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砂生产技术规程.docx
《机制砂生产技术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制砂生产技术规程.docx(4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中国砂石协会团体标准废弃混凝土再生砂粉应用技术规程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pplication of recycled sand and powder from waste concrete(T/CAATB XXX20*)(征求意见稿)二。二二年九月我国建筑固废产生量逐年增长,目前已超过30亿吨,其中废弃混凝土约占 1/3。以往废弃混凝土的回收利用侧重于再生骨料,而约30%40%废弃混凝土砂 粉因其颗粒表面粗糙多棱角、孔隙率与吸水率高未能得到有效利,如果处理不当, 极易产生二次污染问题。另一方面,我国的城市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仍处 于高位,大规模的工程建设
2、造成满足要求的混凝土原材料资源严重短缺,受河砂 资源限采政策以及季节性影响大的河砂尤为突出,同时高性能混凝土的大面积推 广使用使得粉煤灰资源极度紧张。再生砂粉中有一大部分是介于0.0754.75mm 的再生砂,另一部分是小于0.075mm再生微粉,这部分微粉具有一定的火山灰 活性。因此,实现废弃混凝土再生砂粉的回收利用,不仅有助于提高建筑固废资 源化利用率,为建筑固废的有效消纳和再生利用开辟新的途径,而且能解决现实 工程中原材料紧张的问题,为基础设施建设开发新的建设材料,具有显著的社会 效益和环境效益。本规程规定了废弃混凝土性能指标、再生砂粉的生产场地建设和生产工艺布 置,保障和提升再生砂粉性
3、能指标。进一步的,规定了再生砂粉砂浆/混凝土生 产、运输、振捣、养护、验收全流程应用技术,规范和指导废弃混凝土再生砂粉 的推广应用。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基本规定,再生砂粉生产,再生砂 粉应用。本规程由中国砂石协会(CAA)负责管理,由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 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负责起草,并负责对具体内容的解释。本规程起草单位: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本规程主要审查人员:本规程为首次发布。1总则12 术语23 基本规定34再生砂粉生产54.1 一般规定54.2 场地建设54.3 生产工艺85再生砂粉应用115.1 一般规定115.2 原材料115.3 再生砂粉混凝土135.4 再生
4、砂粉砂浆16附录A再生砂残余浆体含量检测方法19附录B再生砂需水量比和强度比试验方法21附录C再生砂24h经时吸水量试验方法24本规程用词说明24引用标准名录246附:条文说明247Contents1 General12 Tbrins23 Basic requirement34 Production of recycled sand and powder54.1 General requirement54.2 Site construction54.3 Production process85 Application of recycled sand and powder115.1 Gener
5、al requirement115.2 Raw material115.3 Recycled sand and powder concrete135.4 Recycled sand and powder mortar16Appendix A Testing Method for Residual Slurry Content of Recycled Sand19Appendix B Test Method for Water Demand Ratio and Strength Ratio of Reclaimed Sand21Appendix C Test Method for 24h Hou
