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颐和园老年公寓(养老院)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丹东颐和园老年公寓(养老院)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丹东颐和园老年公寓(养老院)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9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核准通过,归档资料。未经允许,请勿外传!丹东颐和园老年公寓(社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总论11.1 项目背景1281.2 可行性研究编制依据28291.3 可行性研究范围291.4 项目概况29-311.5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312、需求分析322.1 老龄人口及抚养情况32-342.2 老龄服务业发展现状34-352.3 需求分析35-37372.4 本项目服务对象3、建设规模373.1 建设规模373.2 建设标准373.3 建设内容37394、场地选择394.1 场地选择394.2 场地条件40505、建筑方案5.1 指导思想和原则5052戈U505.3 建筑方案535451,-VI
2、55.5 建筑结构设计65665.6 结构选型66685.7 建(构)筑物一览表(表5.1)685.8 主要设备一览表(表5.2)69725.9 配套设施(表5.3)(表5.4)72766、环境保护76-807、节能808282868、消防9、职业安全卫生8610、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表10-1)869011、项目实施进度表(表111)9112、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929813、工程招标与施工方案99-10014、经济与社会效益分析10()10415、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1041051、总论1.1 项目背景1.1.1 项目名称丹东颐和园老年公寓(社区)建设项目1.1.2 承办单位有限公司法人
3、代表:经营范围:注册资本:1.1.3 承办单位概况本项目承办单位为有限公司,该公司实行市场化运作,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有限公司法人代表,男,中共党员,现年50岁,有多年从事房地产开发和老年工作的经验。1.1.4 项目提出背景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1.4.1 我国、我省、我市老龄化现状和问题。自1999年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以来,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并日益呈现高龄化、空巢化趋势,需要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剧增Q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78亿,占总人口的13.26%,力口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任务十分繁重。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各
4、地出台政策措施,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使我国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养老机构数量不断增加,服务规模不断扩大,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截至2010年底,全国各类收养性养老机构已达4万个,养老床位达314.9万张Q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进一步改善,社区日间照料服务逐步拓展,已建成含日间照料功能的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1.2万个,留宿照料床位1.2万张,日间照料床位4.7万张。以保障三无、五保、高龄、独居、空巢、失能和低收入老人为重点,借助专业化养老服务组织,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等服务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初步形成。养老服务的运作模式、服务内容、操作规范等也不断探索创新,积累
5、了有益的经验。但是,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着与新形势、新任务、新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缺乏统筹规划,体系建设缺乏整体性和连续性;社区养老服务和养老机构床位严重不足,供需矛盾突出;设施简陋、功能单一,难以提供照料护理、医疗康复、精神慰藉等多方面服务;布局不合理,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政府投入不足,民间投资规模有限;服务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行业发展缺乏后劲;国家出台的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服务规范、行业自律和市场监管有待加强等。辽宁省老年人口现状及问题依据全省14市老龄办的统计数据,2011年末,全省总人口为4269万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724万人
6、,占总人口的16.96%,与2010年相比,老年人口增加近33万人,增幅为4.76%。我省老龄化程度较高,与全国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3.70%相比,高出3.26个百分点。从各市老年人口情况上看,沈阳市、大连市的老年人口均已突破百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分别为18.53%和18.85%,分别高出全省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1.57个百分点和1.89个百分点。在全省724万老年人口中,城镇老年人口为374万,农村老年人口为350万。从分布上看,沈阳、大连、鞍山、抚顺、本溪和丹东等六市城镇老人多于农村老人。老年人口年龄构成:60-69岁老年人口4533605人,占老年人口总数62.61%7079岁老年
7、人口1829965人,占老年人口总数25.27%80-89岁老年人口779699人,占老年人口总数10.77%90-99岁老年人口96465人,占老年人口总数1.33%10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471人,占老年人口总数0.02%与2010年相比,2011年末我省60-69岁老年人口同比增加35万余人,7079岁老年人口减少近10万人,80-89岁老年人口增加5.6万人,90.99岁老年人口增加2万人,百岁老人数略有减少。高龄老人:2011年末,全省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达87.8万人,占全省老年人口的12.12%.百岁老人:2011年末,全省10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471人,较2010年末减少
