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乡推进移风易俗乡风文明三年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4年).docx
《某某乡推进移风易俗乡风文明三年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4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某乡推进移风易俗乡风文明三年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4年).docx(2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某某乡推进移风易俗乡风文明三年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4年)移风易俗事关党风政风民风,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为深入贯彻省、市、县推进移风易俗乡风文明三年专项行动动员部署会精神,进一步深入整治高价彩礼、厚葬薄养、大操大办、打牌赌博、封建迷信等突出问题,更高标准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结合本乡实际,制订本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和对某某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贯彻落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充分发挥农
2、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示范引领作用,大力支持村民自治组织发挥作用,引导群众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提高,不断提升群众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二、阶段目标及总体目标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移风易俗乡风文明建设各项工作,以移风易俗“五大行动”为抓手,重点整治“高价彩礼、厚葬薄养、大操大办、打牌赌博、封建迷信”等突出问题,按照“一年初见成效,两年全面改善,三年巩固提升”路线图务实推进,2022年实现“工作机制健全、思想共识形成、社会氛围浓厚”目标,2023年实现“陈规陋习基本消除、正面典型不断涌现”目标,2024年实现“经验做法巩固提升、制度措施固化”目标。通过实施三年专项行动
3、,实现全乡移风易俗管理体制机制基本健全,婚丧陈规陋习得到有效遏制,婚事新办、丧事简办、节俭养德、文明理事等社会风尚更加浓厚,群众文明观念明显转变、人情负担明显减轻、社会风气明显好转、精神文明建设水平明显提升。三、工作原则坚持党政主导、齐抓共管。坚持把移风易俗乡风文明工作列入重大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细化目标任务,明确责任分工,压实工作责任,凝聚最大合力。坚持依法依规、德治教化。注重从理法入手,晓之以理、规之以法,合理合法运用公权力,推动移风易俗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充分依靠村民自治组织,注重发挥村规民约约束作用,广泛发动群众参与,不搞强制命令,不搞“一刀切二坚持敢为人先、先行先试。深入细致、积极稳妥
4、推进,聚焦制约我乡移风易俗乡风文明建设的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利益性藩篱,推动各地改革创新、大胆探索,充分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创造伟力。坚持常态长效、力戒反弹。充分认清新时代推进移风易俗乡风文明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坚持常抓不懈、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力戒形式主义,坚决防止反弹,不断巩固提升工作成效。四、工作步骤宣传推进阶段(2022年7月一12月)。在2019年推进移风易俗乡风文明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找准工作痛点、堵点、难点,厘清思路方向,明晰工作路径,制定出台三年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召开会议进行动员部署。按照实施方案明确的重点任务持续推进、全面实施,年底开展督导考核,推动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5、,实现“一年初见成效”目标。攻坚破题阶段(2023年1月12月)。及时总结推进经验,聚焦突出问题和制约瓶颈因素,组织力量开展集中攻坚,树立工作典型,实现“两年全面改善”目标。巩固提升阶段(2024年1月12月)。注重经验总结,精心梳理政策措施层面需要建立健全、补充完善的具体制度,逐项推动落实,形成一批制度成果,固化经验做法,全面实现“三年巩固提升”总体目标。五、重点任务聚焦三年专项行动目标任务,按照“有破有立,破立结合”的原则,重点推进五大专项行动。(一)大力开展宣教动员行动1.开展移风易俗大讨论。坚持教化在先,开展深入细致的宣传引导工作,帮助群众解开思想疙瘩,让群众深刻认同移风易俗乡风文明改
6、革。在党委政府指导下,组织村级召开党支部会、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等,围绕“高价彩礼为哪般”“厚葬薄养真不该”“变味的份子钱”“大操大办浪费多”等主题开展大讨论,让群众自己算账,由群众决定婚丧喜庆事宜怎么办、奖惩措施等事项,引导广大群众在传承发扬传统民俗的基础上自觉认同和践行文明新风尚。(责任主体:各村委会;牵头单位:宣传口;责任单位:组织口、民政所、农业农村综合服务站、乡村振兴站)2 .注重典型示范引领。牢牢抓住“示范引领”这个重要工作抓手,全乡培育不少于2个重点示范村,推动各层面以先进带后进、以点带面,在全乡形成移风易俗乡风文明“学有榜样、行有楷模、赶有目标”的浓厚氛围。着力开展“星级文明
