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龙泉驿区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报告.docx
《成都市龙泉驿区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都市龙泉驿区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报告.docx(2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成都市龙泉驿区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报告一、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戈执行情况2008年,是龙泉驿区(国家经开区)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四大千亿产业园区、汽车(工程机械)主导产业纳入“7+3”产业发展规划的第一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人民政府组织和动员全区干部群众,克服雨雪冰冻灾害、“5.12”特大地震和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全面执行区第九次党代会和区十六届人大第二次会议确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保持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上行态势。主要指标预计完成如下:地区生产总值
2、实现228.6亿元,增长18.5%,超市上下达目标(以下简称目标)7.5个百分点。全区工业增加值实现122亿元,增长28%,超目标9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120亿元,增长29%,超目标6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跨区项目)实现150亿元,增长35.1%,超目标14.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0.3亿元,增长22.1%,超目标5.2个百分点。引进到位市外内资57.1亿元,超目标4亿元;合同利用外资2.5亿美元,超目标0.3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2亿美元,超目标0.97亿美元。新增城镇就业446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L8%以内。全口径财政收入55.3亿元,增长37.
3、9%;地方财政收入39亿元,增长35.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5.15亿元,增长40.3%o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实现13380元,增长19.8%,超目标8.8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6836元,增长15.2%,超目标4.7个百分点。人口出生率控制在9.5%o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5%o以内。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以下特点:(一)区域经济综合实力增强1、经济发展全面提速。一是经济总量创历史新高。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8.6亿元,分别是2005年(98.2亿元)、2006年(114.1亿元)、2007年(141.6亿元)的2.33倍、2.0倍、1.61倍,增幅(18.5%)创历史最高水平
4、。汽车(工程机械)主导产业增加值实现35亿元,增长49.6%。规上工业增加值首次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2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提前3年完成区九次党代会目标,区级可支配财力达到45.2亿元。二是“三驾”马车运行平稳。固定资产投入高位增长(35.1%),绝对值高达150亿元;其中工业投资80亿元,首次超过总投资的一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首次突破20%,达到22.l%o出口创汇虽然有所回落,但仍然增长了33.7%o三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民营经济增加值实现91亿元,同比增长20.5%o民营工业增加值实现42.5亿元,同比增长31.9%o四是经济效益大幅提升。二、三产业税收占二、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同比增长
5、9%,达到49.1%。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实现24亿元,增长54.5%。规上工业综合效益指数达到270%,提高60个百分点。2、项目推进力度加大。一是项目承接势头强劲。全年共引进各类项目120个,协议总投资286亿元。其中,投资10亿元以上8个,510亿元4个,1-5亿元23个,经开区对大项目的吸引能力明显增强。二是项目管理切实加强。在全省率先发布项目“黄皮书”,建立项目VIP服务制度,推行“110”在线服务,受到省市发改委和经委的充分肯定。全年共包装策划项目380个,有172个被列为重点项目,有100个入选为民办实事项目,有66个被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确定为重大产业化项目。在此基础上,通过
6、比选评估,我区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全省四大千亿产业园区,汽车(工程机械)主导产业纳入全省“7+3”产业规划,作为全省潜在优势产业受到重点关注,为在全省范围内整合土地、能源等资源加快我区发展奠定了基础。三是项目促建成效明显。神钢“创百亿”技改、九峰汽配中心、三联家禽市场等22个重大项目全面开工,隆力奇、圣山制衣等10个重大项目加快建设,环球特种玻璃、成都水产市场等15个重大项目建成投产。其他项目也按进度有序推进。我区项目促建工作受到国家发改委、国家工信部、国家商务部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3、三次产业协调推进。一是新型工业加速发展。汽车产业集群发展实现战略突破,经开区已聚集主导产业项目
7、62个,年产整车4万辆,实现增加值35亿元,汽车整车、主机和关键零部件产业链初步形成。特别是一汽大众投资7亿欧元、年产35万台轿车的成都基地的正式签约,一汽丰田、吉利轿车成都基地的加快建设,填补了川渝分开后四川无汽车产业集群的空白,奠定了经开区在中外汽车产业中的重要地位。创“百亿企业”工程实现“零”的突破,四川烟草工业公司销售收入达到IlO亿元,税收达到70亿元(其中区级实得4亿元),位居全市三大百亿工业企业第二名;成都神钢集团创“百亿”步伐加快,实现销售收入70亿元、税收2.5亿元。大企业大集团培育效果显著,全区新增规上企业20家、达到185家,其中销售收入过千万167户、过亿元41户、过1