8、26人。其中男性470人,女性10()1人,男女比为1:2.13。城镇百岁老人772人,农村百岁老人699人。全省平均每万名老年人拥有百岁老人2.03人。失能与半失能老人状况:根据各市老龄办统计数据,全省老年人口中健康老人达到3676126人,所占比重为50.77%,较2010年末增长1个百分点。患有老年慢性病和其他疾病的老年人所占比重为49.23%。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之和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6.67%。空巢老人:随着城市、农村青壮年外出上学、就业、经商、务工等情况的出现,造成大量家庭“空巢”,同时随着生活方式的转变,子女与父母同城、异城分别居住情况也十分普遍。截至2011年末,全省“空巢老人
9、”达到304万人,占全省老年人口总数的41.98%。见表5。地市总人口(八)老年人口(人)占总人口比例同比增幅老龄化省内排名沈阳市72243411338660.18.53%8.92%2大连市5885420110962118.85%4.96%1鞍山市。3515573610357+17.36%4.24%5抚顺市2201232o35420016.09%4.95%09本溪市。1543434278259.18.03%8.45%4丹东市2410701.43755818.15%5.78%锦州市308300048320015.67%0.21%10营口市2354521,38910516.53%1.69%7阜新市
10、192050631301016.30%0.55%8辽阳市。183328931563817.22%3.32%6铁岭市305803147376815.49%5.08%12朝阳市341300453205415.59%3.51%11盘锦市,132940617714113.32%.5.41%14葫芦岛291447042863414.71%2.52%p13合计42686928.724120516.96%4.76%图32011年全省老年人口分段年龄情况+372-T5jfS0-55更,U图42011年与2010年老年人口分段年龄情况对比表42011年末辽宁省14市失能、半失能老人情况地市老年人口总数(人)失能
11、、半失能老人占老年人口比例总和。失能老人数(人)占老年人口比例半失能老人数(人)占老年人口比例辽阳市。31563825.82%4751815.05%3396510.76%阜新市31301025.45%3296410.53%4669214.92%盘锦市17714124.26%J157888.91%2718615.35%葫芦岛市42863419.87%41143.9.60%4401510.27%沈阳市。133866019.75%970697.25%16725412.49%鞍山市61035717.25%377346.18%6755611.07%铁岭市。47376816.00%292156.17%46
12、5879.83%抚顺市。354200-15.03%200485.66%33184.9.37%本溪市。27825914.44%173626.24%228248.20%锦州市。48320014.25%291326.03%397438.22%朝阳市53205413.55%281065.28%d439928.27%大连市1109621-12.86%41541.3.74%1011089.11%丹东市。43755812.23%217684.97%317387.25%营口市。38910510.80%186634.80%233466.00%合计724120516.67%478051、6.60%729190.1
13、0.07%表52011年末辽宁省14市“空巢老人”情况地市老年人口总数(人)空巢老人数(人)占老年人口比例葫芦岛市。428634J22664552.88%沈阳市133866069624852.01%鞍山市61035728670546.97%营口市38910518165446.69%抚顺市35420016280545.96%辽阳市31563814491445.91%盘锦市1771417514842.42%丹东市43755817508740.01%大连市110962140484136.48J铁岭市473768o16904835.68%锦州市483200166437e34.44%阜新市313010-
14、10477933.47%本溪市2782598792931.60%朝阳市53205415735029.57%合计7241205.303959041.98%养老服务机构:2011年末,全省城乡各类养老机构达到1714家,养老床位总数达到了18万张,同比增长12.5%。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达到了25张,高于全国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19张的水平。全省共有公办养老机构914家,养老床位10万张,其中城市养老机构123家,养老床位2.7万张;农村养老机构791家,养老床位7.3万张。全省共有民办养老机构800家,床位8万张。UZJ养老床位数公办养老机 构UI民办养老机 构一养老机构-公办养老机 构
15、床位数民办葬老机 构床位数图82011年全省养老机构和养老床位情况丹东市老龄化状况和问题丹东市早在1997年就已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与国内一些中小城市相比,我们的老龄化速度、步伐都是名列前茅的。自进入21世纪以来,我市人口老龄化更是呈现出了4个突出的特点:发展速度迅猛。目前,丹东市总人口242.6万人,其中老年人40.1万人,占总人口的16.5%;比全国的13.7%高2.8个百分点;在全省排大连(17.5%)之后,位居第二;人口老龄化发展不平衡(人数多,比例失衡)。2010年全市40.1万老年人口中,城镇中有16.84万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41.99%。农村23.26万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58
16、.01%。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大大高于城市;收入低,未富先老.多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我市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方面仍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问题:一是社会养老意识不足。全社会普遍缺乏对养老问题紧迫感。二是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保障范围相对较窄,保障水平还比较低。在城市,老年人退休后,特别是企业退休人员领取的养老金数额普遍较低,城市职工的医疗保险也存在诸多弊端,透视了我们的养老保险政策还不够科学和完善。问题的重点还在农村,农民的养老保险还没普及,医疗保险更是起步晚,新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很多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鳏寡孤独老年人的供养水平还不高
17、,目前只是局限于温饱型。在我市,一个未富先老的特征表现的十分明显,养老服务陷入了高需求、低收入的怪圈。三是经济基础薄弱,为老服务基础设施差。从全市情况看,由于我市整体经济形势、经济总量都不好,不仅各级政府对老龄事业的投入有限,而且缺乏统筹兼顾和系统规划,投资的随意性很大,为老服务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甚至很差。不仅无经费、缺人员;而且空间小、功能弱。可以说缺少资金的支撑,是社区开展为老服务的瓶颈。再从养老机构床位供不应求这方面也可以透视出这个问题。截止2010年底,丹东市全市城乡有各类养老院所58家(其中,国办5家、民办53家),总床位数4511张,60岁以上老年人每千人仅有床位1.1个多点。而在一
