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重冰区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指引.docx
《中重冰区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指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重冰区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指引.docx(7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中重冰区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指引编制:审核:审批:20xx年XX月目录1 范围53总则51.1 原重冰规定第Ll条的修改条文。51.2 新增条文。71.3 原重冰规定第1.3条的保留条文。71.4 原重冰规定第1.4条的修改条文。83、开展科学试验研究工作,主要方面有:91.5 新增条文9二类:一般330kV,重要22OkV104术语及符号114. 1术语115. 2符号115路径115.1 保留原重冰规定第2.1条精神,略作文字修改。115.2 保留原重冰规定第2.2条精神,略作文字修改。126覆冰气象条件156.1 原重冰规定第3.1条修改条文。156.2 新增条文。156.3 原重冰规定
2、第3.2条保留条文176.4 原重冰规定第3.3条保留条文。176.5 原重冰规定第3.4条修改条文。191、设计冰厚192、覆冰同时风速203、其他214、参照重冰区设计气象条件,现给出中冰线路的气象条件如下表。216.6 新增条文。226.7 原重冰规定第3.5条保留条文。227导线、地线237.1 保留原重冰规定第4.1条精神,略作文字修改。237.2 原重冰规定第4.2条修改条文。257.3 原重冰规定第4.2条修改条文。277.4 原重冰规定第4.3条修改条文。287.5 新增条文288绝缘子和金具298.1 原重冰规定第4.6条修改条文。298.2 原重冰规定第4.5条修改条文。3
3、08.3 新增条文308.4 保留原规定第4.4条精神,略作文字修改。308.5 新增条文329绝缘配合和防雷339.1 原重冰规定第4.8条修改条文。33应用范围:150scm384、减少双串悬垂绝缘子的使用。429.2 原重冰规定第4.9条保留条文。429.3 新增条文439.4 原规定第4.7条精神,文字略为修改。4410导线布置4510.1 原重冰规定第5.1条修改条文。4510.2 原重冰规定第5.2条修改条文。4610.3 原规定第5.3条修改条文。4910.4 原规定第5.4条修改条文。5310.5 保留原规定第5.5条精神,略作文字修改。5510.6 原规定第5.6条修改条文。
4、5511杆塔型式5511.1 原重冰规定第6.1条修改条文。5511.2 原规定第6.2条保留条文。5612杆塔荷载5612.1 原规定第6.3条修改条文。5612.2 原规定第6.4条修改条文。5612.3 原规定第6.5条保留条文。5812.4 原重冰规定第6.6条修改条文。6012.5 原重冰规定第6.7条修改条文。6512.6 原规定第6.8条保留条文。6912.7 原规定第6.9条保留条文。7012.8 原规定第6.10条保留条文。7212.9 原规定第6.11条修改条文。7313杆塔定位及交叉跨越7413.1 原规定第7.1条精神,文字略为修改。7413.2 原规定第7.2条精神,
5、文字略为修改。7513.3 原规定第7.3条保留条文。7613.4 原规定第7.4条修改条文。7813.5 原规定第7.5条保留条文。7913.6 新增条文。791范围本规定适用于单回IlO75OkV架空输电重冰区线路设计和单、双回11075OkV架空输电中冰区线路设计,其它电压等级的高压交直流架空输电线路可参照执行。本规定是作为11075O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定的补充而编制的。也是在原“重冰区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定”(以下简称:原重冰规定)的基础上扩充而成的。70年代我国设计并建设了第一条刘关330kV重冰线路。1992年建成了第一条天贵50OkV高海拔重冰线路。而早在1982年,为
