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系《经济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
《经济学系《经济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系《经济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2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经济学系经济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经济学导论课程代码:ZJ1004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学分:3学时:54(理论学时:54;实验实践学时:0)面向对象:经济学专业、金融学(拔尖创新、国际金融试验班)先修课程:无二、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是面向经济学和金融学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主要研究作为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单个经济主体如何在市场机制的运行中做出经济决策,涉及微观与宏观两大部分。其中微观部分涉及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分配理论以及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等;宏观部分包括国民收入核算、物价指数、增长理论、经济波动及宏观经济政策等。本课程在经济学和金融学专业的课
2、程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地位,主要为其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经济学理论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具备以下知识与技能:1 .掌握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整体的理论框架;2 .把握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如局部均衡分析法、边际分析法、初步的博弈论等;3 .形成良好的经济学思维逻辑与思维习惯,具备基本的经济学素养,在专业学习中能较好地进行知识迁移;4 .能用所学的基本原理,解释、分析现实经济中的各种现象与政策,并具备初步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三、课程考核要求1 .考试目的与要求:考察学生对微观经济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掌握程度、对课程知识理论体系的了解情况;重点考核学生运用基本经济理论来分析与解
3、决经济中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采取多元化的考核形式,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校效果。2 .考核形式: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过程考核,包括考勤、作业、课堂表现等;另一部分是期末卷面考试,采取闭卷形式。3 .成绩评定:采取百分制进行核算,其中过程考核占30%,期末卷面考试占70%。四、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学时分配和教学环节安排经济学导论学时分配内容理论学时实验(实践)学时4 1章经济学十大原理45 2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第3章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2第4章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2第5章弹性及其应用2第6章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2第7章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2第8章应用:赋税的代价2第9章应用:国际贸易2
4、第10章外部性2第11章公共物品和公有资源2第12章生产成本4第13章竞争市场上的企业2第14章垄断2第15章一国收入的衡量2第16章生活费用的衡量2第17章生产与增长2第18章储蓄、投资和金融体系2第19章基本金融工具2第20章失业2第21章货币制度2第22章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2第23章总需求与总供给2第24章货币和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2复习2合计54第1章经济学十大原理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经济学产生的背景、基本任务以及研究对象;掌握经济学的主要原理;辩证看待西方经济学,并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教学重点:经济学十大原理教学难点:人们如何做出决策第一节什么是西方经济学(一)经济学的产生(二)经
5、济学的基本任务(三)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第二节人们如何做出决策(一)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二)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三)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四)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第三节人们如何相互交易(一)原理五: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都变得更好(二)原理六: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三)原理七: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第四节整体经济如何运行(一)原理八: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二)原理九: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三)原理十: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第2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循环流量图、生产可能性边
