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学》课程设计--祁南煤矿0.9Mt新井设计jhk.docx
《《采矿学》课程设计--祁南煤矿0.9Mt新井设计jhk.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采矿学》课程设计--祁南煤矿0.9Mt新井设计jhk.docx(4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采矿学课程设计设计题目:祁南煤矿0.9Mt新井设计目录第一章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31.l矿区概述31.1.1 地理位置及交通31.1.2 地形与建筑物概况和地表水51.L3气象条件61.1.5地震81.L6水源及电源91.2 矿井地质特征9121井田地质构造91.2.2井田水文地质特征151.3 煤层特征161.3煤层161.3.2 主采煤层围岩性质171.3.3 煤的特征18第二章井田境界和储量222.1 井田境界222.2 矿井工业储量222.3 矿井可采储量25第三章矿井工作制度、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293.1 矿井工作制度293.2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293.2.1 确定依
2、据293.2.2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293.3 井型校核30第四章井田开拓334.1 井田开拓的基本问题334.2 井筒形式的确定344.3 工业场地的位置354.4 开采水平的确定364.5 井底车场和主要开拓巷道的布置364.6 方案比较36第一章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1.1 矿区概述1.1.1 地理位置及交通祁南煤矿位于安徽省宿州市埔桥区祁县镇境内。北距宿州市约23km,南距蚌埠市约70km。矿井北部以第10勘探线与淮北矿业集团桃园矿毗邻,东部与皖北矿务局祁东煤矿分界,浅部止于二叠系山西组8煤层露头;深部以8煤层-70Om水平地面投影为界,走向长约7.8km,宽约0.933.55km,矿井
3、面积约24km2o图Ll矿区交通位置图)94500)9500000i-z;OOOOOtOOooSH本矿井交通极为方便,京沪铁路从本区东北通过,北距宿州站约23km,东距芦岭站12.5km;青芦支线从矿井北部通过,矿井铁路运输专用线在宋庄站与青芦铁路接轨;206国道宿(州)蚌(埠)段从矿井中部穿过,公路可直通徐州、阜阳、淮北、淮南、河南省永城等地。矿井内有淮河支流汾河通过,乘船可进入淮河和洪泽湖。1.1.2 地形与速筑物概况和地表水淮北煤田位于淮北平原的北部,在地貌单元上属于华北大平原的一部分,为黄河、淮河水系形成的冲积平原。除肖县、滩溪、宿县北部有震旦、寒武、奥陶系岩层出露形成剥蚀残丘低山外,
4、绝大部分地区被第四、第三系松散层覆盖,形成平原地形。低山的海拔标高为180408m,平原地区标高一般为2050m。地势总体上由西北向东南微微倾斜。祁南矿周围村庄建筑物大多为砖石结构,片石基础,砖墙,人字形屋顶或平屋顶,砌筑时多采用黄泥石灰浆砌筑,水泥砂浆勾缝,抗变形能力较弱。部分房屋为一层砖木结构,毛石基础,砖墙和机瓦屋面,门和窗户采用平砌砖罐和钢筋砖过梁,一般3间或4间连在一起,长度不超过20m。另有少数房屋为泥土墙草顶,年久失修,抗变形能力极差。祁南矿地势较为平坦,北高南低,地面标高17.2023.8Onb一般22m左右,矿内人工开挖数条近南北向泄水沟,最大的为溜法新河,其作用主要是防洪排
5、涝,它们自北向南或由南向北汇于泠河集中排泄。矿内的最大地表水体是法河,它从本矿的中北部斜穿而过,河水自西北流向东南。汾河及其支流和人工沟渠组成了密如蛛网的地表水系。法河属淮河的支流,为一季节性河流。河床蜿延曲折,宽50150m,深35m,两岸有人工河堤,每年79月为雨季,一般流量5IOm3s,枯水季节每年10月至次年3月,干旱严重季节甚至断流。历史上汾河最高洪水位为24.5m,近几年据水文资料记载,丰水期最高洪水位祁县闸上游达20.75m,下游达20.70m(1984年),枯水期最低水位上游17.22m,下游16.70m。历年最大洪峰流量临涣站865m3s(1965年),固镇闸134(3s(1