6、rly Water Absorption of Reclaimed Sand24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specification245List of quoted standards246Addition: 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2471总则1.0.1为推动废弃混凝土再生砂粉的资源化利用,做到技术先进、安全适用、经济合理、节能减排、确保质量,制定本规程。1.0.2 本规程适用于废弃混凝土再生砂粉在砂浆和混凝土中的应用。1.0.3 废弃混凝土再生砂粉在砂浆和混凝土中的应用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 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术语
7、2.0.1废弃混凝土 waste concrete在建(构)筑物拆除、路面翻修、混凝土生产、工程施工或其他状况下产生 的混凝土块。2.0.2再生砂粉 recycled sand and powder以废弃混凝土为原料,经机械破碎、筛分、整形制成的4.75mm以下的颗粒, 包括再生砂和再生微粉。2.0.3 再生砂 recycled sand以废弃混凝土为原料,经机械破碎、筛分、整形制成的,粒径小于4.75mm 且粒形、级配及微粉含量满足要求的颗粒。2.0.4再生微粉 recycled powder以废弃混凝土为原料,经专门机组生产或再生砂制备过程中伴随产生的,粒 径小于75 m,且满足本规程要求
8、的粉体。2.0.5需水量比 water demand ratio再生砂与特定要求的基准砂在规定水泥胶砂流动度偏差下的需水量之比。2.0.6强度比 compressive strength ratio再生砂与特定要求的基准砂在规定水泥胶砂流动度偏差下的抗压强度之比。2.0.7再生砂粉砂浆 recycled sand and powder mortar掺用再生砂粉配制的水泥砂浆。2.0.8再生砂粉混凝土 recycled sand and powder concrete掺用再生砂粉配制的水泥混凝土。3基本规定3.0.1 废弃混凝土根据来源、使用环境、暴露条件和腐蚀程度等,可分为两类, 一类为可回收
9、的废弃混凝土;另一类为不可回收的废弃混凝土。3.0.2 料源的选取以混凝土含量高、运输成本低、洁净程度高、匀质性好、易 加工为原则,用于制备再生砂粉的废弃混凝土,其物理力学性能、有害物质含量、 坚固性和碱活性等应满足相关标准要求。3.0.3 有下列情况的废弃混凝土不应用于制备再生砂粉:1废弃混凝土来自于沿海港口工程、核电站、医院放射间等特殊服役环境 使用的混凝土。2废弃混凝土受重金属污染。3废弃混凝土受有机物污染。4废弃混凝土存在碱-骨料反应。5废弃混凝土受硫酸盐腐蚀严重。6废弃混凝土受氯盐腐蚀严重。7废弃混凝土质地酥松。8废弃混凝土中含有大量不易分离的木屑、污泥、沥青等杂质。3.0.4 废弃
10、混凝土进场、再生砂粉出场时宜根据物料输送方式的不同采用相应 的计量装置获取物料质量,计量装置应具备称量、记录、打印、数据处理、数据 传输等功能。3.0.5 废弃混凝土再生砂粉在原材料收集、加工、运输和再生利用过程中应采 取相应措施,防治粉尘、废气、固体废弃物、噪声及废水对环境的污染,排放物 应符合大气污染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 1234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等现行国家标准的相关规定。3.0.6 废弃混凝土再生砂粉生产过程中应遵循节能、环保、安全、高效的理念, 生产工艺和设备选型应根据废弃混凝土性能、工程用砂颗粒级配、再生微粉细度 要求等进行
11、合理选择。3.0.7 废弃混凝土加工前及再生砂粉使用前应进行检测,各项指标满足要求后, 方可使用。3.0.8 再生砂粉混凝土的设计应考虑其结构所处环境类别、作用等级、设计使 用年限,规模使用前应验证再生砂粉混凝土的耐久性。4再生砂粉生产4.1 一般规定4.1.1 再生砂粉生产应符合资源节约、集约的原则,结合拟建场地的地形条件, 合理布局。生产场选址应综合考虑生产、运输、安全、环水保、成本等条件,合 理确定场区的规划和位置。4.1.2 生产场布置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不得影响当地居民生产生活。4.1.3 再生砂粉生产方式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固定式或移动式。料源长期稳定、 再生砂粉产品质量要求高且符合
