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上海市高端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
《关于上海市高端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上海市高端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1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关于上海市高端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强化上海“四大功能”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李强书记在十一届市委十次全会上关于“四大功能”建设以及“锻长板、补短板,抢先机、求突破,抓联动、促整体”的总体要求,为持续推进本市高端产业发展,财经委牵头推进本市高端产业发展情况的专项监督工作。常委会领导高度重视此项工作,蒋卓庆主任提出指导性意见,肖贵玉副主任带队开展了一系列调研。此次监督是在“十四五”开局、新冠肺炎疫情反复、美国对我技术封锁、断链行为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展开的。年初以来,先后召开多个部门、协会、专家、代表座谈会,实地走访大量企业、园区和机构,广泛听取了各方意见。监督调研围绕强化高
2、端产业引领功能主线展开,主要特点有:一是突出“两个结合”。专项监督与常委会领导大调研紧密结合,两项工作有机统一协调推进,调研成果相互借鉴应用,提高了监督的覆盖面。二是立足“三新”深入调查研究。立足新发展阶段高端产业的引领作用、立足高端产业贯彻新发展理念提质增效的情况、立足高端产业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上新作为等方面深入开展调研。三是重点突出“四个聚焦”。聚焦本市高端产业引领功能的主要表现及短板开展调研、聚焦本市高端产业重点领域的发展开展调研、聚焦高端产业在本市重大战略中的协同、引领作用开展调研、聚焦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融合发展开展调研。一、本市高端产业发展基本情况近年来,面对全球产业链重构、自身产业转
3、型升级迫切等国内外复杂形势与竞争环境,本市高端产业在夹缝中求生存、在不确定性中谋发展,积极通过抓核心、上项目、扩投资、促协调等方式,不断提升本市高端产业发展能级和水平。(一)强化创新引领,加快高端产业核心技术、关键环节攻关创新投入持续增长,2020年全市R&D投入1600亿元,占GDP的比重4.1%。关键核心领域创新突破,如集成电路中14nm芯片规模量产,推动国产CPU、5G芯片等商业化应用,国家重型燃气轮机试验基地启动建设,建成全球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创新平台持续完善,国家集成电路、智能传感器两个制造业创新中心落户,创建6家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18家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形成国家级92家、
4、市级664家、区级1500家左右的企业技术中心梯队。创新成果竞相涌现,获国家科学技术奖52项,占全国获奖数的16.9%,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60.21件,居全国第二位。创新政策体系不断优化,支持推广203个首台套装备、35个首版次软件、51个首批次材料,推出多项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制订出台提升产业基础能力的行动方案,持续加大核心技术攻关,承担6个国家战略任务,布局58个重大核心技术攻关项目。(二)强化价值引领,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攀升通过加快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加快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数字赋能产业升级成效显著。不断提升高端产业价值链地位,带动重点产业不断提质增效。集成电路方
5、面,2020年产业规模突破2000亿元,占全国23.41%。集成电路人才占全国40%,承担了50%左右的国家专项任务。生物医药方面,2020年产业规模超6000亿元,组建市级生物医药产业工作专班,打造ul+5X产业布局,建立“张江研发+上海制造”推进机制。人工智能方面,2020年产业规模超2000亿元,华为、商汤、期智研究院、浙大上海高等研究院等重大项目及创新平台加快建设,加强张江人工智能岛、西岸智慧谷、马桥Al创新试验区等产业布局。(三)强化集群引领,加快提升高端产业能级水平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以及电子信息、生命健康、汽车、高端装备、先进材料、时尚消费品六大重点产业