6、954年),历年最低流量为零,历年平均流量临涣站7.85n?/s,固镇闸为23.211t7s篌河发源于河南省商丘地区,上游由东沙河与包河在临涣集附近汇合而成,属中小型季节性河流,五十年代以来曾发生过三次较大水灾,分别为1954年7月17日,1963年6月30日和1965年7月16日,其中1965年水灾最大,汾河洪峰达最大流量,本矿所在范围内普遍积水Im左右。1967年新汴河开挖以后,增强了区域内泄洪能力,泠河水从未溢出河床,根除了区域内水患。从水文地质图上看,沱河与各主采煤层露头线投影成3060的角度斜交,但由于有隔水层特别是新生界第三隔水层的存在,使地表水(包括河水)与煤系含水层没有水力联系
7、。目前地表水对煤矿开采和矿区建设没有危害。1.1.3 气象条件本区气候温和,属北温带季风区海洋大陆性气候。气候变化明显,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多风,夏季炎热多雨,春秋两季温和。据宿州市气象局19801998年观测资料,平均气温14.6C,最高气温40.3C,最低气温-12.5C0年平均降雨量756mm,雨量多集中在7、8月份。最大冻土深度0.17m,年平均风速2.2ms,最大风速20s,主导风向为东东北风。无霜期210-240天。冻结期一般在12月上旬至次年2月中旬。1.1.4 水文条件本矿自精查报告提出以后,在1986年和1989年由安徽煤田地质三队施工了8个井口检查孔。松散层均进行了全取芯,取
8、芯质量较高,并进行了二次抽水试验,分别为23煤间砂岩和324煤间砂岩(K3),抽水试验,抽水试验质量均为合格。在4个孔取样做了岩石物理力学性质试验,在2个孔取样做了粘土类土工试验。1991年又由安徽煤田地质水文队进行了水源勘探,共施工钻孔33个。其中抽水孔5个,观测孔19个,专门取芯孔4个。钻探进尺4014.3m,取芯进尺2901.03m,取芯总长度2406.42m,平均采取率83%0这28个孔综合验收均为优质。同时作抽水试验5次,其中一含一次,二含二次,三含上段抽水2次(一次为大口径抽水)。按现行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质量验收标准验收,5次抽水试验均为优质。表Ll祁南煤矿水文、工程地质工程量统计表
9、间项目精查期及以前井口检查孔水源勘探孔合计钻孔新生界第一含水层(组)112新生界第二含水层(组)224抽水试验(次)新生界第三含水层(组)224新生界第四含水层(组)4423煤含水层(段)1134煤含水层(段)3146-9煤含水层(段)2210煤上下含水层(段)11太原组灰含水层(段)11断层(F8、F9)22合计182525松散层取芯孔(个)全取芯2583366底含取芯132132松散层取芯孔(个)全取芯2583366底含取芯132132界面取芯5252无芯124124取样岩、土样(组)5611水样(个)21526水质细菌分析样(个)358建矿以后,进行了矿井涌水量观测。对较大的突水点进行了
10、记录,有的取样进行了水质化验。1997年矿方施工了四含观测孔97-观I,进行了注水试验。1999年在井下工作面施工了1021-探I、1021.探2及1021-探3三个探水孔和102.观I、102-观2两个观测孔。前三者为太原组二灰探查孔,后二者为太灰上段观测孔,钻探进尺共计558m。同时对受灰岩水威胁的10煤层1023、1024工作面进行电法勘探工作,主要目的是查明隐伏导水构造及可能突水区。另外还在祁县闸对汾河水位进行了观测,取得了两年的汾河水位观测资料。祁南矿井主要充水含水层为:新生界第四含水层(组)、煤系砂岩裂隙含水层(段)和10煤层底板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段底板埋深190.00403.7