12、地区城市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废弃混凝土 处置专项规划的,设计使用年限不少于10年,应采用固定式加工方式;料源有 限、工期短、要求再生砂粉供应投产快的项目可采用移动式加工方式。4.1.4 再生砂粉生产应采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先进成熟的生产工艺和信息化监 测技术,提高专业化、机械化、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保证安全高效、环保节能。4.1.5 再生砂粉生产场建设完成后,应进行生产性试验,根据生产产能、产品 质量等确定生产工艺参数。4.1.6 再生砂粉生产过程中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减少扬尘、噪声,防止对土 壤、水体和空气污染。4. 2场地建设4.1.1 固定式加工场应符合下列规定:1加工场地应包括废弃混
13、凝土存放区、预处理区、再生砂粉生产加工区、 中控室、再生砂粉存放区、办公生活区以及厂区道路。2办公生活区应位于材料堆放和生产加工区的上风向,并与其适当隔离。3厂区道路要与场内各功能区相连,还需考虑进入厂区道路状况。4场地分期建设时,应统筹规划、分期实施。规划时应兼顾近期与远期设 施布置衔接,并应合理利用土地。4.1.2 移动式加工场应符合下列规定:1加工场地应包括废弃混凝土存放区、预处理区、再生砂粉生产加工区、 再生砂粉存放区以及厂区道路。2场地选择宜靠近废弃混凝土的供应区域,且应对建设规模、交通运输线 路、水源、主要输电线路、场地现有设施、环境保护等因素进行综合技术经济比 较后确定。3场地应
14、平整,并进行必要硬化,场地周围应设置围挡。4出入口道路应硬化,在出口处应设置车辆冲洗专用场地,应配备运输车 辆冲洗保洁设施。5应合理规划各功能区。废弃混凝土堆放、预处理、生产加工、再生砂粉 堆放等各功能区应分区域设置,并设有标识。6场内应有完善的排水设施。4.2.3 废弃混凝土堆放区应符合下列规定:1废弃混凝土堆放区有效面积应结合周边废弃混凝土产生量、生产效率及 再生砂粉需求量等进行确定,固定式加工场废弃混凝土堆放区有效面积不宜小于 15d处理量的堆存占地。2废弃混凝土可采取露天或设棚两种堆放方式,露天堆放时应及时覆盖, 防止扬尘和雨淋。3废弃混凝土堆高不宜超过5m。当超过3m时,应进行堆体和
15、边坡稳定性 验算,保证堆体、地基和边坡的稳定安全。当堆放场地附近有挖方工程或临空面 时,还应进行临空面稳定性验算。4堆放区内场地应平整,并进行必要硬化,四周应设置排水设施,并汇入 沉淀池。4.2.4 预处理区应符合下列规定:1预处理区应与废弃混凝土堆存区统筹规划布局,并应配备大块废弃混凝 土破碎处理设备与人工分拣设备。2废弃混凝土预处理区应具备消毒、降尘、分类、粗破、分拣功能。3废弃混凝土预处理区降尘宜采用水喷淋法或区域降尘法,宜布置在卸料 区与上料区,同时应配备照明、监控系统。4大块废弃混凝土破碎宜采用液压锤或液压剪。5预处理区内场地应平整,并进行必要硬化,四周应设置排水设施,并汇 入沉淀池
16、。4.2.5 生产加工区应符合下列规定:1固定式加工场生产加工区应为钢结构或钢筋混凝土结构封闭生产车间, 车间设计应考虑当地极端天气情况,对加工设备、输送带应进行封闭,避免对周 围环境造成污染,并应配置收尘系统,加工区车间内应满足车间内设备检修起吊 要求。2加工区占地面积及布置应根据生产设备外形参数确定,并应充分考虑设 备更换、生产扩能改造的需求。3生产设备基础的设置及相应的预埋件应在施工前由设备厂家进行现场确 定,为减少各生产设备运行过程中的相互振动干扰,各生产设备的基础宜单独设 置。4.2.6 中控室应符合下列规定:1中控室宜综合考虑控制室安装机柜和操作台的空间、系统工作环境、防 静电、系
17、统接地、避雷等方面的功能。2中控室设计应保证良好的通风和照明效果,保证系统工作环境温度保持 在合适的范围内。3中控室应符合20 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 50053等相关标准规 定,高低压室应分开,高压控制应符合31 IOkV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GB 50060等相关标准规定。4中控室及其电缆应符合电力工程电缆设计标准GB50217等相关标准 规定,高低压线缆应分开放置,控制线缆和电力输送线缆应分开放置。5中控室区域应放置明显标识。4.2.7 再生砂存放区1再生砂应按规格分隔堆放,固定式加工厂存放区域应修建专门的料棚或 料仓,并进行必要的地面硬化。2再生砂存放区内不应积水,存放区地面应设置