6、了二滩电站的安全送出,西南电力设计院在黄茅坡地区建立了大型覆冰观测塔,并架设一段0.574km具有二、三、四分裂导线的试验性线路进行同步观测,连续观测14年,为50OkV高海拔、重冰区的二滩送出工程设计提供了可靠基础资料,随着这些线路的设计和运行,较好地丰富了超高压重冰线路建设的实践经验,也为编制本规定创造了条件。75OkV线路,在我国因投运时间不长,尚缺乏运行经验。然而,重冰线路的力学特性具有普遍性和相似性,一些基本规定,对其它电压等级的高压交直流架空输电线路仍可参照执行。20XX年我国华中地区冰害事故以后,一批按提高抗冰能力改造的各级输电线路的运行经验也为中、重冰区线路的设计提供了宝贵的经
7、验。3总则1.1 原重冰规定第1.1条的修改条文。中、重冰线路是输电线路的一部份,但具有较多的特殊性。一是冰凌荷载大,成为设计中主要控制条件。在大冰凌年,还存在因过载冰荷重而造成断线、倒塔等巨大威胁;二是具有较明显的静、动态运行特性。如不均匀冰荷载、覆冰绝缘子串闪络、脱冰跳跃等;三是运行维护特别困难,常常需要在冰天雪地中巡查、抢修,劳动强度大且条件恶劣。所以,世界各国都慎重对待中、重冰线路的设计和建设。国际间建立了多个研究、交流的机构。如:建筑物大气覆冰国际研讨会,即:IWAIS。为促进各国间对冰雪问题的研究、总结与交流,从80年代开始,每23年召开一次。研讨建筑物(包括输电线路、电视塔、飞机
8、等)覆冰机理、参数、荷载特性、检测技术、事故情况和防护措施等。国际电工委员会第11技术委员会(IECTC11),从70年代开始对冰凌荷载进行国际间广泛研讨,20XX年提出了“架空输电线路荷载与强度”标准供试行,20XX年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修订,提出了“Designcriteriaofoverheadtransmissionlines”(架空输电线路的设计标准),即IEC60826,20XX-10(以下简称IEC规范),其中的6.3和6.4节专门论述覆冰及冰载取值,供各国参考。我国在经历了1954年湖南大冰凌年之后,对冰凌的危害性有了一定的认识。60年代,随着三线建设的发展,云、贵、
9、川三省建设了多条重冰线路,在1968、1971等大冰凌年,出现不少冰害事故。1976年水电部规划设计院组织召开了全国第一次重冰线路设计及运行经验交流会,提出了“避、抗、融、防、改”五字建设方针,并着手编制“重冰区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定”,以指导和规范全国220kV及以下重冰线路的设计。在我国,从东北经中原到西南,线路冰害事故不断,尤以20XX年2月华中地区出现罕见的冰凌,造成22050OkV线路大量倒塔和断线引发大面积停电。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要求在认真总结事故经验教训的基础,将重冰规定扩展到500kV和75OkV线路,并提高重冰线路的设计水平。在76年全国重冰会议上,根据重冰线路的特性
10、明确提出:电线设计冰厚20mm及以上的地区,称为重冰区,位于重冰区的线路即为重冰线路。2(X)8年12月我国南方的冰害事故中,按IOmm覆冰设计的线路事故(断线、倒塔)占90%以上,造成220500kV交、直流线路大量倒塔和断线引发大面积停电。为提高线路的抗冰能力,减少此类事故,提高各级输电线路的可靠性,特提出:电线设计冰厚大于IOmm小于20mm的地区,称为中冰区,位于中冰区的线路即为中冰线路。对于中、重冰区须制定专门的设计技术规定,以规范其设计。1.2 新增条文。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定是全国输电线路设计的指导性文件,对轻、重冰区线路均能适用。但鉴于中、重冰线路本身所具有
11、的一些特殊性以及一些设计要求,在该规定中却难以一一概括,所以,需要专门编制“架空输电线路中、重冰区设计技术规定”予以补充和完善。本规定是在总结国内外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的基础上编制而成的,亦将随着广泛实践、深化认识而不断改进和提高。1.3 原重冰规定第1.3条的保留条文。鉴于中、重冰线路运行复杂、事故率高、维护困难,所以通过中、重冰地区的线路应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况,采取有效的避冰、抗冰、融冰或防冰措施,以保证线路的安全运行。一、避冰:即是避开严重冰区或者在严重覆冰区内做到“避重就轻”的目的。这是中、重冰线路设计中有效措施之一,很值得在路径大方案选择中和现场确定路经走向时认真执行。根据经验,线路覆冰
