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殿上神仙客龙虎山中宰相家——嗣汉天师府.docx
《麒麟殿上神仙客龙虎山中宰相家——嗣汉天师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麒麟殿上神仙客龙虎山中宰相家——嗣汉天师府.docx(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麒麟殿上神仙客,龙虎山中宰相家嗣汉天师府“嗣汉天师府”得名始终嗣:子嗣C汉:东汉。其意表明自东汉始,天师道代代相袭,道脉悠长。嗣汉天师府,又称龙虎山天师府、相国仙府、天下道庭,位于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市上清镇龙虎山上,地处龙虎山中部,为道教第十五洞天第三十二福地、道教正一派兼龙虎宗祖庭。天师府始建于北宋崇宁四年,乃宋徽宗赐三十代天师张继先所建的私宅,是历代天师生活起居和祀神之处,原称真仙观。原址在上清关门口(约位于现天师府东侧一百余米处,旧址已不可考证)。元十三年(1276年)世祖忽必烈封三十六代天师张宗演为“嗣汉天师”,因此天师府称“嗣汉天师府”O元大德八年(1304),元成宗加封第三十八代天师
2、张与材为“正一教主,兼领三山符箓”,三山即龙虎山、茅山、皂山。当时江南的道教,统归张天师管辖。明朝洪武初,朱元璋改封四十二代天师张正常为“正一嗣教真人,于是改“嗣汉天师府为“正一大真人府”,命张天师“永掌天下道教事”,并赐十五镒白金在今址上兴建天师府地C民国十六年(1927年)蒋介石派人修缮天师府,又恢复原名嗣汉天师府”,后沿用至今。“麒麟殿上神仙客,龙虎山中宰相家”由来天师府府门五间,坐北朝南C碧瓦红墙,重檐、丹楹、形壁、朱扉等典型的道教建筑风格十分鲜明。临街耸立,气势恢宏,上悬嗣汉天师府”匾额,前正中两柱书有抱柱楹联一对“麒麟殿上神仙客,龙虎山中宰相家”。门前一对石刻麒麟,威风凛凛,灵气逼
3、人。其门临泸溪河,背靠华山,左右青山环抱,正是“前有照、后有靠、青龙白虎两边抱”的风水宝地。府门五间,坐北朝南.碧瓦红墙,丹楹朱扉麒麟殿上神仙客,龙虎山中宰相家”,是明代大书法家董其昌于嘉靖年间所撰所书。“麒麟殿”指的是汉高祖刘邦所设立的军机议事之所,用以召集朝廷重臣举行军事会议的地方。“神仙客”则指的是辅佐刘邦建立汉王朝的开国军师张良。张良封留侯后即弃官隐居,跟随赤松子学道成仙去了。而东汉道教一“五斗米道”(即“正一盟威道”,简称“正一道”)创始人道陵天师张道陵正是张良的第八世孙(亦有古籍记载为第九或十世孙),汉和帝时于龙虎山(原名云锦山)中炼九天神丹,丹成而龙虎现。因此云锦山得名“龙虎山”
4、,后人尊称道陵真人为“道陵天师”。天师道为世袭制,自元代以来,天师均世袭二品,其中三十八代天师张与材被元武宗皇帝封“特授金紫光禄大夫,封留国公,锡金印”,与宰相同为一品,故称“宰相家”、“相国仙府”。此抱柱楹联意为:张良为兴汉开国功臣第一人,他的后代也是显赫世家门第。过去,人们称上清镇“隔河两宰相”,这两位宰相,一位是泸溪河南岸桂洲村的明朝首辅夏言,一位就是北岸天师府的张天师。这副对联形象地说明了历代天师既是“神仙”又是“宰相”的显赫地位,也表明了天师府家族传承的历史性渊源。有仪可象,勃勃生机进府门,有一条百余米的鹅卵石铺成的宽阔甬道直通二门。甬道正中,有重建的仪门一一大门内的第二重正门,两旁
5、松、柏、槐、杨、桐竹、花草等各具特色。仪门是明清两代官署大门之内的门,既取“有仪可象”之意一一仪表可以表象,同时隐含两仪生四象内涵,象征勃勃生机。同时又表示“列仪迎送”,取孔子三十二代孙孔颖达周易正义中“有仪可象”之句而得名,是坐轿、骑马的起止点。甬道指庭院中居中的通道,有“官道”的意思。古代文武官员至此都要下轿、下马,张天师则根据客人的身份在此迎送。就此,我们便也做了次“神仙客”,身入了“宰相家”内,当我们继续穿过“有仪可象”、勃勃生机的仪门,脚下的甬道笔直延伸至二门“敕索旨”。二门外东西坐落着的便是“玄坛殿和“法箓局”了。封土为坛玄坛殿说文解字中日:“封土为坛”。玄坛殿的“坛”字,原意是土
6、筑的台子,是天师筑土为坛、讲经说法、祭祀天地的地方。现在的玄坛殿是1999年修复的,正殿三间,奉祀三位财神,左右配殿各三间,分别为救苦殿、文昌殿。正殿一一祀五路财神、武财神、文财神O进入玄坛殿的大门,走过平安桥便是财神殿。殿中间祀赵公明,又名赵玄坛、黑虎玄坛,是道教所信奉的财神,传说他能以役雷驭电,除瘟禳灾,主持公道。秦时得道于终南山,封为财神,被塑造为骑坐黑龙,一手执钢鞭,一手托元宝的形象,统率招财、进宝、利市、纳珍四位童子,助世人买卖求财,世称“五路财神o后为道陵天师守护“玄坛”,由此得名正一玄坛赵元帅”。殿左祀关圣帝君,名关羽,是三国蜀汉著名武将。集忠、孝、节、义于一身,历朝均列入祀典。