18、不小于2%的排水坡,并设 置相应的排水沟汇入排水系统。4.2.8 再生微粉存放区1再生微粉宜采用粉料仓储存。2粉料仓容积应不小于5个生产日再生微粉累计产量。2再生砂存放区内不应积水,存放区地面应设置不小于2%的排水坡,并设 置相应的排水沟汇入排水系统。4. 3生产工艺4.1.1 废弃混凝土再生砂粉生产线应包括给料、除土、破碎、整形制砂、筛分、 分选除杂、粉磨、输送、除尘等系统,各系统能力要相互协调并与设计处置能力 相匹配。4.1.2 进入生产加工区的废弃混凝土,应经过分类、人工分拣和大块粗破等加 工前的预处理。4.1.3 给料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1工艺流程中设置预筛分环节的,废弃混凝土应给至预
19、筛分设备。2工艺流程中未设置预筛分环节的,废弃混凝土应给至一级破碎设备。给 料应结合除土工艺进行,宜采用棒条式振动给料方式。给料机应保证机械刚度和 间隙可调。3给料口规格尺寸和给料速度应保证后续生产连续稳定并与设计能力相匹 配。4.1.4 除土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1工艺流程中设置预筛分环节的,除土应结合预筛分进行;工艺流程中未 设置预筛分环节的,除土应结合一级破碎给料进行。2预筛分设备宜选用重型筛,筛网孔径应根据除土需要和产品规格设计进 行选择。4.1.5 破碎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根据产品需求选择一级、二级或以上破碎。2 一级破碎可采用颗式破碎机或反击式破碎,二级破碎可采用反击式破碎 或锤
20、式破碎。3 一级破碎的最大允许进料粒径应不小于600mm,排料尺寸可调,具有过 载保护功能。4在每级破碎过程中,宜通过闭路流程使大粒径的物料返回破碎机再次破碎。5破碎设备应采取防尘和降噪措施。4.1.6 整形制砂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1整形制砂工艺的选择应根据再生砂粉的质量要求确定。2再生砂粉宜采用具有整形功能的冲击式设备。4.1.7 筛分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1废弃混凝土中细料或杂料较多时可设置预筛分工艺,设备宜选择重型筛 分机。2筛分宜采用振动筛,筛网孔径选择应与再生砂粉规格相适应。3筛分设备应采取防尘和降噪措施。4.1.8 分选除杂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1分选除杂系统应满足废弃混凝土中渣土、废
21、钢筋、废木块、轻质杂物、 等杂物的有效分离。2分选除杂宜以机械分选为主,人工分选为辅,根据原材料纯净程度,可 采用筛选、磁选、风选、水力浮选、光电分选等单级或多级分选工艺串联分选除 杂方式,也可采用并联分选除杂方式。3废钢筋的分选应采用具有自动卸铁功能的磁选除铁设备,悬挂式磁选除 铁设备的额定吊高处磁感应强度不宜低于90 mTo4轻质杂物分选宜采用风选设备,宜根据轻质杂物的含量选择适宜的正压 鼓风式设备或负压吸风式设备或正压、负压设备联合除杂。5在水资源丰富地区,废木块、轻质杂物的分选可采用水力浮选工艺,并 配备水循环系统。6宜在一级破碎后的物料传送阶段设置人工拣选平台,将不易破碎的大块 轻质
22、杂物及少量金属选出,人工拣选平台宽度不宜小于800mm,长度不宜小于 6m,皮带宽度不宜超过1400mm,带速宜为0.2ms 0.5ms7分选出的杂物应集中收集、分类堆放、及时处置。4.1.9 粉磨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1粉磨系统可采用球磨机,粉磨时可添加适量助磨剂。2粉磨设备应采取防尘和降噪措施。4.1.10 输送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1块状物料宜采用皮带输送,皮带输送物料过程中应注意防止漏料及扬尘。2输送系统的物料输送能力应满足再生砂粉生产加工系统不同运行工况的 需要,并考虑物料流量的波动。3皮带输送机的最大倾角应根据输送物料的性质、作业环境条件、胶带类 型、带速及控制方式等确定,非大倾角皮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机制 生产技术 规程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95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