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文化村(镇)建设工作指南.docx
《地质文化村(镇)建设工作指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质文化村(镇)建设工作指南.docx(3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地质文化村(镇)建设工作指南(试行)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学会2020年5月建设地质文化村(镇)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实践和探索,是落实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目标、建设美丽乡村、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是推进地质调查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是普及地球科学知识、提高全民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为了科学、规范、有序推进全国地质文化村(镇)建设管理,明确相关技术方法和建设标准,在充分总结浙江等地建设实践经验基础上,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会同中国地质学会组织编写了地质文化村(镇)建设工作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指南重点阐述了地质文化村(镇)建设的内容与要求,共分七个部分。第一部
2、分概述了地质文化村(镇)的基本概念、基本定位、建设模式以及建设流程;第二至第六部分按照地质文化村(镇)建设流程,从选点论证、调查评价、策划设计与产品开发、建设实施到申报与评审授牌,详细介绍了各环节内容与具体要求;第七部分介绍了地质文化村(镇)宣传推广建议。指南的编写得到了浙江省自然资源厅、浙江省地质调查院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帮助。由于地质文化村(镇)建设尚处于探索起步阶段,本指南有不妥之处将及时听取意见并加以修改完善。前言I一、地质文化村(镇)概述1(一)地质文化村(镇)1(二)基本定位1(三)建设模式2(四)建设流程3二、选点论证3三、调查评价4(一)特色地质资源调查评价4(二)自然条件调查评
3、价7(三)社会经济与人文资源调查评价9四、策划设计与产品开发10(一)科普解说系统设计10(二)地学产品开发12(三)人文产品开发13五、建设实施14(一)基础设施建设要求14(二)科普解说设施建设要求14(三)服务设施建设要求15六、申报与评审授牌15(一)申报15(二)评审15(三)申报方式与时间15(四)授牌15七、宣传推广16(一)媒体宣传推广16(二)活动宣传推广16附件1地质文化村(镇)建设方案(参考提纲)17附表1-918一、地质文化村(镇)概述(一)地质文化村(镇)地质文化村(镇)是指依托地质资源禀赋,通过深度挖掘地质科学和文化,将其与乡村、乡镇建设相融合,发展特色产业和经济,
4、提升乡村、乡镇生活品质和文化内涵,形成的宜居宜业的特色村(镇)。(二)基本定位地质文化村(镇)建设按照“地质为基、文化为魂、融合为要、惠民为本”的基本定位,将地球故事与村镇历史融合、农业地质与农耕文化融合、环境地质与村民生活融合,打造“村新、景美、业盛、人和”的宜居宜业新农村、新乡镇。1.地质为基。地质资源是地质文化村(镇)建设的根基,地质演化史和人地和谐发展史是地质文化村(镇)建设的基础,地质特色是贯穿地质文化村(镇)建设过程的基调。地质文化村(镇)建设必须牢固围绕“地质”这个核心,将地质内容与地质特色贯穿地质文化村(镇)建设的始终。2.文化为魂。以地质文化为主线,通过科普故事、文学创作、文
5、艺表演等形式把地质文化和乡村文化二者“串起来、亮出来、用起来、活起来”,形成独具特色的地质文化。深挖包含地球知识、地质精神等在内的地质科学文化,保护和传承优秀的乡村传统文化。3,融合为要。地质文化村(镇)建设要实现地质知识与乡土文化深度融合;实现地质与旅游、文创、农业等产业融合;实现与美丽乡村建设、宜居示范村建设、传统村落保护、精准脱贫等政策相融合;实现与政府、企业、专业机构和村民等各类建设力量相融合。4 .惠民为本。本着惠民富民的宗旨,改善村容村貌,实现环境优美;通过特色农副产品和文创产品销售、发展民宿、全域旅游等实现农民增收;提升村民地质文化水平,让老百姓讲自己村上的地质故事,让村民实现物
6、质上富裕、精神上富有,增强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三)建设模式根据村(镇)资源禀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产业发展状况,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建设地质文化村(镇)。现阶段地质文化村(镇)有“地质+生态旅游”、“地质+生态农业”、“地质+自然教育”、“地质+生态康养”、“地质+创新创意”以及“地质+综合服务”六种建设模式。1.“地质+生态旅游”类“地质+生态旅游”类地质文化村(镇)是依托地质遗迹资源、优美生态环境以及丰富的文化资源,开发民宿、民居以及民俗等活动,发展乡村休闲游的村(镇)。5 .“地质+生态农业”类“地质+生态农业”类地质文化村(镇)是依托优质土地资源,开发富硒、富锌、绿色有机农副产品
