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市浔阳区第一中学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九江市浔阳区第一中学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江市浔阳区第一中学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10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核准通过,归档资料。未经允许,请勿外传!九江市潺阳区第一中学可行性研究报告江西某某某工程咨询有限公司2009年10月目录第1章总论11.1 项目概况11.2 报告编写的依据及研究范围21.3 工程主要技术经济指标31.4 结论与建议41.5 建议6第2章项目提出的背景和必要性72.1 项目建设背景7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0第3章功能定位及需求分析153.1 功能定位153.2 需求分析16第4章项目建设地点与建设条件234.1 地理位置234.2 建设区域概况234.3 校址现状及建设条件分析26第5章项目建设方案295.1 指导思想与原则295.2 项目建设目标305.3 项目总体规划3
2、15.4 项目建设方案与规模35第6章公用工程方案506.1 道路工程506.2 给排水工程526.3 消防工程586.4 空调与通风工程626.5 供电、照明与防雷工程626.6 停车场676.7 广播、通信网络工程676.8 燃气工程766.9 绿化工程766.10 公用工程的工程量77第7章项目招标和项目实施进度计划787.1 项目招标787.2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79第8章环保、消防及节水、节能818.1 环境质量标准818.2 项目对环境的影响818.3 施工期、运营期的环保工作828.4 环境影响综合评价838.5 节水848.6 节能84第9章项目组织机构和人力资源配置869.1
3、组织机构869.2 人力资源配置86第10章投资估算和资金来源8810.1 投资估算8810.2 资金筹措及及使用计划96第11章社会评价9711.1 项目效益分析9711.2 项目对社会的影响分析10011.3 项目与所在地互适性分析10111.4 社会评价结论103九江市潺阳区第一中学可行性研究报告第1章总论1.1 项目职项目名称:九江市潺阳区第一中学承办单位:九江市第一中学承办单位概况:本项目选址九江市涪阳区香蜜北的莲塘尾。建议本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92400m2(生均30.8平方米),扣除道路、绿化面积1255211实际净用地面积为79848m2.本项目规划办学规模为60个班,在校生人数
4、3000人,教职工400人;项目总建筑面积为90534.6m2(生均30.18平方米),其中教学用房41536.6m2,设有行政综合楼、普通教学楼、实验楼、电教中心、图书信息中心、社科文艺中心、食堂、教职员工和学生宿舍,有兼大型集会功能的体育馆和其它附属用房、游泳池、40Onl标准环形跑道的田径运动场、篮球场等体育设施和校内道路及绿化用地等。本项目的容积率为0.86,建筑密度为22%,绿化率为48.1%(按净用地面积计算)。本项目工程建设的投资包括了与建筑工程相关的设备(如给排水消防设备、供电照明、综合布线、通风设备等工程设备),但不包括教学设备(实验仪器、电化教学设备、教学课桌椅、电脑等)、
5、办公及会议室设备、空调、厨房、太阳能设备等方面的投资。本项目总投资估算为35107万元,其中主体工程投资27296万元,市政配套工程投资7811万元。资金来源为:市财政拨款14043万元,区财政拨款21064万元。1.2 报告编写的依据及研究范围1.2.1 报告编写的依据(1)九江市发改局关于九江市潺阳区第一中学项目建议书的批复(深发改2008590号);(2)国家教委关于评估验收100O所左右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的通知(教基199517号)(内附示范性普通评估验收标准);(3)江西省教育厅关于建立江西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督导验收制度的通知(试行)(粤教督200214号);(4)江西省教育
6、厅关于启动“1521”工程建设示范性普通的通知(粤教督200219号);(5)江西省普通新课程样本学校装备标准(试行)2008年8月;(6)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7)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建标2002102号);(8)江西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江西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督导验收方案(试行,2008年5月);(9)九江市渭阳区红领中学项目建议书。1.2.2 研究范围本报告研究范围包括:九江市潺阳区第一中学校区建设项目的背景、必要性、校址选择、建设规模、建设方案、公用配套设施、环保、绿化、建设进度计划、招投标计划、投资估算和社会效益分析等。1.3 工程主要技术经济指
7、标表1-1九江市潺阳区第一中学项目建设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表1J-项目内容单位指标备注1总用地面积!D2924002净用地面积m2798483总建筑面积m290534.64容积率0.865生均用地面积m230.86生均建筑面积m230.187建筑用地面积m2203038建筑密度%22.09绿化面积ID23837510绿化率%48.111用水量m3/d121412总用电容量kVA3025变压器容量13投资总额万元3510714区财政拨款万元2106415市财政拨款万元1404316建设期月1617办学规模(教学班)班6018教职工定员人40019学生人数人300020正常年净财政拨款收入万元47
8、8121正常年学费收入万元91122正常年支出万元569223正常年收支结余万元01.4 结论与建议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的强劲发展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坚实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国家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跨入知识经济时代的教育,已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性、先导性、基础性的关键领域。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普九”完成,高校扩招,江西省已清醒地认识到阶段教育已成为教育发展的“瓶颈”!建设示范性普通,实现普通教育发展规模与效益、数量与质量的统一,是摆在基础教育面前的重要任务。九江市委、市政府把教育纳入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教育发展与城市