7、户”“文明家庭”“最美家庭”“清洁家庭”等创建工作,精心评选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好婆媳、好她娃、好邻居等,引导市民和群众向上向善向美。责任主体:各村委会;牵头单位:宣传口;责任单位:民政所、农业农村综合服务站、乡村振兴站、妇联、团委)3 .加大社会宣传力度。面向群众发布移风易俗倡议书,在乡村主要出入口等处设立“移风易俗事务公示栏”,每季度发布1次本村群众操办婚丧喜庆事宜、赡养老人等情况。坚持精准宣传,在婚姻登记窗口发放婚事新办告知书,在殡葬服务窗口发放丧事简办告知书。从群众中征集“金点子”“土办法”,征集优秀家训族规、谚语俗语、宣传口号、短视频等内容,通过农村“大喇叭”、发送公益宣传短信等多种
8、方式提高移风易俗工作的知晓率和认同度。积极发掘和培育民间文化骨干人才和民间文化组织,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来宣传移风易俗、时代新风,使移风易俗融入群众生活中。充分发挥各级工青妇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组织动员广大职工、青年和妇女参与到移风易俗中来,形成广泛参与、合力推进的良好局面。(责任主体:各村委会;牵头单位:宣传口;责任单位:民政所、农业农村综合服务站、乡村振兴站、综合文化服务站、工会、团委、妇联)(二)大力开展陈规陋习破除行动1.遏制高价彩礼。倡树正确的婚恋嫁娶观,撰弃因婚借债、婚后还债积弊,革除让长辈背债、还债陋习。提倡“零彩礼”,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禁止借
9、婚姻索取财物。反对借婚姻互相攀比、超出实际承受能力买车买房等。提倡集体婚礼、旅行婚礼、爱心婚礼、社会公益婚礼等新式婚礼,推行低碳迎亲,反对一次婚礼在多地举办仪式,坚决遏制炫富摆阔、豪华车队、鞭炮烟花扰民等不良行为。(责任主体:各村委会;牵头单位:民政所;责任单位:宣传口、农业农村综合服务站、乡村振兴站、工会、团委、妇联)2 .整治厚葬薄养。发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弘扬尊重生命、慎终追远、厚养礼葬的文明理念,倡导生前尽孝,履行赡养义务,注重精神慰藉。深入推进留守老人“关爱工程”,确保留守老人得到妥善监护照料、亲情关爱和家庭温暖。常态长效抓好惠民绿色文明殡葬改革,推进殡葬领域移风易
10、俗,规范办丧行为,缩短办丧时间,引导群众在殡仪馆、殡仪服务站等指定场所文明节俭办丧。严格丧事活动管理执法,综合治理办丧扰民、游丧闹丧等陋习。树立文明祭祀理念,推广鲜花祭扫、网络祭日等文明祭奠方式。(责任主体:各村委会;牵头单位:民政所;责任单位:宣传口、农业农村综合服务站、乡村振兴站、敬老院、派出所)3 .整顿大操大办。坚持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小事不力、,大力弘扬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重点整治铺张浪费、人情攀比等不正之风。规范农村婚丧喜庆事宜宴席活动和随礼标准,减少“人情消费”,减轻“人情负担”。教育引导群众形成婚丧喜庆事宜理性消费观,倡导文明办事、节俭办事,破解因婚致贫、因丧致贫等社会问题。推
11、动各地基层自治组织制定婚丧喜庆事宜操办规范指南,久久为功抓落实。(责任主体:各村委会;牵头单位:宣传口;责任单位:民政所、农业农村综合服务站、乡村振兴站)4 .狠刹打牌赌博。开展打牌赌博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加强法治宣传和危害性教育,提高群众拒赌免疫力。严厉打击流动赌场、聚众赌博、地下“六合彩”、网络赌博等违法活动,严查暴力护赌、放高利贷、追逼赌债等涉黑涉恶势力和幕后“保护伞”。加大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打牌赌博打击力度,依纪依规予以惩处,涉及违法犯罪的移交相关部门追究法律责任。(责任主体:各村委会;牵头单位:派出所;责任单位:纪委监委、宣传口、司法所)5 .破除封建迷信。开展封建迷信活动集中整治,对
12、利用封建迷信活动骗取钱财、坑害群众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农民群众信科学、用科学。加强和规范宗教活动场所管理,引导农民群众依法参加宗教活动,严厉打击非法宗教活动,防范邪教向农村渗透。责任主体:各村委会;牵头单位:宣传口;责任单位:统战口、派出所、中心学校)(三)大力开展党风政风引领行动1 .坚持党建引领。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推进移风易俗乡风文明行动中的领导作用。加快发展乡村经济,大幅提升人居环境,不断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为乡风文明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大力开展“感恩教育”,引导农民群众充分认识深化移风易俗改革是巩固脱贫攻坚成
13、果、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进一步增强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责任主体:各村委会;牵头单位:组织口;责任单位:宣传口、农业农村综合服务站、乡村振兴站)2 .发挥党员干部示范作用。牢牢抓住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将移风易俗作为政治要求、纪律规定,组织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要求党员干部不打折扣、不讲条件带头执行,规定各级党员干部除操办直系亲属出生、婚事、丧事等人生重大事宜可按规定办宴外,庆生、升学、就业、参军、乔迁等其他事宜一律不办宴、不请客、不赴宴,积极支持、带头维护原籍村移风易俗各项工作。推动各级领导干部严格家教家风,加强对亲属、朋友和周围群众的教育引导,及