18、些发达国家,每1000名老年人平均有养老床位70张。近10年来,民办养老机构成为我市机构养老的生力军,但多数机构规模小、档次低,缺少发展后劲。四是涉老服务形式单一,为老服务缺乏规范标准。目前我们现有的涉老服务范围较窄,服务形式又比较单一,只是局限于增加几所民办养老院、托老所、日间照料室,在一定范围内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增设几间老年活动室和文体娱乐器材等。在具体的服务上,还只限于日常生活护理和照料,离老年人的全方位、高层次的物质和文化的综合需求更是相差甚远。在为老服务行业中,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服务水平千差万别,更重要的是缺乏一套统一规范的涉老行业服务标准。1.1.4.2 社会养老
19、服务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是在“未富先老”、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历史欠账较多、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的形势下发生的,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任务十分繁重。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应对人口老龄化、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且正在以每年3%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是同期人口增速的五倍多Q预计到2015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21亿,约占总人口的16%;2020年达到2.43亿,约占总人口的18%。随着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的加剧,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数量还将持续增长,照料和护理问题日益突出,人民群众的养老服务需求日益
20、增长,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已刻不容缓。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适应传统养老模式转变、满足人民群众养老服务需求的必由之路。长期以来,我国实行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养老模式,但随着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实施,以及经济社会的转型,家庭规模日趋小型化,家庭结构日益普遍,空巢家庭不断增多。家庭规模的缩小和结构变化使其养老功能不断弱化,对专业化养老机构和社区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解决失能、半失能老年群体养老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当务之急。目前,我国城乡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约3300万,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9%。由于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和生活节奏加快,中青年一代正面临着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
21、,照护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力不从心,迫切需要通过发展社会养老服务来解决。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扩大消费和促进就业的有效途径。庞大的老年人群体对照料和护理的需求,有利于养老服务消费市场的形成。据推算,2015年我国老年人护理服务和生活照料的潜在市场规模将超过4500亿元,养老服务就业岗位潜在需求将超过500万个。在面对挑战的同时,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已越来越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关心、社会广泛关注、群众迫切期待解决的重大民生问题。同时,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城乡居民收入的持续增多,公共财政更多地投向民生领域,以及人民群众自我保障能力的
22、提高,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已具备了坚实的社会基础。1.1.4.3 内涵和定位.(一沐语(一)1、老年公寓老年公寓式专供老年人集中居住,符合老年体能心态特征的公寓式老年住宅,具备餐饮、清洁卫生、文化娱乐、医疗保健服务体系,是综合管理的机构养老住宅类型。(一)2、老龄阶段60周岁及以上人口年龄段。80周岁及以上人口为高龄老人。(一)3、自理老人生活行为完全自理,不依赖他人帮助的老年人。(一)4、介助老人生活行为依赖扶手、拐杖、轮椅和升降设施等帮助的老年人。(一)5、介护老人生活行为依赖他人护理的老年人。(二)内涵。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是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以满足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提升老年人生活
23、质量为目标,面向所有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紧急救援和社会参与等设施、组织、人才和技术要素形成的网络,以及配套的服务标准、运行机制和监管制度。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应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着眼于老年人的实际需求,优先保障孤老优抚对象及低收入的高龄、独居、失能等困难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兼顾全体老年人改善和提高养老服务条件的要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是坚持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参与,不断完善管理制度,丰富服务内容,健全服务标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的持续发展过程。本建设规划仅着眼于构建体系建设的基本框架。(三)功能定位。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丹东 颐和园 老年公寓 养老院 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 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9557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