7、传说宋徽宗时,关帝圣君协助第三十代天师张继先平州盐池水溢,宋徽宗以“崇宁钱”赏之,因世祀关羽为“崇宁真君,关羽变成了“武财神”。有司命禄、佑科举、驱辟恶、诛罚叛逆、庇护商贾招财进宝之法力,尊称为武财神。殿右祀陶朱公,原名范蠡。曾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后弃官。隐姓埋名经商发财,几聚几散给穷苦百姓。其善经营又济贫苦,后世奉他为文财神。O左配殿一一祀救苦天尊、吕纯阳、黄大仙O左配殿为救苦殿,殿中间祀救苦天尊。救苦天尊是道教六御之一,也是天界专门拯救不幸坠入地狱之人的大神,配合玉帝综御万类。道教尊称为太乙救苦天尊玄青上帝,在封神演义中,他是哪吒的师父。殿左祀吕纯阳,姓吕名岩,字洞宾。得受钟离权的金液大丹、
8、灵宝毕法和火龙真人的日月交拜之法、天遁剑法。斩蛟除害,为民所敬。道教尊为八仙之一、“北五祖”之一。殿右祀黄大仙,原名黄初平,晋代金华人。曾在牧羊时遇道士,引至金华山石室修道成仙。他擅长法术,有“叱石成羊、“点石成金”的法术。扶厄济困、有求必应,深受民间的崇拜。O右配殿祀文昌帝君、许真君、葛先翁O右配殿为文昌殿。殿中间祀文昌帝君,亦名梓潼帝君。他掌管人间功名利禄,吉凶祸福等事。为历代学问、文章、科举仕子的保护神。殿左祀许真君,道教净明派祖师,名许逊。晋代道士,曾为旌阳令。遇上圣传授“太上灵宝净明法”,后在新建县西山拔宅飞升,有斩蛟擒妖之法。造福百姓,深受后世崇拜。殿右祀葛先翁,灵宝派祖师,名葛玄
9、。三国时期吴国丹阳人。师事左慈,修习道术,精通医理,擅符咒炼丹法,在江西阁皂山修道成仙。永掌天下事一一法箓局法箓局原是明初兴建的两个机构法箓局和提举署。法箓局:正一派的符箓在此书写、盖印。提举署:历代天师“永学天下道教事”,这里是办事机构。2000年修复,现在供奉的是道教中地位较高的九位女神。正殿三间为斗姥殿,左右配殿各三间,分别为玄母殿、慈航殿。O正殿-一祀斗姥元君、西王母、后土皇帝O正殿中间祀斗姥元君,又称中天梵气斗母元君”O龙汉年间(指天地未分前所经历的五大劫号之一.有“龙汉开劫”之说)为周御王爱妃,号“紫光夫人,生了九个儿子,即玉皇大帝、紫徽大帝和北斗七星,故称“众星之母。斗姥法象即取
10、易经“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圭卜,八卦定吉凶”之义。消灾解厄,祈福延寿的道教朝真礼斗科仪法会,恭请的就是斗姥元君,文末会为大家详解。殿左祀西王母,为太阴之精,女仙之宗,与太阳之精东王公相对“共理二气,调成天地,主宰天界人间,三界十方”O常赐福寿给人间的善男信女,西王母崇拜在民间十分兴盛。殿右祀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祇,道教“三清四御”中的“四御”之一。是协助玉帝掌管阴阳、生育、万物生长的自然之神。O左配殿祀九天玄女、魏夫人、妈祖O左配殿为玄母殿C中间祀九天玄女娘娘,又称女蜗娘娘,骊山老母等,是斗姥元君的弟子、黄帝之师,协助黄帝大破蚩尤。谙熟兵法,常救助危难,替天行道,曾炼石补天。殿左祀魏夫
11、人,晋代坤道,曾为天师道祭酒,得到清虚真人王褒降授的“神真之道”和景林真人的黄庭经。被尊为道教上清派第一代宗师,世称南岳夫人”O殿右祀妈祖,原名林默娘,宋代福建湄洲岛人。少时遇道人授以“玄微真法”因苦心修道,长大成人后又在古井中得“天书”,颇具神异,通晓变化,治病救人,显灵于海上,被尊奉为天妃娘娘、天上圣母。宋以后列为皇家祀典,在中国沿海有相当的威望,是海上救难的女神。O左配殿一一祀慈航道人、何仙姑、碧霞元君O右配殿为慈航殿C中间祀“慈航道人”、亦称观音大士”。是一位道教和佛教共同祀奉的真神。大慈大悲,时常应机以种种化身,救众脱离苦难,有求必应,深受崇奉。殿左祀何仙姑,是八仙中唯一一位女神。唐
12、武则天时人,原名何秀姑,遇吕纯阳授予一桃,食后不饥不渴,遂成仙得道,洞知人间休咎。在民间有很多传说,求拜颇为灵验。殿右祀“碧霞元君”亦称“泰山娘娘”,早在汉代,就有关于泰山女神的传说,因她能保佑妇女生子,保佑儿童及婚姻、农耕、经商等事,又被奉为“送子娘娘”O朝真礼斗一一趋吉避凶、消灾解厄拜斗为世人对星宿的崇拜而生的敬仰,与人的生死祸福有关。北斗星君掌消灾解厄,南斗星君掌延寿施福。道陵天师为拜斗科仪始祖拜斗是道教独有的为人消灾祈福,延命保寿而设的法会科仪,成为民间最普通常见的祭仪,故有“南斗延寿,北斗解厄”的说法。拜斗的渊源甚早,起源于汉代张道陵天师,北斗经记载“永汉元年正月初七太上老君升玉阶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麒麟 神仙 龙虎 山中宰相 天师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939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