11、5m,含水层厚033.80m,平均10.1m。在矿井西北部砾岩分布区,砾岩的厚度为3.0928.80m,平均16.53m。第四含水层厚度变化大,界面形态波状起伏,岩性也各不相同,富水性强弱差异较大,第四含水层大部分地段属弱含水层,水量较小,但砾岩分布区西部边界不清,在矿区内分布面积虽不大,但水量较为充沛。矿井涌水水源主要是煤系砂岩裂隙水。新生界四含砾岩水在留设防水煤柱的情况下,不会成为矿井直接充水水源。灰岩岩溶裂隙水在突水时会对矿井涌水量产生较大影响。预计一水平矿井正常涌水量为190m3h,最大涌水量为400m3h;目前每月观测的矿井涌水量约为180m3ho据本矿1998年以来矿井涌水量观测资
12、料,1998年矿井涌水量月平均126.3m3h,1999年月平均181m3h,1998年8月2000年7月两年内矿井正常涌水量月平均为167.36m,最大涌水量为1999年9月的涌水量199.8m3h年1234567891011121998101IM1081081081101121131201601761951999162.7164.4174172.1173.4176.4177.9175.4199.8199.5198.4197.62000197.4196.41345135.4137.21393140.8表1.298年至2000年矿井涌水量观测统计表单位:m3h1.1.5 地震宿县矿区位于华北板
13、块东南缘。东有郑庐大断裂,西有阜阳麻城断裂,北有秦岭纬向构造带,南有五河-利辛断裂。据历史资料记载,安徽北部一带,自公元925年以来发生有感地震40余次,其中I960年以来本区发生较大的地震有7次。根据安徽省地震局1996年编制出版的安徽地震烈度区划图查得,本区属4-6级地震区,地震烈度为7度。表13近年来淮北地区有感地震统计表时间19653.151971.7.131973.9221979321981.12201983.11.71999.1.12震中位置固镇鹿临涣固镇醐撕利辛4.033455.03.05.9421.1.6 水源及电源祁南矿井电源取自南坪集变电站。该变电所以220V输电线蜘与淮北
14、电厂相联,淮北电厂与淮南电厂职网。矿井供水水源为新生界松散层一、二含水层,该层埋藏深度较浅,分布广,江河日下比较丰富,水质符合要求。为了充分利用地下水资源,设计采用井下排水处理后,作选煤厂补充水及工业场地的生产及部分生活用水。1.2 矿井地质特征1.2.1 井田地质构造祁南煤矿位于宿南向斜西南部,为一走向近似南北转至东西、向西南凸出、倾向东至北的弧形单斜构造,中部及东部发育次一级褶曲,轴向基本上与地层走向一致。矿井内地层倾角西部及北部略陡,一般为9.5。12.4。;中部及东部较缓,一般为6.4。10。根据矿井勘探及生产揭露的地层情况分析,矿井构造较为发育,已查出褶曲为张学屋向斜,落差20m及2
15、0m以上的断层3条,其中F8及F9断层落差70m,错断新生界地层,为一新构造运动。祁南煤矿属于淮北煤田宿县矿区,宿县矿区四周被大的断裂切割,东南西北方向分别为固镇一长丰断裂、光武一固镇断裂、丰涡断裂和宿北断裂,它们均为正断层,大多充填较好,一般能起到隔水作用,形成网格状水文地质单元,其水文地质条件受四周的大断裂所控制,宿县矿区位于该水文地质单元的东部。祁南矿则位于宿县矿区宿南向斜西翼南部的转折端,为一走向近似南北转至东西,向西凸出,倾向东至北的弧形单斜构造,其地表为巨厚的新生界松散层所覆盖,以下地层依次为二迭系石千峰组,上、下石盒子组、山西组,基底为石炭系太原组及奥陶系石灰岩。(1)断层DF8
16、断层正断层,为北二采区南部边界。走向北西西,倾向南南西,倾角70。,落差由浅向深逐渐变小,直至尖灭。走向长度1.8kmo地震有12条测线控制,断点异常显示清晰;有141、1418、1417三孔穿过,其中141和1418两孔为断层产状控制孔,视倾角为37。,为查明断层。另外,在断层露头附近新地层厚度变化很大,可能为F8断层的新构造运动造成的陡坎。陡坎的走向长度约I(M)Om。2) F9断层正断层,为南三采区南一带区边界。走向北北东,倾向北西西,倾角45。70。,由南向北逐渐变陡,落差070m,由南向北变小,走向长度2.1km。有36条地震测线控制,时间剖面上标准反射波同相轴发生相位错动明显,有1