12、与所处地形、高程、周围的地形地物、覆冰时风速风向等因素密切相关。在可能的情况下,线路应尽量避开暴露的山顶、横跨境口、风道等容易形成严重覆冰的微形地段。二、抗冰:对于无法避开的中、重冰地区,则应根据地区历年覆冰情况,合理地确定冰区,采用相应的设计条件,增强线路抗冰能力,减少冰害事故,提高安全运行水平。三、融冰:目前已实施的仅有宝凤I、回带自耦变压器不停电融冰方案和湖南在220kV电压及以下实施的停电短路融冰方案两种。有条件的中、重冰线路也可试用。四、防冰:世界各国虽进行了很多研究,如导线外表涂料防冰及热力防冰等技术,但目前取得的新进展很少,难以保证重冰线路安全运行。根据以上情况认为,在目前的条件
13、下,中、重冰线路设计宜首先考虑采用避冰和抗冰措施,只有在条件合适时,才可考虑融冰、或防冰措施。1.4 原重冰规定第1.4条的修改条文。鉴于目前对中、重冰线路有关规律尚认识不足,亟需积极开展设计、运行经验总结和科学试验工作。这里,着重提出以下三方面工作:1、冰凌资料的积累:切实掌握本地区冰凌的大小、特性和出现的规律是合理确定设计条件、减少冰害事故、提高线路运行可靠性的重要前提。60年代以来,随着线路建设的需要,有些单位搞过一些冰凌观测工作。比较长期的计有:330工程的关山观测站,陕西省的820观测站、湖南郴州地区的欧盐线观冰站,宝鸡局的秦岭观冰站,云南省内的东川海子头、昆明太华山和昭通大山包观冰
14、站,四川雷波黄茅境观冰站。近年建设的有三峡中低海拔(IlOO1800)地区站,二郎山(2987m)、蓑衣岭(2760m)、拖乌山(2600m)、雪峰山(1443m)、娄山关(178Om)观冰站等,都取得很好的资料。其中黄茅城观冰站比较正规,除架设观测线和观测塔外,还架设一段具有二、三、四分裂导线的试验线路,两档三塔共584m,同时在沿线附近增设了许多临时观冰点配合进行同步观测,从82年至96年连续观测了14年,为二滩自贡500kV重冰线路建设提供了宝贵冰凌资料。但从全国范围来看,这项工作尚不能满足电网建设日益发展的要求,今后还需要进一步普及和加强。2、设计运行经验总结:运行是检验设计和施工质量
15、的唯一标准,也是衡量抗冰措施选择是否恰当,分析事故原因的重要实践场所。因此,应特别重视中、重冰线路的回访、调查和总结,不断加深对冰凌情况和冰害事故的认识。3、开展科学试验研究工作,主要方面有:(1)建立有效的线路覆冰计算模型,逐步做到应用气象参数、线路特性和地形因素等推断线路的覆冰情况;(2)研究绝缘子串覆冰闪络的有效防护措施;(3)探讨新的防冰、除冰和融冰方法。1.5 新增条文根据“11075O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定”的规定,110750kV线路按设计荷载区分为两类等级,即330kV及以下等级线路设计冰厚按Iom高30年一遇标准冰厚选取,750kV和500kV按IOm高50年一遇选取。
16、考虑到中、重冰线路事故率高,如果为提高其可靠性,加大设计荷载,则又会使线路的投资和材料消耗显著增大。兹将西南地区部份重冰线路各冰区耗钢指标(tkm)对比列出如下:表31工程名称电压(千伏)设计冰厚(mm)备注102030南九线22013.9627.1037.20导线IX40Omm2天贵线50027.4050.9071.70*导线4X300mm2二自I回50044.0077.30160.90导线4X40Omm2二自11回50043.8480.40132.22导线4X400mm2二自In回50041.4287.82163.70导线4X40Omm2*实际设计条件为:20mm设计,40mm验算。考虑到
17、110330kV线路在系统中的重要性存在一定的差别,为了合理配置国家资源,在中、重冰线路设计中应根据各工程实际安全需要,对其运行可靠性相应地予以区别对待。为此,本规定在上述分类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将线路工程细分为三类,即适当地提高了系统中部份重要的220kV、33OkV线路荷载水平,以便在合理投资的基础上,把重要线路冰害事故的损失降到最小,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具体分类如下:一类:750kV500kV,重要33OkV二类:一般330kV,重要22OkV三类:22OkV及IlOkV从定性方面衡量,三类不同等级的中、重冰线路在遭遇如2008年12月南方地区类似的大冰凌情况时,各类线路的安全运行水平,