6、,累计发布临港大飞机产业园、智能传感器产业园、碳谷绿湾等两批40个特色产业园区。协同长三角打造高端产业集群,提升集群规模和能级服务水平。(四)强化市场主体引领,不断增强重点产业控制能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首批上海全球招商合作伙伴计划正式启动,构建面向全球的招商网络。继续推进上海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落地,加快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加强重点企业服务,推进民营企业总部集聚区建设,实施民营经济百强培育计划。重点产业中龙头企业的资源配置能力逐步提升,如商飞整合了国内相关领域的头部企业,加快推进5G+工业互联网建设,联影医疗打破了高端医疗设备国外垄断局面,重塑了行业市场格局。二、本市高
7、端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内涵发展提升不够一是从整体规模来看,大的优势已逐步被赶超,强的特征未能有效形成。调研发现:“十三五”期间,上海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从大幅领先深圳、苏州等城市到被深圳超越,被苏州迎头赶上。高端产业的附加价值不高,存在低端化发展的特征,部分重点产业仍以加工组装为主。2020年上海战新产业增加值率(21.25%)低于工业增加值率(27.64%),长期来看差距不断拉大,与发达国家和城市30%以上的水平相差甚远。三大先导产业的生产和服务能级亟需提升,人均产值均不及工业的平均水平。二是从技术引领来看,还处于国际跟跑、并跑水平。调研中三大先导产业的重点企业和协会集中反映了技术水平差
8、距问题。集成电路方面,关键技术“卡脖子”严重,先进工艺技术同国际水平相差23代,装备产品技术仍处于中低端,整体处于国际跟跑水平。生物医药方面,研发投入规模和研发强度与国际先发地区差距较大,整体处于国际跟跑水平。人工智能方面,基础层、技术层亟需填补空白,整体处于国际并跑水平。三是从主体培育来看,头部企业少、国际竞争力不强,标准规则制定参与度不高,集群效应不明显。调研中,各方对头部企业培育、标准制定、集群发展等问题反映较为集中。头部企业方面,本市龙头企业仍以汽车、钢铁、金融等领域为主,制造业世界500强企业不多,缺乏像华为等占据价值链高端的本土创新领军企业。标准制定方面,人工智能、物联网、新能源等
9、重点领域标准仍受制于国外,国际标准制定仍未形成话语权。集群发展方面,地理空间上集中较多,企业间关联度较小,资源共享不够,“集而不群”现象比较突出。与广东、江苏相比,上海先进制造业集群优势并不突出,即使在城市层面也逊色于深圳与广州。(二)创新策源能力不够一是从创新投入来看。全社会研发投入(4.1%)与北京、深圳相比不具优势,上海工业研发强度长期维持在低于1.5%的水平,投入规模与强度不及苏州和深圳。高技术产业研发投入强度(2.2%)低于全国(2.41%)以及国际公认的5%持续发展的基准线国际通行的看法,高技术企业研发强度低于2%,难以生存;3%5%,可以维持;5%以上方能发展。根据OECD的数据
10、,平均而言,美国、日本等高技术产业的研发强度在10%以上,德国、法国在8%左右。,部分产业处于生存、维持的边缘。调研中发现,上海传统优势产业中的国有大集团企业研发投入不足,创新优势资源未盘活,向产业高端化攀升的动力与能力还有所欠缺。二是从创新产出来看。上海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量落后于北京、深圳,2020年PCT专利申请总量(3558件)与深圳(20209件)、北京(8287件)差距较大,排名前十的头部企业PCT申请数量大幅落后于国内外其他企业。创新产业化存在需求和成果脱节,经费投入环节重固定资产投入、轻智力活动评价,结题环节重学术科研文章、轻专利技术和成果转化,导致成果转化比率仍较低。三是从创新
11、人才来看。人才引进政策相比外省市有较大差距,人才保障和奖励政策缺少突破性举措。高端产业发展人才保障不足,三大先导产业及重点产业人才缺口较大,既缺少复合型、高精尖人才,也缺少基础技能型人才。部分重点行业技术人员占比不足10%,与高端产业20%左右的标准有差距。(三)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不够一是从高端产业的关键环节来看,对外依赖度高,断链风险大。集成电路的关键原材料及生产装备、生物医药的原材料及仪器设备、人工智能的芯片及基础软件、新能源汽车的部分零件、航空航天的关键部件等严重依赖进口、缺乏国产替代。产业上下游未形成协调一致的稳链共同体,补链成本高。部分本土供应链产品难以获得市场认可,如集成电路制造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上海市 高端 产业 发展 情况 调研 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944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