17、5-166、16-178、补213、补222、补223、补212六孔穿过,其中补213和补212两孔为断层产状的控制孔,8条地质剖面控制,为查明断层。3) BF34断层逆断层,位于本矿的东南角。走向北东,倾向北西,倾角55。,落差050m,由南往北逐渐变小,控制长度1.8km。有6条地震测线控制,D3线断点,在时间剖面上TlO反射波同相轴发生重复。该断层由D3线两个钻孔定层位,L2线引导同层位和其它测线闭合而推断出来的。(2)地层矿井范围无岩层出露,均为巨厚松散层覆盖,经钻孔揭露地层有石炭系、二叠系、第三系和第四系,地层厚度大于1400m,由老至新概述如下:1)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本矿未
18、完全揭露,据邻区祁东矿26-276钻孔资料,厚度192.81m。岩性由浅海相石灰岩及过渡相的灰色砂岩、深灰色粉砂岩、泥岩和薄煤层组成。其中以石灰岩为主、占本组地层厚度的40%左右。石灰岩有814层,一般1112层。石灰岩编号自上而下为一灰十二灰。其中三灰、四灰、十二灰三层灰岩厚度较大,全区较为稳定。顶部一灰厚度一般23m,顶部含泥质,富含动物化石及其碎屑,细晶粗晶结构,是下部煤组对比的重要标志层。2)二叠系(P)下统山西组(PIS)厚度120165m,平均135m,以12515Om为多。本组岩性由砂岩、粉砂岩、泥岩和煤层组成。含10、11两个煤组,IO煤层上偶含薄煤线。IO煤层为本矿井主要可采
19、煤层之一,11煤层一般不可采且不稳定。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下统下石盒子组(PlX)地层厚度变化较大,两极值为215260m,平均232m,全区以220230m为主。含4、6、7、8、9五个煤层(组),含煤1013层,煤层总厚11.4m。本组为本矿井主要含煤段。岩性主要由砂岩、粉砂岩、泥岩、铝质泥岩和煤层组成。砂岩多在639煤层(组)间和4煤(组)上。4煤层(组)附近可见保存较完整的植物叶部化石,且多含鲍粒。底部铝质泥岩是本区稳定的岩煤层对比的标志层。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上统上石盒子组(P2ss)地层厚度大于680m,含煤1、2、3三个煤层(组)。岩性主要由浅灰、灰、灰绿、灰紫色细砂岩、粉砂岩
20、、泥岩和煤层组成。成煤条件自3煤层(组)向上经2煤层(组)至1煤层(组)逐渐变差,煤层的可采性从主采到可采到不可采。岩石粒度由细变粗。层理类型由下部缓波状层理渐变为交错层理。岩石中的黑云母含量,自下而上也逐渐增多。中、下部可见较多植物化石碎片。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图1.2煤层综合柱状图祁南煤矿地层综合柱状图岩性综述iW(m)间 25 ()一S TT大.最大二 U二U45T 86C: ::7-*0-0夕:?:WW84 noC 04w0S:9本组ii层厚205250a平均222三u岩性主泥岩、筋砂岩、砂岩和燃层组成.泥岩、砂岩灰到深灰色,堤层附近有含性物化石及其碎片.东部为能负泥岩,浅灰色到乳白色
21、.夬紫黄色花斑,其精粒状结构,名台铝工.享茎3一W,层位段定,岩性变化不大,是良好的岩柒层对叱博志室.砂岩,以丰至百粒结恂为主,局非见有粗粒,自上可F至主越演成分有交条的缝势,各段砂岩特征如下:1,4煤组上砂岩:灰白色,中百粒结构,成份主要以石英为主,集贡咬结,岩性金哽.2、46发组间砂岩:灰白色,丰至到粒维恂,成份主要为石英及夏岑石化的长石,法员咬结,岩性至建.具斜生窿,层也不整定.3、6-7煤组间砂岩:浅灰至灰E色,丰至百粒,以细小菱蔓射粒显示层理,尤以槽大羯论文错生理为其特征.4、78堪组间砂岩浅灰至灰白色.中到到粒,具S采灰色岩砂岩、泥岩线建灰条若,显示水平至二波状层窿,曷至为互层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采矿学 采矿 课程设计 煤矿 0.9 Mt 设计 jhk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943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