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智能制造与产业转型升级“十四五”发展规划.docx
《南昌市智能制造与产业转型升级“十四五”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昌市智能制造与产业转型升级“十四五”发展规划.docx(8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南昌市智能制造与产业转型升级“十四五”发展规划南昌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刖百“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进入从规模增长向质量提升的重要窗口期,制造业发展同样进入关键时期。作为制造强国建设的主攻方向,智能制造发展水平关乎我国未来制造业的全球地位,对于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巩固壮大
2、实体经济根基,建设数字中国具有重要作用。加快发展智能制造产业,是实现新兴产业发展与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有机结合的最佳途径,对促进科学技术发展和生产方式变革,形成产业竞争优势和新的经济增长点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技术的日趋成熟和政策的不断完善,坚持整体推进、重点突破,智能制造必将加快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步伐。放眼世界,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等不断突破,并与先进制造技术加速融合。全球科技和产业竞争更趋激烈,大国战略博弈进一步聚焦制造业,美国“先进制造业领导力战略”、欧盟“工业5.0、德国“国家工业战略2030”和日本社会5.0”等以重振制造业为核心的发展战
3、略,均以智能制造为主要抓手,力图抢占全球制造业新一轮竞争制高点。中国的制造业呈现两个特点,一是中小企业占比高,二是覆盖行业广。由此,中国的智能制造与产业转型升级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帮助数目庞大的中小企业完成制造流程的智能化、信息化升级改造。科学规划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对促进南昌市制造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具有深远意义。南昌市拥有3个营业收入过千亿元的国家级开发区,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势强劲,形成了智能制造发展的良好产业基础和市场空间。与此同时,南昌市制造业呈现出覆盖行业广和中小企业占比高的特点,如何帮助数目庞大的中小企业完成智能制造与产业转型升级的目标设定和路径
4、探寻成为“十四五”期间急需解决的重点问题。本规划作为指导南昌市“十四五”时期智能制造与产业转型升级的行动纲领,对南昌市八大产业的产业现状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分析,明确了南昌八大产业智能制造与产业转型的主攻方向、升级目标和实施路径,对南昌市制造业企业智能制造发展起到重要指导作用。同时,该规划既延续以往五年规划对智能制造的布局,又在面临新阶段、新目标、新调整的全新面貌下,指引南昌市智能制造向更深层次发展,具有继往开来的里程碑意义。第一章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2第一节发展基础2第二节存在问题8第三节面临形势11第二章产业现状分析15第一节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现状分析18第二节电子信息产业现状分析19第三节生
5、物医药产业现状分析20第四节航空装备产业现状分析22第五节绿色食品产业现状分析24第六节现代针纺产业现状分析25第七节新型材料产业现状分析27第八节机电装备制造产业现状分析28第三章指导思想及基本原则30第一节指导思想30第二节基本原则31第四章发展目标及主要任务32第一节发展目标32第二节主要任务35第五章发展路径49第一节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路径49第二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路径50第三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路径51第四节航空装备产业发展路径53第五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路径54第六节现代针纺产业发展路径55第七节新型材料产业发展路径56第八节智能装备产业发展路径(机电装备制造产业转型)57第六章
6、“十四五”期间智能制造重点项目58第七章保障措施81第一节加强统筹协调81第二节强化持续创新82第三节增强政策引领82第四节创新金融服务83第五节加快人才培育84第六节深化合作交流84附件国内外智能制造与产业转型升级路径研究85南昌市智能制造与产业转型升级“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2025)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各个环节,具有自感知、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自学习等特征,旨在提高制造业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的先进生产方式。作为制造业创新发展的主要抓手,智能制造与产业转型升级关乎南昌制造业的未来发展,对于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7、,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作用。为把握新机遇、迎接新挑战,根据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江西省”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江西省“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南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关于制定南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C)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等规划部署,结合南昌制造业实际,特制定本规划。第一章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十三五”期间,南昌市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国家战略部署,积极主动对接“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战略,发挥本市在国内工业领
8、域产业链较为完整、创新链协同较强、资源链相对集聚的综合优势,将智能制造及数字化转型作为增强南昌制造业竞争力的主攻方向,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显著成就,为“十四五”时期南昌智能制造发展及产业转型升级奠定良好基础。第一节发展基础(一)总体发展稳中有进,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南昌市紧紧把握国际经济发展趋势、产业发展动向及智能化转型需求,科学制定产业发展顶层设计,促进产业结构效益不断优化提升。“十三五”期间,南昌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超过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稳步增长,由2016年的6161.5亿元攀升至2020年的7346.9亿元,增长19.2%o201620