6、界等经济模型,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掌握经济学研究使用的科学方法:观察、理论和进一步观察。掌握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区别与联系。教学重点:科学方法:观察、理论和进一步观察;假设的作用教学难点: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第一节作为科学家的经济学家(一)科学方法:观察、理论和进一步观察1 .理论与观察之间的相互作用2 .历史事件的研究价值(二)假设的作用1 .科学思考的艺术就是作出合适的假设2 .经济学中的基本假设条件(三)经济模型1 .第一个模型:循环流量图2 .第二个模型:生产可能性边界(四)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1 .微观经济学研究资源配置问题2 .宏观经济学研究资源利用问题第二节作为政
7、策顾问的经济学家(一)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1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区别2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联系(二)为什么经济学家的建议并不总是被采纳1 .制定经济政策的过程免杂2 .实施一项经济政策面临的困难第三节经济学家意见分歧的原因(一)科学判断的不同(二)价值观的不同(三)感觉与现实第3章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并掌握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的含义,能运用比较优势原理解释日常生活、经济现象和国家政策。教学重点:生产可能性、机会成本和比较优势教学难点:机会成本和比较优势第一节一个现代经济寓言(一)生产可能性1 .农民的生产可能性边界2 .牧牛人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二)专业化与贸易1 .专
8、业化生产2 .贸易如何扩大了消费机会的集合第二节比较优势原理(一)绝对优势1 .绝对优势的含义2 .一个人有可能在每种产品的生产上都有绝对优势(二)机会成本和比较优势1 .比较优势的含义2 .一个人不可能在每种产品的生产上都有比较优势(三)比较优势与贸易1.贸易的好处是基于比较优势3 .用价格来衡量贸易的好处第三节比较优势的应用(一)TomBrady应该自己修剪草坪吗(二)美国应该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吗第4章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需求的含义及需求规律,掌握供给的含义及供给规律。理解均衡价格的形成及变化,掌握均衡变动的分析步骤。教学重点:市场与竞争;需求曲线,需求曲线的移动;供给曲
9、线,供给曲线的移动;供给与需求的结合教学难点:需求变动和需求量变动的区别第一节市场与竞争(一)市场(二)竞争第二节需求(一)需求曲线1 .需求的定义2 .需求曲线(二)市场需求与个人需求1 .个人需求2 .市场需求(三)需求曲线的移动1 .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2 .影响需求量的因素第三节供给(一)供给曲线1.供给的定义2.供给曲线(二)市场供给与个人供给1 .个人供给2 .市场供给(三)供给曲线的移动1.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3 .影响供给量的因素第四节供给与需求的结合(一)均衡1 .均衡价格2 .均衡数量(二)分析均衡变动的三个步骤1 .确定某一个事件是移动供给曲线还是需求曲线(或者两
10、者都移动)2 .确定曲线移动的方向3 .用供求图来说明这种移动如何改变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第5章弹性及其应用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需求价格弹性的含义及其计算;掌握需求价格弹性的影响因素;了解供给弹性;能运用需求与供给弹性理论分析有关的经济问题。教学重点:需求价格弹性及其决定因素;计算需求价格弹性;沿着一条线性需求曲线的弹性和总收益教学难点:计算需求价格弹性第一节需求弹性(一)需求价格弹性及其决定因素1 .需求价格弹性的定义2 .需求价格弹性的决定因素(二)计算需求价格弹性1 .计算公式2 .中点法3 .各种需求曲线(三)总收益与需求的价格弹性1 .需求缺乏弹性时,总收益与价格同方向变动2 .需求富
11、有弹性时,总收益与价格反方向变动3 .需求是单位弹性,价格变动不影响总收益(四)沿着一条线性需求曲线的弹性和总收益(五)其他需求弹性1 .需求收入弹性2 .需求交叉弹性第二节供给弹性(一)供给价格弹性及其决定因素1 .供给价格弹性的定义2 .供给价格弹性的决定因素(二)计算供给价格弹性1 .计算公式2 .各种供给曲线第三节供给、需求和弹性的应用(一)农业的好消息会是农民的坏消息吗(二)为什么石油输出国组织不能保持石油的高价格(三)禁毒增加还是减少了与毒品相关的犯罪第6章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价格上限和价格下限政策如何影响市场结果,税收对商品价格和销售量的影响;了解弹性如何影响
12、税收归宿。教学重点:价格上限如何影响市场结果;税收教学难点:弹性与税收归宿第一节价格控制(一)价格上限如何影响市场结果1 .没有限制作用的价格上限2 .有限制作用的价格上限3 .案例(二)价格下限如何影响市场结果1 .没有限制作用的价格下限2 .有限制作用的价格下限3 .案例(三)对价格控制的评价1.价格控制政策的弊端4 .帮助穷人的其他方法:租金补贴、劳动收入税收减免第二节税收(一)向买者征税如何影响市场结果1 .向买者征税引起需求曲线下移2 .税收抑制市场活动(二)向卖者征税如何影响市场结果1 .向卖者征税引起供应曲线上移2 .对买者征税和对卖者征税的结果是相同的(三)弹性与税收归宿1 .