9、建设同步规划,在发展程度上科学合理地适度超前,力求能满足人口、经济、社会、自然的发展需要。按照九江市的规划,沼阳区将建设成为21世纪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化中心城区。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区,必须发展与其相适应的现代化教育。随着涪阳中心区的全面开发,潺阳经济与社会的蓬勃发展及其美好的前景,对潺阳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而言,创造了许多有利的条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一中学教学设施完善、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水平较高,是九江市重点中学、江西省一级学校。随着学校教学水平、教学质量和综合办学实力的不断提高,第一中学在社会的知名度也不断提高,第一中学学位(包括初中学位和学位)的社会需求越来
10、越大。但是由于场地的限制,现有的校舍和占地规模已难以满足社会需求,只有扩建方能满足社会对第一中学的学位需求,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第一中学学位不足问题,满足沼阳中心城区全面开发建设对教育的需求,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江西省及九江市确定基础教育发展目标的要求,第一中学初中、分离办学,是非常必要的。这样既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初中、学位紧缺的问题,缓解九江市学位紧缺与城市高速发展的矛盾,又能集中资源、师资等优势办好初、,有利于提高资源的使用率,有利于推动素质教育在学校的全面实施,有利于实施名校发展战略,使第一中学成为在区属同类中学中,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特色名校。可见,本项目的提出是
11、顺应天时,迎合民意,响应和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家和省市等各级政府的号召,发展基础教育,为实现科教兴国、兴市的宏伟目标做贡献。它既适应了九江市城市建设发展和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又配合了涪阳现代化中心城区建设,也符合江西省教育的总体规划要求,对推动城市建设和九江市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长远意义,有良好的社会效益。1.5 建议1、学校拟建地址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环境优美。然而周边的山体及山上的植被已有不同程度的破坏,因此应采取措施做好防洪护坡工程,确保安全。同时应注意环境保护,避免自然景观遭受破坏,水源受到污染。2、本项目建设用地经多方努力于2008年7月9日,市规划与国土资源管理局批复的用地方案面积约为
12、77400平方米(方案号:2008-500-066)o此用地面积比九江市制订的“1521”工程方案标准的要求略低了一些。为使项目建设满足国家、江西省关于国家示范性高级中学的标准及九江市制订的“1521”工程方案标准的要求,并使项目建设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应尽快落实地块东面约L5万平方米的建设用地。3、本项目的建设以2010年9月开学为最终目标(工程建设则要在7月底完成),而目前刚开始项目的前期工作,工程建设时间紧。因此,本着项目的特殊性,建议政府各有关部门对本项目的前期工作能特事特办,以加快项目的前期工作,从而保证项目按计划完成。第2章项目提出的背景和必要性2.1 项目建设背景中共中央、国务院提
13、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又提出实现“九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及2010年的主要奋斗目标,指出要实现此目标,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这就要求我们建立起面向21世纪的普通教育体制和模式,实现普高教育的高质量、高效率,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更好地为实现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服务。创建示范性普通,是国家在“九五”期间提出的教育发展的一个构想。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更为我国跨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吹响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振兴教育事业的进军号角。江西省清醒地认识到“普九”完成,高校扩招,阶段教育成为教育发展的“瓶颈”!建设示范性普通,实现普通教育发展规模与效益、
14、数量与质量的统一,是摆在基础教育面前的重要任务。于是,南粤大地,掀起了建设优质示范性普通的“旋风”!到处无不感受到人民对优质教育的渴望。为此,省委省政府确定“十五”基础教育发展目标是在大中城市和珠江三角洲基本普及教育,全省计划建设200所示范性普通,争取有100所进入全国IOoO所示范性普通行列(简称“1521”工程),扩大优质普通规模,全面提升普通教育的整体水平。今年江西省教育厅先后发出两份通知,对建设示范性普通的条件、要求、督导验收制度做出详细规定。通知要求,申报国家级示范性除达到省一级学校的标准外,还必须具备如下条件:具有60个以上教学班,在校生达到3000人以上;学校占地面积,大中城市
15、城区内的学校达到100亩,其他学校达到120亩;建有100O兆主干校园网,计算机数量与在校学生之比为1:10;专任教师学历全部达标,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或研究生学历的达到30%;学校建设硬件与软件并重,硬件以实用为主、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软件建设体现科学教育思想、反映时代精神、体现素质教育成就。九江市作为江西经济发展最快的“特区”,多年来不断增加教育投入,整体办学条件在全省、全国处于先进水平,1994年就基本普及了阶段教育,近几年全市初中毕业生升入阶段的比例达98%以上。为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的需求,九江市采取了四项措施:一是推进“教育均衡化”,共投入3.2亿元,对51所办学条件相对较差的学校
16、进行改造,基本消灭薄弱学校,又筹措两亿元进行义务教育和学校标准化建设,提高整体办学水平。二是完全中学实行初、分离办学,由此增加1500个优质学位。三是加快建设寄宿制示范,计划在5年内投资12亿元,新建8所标准较高的寄宿制,以示范学校带动一般学校,大力发展优质。四是推行办学质量承诺制,学校就培养目标、教育管理、教学改革、办学特色等内容向社会、家长和学生作出公开承诺,期限3年,由教育行政部门、社区机构、家长代表组成检查评价委员会,每年对学校实施承诺情况进行检查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除搞好硬件建设外,九江将发展优质的内涵放在课程改革和教育信息化建设上。到2009年,建成覆盖各级各类学校