9、17201820192020南昌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图1全国及南昌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2016-2020年)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南昌市统计局8000. 07000. 06000. 05000. 04000. 03000. 02000. 01000. 00.020162017201820192020图2南昌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2016-2020年)数据来源:南昌市统计局“十三五”以来,南昌市以转型创新为引擎,全力实施“一核两重”产业发展战略,强产业、促改革、谋创新,全市经济转型升级结构趋优,增长动力逐步多元化平衡化,高质量发展模式更趋成熟稳定。“三二一”产业格局显现,三次产业
10、结构比由2016年4.4:51.3:44.3优化为2020年4.1:46.6:49.3,服务业占比超过工业占比,标志南昌市已进入工业化后期。100. 0%60.0%40.0%0. 0% 20162017201820192020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图3南昌市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20162020年)数据来源:南昌市统计局(一)智能制造体系成型,创新能力重点提升南昌智能制造体系建设基本成型,创新驱动能力持续增强,在构建创新型社会、引领江西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战略地位越来越凸显。“十三五”期间,全市研发经费投入持续增长,由2016年的71.4亿元上升至2019年的101.2亿元,研发经费投
11、入强度(研发经费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为1.81%,中山大学南昌研究院、天津大学南昌微技术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西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南昌研究院、哈工大机器人(南昌)智能制造研究院、江西省智能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南昌智能新能源汽车研究院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落地运行。O 120.101.2rfOooooog 口口立口仇8 6 4 22016201720182019图4南昌市研发经费投入(2016-2019年)数据来源:南昌市统计局“十三五”期间,全市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不断攀升,由2016年的新认定184家激增到2020年的新认定913家;江西省唯一的市级综合性科技创
12、新公共服务平台一一南昌科技广场建成。此外,南昌市在全省设区市率先出台并实施南昌市高新技术企业量质“双提升”行动方案等三个方案,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国家级创新平台数量、技术合同交易额均名列全省第一。图5南昌市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2016-2020年)刎郑当4%郑浜怩叔W浜数据来源:南昌市科技局“十三五”以来,南昌以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为重点,加快推进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培育建设了一批企业技术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制造业创新中心。截至2020年12月,南昌市累计建成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93
13、个,其中国家级技术中心9个、省级技术中心120个、市级技术中心64个;培育两家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两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建立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1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11家。(三)智能制造成果显现,质量效益不断提升“十三五”期间,南昌市始终坚持智能制造主攻方向,质效提升与总量扩张并重,南昌市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从2016年的361.1亿元攀升至2020年的444.9亿元,增长23.2%。南昌市将数字经济定位为新动能培育“一号工程”,2020年全市数字经济实现营业收入1315.43亿元。南昌市作为全国首个打响城市级VR产业发展基地的城市,2020年VR相关产业营业收入超过220亿元。500.04
14、44.9mil里400.0(Q300.0号5T-200.0董100.00.0图6南昌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2016-2020年)数据来源:南昌市统计局“十三五”期间,南昌市深入推进绿色工厂建设,打造绿色产业链,构建了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高新区入选国家级绿色园区,全市累计培育国家级绿色工厂11家,省级以上绿色园区1家,承担国家绿色制造系统集成项目企业3家;煌上煌、晶安高科、联创电子等企业成功申报国家绿色制造系统集成项目。“十三五”期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30.1%o(四)区位集聚基本形成,发展势能加速汇聚“十三五”期间,南昌智能制造区位集聚基本形成,“
15、三核、四区、多群”发展格局更加巩固: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后简称“高新区”)重点发展光电及通信产业集群、航空产业集群;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后简称“经开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南昌小蓝经济技术开发区(后简称“小蓝经开区”)重点发展汽车和医药产20162017201820192020业集群;安义工业园重点发展铝合金塑钢型材产业集群;长陵工业园区重点发展汽车产业集群;进贤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医疗器械产业集群;昌东工业园重点发展针织服装产业集群;昌南工业园重点发展机械加工产业集群。“十三五”期间,南昌市坚持实施新型工业化核心战略,工业投资持续增长,累计推进重大重点项目793个,总投