14、时劝阻、制止陈规陋习。深入开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十周年“回头看”活动,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聚焦“看变化、找差距、强使命”主题,切实深化作风建设。(责任主体:各村委会;牵头单位:组织口;责任单位:纪委监委、民政所、农业农村综合服务站、乡村振兴站)3,完善和落实法规制度。修订完善领导干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两报告一承诺”规定,对接廉洁自律准则高线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红线,明确操办婚丧喜庆需报告彩礼收送情况,为党员干部、公职人员提供明确政策指引,并强化制度执行。将移风易俗纳入干部教育培训内容,列入领导干部述职述德述廉报告内容。持续深化农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责任主体:各村委会;牵头单
15、位:宣传口;责任单位:纪委乡监委、组织口、司法所)(四)大力开展自治和中介组织提升行动1.建立健全红白理事会。在既有工作基础上,推动所有行政村在2022年底前完善红白理事会。红白理事会会长及成员由村中德高望重、热心服务、公平公正、敢言敢为、崇尚节俭、有一定礼仪特长的人士组成,具体人选产生由各村委会严格把关审核。红白理事会会长及成员带头执行相关规定,积极履职,秉公办事。加强对红白理事会的业务指导,指导制定活动章程、婚丧喜庆事宜办理流程及标准,建立检查评比和考核机制,注重选树工作典型作为各类评先评优重点推荐对象。加大培训力度,每年对红白理事会主要成员开展培训不少于1次,注重运用正反两方面事例和婚丧
16、领域典型案件内容等提升培训质量。(责任主体:各村委会;牵头单位:民政所;责任单位:宣传口、农业农村综合服务站、乡村振兴站)2 .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村两委强化指导村规民约的修订完善,突出针对性、实用性和可约束性,充实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亲敬老、家风家训等移风易俗内容,明确惩戒刚性措施,推动发挥实际作用。村规民约修订完善后,动员全体村民签字承诺,印发给每家每户,在村委会、文明实践站、文化广场、宗祠等显著位置长期张贴,常态化播报,使村规民约入脑入耳入心。开展优秀村规民约的挖掘、收集、整理和评选展示活动,遴选编印村规民约范本。高度重视发挥当地企业家、致富能人和新乡贤等带头作用。采取坚决措施处置重点群
17、体带头违反村规民约的行为。(责任主体:各村委会;牵头单位:民政所;责任单位:宣传口、农业农村综合服务站、乡村振兴站)3 .发挥“道德评议会”作用。坚持“正向激励”和“反向约束”双管齐下,在鼓励群众积极参与移风易俗的同时完善刚性惩戒措施,形成闭环管理。建立完善“道德评议会”制度,每季度发布“道德红黑榜”,入选“红榜”的村民在同等条件下,可优先享受各级各类优惠政策,并择优推荐申报乡级以上“身边好人”“文明家庭”等荣誉,年底开展集中表彰;入选“黑榜”的村民取消一切评优评先资格,低保户、脱贫户经规劝无效的,暂停有关政策帮扶,对严重违反公序良俗等失德缺志的行为人,依法予以信用惩戒。(责任主体:各村委会;
18、牵头单位:宣传口;责任单位:民政所、农业农村综合服务站、乡村振兴站、司法所)4 .强化婚丧行业自律。加强婚丧行业协会建设,提升行业服务水平。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大力宣传普及移风易俗政策规定,要求婚丧承办机构不得提供与移风易俗相违背的服务,推动其规范运行,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组织婚丧中介机构、从业人员签订婚丧从业行为自律承诺书,经常性开展普法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移风易俗教育。责任主体:各村委会;牵头单位:民政所;责任单位:司法所、妇联、团委)5 .强化婚丧承办机构管理。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对婚介机构、婚庆公司、流动宴席经营户、殡葬市场经营户、婚丧执事人员、民间媒人、演出班子、
19、婚丧喜庆事宜专业帮办队伍等婚丧承办机构和从业人员,进行摸底调查、登记造册,强化日常管理。探索建立婚丧服务机构黑名单制度。依法查处婚丧承办机构价格欺诈、不按规定明码标价等违法行为。责任主体:各村委会;牵头单位:民政所;责任单位:市管分局、司法所、妇联、团委)(五)大力开展文明新风浸润行动1.坚持核心价值引领。结合农村特点,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系列活动,把移风易俗工作融入到“道德模范事迹展”“好人故事会”“事迹报告会”以及“身边好人”推荐评议等活动中,推动群众在耳濡目染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充分运用村规家训、牌匾楹联、俗语格言等乡风教化资源,推动优秀传统文化鲜活起来,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群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某某 推进 移风易俗 文明 三年 专项 行动 实施方案 2022 2024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9539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