共服务设施(简记为C级)。2.2 设施分类城区统筹公共服务设施包括: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文化设施、体育设施、社会福利设施五类设施,设置要求详见第4章。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包括:终身教育、健康管理、为老服务、生态休闲、体育健身、文化活动、行政管理、商业服务、日常出行、市政公用、公共安全十一类设
8、施,设置要求详见第5章。3规划传导不同层面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的具体工作要求如下:3.1 总体规划层面(1)基于常住人口的总量和结构,提出分区分级公共服务中心体系布局和标准,针对实际服务管理人口特征和需求,完善服务功能,改善服务的便利性。确定中心城区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总量和结构比例。(2)完善社区生活圈,针对人口老龄化、少子化趋势和社区功能复合化需求,重点提出医疗、康养、教育、文体、社区商业等服务设施和公共开敞空间的配置标准和布局要求,建设全年龄友好健康城市,以社区生活圈为单元补齐公共服务短板。(3)应明确的规划指标:中心城区医疗卫生、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步行15分钟覆盖率,中心
9、城区人均体育用地面积,市域每千名老年人养老床位数和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4)中心城区公共服务设施体系规划图为管控型图件,必选市级及以上等级的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社会福利设施等要素。可根据实际情况,增设其他各级教育设施、商业设施、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等要素,并区分现状设施与新增设施。3.2 专项规划层面在分解落实总体规划提出的公共服务设施相关要求和专题研究基础上,对城区统筹公共服务设施和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进行系统规划。确定城区统筹公共服务设施的分布位置、设施规模、服务范围等,确定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原则、布局标准等,各区市可根据需要编制社区生活圈专项规划、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等。3.3
10、 详细规划层面在分解落实总体规划、专项规划提出的公共服务设施相关要求基础上,对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进行系统规划,衔接青岛市控制性详细规划三级管控体系,综合研判服务半径、服务人口、行政边界,分级配建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分级控制分级要素15分钟生活圈级510分钟生活圈级居住项目级设施服务半径(m)8001000300500一居住人口(万人)5100.52.5一详细规划层级对应控规片区管理单元地块(街坊)行政管理层级对应街道办事处社区社区网格/物业城市各区域具有居住、商务、科创和产业等不同主导功能,本规划及导则中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分级控制主要适用于以居住功能为主的城市区域。因人口密度
11、、用地布局等差异,表中设施服务半径对应的居住人口为指导性数值,不同区域的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建工作思路应遵循以下原则:(1)街道办事处(社区)辖区范围较大、控规片区涉及多个街道办事处(社区)辖区等详细规划层级与行政管理范围不对应的情形。终身教育、生态休闲、体育健身等服务半径敏感的设施配建时以优先满足服务半径为原则,辖区范围较大的街道办事处(社区)宜设置多处。街道办事处、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养老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等属地化管理的设施宜优先结合行政管理范围配建,按千人指标核算总量,每个街道办事处(社区)至少设置一处。养老院、商业服务、停车位等设施宜按需求设置,人口密度高、
12、服务需求大的区域可适当增配。(2)人口密度小、居住用地布局分散导致服务人口与服务能级不对应的情形。服务人口不足5万人的15分钟生活圈级、不足0.5万人的510分钟生活圈级公共服务设施可结合行政边界(街道办事处、社区)、规划编制界限(控规片区、管理单元)适当扩大服务半径,但不应跨越城市铁路、快速路、主干道、河流、山体等明显地理界限。(3)受用地条件限制不能满足全部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服务半径的情形。应优先满足基础保障型设施中的终身教育设施、公共安全设施服务半径。3.3.1 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1)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布局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核算以社区生活圈为基本单位,社区生活圈的划分应综合考虑居民
13、行为习惯、行政辖区界限、地理界限等要素,鼓励编制社区生活圈专题研究。上位规划或相关规划(研究)中已明确社区生活圈规划的区域按要求落实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未明确社区生活圈规划的区域,在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应统筹划分社区生活圈,并配建15分钟生活圈级公共服务设施和5io分钟生活圈级公共服务设施。每个控规片区范围内包含一个以上15分钟生活圈,宜将所在街道辖区(或大部分辖区)划为同一社区生活圈内,配建15分钟生活圈级公共服务设施。每个管理单元内包含一个以上510分钟生活圈,宜将所在社区辖区(或大部分辖区)划为同一社区生活圈内,配建510分钟生活圈级公共服务设施。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可采用集中式、街区式
14、、分散式的方式,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集中式是指多个公共服务设施要素集中复合设置,采用模块化组合形成服务高效的“一站式”邻里中心,详见5.5章节。街区式是指沿社区生活圈内生活性道路相对集中配置公共服务设施。分散式是指受用地条件限制,社区生活圈内各项公共服务设施呈分散布局的形式。规划新建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宜采用集中式、街区式的布局方式,单处建筑面积低于60(2的公共服务设施宜与其他公共服务设施合设,集中布局于同一地块、同一建筑内。(2)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内容与深度独立占地的公共服务设施应明确其分布位置、用地界线、使用性质、设施规模、服务范围,采用实线控制和虚线控制。非独立占地的,15分钟生活圈