18、原则上应是:一类线路基本上仍能安全运行;二类线路仅在个别地段出现少量过载性事故;三类线路容许有一定程度破坏性事故。4术语及符号4. 1术语按照规程编撰要求,补充与中、重冰区相关的术语及相关解释并附以英文译名。5. 2符号根据正文中使用情况,增加本章节,将多处引用的符号列入4.2节。5路径5.1 保留原重冰规定第2.1条精神,略作文字修改。中、重冰线路路径方案的选择,原则上应综合各方案的覆冰情况、地形、交通维护条件、路径长度、投资费用和材料消耗,以及事故后果等因素进行技术经济比较,然后予以确定。但鉴于目前各地区对冰凌资料的掌握和对冰害特性的认识还不够,尚难以可靠地保证中、重冰线路的安全运行,在这
19、种情况下,为了避免对中、重冰线路的“事故多发性”、“抢修困难”、“事故损失大”等难以量化,而又会长期困扰运行部门等不利因素能予以重视,因此,强调在路径大方案选择中应偏于安全,故在条文中特别提出应在保证运行安全的情况下进行技术经济比较与选择。在现场确定路径走向时,仍然应把“避开严重覆冰地段”作为一个重要条件来考虑,也是因为严重覆冰地区线路的冰害事故,目前尚无可靠的防止措施。而一些采用避冰和改道的重冰线路运行情况却有了显著改善。如:湖南IlokV柘湘线,1964年2月在#219#220杆发生冰害事故,于1965年改道避冰后,运行情况良好。云南HOkV阳昆二回线于1962年2月将老鹰山长约8km一段
20、进行改道,避开重冰区后,运行良好。滇东北地区IlOkV宣以线于1964年将大竹山长约6km一段改道,避开严重覆冰区,取得良好效果。从上述资料可以看到:线路的安全运行与否,与路径关系很密切,而一般中、重冰线路通常都存在有“避冰方案”可供比较选择。如果在现场确定路径走向时能重视避冰方案的选择工作,是能够选出较合理路径的。5.2 保留原重冰规定第2.2条精神,略作文字修改。这些都是在已有重冰线路运行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可贵经验,要求在现场确定路径走向时,应尽量做到的一些事项。1、已有的重冰线路运行经验表明,严重覆冰地段线路,不但造价高,而且往往由于冰凌资料缺乏,设计所估算的冰厚条件,很难符合现场的实际情
21、况,以致不时出现破坏性冰害事故,给运行带来巨大的损失和长期隐患。所以,在现场确定路径走向时,对于通过调查,访问或将现场判断所确定的严重覆冰地段应尽量予以避开。覆冰污秽地区线路,除常温条件下会出现污闪事故外,在覆冰季节更会因覆冰绝缘子串绝缘强度下降而出现冰闪事故。而且,在目前的条件下,防止冰闪的有效措施还限于增加绝缘串长度,即降低工作电压下沿冰面闪络时的电位梯度。这将直接影响塔头尺寸,而且随着电压等级升高而愈益显著,所以,在设计中对这类地区也应尽量避开。2、要求线路尽量沿起伏不大的地形走线是因为:中、重冰线路定位档距不宜太大,同时要求各档距间尽量均匀,以减少不平衡张力;其次,各相邻档的高低差也要
22、求小一些,以避免脱冰跳跃和不均覆冰时引起悬垂绝缘子串上翻,碰坏绝缘子和出现永久性接地故障。3、根据已有工程的运行经验,凡属垃口、风道等处,受气流抬升和速度增大的影响,覆冰比其它地段显著增大,常常引起冰害事故。如湖南IlOkV拓湘线#219-#220档横跨娅口,档距309m,距#219杆60-180m一段刚好处在境口所形成的风道中,1964年2月覆冰时,处于风道中的导线上冰凌荷载达115Nm,而在风道两侧的导线上仅有簿冰。贵州UOkV六水线N63N印档距339m,横跨在一迎风坡的风口处。虽已按20mm重冰设计,但由于覆冰比相邻地段显著增大,致使66-67年和76-77年两个大冰凌年,均在该档导线
23、耐张线夹处,造成过载性断线事故,第一次导线铝股全断,钢芯从线夹中抽出;第二次导线铝股和钢芯同时被拉断。而附近各段线路却运行良好。此外,还可从现有观冰资料中看到,在山区,在同一大气覆冰条件下,各点因地形因素影响,而使覆冰量差别很大。如四川黄茅城观冰站、点。19851986年冬大冰凌时期,各站、点的实测资料如表51:表51站点名称黄茅境站老林口点五指山点七里坝点相对位置主站主站东偏南23km主站东偏北71.0km主站西南95.0km高程(m)2835210015003100覆冰量(Nm)31.1246.055.011.4又如二郎山观冰站资料如表5-2所示,覆冰量与冬季主要覆冰气流的相对关系非常密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重冰区 架空 输电 线路 设计 技术 指引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955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