16、资额4939亿元,推动欧菲光电、华勤电子迈入百亿企业行列,美晨、龙旗、同兴达等骨干企业跨上50亿元台阶。2020年,遴选了江铃小蓝富山汽车生产基地、经开区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中国商飞江西生产试飞中心、华勤南昌研发生产基地、中微半导体装备制造、济民可信百亿药品生产基地、上海沪工航空产品制造、江西兆驰光元总部及新增封装生产线扩产项目等工业标志性工程项目,既有科技含量、也有项目体量、更有带动能量,为“十四五”时期产业高质量发展积蓄了强劲动能。第二节存在问题(一)源头创新动力不足,持续支撑能力薄弱南昌市的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较为薄弱,多数企业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水平较低,研发投入不足,核心关键技术缺失
17、。“十三五”期间,南昌市没有企业获得“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认定,较长沙市(8家)、武汉市(7家)、合肥币(5冢)、郑州市(3冢)存在在较大差距。2019年,南昌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为101.2亿元,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研发经费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仅为1.81%,在中部省会城市中排名倒数。图7 2019年中部省会城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情况及研发投入强度 数据来源:各城市统计局(e妈咽Y常架由运(收N)-k :阴 caN 将衰理事箍6z(二)整体盈利水平较低,低端分工阻碍转型南昌市的支柱产业多处于产业链中附加值较低环节,自主品牌企业尚未形成规模、缺乏核心竞争力。制造业效益提
18、升乏力,将对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发展带来不利影响。2019年,南昌市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为6997.1亿元,利润总额仅为345.1亿元,在中部省会城市(安徽省合肥市未统计)中排名靠后。一方面,制造业企业资本积累相对不足,直接影响企业对研发、设计等创新领域的投入,也制约了企业开展设备改造更新。另一方面,制造业整体效益不高,所处环节较低端,阻碍了全市就业人口整体素质的提升,对进一步引进高端人才促进产业升级不利。(WZ)择,叛民哀区Y孝寺胸 百HT占蟹馨出蓍部领稳-S-肝6SZ图8 2019年中部省会城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及利润总额 数据来源:上述城市统计局(三)企业改造意愿淡薄,智能装
19、备服务短缺当前,南昌企业普遍意识到智能制造的重要性,但智能化改造成本高制约了企业的改造意愿,大部分企业只能依赖自有资金进行技术升级,加之投资回报期较长,企业对改造成本及改造成效回报极为敏感。此外,由于缺少专业的智能装备制造商、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商及第三方咨询机构进行定制化开发服务及悉心指导,大部分企业对于如何实施智能化改造以及具体实施路径的认识存在偏差、信心不足。(四)资源约束日益趋紧,人才匮乏制约发展南昌总体上尚未完全摆脱低成本、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发展方式,劳动成本不断上升、资源和能源大量消耗、环境严重污染和效率低下等问题仍旧存在,企业经营成本日益提高,资源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愈发显
20、著。同时,其他城市和地区依靠自身产业基础优势,并出台一系列相关优惠政策,不断吸引优质企业和优秀人才聚集,而南昌市相关人才配套政策相对滞后。智能制造涉及研发、生产、管理、销售、物流等各个环节,而缺少相关专业人才将会导致智能制造实施效果不理想或研发周期过长等问题,对南昌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带来巨大挑战和威胁。第三节面临形势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处于历史交汇的“十四五”时期是南昌大有可为但充满挑战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区域竞争将面临更加激烈的“挤压”,“爬坡过坎、转型升级”将是南昌“十四五”时期最显著的发展特征。(一)全球制造
21、格局调整,战略支点定位凸显从国际格局来看,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中美贸易摩擦、世贸组织陷入危机等全球经济不确定性陡增,第三次全球化浪潮步入深度调整。欧美发达国家对机器人、芯片、工业软件等核心技术封锁力度不断加大,对光刻机等关键设备禁运管理不断加强,对中国科技企业通过各种措施进行高压制裁,同时主动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先进技术与资本回流欧美,跨国企业在华的投资增速出现一定程度下滑。此外,新兴经济体通过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工业化进程,东南亚等低收入国家凭借成本优势和后发优势,加速吸引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新一轮全球工业革命的大颠覆、大变革中,中国以往依靠低成本优势融入全球垂直分工体系
22、,实现产业大规模快速扩张的发展模式已不可持续,科技含量低、品质低端的产品在国际市场处于劣势。在全球制造业格局再平衡的过程中,酝酿着智能制造领域“换道超车”的历史契机,也是产业转型升级的“机会窗口”,党中央审时度势,提出了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南昌位于国家城镇化战略格局长江横轴与京九发展轴交汇处,在全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具有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重要战略地位,是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支撑极,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战略支点。“十四五”时期是我国构建双循环格局的关键时期,南昌必须大力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全面提升产品质量,同时利用完备的工业体
23、系吸引发达地区制造业转移,加速产业形态更新迭代,深度参与全国以及国际分工,发挥巨大的市场优势和创新潜能,加快打造成为新时代内陆智能制造新高地。(二)国家发展战略支撑,良性竞争态势明显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西提出了“在加快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上作示范、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上勇争先”的目标定位,为江西发展指明了方向。中部地区承东启西、接南转北,在我国区域经济板块中具有重要地位,武汉是我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门类齐全,配套能力强,支柱产业主要包括汽车制造产业、装备制造产业、光电子信息产业等;长沙形成了工程机械、电子信息、烟草食品等支柱产业和生物医药、新型材料等新型产业共同领跑的格局;郑州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南昌市 智能 制造 产业 转型 升级 十四 发展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956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