7、,发展特色农业的村(镇)。6 .“地质+自然教育”类“地质+自然教育”类地质文化村(镇)是依托地层化石、地层剖面、地震遗迹、陨石坑、地理界线以及特色动植物等资源,结合周边乡土文化、红色文化等,开发学生研学与自然教育、劳动实践等场所,发展自然教育产业的村(镇)。7 .“地质+生态康养”类“地质+生态康养”类地质文化村是依托温泉(地热)、矿泉、森林等特色资源,开发食、药、用、住等特色产品,发展生态康养产业的村(镇)。8 .“地质+创新创意”类“地质+创新创意”类地质文化村(镇)依托村(镇)在观赏石、宝玉石生产加工与展览销售、地质勘探技术等特色地质产业方面优势,综合乡土文化等其他资源,大力推进创新创
8、意产品研发和地质特色产业创新发展的村(镇)O9 .“地质+综合服务”类“地质+综合服务”类地质文化村(镇)是综合利用多种特色地质资源,形成旅游、研学、康养和特色农产品销售等多元化综合服务产业的村(镇)O(四)建设流程地质文化村(镇)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与乡村发展和国土空间规划充分融合的原则,多方统筹协调,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其建设流程一般包括选点论证、调查评价、策划设计与产品开发、建设实施、申报与评审授牌、宣传推广等6个阶段。二、选点论证拟建的地质文化村(镇)应经专业技术人员初步踏勘,并与当地政府充分座谈和沟通后确定,建设范围可以是自然村、行政村或乡镇。拟建的地质文化村(镇)应委托地勘行业
9、队伍或地学专业机构对村(镇)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地质环境、基础设施和人口经济等进行初步调查,并充分结合国土空间规划、乡村规划等,对地质文化村(镇)建设和发展潜力进行初评,提出可行性建议。拟建村(镇)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1)村庄户籍人口不少于100人。(2)村(镇)域内具有地质遗迹、富硒富锌优质土地、优质矿泉、地质产业等特色地质资源。(3)村(镇)道路、水电、卫生等基础设施较为完善,或预期在12年内可达到较为完善。三、调查评价具备地质文化村(镇)建设可行性的村(镇)应委托地勘行业队伍或地学专业机构对村(镇)及其周边地区特色地质资源、自然条件、社会经济与人文资源等情况进行综合调查评价,掌握地质
10、文化村(镇)建设资源环境条件,为地质文化村(镇)的策划设计与建设奠定基础。(一)特色地质资源调查评价1 .地质遗迹资源(1)调查目的查明村(镇)地质遗迹资源特征及其科学价值、美学价值和经济价值,为科普、研学、旅游等特色地质文化产品开发提供资源基础。(2)调查内容调查村(镇)地质遗迹资源的类型、分布、规模、形态、地质特征、保护利用现状等基本内容,分析研究其地质背景、成因及演化,评价其综合价值,提出景观开发和地学科普建议。(3)调查方法资料收集和野外调查。收集村(镇)及周边相关地质调查成果,按照地质遗迹调查规范(DZ/T0303-2017)的要求对村(镇)的地质遗迹资源特征等进行调查,填写地质遗迹
11、资源调查表(附表1)。2 .特色土地资源(1)调查目的摸清村(镇)优质特色土地资源特征,分析土地资源利用潜力,为有效利用优质特色土地资源、开发特色农产品提供科学依据。(2)调查内容调查村(镇)富硒、富锌、绿色无污染等优质特色土地资源的元素组合与含量、空间分布、规模和利用现状,调查农作物品种、产量以及富含有益元素情况,做出适宜性评价。(3)调查方法资料收集、野外调查、样品采集和测试。收集村(镇)及周边国土空间规划、土地资源调查等资料,参照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规范(DZ/T0295-2016)、天然富硒土地划定与标识(试行)(DD2019TO)等标准,开展优质特色土地资源调查评价,采集土壤和农作物
12、样品进行测试,填写特色土地资源调查表(附表2)。3 .地热、矿泉水资源(1)调查目的调查评价村(镇)地热、矿泉水资源现状和开发利用潜力,挖掘可供地质文化村(镇)开发利用的地热、矿泉水或温泉资源。(2)调查内容重点调查村(镇)天然出露泉以及地下热水出露位置、水量、水温以及用途等,特殊类型矿泉水还需调查特殊离子含量,查明水资源利用现状,评价不同水资源的可利用方式及可持续性。(3)调查方法资料收集、野外调查、样品采集和测试。收集村(镇)及周边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水利等相关调查资料,通过野外补充调查采集水样并进行测试分析,填写地热、矿泉水资源调查表(附表3)。4 .地质特色产业(1)调查目的对于具有观