8、0亿3户,税收过千万15户、过亿元2户。二是现代农业深入推进。区财政全年投入14.2亿元用于“三农”发展,同比增长30虬新引进成都农产品交易中心、四川三联家禽等27个农业项目。实现农业增加值25.56亿元、增长5.8%,粮食总产量5.56万吨、增长5%,肉类总产量6.7万吨、增长8.1虬新培育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1家,新建标准化生产基地6个,新成立专合组织30个。三是现代服务业不断提升。文化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与美国佐治亚州成功举办第22届国际桃花节;新引进奥林匹克体育健身公园、中国博城等重大项目;洛带.成都文化产业园、桃花故里分别被命名为国家级、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全年共接待中外游客671万
9、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6.7亿元,增长24.9%o新兴服务业加快发展,编制完成龙泉物流中心概念性规划和控制性详规,引进宝湾、盖世理、民生、中融等知名物流项目,启动了物流中心建设;33FL财富大街规划工作稳步推进,银河总部经济港等项目加快建设。传统商贸业实现较快增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3亿元,增长22.1%。四是区域合作取得战略突破。落实成都一资阳战略合作要求,与简阳市合资共建成资工业发展区和龙泉湖休闲旅游度假区,工业起步区首期项目全面动工;与湖北咸宁市合作建成现代农业富民基地1万亩。(二)城乡统筹步伐加快1、农村综合改革不断深化。全区17个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村确权颁证工作基本完
10、成,区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正式挂牌,万兴乡大兰村灾后重建资金互助社注册运行,“大兰银河统筹城乡灾后重建生态移民富民惠民”试点全面启动。“龙华实践”不断巩固完善,集体经济收入达560万元,被省委党校列为统筹城乡发展的实验基地和新农村建设典型案例。林权制度改革、土地调查和新型村级治理机制改革工作同步推进。2、“三个集中”力度加大。坚持“增量全部入园、存量分类调迁”原则,新引进的120个工业项目全部落户经开区,成都神钢等园区外优势企业调迁工作也有序推进;2008年工业集中度达到87%,工业用地投资强度突破200万元/亩。制定了山区生态移民、农村受灾群众进城重建家园、农民“双流转”进城安居兴业等优惠政策,
11、全年安置征地拆迁农民2.25万人,新增转移(变)农民进城2.85万人,城镇化率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力度加大,累计新增规模流转农用地3.45万亩,达到14.08万亩。3、市场配置资源更加有力。创造性地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加强银政企合作,做大做强建发、国投等政府投融资平台,适时组建中小企业担保、融资服务公司。充分发挥财政杠杆撬动作用,落实银行贷款37.6亿元,采用BT、BOT等国际通行方式融资37.7亿元,吸引社会投资103.5亿元;实现国有土地经营收益12亿元,有效缓解了统筹城乡发展的资金困难。4、城乡综合承载能力切实提升。经开区新区117km骨干道路及配套设施建成投运。“四
12、路”改造加快推进。平安、西河、芦溪河三座污水处理厂和万兴、洪安、茶店、黄土四座乡镇污水处理站建设基本完成,陡沟河污水处理厂全面启动。双碑500KV变电站、面华线改造、35KV驿光线升压等能源项目加快建设。16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30公里供水管网铺设、供水加压站扩建顺利完成。西河、洛带重点镇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全面启动。(三)社会事业协调进步1、教育事业加快发展。全区普通高中高考上本率首次突破千人大关,上线率居全市第二,二圈层第一。“金凤凰”工程深入推进,新增1029名山区学生进城读书。中职学校学生学费、生活费补助全面落实,在全市率先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读书。经开区实验
13、中学、平安小学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山区寄宿制学校建设全面完成。2、卫生计生事业深入发展。完成龙泉驿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2008-2010年)编制工作。完成11个乡镇公立卫生院、105个村卫生站标准化建设。建成区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区120指挥中心)。启动区三级医院和区妇幼保健院迂建工程。继续实施免费婚前检查、贫困孕产妇生育救助、公立医疗机构“两费免收”制度。坚持城乡医院对口帮扶,开展骨干医生惠民巡诊活动。大力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符合政策生育率达95%以上。3、文体广电事业稳步发展。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示范点区级支中心和12个街镇乡、45个村(社区)基层服务点如期竣工。12个街镇乡综
14、合文化活动中心(站)达标建设全面完成。79%的村(社区)和所有农民集中居住区综合文化活动室已经到位。131个流动图书室、20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50条全民健身路径、区镇村三级文化体育阵地网络交付使用。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大力推进,有线电视光纤进村、宽带到村达96%,全域网络框架基本形成to4、科技事业不断发展。全区现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民用航空企业被分类纳入国家发改委批准的四川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民用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予以扶持。全年共申请专利520件,实施科技项目107项,申报国家、省、市科技项目80余项,争取科技项目经费首次突破3000万元。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2个百分点,达到56
15、到(四)惠民行动深入人心1、就业再就业工作不断深入。为2.8万人免费开展了就业培训,帮助3569名失业人员、1072名“4050”等就业困难人员实现了再就业,率先在全市并轨运行了农民集中居住区登记失业与调查失业双轨机制,全区9个300户以上的农民集中居住区就业率达到95.6%o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462人,超市上目标46个百分点。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1.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8%o2、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为6.95万人办理了养老保险,为10.41万人办理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含少儿互助金),为4.1万人办理了工伤保险;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率达到100%。建成安居工程项目9个、78.