13、弹性衡量条件不利的时候,买者或卖者离开市场的意愿2 .税收负担倾向于落在缺乏弹性的一方第7章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买者的支付意愿与需求曲线之间的联系,理解卖者的生产成本与供给曲线的联系;掌握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概念与衡量方法;充分理解供给与需求均衡可以使市场总剩余最大。教学重点: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教学难点:用需求曲线衡量消费者剩余第一节消费者剩余(一)支付意愿1 .支付意愿2 .消费者剩余(二)用需求曲线衡量消费者剩余1 .用图形表示消费者剩余2 .低价格如何增加消费者剩余3 .消费者剩余衡量什么第二节生产者剩余(一)成本与销售意愿1 .成本2 .生产者剩余(二)
14、用供给曲线衡量生产者剩余1 .用图形表示生产者剩余2 .高价格如何增加生产者剩余第三节市场效率(一)仁慈的社会计划者1 .效率2 .平等(二)市场均衡的评价1.总剩余3 .供给与需求均衡可以使市场总剩余最大第8章应用:赋税的代价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并掌握税收如何减少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理解税收和无谓损失如何随税收的规模而变动,弹性对无谓损失大小的影响。教学重点:赋税的无谓损失;无谓损失的决定因素教学难点:赋税的无谓损失第一节赋税的无谓损失(一)税收如何影响市场参与者1 .消费者剩余的变化2 .生产者剩余的变化3 .社会的总剩余减少(二)无谓损失与贸易的好处1 .税收阻止了一些可以给买者和卖
15、者带来好处的潜在的贸易2 .图示第二节无谓损失的决定因素(一)弹性1 .需求弹性2,供给弹性(二)税收规模2 .无谓损失随税收规模变动而变动3 .税收收入随税收规模变动而变动第9章应用:国际贸易教学目的与要求:J解关税和进口配额的效应以及各种限制贸易的观点;掌握贸易的决定因素;理解贸易的赢家和输家。教学重点:贸易的决定因素;贸易的赢家和输家教学难点:世界价格和比较优势第一节贸易的决定因索(一)没有贸易时的均衡1 .国内价格调整使国内的需求和供给平衡2 .消费者和生产者剩余之和衡量国内买者和卖者得到的总利益(二)世界价格和比较优势1 .国内价格低于世界价格,本国有比较优势2 .国内价格高于世界价
16、格,外国有比较优势第二节国际贸易和贸易政策(一)贸易的赢家和输家1 .出口国的得失2 .进口国的得失3 .关税和进口配额的效应4 .贸易政策的结论5 .国际贸易的其他好处(二)各种限制贸易的观点1 .工作岗位论2 .国家安全论3 .幼稚产业论4 .不公平竞争论5 .作为讨价还价筹码的保护论第10章外部性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外部性的定义与后果;掌握科斯定理与交易成本,消除负外部性的私人解决方法与公共政策。教学重点:外部性和市场无效率;外部性的私人解决方法;针对外部性的公共政策教学难点:科斯定理第一节外部性和市场无效率(一)福利经济学:回顾1 .没有外部性的情况下,市场均衡使得总剩余最大2 .存在
17、外部性时,市场均衡时总剩余并非最大(二)负的外部性1 .负外部性的定义2 .负外部性对经济福利的影响(三)正的外部性1 .正外部性的定义2 .正外部性对经济福利的影响第二节外部性的私人解决方法(一)私人解决方法的类型1 .道德规范和社会约束2 .慈善组织3 .企业合并4 .利益各方签定合约(二)科斯定理1 .科斯定理的表述2 .交易成本3 .为什么私人解决方法并不是总有效第三节针对外部性的公共政策(一)管制1 .命令与控制政策就是规定或者禁止(或者限制)某种行为2 .要建立有效的管制规则存在困难(二)以市场为基础的政策1 .庇古税和补贴2 .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3 .对污染经济分析的批评第11章
18、公共物品和公有资源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不同类型物品的特点,掌握公共物品和公有资源的特征;在理解公共物品和公有资源的基础上理解公共政策。教学重点:公共物品、公有资源教学难点:公共物品的特点第一节不同类型的物品(一)物品的特征1 .排他性2 .消费中的竞争性(二)四种类型的物品1 .私人物品2 .公共物品3 .公有资源4 .自然垄断第二节公共物品(一)搭便车者问题1 .搭便车者2 .搭便车问题阻碍了私人市场提供公共物品(二)一些重要的公共物品1 .国防2 .基础研究3 .反贫困(三)成本-收益分析的难题1 .难以估计公共物品给整个社会带来的收益2 .有效率地提供公共物品比起有效率地提供私人物品更加
19、困难第三节公有资源(一)公有地悲剧1 .公有资源往往被过度使用2 .避免公有地悲剧的方法(二)一些重要的公有资源1 .清洁的空气和水2 .拥挤的道路3 .鱼类、鲸和其他野生动物(三)有关的公共政策1.管制或者税收4 .确定产权第12章生产成本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平均总成本与边际成本的关系;理解企业生产过程与总成本之间的联系,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之间的关系;掌握成本的定义、典型企业成本曲线的形状与成本的各种衡量。教学重点:成本的定义、成本的各种衡量教学难点:成本的各种衡量第一节什么是成本(一)总收益、总成本和利润1 .总收益2 .总成本3 .利润(二)作为机会成本的成本1 .显性成本2 .隐性成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经济学导论 经济 学系 经济学 导论 课程 教学大纲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950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