15、级公共服务设施可采用虚线控制、点位控制,510分钟生活圈级公共服务设施可采用虚线控制、点位控制、指标控制、条文控制,但应明确公共服务设施的设施内容、设施规模、服务范围。规划住宅用地可承载居住人口与现状保留住宅可承载居住人口合计作为本标准及导则中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承载能力的测算依据。其中,新增住宅按人均40命计算规划住宅用地可承载居住人口;现状保留住宅据实统计户数,按户均3人计算可承载人口。特殊情况不采用本标准及导则时应编制规划承载人口专题研究,作为规划人口的确定依据。规划住宅用地可承载居住人口和住宅建筑容量应与公共服务设施承载能力相匹配,当承载能力不足时应控制住宅用地增量。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
16、套原则上不跨控规片区平衡,确实难以平衡的,在满足相关公共服务设施规范标准要求下,允许与相邻控规片区公共服务设施共同核算,共同使用的公共服务设施指标核算结论应分别计入涉及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中,不得重复计算。已批控规中规划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和用房,按照本标准及导则核算超出基础保障型设施需求的部分,应遵循公共服务水平不降低、规划布局正向调整的原则,宜作为品质提升型设施规划预留。(3)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专题评估鼓励在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开展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专题评估,摸清规划范围内公共服务设施短板和需求,规划增补相应的设施。特殊情况不采用本标准及导则中规定的指标时,可通过开展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17、专题评估作为指标的确定依据,但应符合国家、省和市现行有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的规定。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专题评估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现状情况。规划范围内现状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的位置、规模、服务范围、设施达标情况、用地用房权属、使用情况、已形成的社区生活圈划分。规划实施情况。相关规划的公共服务设施实施情况,分析规划公共服务设施未实施的原因。发展趋势。人口结构分析,采用大数据、历年数统计等方式对规划范围内人口数量、老龄化程度、学龄儿童发展趋势等进行预判。居民需求。通过公示项目居民意见、政府公开渠道居民意见等渠道,总结得出居民主要需求,可针对问题开展居民需求调查。管理部门需求。征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对
18、口区属部门意见,包括:街道办事处、民政、教体、规划和建设、城市管理、文化和旅游、卫生健康、应急管理等部门。用地用房资源情况。不达标的公共服务设施原址用地用房改扩建、设施置换、闲置用地用房利用等可行性分析。结合以上分析研究和规划范围内用地情况提出: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建策略,已规划无法实施的设施另行选址建议,规划核算时采用的现状人口、户均人口、户均面积,既有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核算取值等关键指标。33.2项目规划建筑方案阶段在地块(街坊)项目规划建筑方案等实施阶段,应落实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的公共服务设施布局,配建居住项目级公共服务设施,并遵循以下要求:(1)同一地块(街坊)内的公共服务设施应集中布局
19、,不应设置在居民楼内;服务多个地块的公共服务设施出入口设置应方便对外使用,宜沿街布局。(2)多项设施综合设置时应设置在一层及其以上的连续楼层,有相对独立的区域,一层建筑面积不宜低于50(2,并安装升降式电梯。(3)公共服务设施用房应保证良好的采光、消防和自然通风条件,并设置无障碍设施,层高和开间需结合设施项目实际需求,有助餐功能的设施应具备烟道。(4)有特殊安全、环境需求的设施不宜与其他设施集中设置,在选址时应符合相关部门的规定。(5)分期开发建设的居住项目中配套的居住区基础保障型公共服务设施,应布局在首期开发建设的地块。4城区统筹公共服务设施设置要求41总体要求城区统筹公共服务设施是以满足居
20、民较高层面的公共服务需求、发挥区域辐射作用为目标提供服务功能的设施。应根据城区发展的阶段目标、总体布局和建设时序,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主管部门标准要求,以市和区(功能区)为单位编制总体规划、专项规划的形式予以统筹布局。本标准及导则中城区统筹公共服务设施标准采用分类定性,仅对青岛市行业主管部门要求必须设置的设施分类、项目名录、设置要求提出引导,规划建设时可进一步根据相关规范标准和实际情况增设项目、明确布局及规模。在服务面积较大、服务人口较多的行政辖区内,宜以3050万人口为服务对象,按服务需求提供多处区级公共服务设施。市级文化、体育类公共服务设施所在的行政辖区内同类区级公共服务设施可按服务需求
21、酌情配置。4.2设置标准4.21教育设施城区统筹级一教育设施设置规定设施分类项目名称设置要求教普通高中寄宿制高中L普通高中按照20座/千人配建,生均用地血积26.4432.7m寄育高中宿制高中在普通高中基础上每名学生增加用地面积1220m2o设2.班级人数4050人/班,有条件的地区可推行小班化教学,每班人施数不超过40人。普通高中规模宜为24、36、48、60班。原则上不再设施分类项目名称设置要求设立24班以下高级中学和规模过大的学校,新建普通高中规模不得超过3000人。3 .集中绿化用地按生均4肝计算。中心城区学校集中绿地不宜低于生均3m4 .学校规模按照山东省普通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鲁
22、教基发(2017)1号)执行,新建普通高中建筑容积率不宜低于0.65。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高中、中等专业学校、技校按照山东省建设用地控制标准(2019版)执行,新建学校最小规模不宜小于3000生,生均用地面积33.7-46.07m,/生,具体取值结合学校规模确定。中等职业学校容积率0.50.6特殊教育学校盲校、聋校、培智学校、孤独症学校1 .按照山东省建设用地控制标准(2019版)、山东省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标准执行,占地面积1.442.64hm2 .每个区设置1处独立的特殊教育学校,具体类型根据实际情况确定。3 .盲校、聋校每班规模不宜超过12人,培智学校每班规模不宜超过8人,孤独症学校每班不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青岛市 市区 公共 服务 设施 配套 标准 规划 2023 试行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9386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