16、88万平方米,安置2.25万名被征地农民入住。落实廉租住房补贴120万元。3、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成立区慈善总会,区镇村三级慈善网络日益健全。城乡一体化社会救助体系平台启动运行,各项救助业务实现网上申报、审批。全年共受理网上业务10909件,办理10651件,办结率达97.6%。开通民政救助“110”热线,第一时间救助困难群众20余人次。开展城乡医疗救助、“阳光圆梦”、“阳光宏志”等活动,全年共募集慈善捐赠资金5666.1万元。4、人居环境不断优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取得实效。龙泉山绿化工程深入推进,新建生态公益林K)OO亩,成片造林6300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7.9虬启动“10万大树进城计划
17、”,新增城市绿地30万平方米,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5.2%。生态区创建规划编制完成,创建活动深入开展,省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工作顺利推进。城市垃圾收运覆盖率、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运处置实现全覆盖。5、社会政治保持稳定。深入开展“书记大接访、干部大下访”专项活动,切实化解各种矛盾,全年未发生一起进京非正常上访。依法治区、严打斗争、综合治理、安全生产、机要保密等工作不断加强。武装、国防、人防、双拥等工作取得实效。安全生产责任制有效落实,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有效杜绝。(五)抗震救灾深入推进“5.12”地震发生后,全区上下坚持以人为本,在第一时间积极行动起来,累计救治区内外伤员367
18、5人;建立“爱心家园”,采取投亲靠友、村社帮助、集中安置等方式,妥善安置区内外受灾群众LOl万人;千方百计做好地震期间安定人心、稳定社会工作,在最短时间内全面实现机关复工、学校复课、企业复产、商店复业、城市复序。组织近两千人的援建队伍昼夜奋战三个月,投资Ll亿元,提前7天圆满完成援建彭州任务;发动社会各界捐款捐物折资6320万元,全部用于彭州受灾群众;为邛竦、大邑等重灾区提供财政支持5000万元,受到省市领导、灾区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编制完成全区经济社会灾后重建总体规划,出台农村受灾群众进城安居兴业、重建美好家园实施办法,启动灾毁住房、灾毁学校、灾毁路桥等一系列恢复重建项目,落实推进灾后
19、三次产业恢复发展综合措施,灾后科学重建取得阶段性成效。(六)体制机制不断创新根据城乡统筹、产业发展和区域合作需要,改革经开区行政管理体制,组建了汽车产业投资促进局、现代工业投资促进局、项目建设服务局、发展服务局和统筹发展局(区域合作局);成立了成资工业集中发展区管委会,健全完善了龙泉驿区、经开区、成资工业区“三区统筹”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新建了区城乡统筹委员会、区物流管理委员会、成都经开区经济发展研究院,并在区计划与经济局基础上重新组建了区发展改革和经济局。深入推进规范化服务型政府(机关)建设、行政效能建设、党风廉政建设,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组织纪律保障。总结2008年,我们虽然压力很大
20、,但取得的成绩更大。我们为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对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和厚爱所感动,为全区干部群众面对困难坚韧不拔、迎难而上的奋斗精神所振奋,为逐步认识和把握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蕴涵的规律而喜悦,这更增添了我们做好2009年工作的信心和决心。二、2009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预期目标2009年是我区加快经济发展、实现“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是全力增加投资、积极扩大内需的攻坚之年,也是调整优化结构、促进产业升级的突破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至关重要。(一)指导思想区委九届七次全会提出了全年工作的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
21、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会议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关于集中精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要求,全面落实省委“两个加快”、市委总体战略和市委工作会部署,团结带领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解放思想,抢抓机遇,迎难而上,超常工作,以科学发展为根本方向,以扩大内需为根本途径,以改革开放为根本动力,以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在创造性破解“五大难题”的实践中,充分发挥经开区龙头作用,奋力实现经济增长、招商促建、三个集中、农村改革、富民惠民、和谐稳定的新突破,不断开创统筹城乡“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新局面。落实上述指导思想,需要把握好以下六点:一是把城乡统筹作为全区工作的主线,贯穿到执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22、展计划的每一个环节,真正做到脑子里始终有城乡统筹这根弦,脚下始终走城乡统筹这条路,坚持以城乡统筹的理念和方法去培育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和谐社会。二是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全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准确判断形势,切实增强工作的预见性、针对性、灵活性,及时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三是把扩大内需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着力点。重点是通过扩大就业、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发展现代服务业、改善消费环境等,促进居民消费尤其是农村消费。四是把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结构调整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五是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作为促进科学发展的动力源泉。六是把改善民生、促进和谐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二)预期目标按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成都市 龙泉驿区 2008 国民经济 社会发展 计划 执行情况 2009 草案 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947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