13、赏石、宝玉石生产加工与展览销售、地质勘探技术等地质特色产业的村(镇),开展地质特色产业调查,为创建“地质+创新创意”类地质文化村(镇)挖掘可利用的产业发展资源和创新创意资源。(2)调查内容重点调查村(镇)地质特色产业的类型、规模、发展历史、特殊工艺流程及上下游产品等,评价地质特色产业的发展、创新潜力,提出进行地学科普、产业文化开发利用等方面建议。(3)调查方法资料收集、实地调查。收集村(镇)地质特色产业发展现状资料,通过实地调查、分析及综合研究,填写地质特色产业调查表(附表4)。(二)自然条件调查评价1 .自然环境条件(1)调查目的掌握村(镇)自然环境的主要特点和演化历史,挖掘可供开发利用的优
14、质自然环境,提升地质文化村(镇)吸引力。(2)调查内容调查村(镇)空气质量(负氧离子浓度)、植被覆盖率、气象景观(云海、雾淞、冰瀑、星空),评价不同季节的特色景色优美度和优势特点,提出可供利用的资源特色和时间节点等。调查水源类型、水质、水量、用途等,评价不同水资源的可利用方式和可持续性。(3)调查方法资料收集和野外调查。收集、调查村(镇)及周边自然地理、气候条件、气象景观、植被、环境舒适度、水资源等情况,填写自然环境条件调查表(附表5)。2 .地质安全条件(D调查目的掌握村(镇)的环境地质问题类型、分布范围及危险性,提出防治对策建议,保障地质文化村(镇)建设及发展安全。(2)调查内容调查村(镇
15、)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如地质灾害、地方病、水土污染等)的类型、位置、分布范围及威胁对象等,评价不同环境地质问题的风险,提出防控对策建议。(3)调查方法资料收集和野外调查。收集村(镇)及周边环境地质、灾害地质相关资料,开展地质环境调查,填写地质安全条件调查表(附表6)。3 .特色生物资源(1)调查目的摸清村(镇)特色生物资源,丰富村(镇)特色资源类型,服务地质文化村(镇)建设发展。(2)调查内容调查村(镇)典型特色动植物种属、保护级别、基本特征、分布区域及保护利用现状等,针对特殊用途的植物给予简单说明,提出保护利用建议。(3)调查方法资料收集和野外调查。系统收集村(镇)及周边动物、植物相关资料,开
16、展典型动植物(如珍贵保护动植物、特色名贵中草药、景观植物、特色动物等)特色生物资源的补充调查,填写特色生物资源调查表(附表7)。(三)社会经济与人文资源调查评价1 .社会经济(1)调查目的掌握村(镇)社会经济状况,综合评价村(镇)发展潜力和地质文化村(镇)建设发展可持续性。(2)调查内容调查村(镇)的地理交通、规模(包括户籍人口、常住人口、人口结构)、收入情况、主要收入来源、基础设施(包括道路交通、用水用电、卫生等)、服务设施(住宿、餐饮等)、房屋特征、产业情况等,评价各类设施的特色和开发利用潜力,提出利用、改造、建设建议。(3)调查方法资料收集和实地调查。收集村(镇)交通、人口、统计年鉴等相
17、关资料,开展村(镇)社会经济实地调查,填写社会经济调查表(附表8)。2 ,人文资源(1)调查目的掌握村(镇)人文资源特点和发展历史,建立人文资源与自然资源之间的协同发展关系,充分挖掘人文资源开发利用潜力,丰富地质文化村(镇)内涵。(2)调查内容调查村(镇)革命遗址、祠堂、庙宇、牌坊、碑、塔、特色服饰等物质文化资源的类型、特征,以及农业活动、民俗活动、特色饮食、文学作品、民间歌谣等非物质文化资源的类型、特征,查明各类资源保护利用现状,评价不同人文资源的独特性、稀有性,分析不同人文资源的历史渊源,提出利用方式及其开发前景。(3)调查方法资料收集和实地调查。收集村(镇)及周边历史文献、地方志等相关资
18、料,开展村(镇)建筑、社会风情、文学艺术等人文资源实地调查,填写人文资源调查表(附表9)。四、策划设计与产品开发根据村(镇)的资源与环境调查评价成果,研究、挖掘地质资源与原住居民生产生活、村(镇)文化之间的故事,架构地质科学与经济文化融合的主线,明确建设模式,按照“有景可游、有物可感、有品可尝、有文可读、有声可听”的原则,提出科普解说系统设计、特色地学文化产品和人文产品开发建议,编制地质文化村(镇)建设方案(附件Do(一)科普解说系统设计1.标识牌设计标识牌包括指示牌和科普解说牌两种,用以介绍村(镇)的基本情况、文化内容和地质特色。指示牌包括地质文化村(镇)标志牌(碑)和村(镇)总览牌、交通引
19、导牌、服务说明牌等,指示村(镇)名称、基本情况、主要景点位置及名称、旅游路线分布等内容。地学科普解说牌是对村(镇)内典型的地质遗迹点进行科普解说的标识牌。解说牌应设立在可到达并适合驻足浏览的位置,解说内容应以地质遗迹点的形成原因、演化历史、景观特色和科学意义为核心,图文并茂,用准确而易懂的文字使浏览者理解和接受,具有科学性、通俗性、趣味性、艺术性等特点。其它科普解说牌是对村(镇)内较为独特的动植物资源、历史文化地、人类生产活动等进行科普解说的标识牌。采用简明通俗的语言文字,配合真实精美的图片,向浏览者展示客观科学的自然环境和悠久丰富的历史文化。2 .科普长廊设计科普长廊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建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质 文化 建设 工作指南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956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