17、的教育网络平台、远程教育系统、网上学校和教育信息资源库,大规模开发教学软件,完成教师全员信息化应用培训,建立优质课“虚拟学校”,提高学生信息技术教育普及率。九江市涪阳区于2002年6月成为江西省教育强区。近年来,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条件大大改善,素质教育深入推进,教育教学质量优良,教育现代化程度逐步提高。沼阳区是“江西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课程改革和课程改革分别从2002年和2008年起开始实施。区属各学校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管理规范,质量优良,在61所公办中小学中已有54所通过等级学校评估(其余7所学校均为新开办学校),其中国家级1所、省级18所、市级学校27所、区级学校8所,占
18、总数的88.5%。按照九江市的规划,涪阳区将建设成为21世纪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化中心城区。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区,必须发展与其相适应的现代化教育。随着潺阳中心区的全面开发,滑阳经济与社会的蓬勃发展及其美好的前景,对涪阳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而言,创造了许多有利的条件,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2.1贯彻国家、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实施“科教兴市”和实现九江“建设教育强市”的目标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的强劲发展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坚实基础。九江市委、市政府充分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意义,历来高度重视教育,把教育作为战略发展重点,采取重大举措,创造良好条件,确保教育在现代化建
19、设中的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地位和作用。1994年,市委领导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教育强市”。1996年,九江市委、市政府正式提出“建设教育强市”的目标;2000年4月,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要象发展高科技那样大力发展教育,加快建设教育强市,努力推进教育现代化;2011年,市委三届八次全会上,黄丽满同志特别强调“力争2008年成为全省教育强市”,把2008年建成教育强市的重大决策写入市委会议决议,列入市委、市政府2008年的工作要点;2008年2月市三届人大六次会议上,李鸿忠同志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发展教育事业,努力建设教育强市”。2008年7月,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科
20、技教育人才工作会议,以市政府名义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在今年建成省教育强市的基础上,到201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九江市委、市政府把教育纳入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教育发展与城市建设同步规划,在发展程度上科学合理地适度超前,力求能满足人口、经济、社会、自然的发展需要。在特区建立之初的1982年,市委、市政府就已做出了“教育与经济同步发展”的决策;1991年,市委、市政府确定了“教育要适度超前发展”的战略;1994年,市委、市政府进一步确立了“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教育优先发展,尤其是基础教育作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和教育事业重点优先发展,确保财政教育投入优先安排,中小学校用地优先
21、保障(新规划的必须达到等级学校标准),教育人才优先引进,教师待遇优先落实,教育问题优先解决。历届市委、市政府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全局,加快实施科教兴市的战略,始终把教育摆在适度超前、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教育发展“六个优先”。李鸿忠市长提出“教育是投资而不是开支”的新理念。从2000年起,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年递增15%以上。优先发展基础教育,全市推行学校标准化和教育均衡化、教育优质化,规划建设8所寄宿制(已建成2所,在建2所,已规划落实用地3所),建设20所国家示范性。在整体推进教育强市建设过程中,首先应抓好创建省教育强镇、强区工作,夯实教育强市基础。为了加快建设教育强区强镇,各区加大
22、财政性教育投入,近几年各区财政性教育支出占区财政支出的比例年均达到25%以上;镇一级教育投入比例更大;村一级的办学积极性也十分高涨,有的村提出“宁愿每年少分红,也要出钱办教育”。全市形成“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民以支教为荣”的良好氛围。到2011年底,全市20个镇中的18个镇被评为省教育强镇,全市6个区均建成省教育强区。九江的教育在数量规模、层次结构、质量水平、办学效益等方面不断稳步发展,成绩显著,获得了江西省第一个“教育强市”的荣誉称号。为使九江教育迈上更高台阶,紧跟时代发展步伐,2008年7月,九江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科技教育人才工作会议,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决定,提出了
23、九江市今后教育发展的奋斗目标、指导思想和任务措施。总的奋斗目标是,在2008年建成教育强市的基础上,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到201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发展的主要指标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当时的平均水平。为实现此目标,九江市将优化教育资源结构,构建起各级各类教育相互衔接沟通、配套协调的现代教育体系,建立终身教育制度健全完备的学习型社会。九江市将在加快高等教育发展、妥善解决非户籍常住就业人口子女入学、规范发展民办教育、统筹整合资源、搞好教育规划与布局、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工作重点难点上狠下功夫。展望未来,九江教育将抓住大好机遇,向高标准、高质量的目标不断迈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九江市 浔阳区 第一 中学 可行性研究 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955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