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海绵城市设计说明专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海绵城市设计说明专篇.docx(2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海绵城市设计说明专篇项目名称:小学改扩建工程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报告日期:目录1项目背景31.1 项目概况31.2 海绵城市设计依据42海绵城市的建设目标53海绵城市的设计63.1 布置思路63.2 采取措施73.2.1 下沉式绿地73.2.2 生态滞留设施83.2.3 透水铺装94海绵城市的计算及模型104.1 汇水分区的划分114.2 广州市黄埔区暴雨强度114.3 调蓄容积计算124.4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154.5 排空时间计算164.6 硬化地面室外可渗透地面率及渗透铺装率164.7 绿地率174.8 年径流污染削减率174.9 项目海绵城市设计指标及结果184.10 雨水管径计算19
2、5维护管理245.1 基本要求245.2 设施维护255.3 风险管理256施工注意事项267LID设施成本估算268项目海绵城市控制目标表279项目海绵城市引导性指标计算书2710建设项目海绵城市专项设计方案自评表281项目背景1.1 项目概况本工程为小学改扩建工程,位于项目总用地面积:12060.65肝,其中本次海绵城市设计范围面积:8895.15m20报建总建筑面积20731.41m2,计容面积15221.4711其中新建综合教学楼,建筑地面高度21.55m,层数5层,建筑总面积为13589.62肝,计容面积为8281.53mi;其中旧楼11#小学(己建),建筑地面高度19.8m,层数为
3、5层,建筑总面积为7141.7911f,计容面积为6939.94肝下图为项目总平面图1.2 海绵城市设计依据(1)防洪标准(GB502012014)(2)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50805-2012)(3)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4)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17)(5)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2021)(6)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7)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16)(8)城市水系规划导则(SL431-2008)(9)城市水系规划规范(GB50513-2009)(2016年版)
4、(10)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N3838-2002)(三)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12)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一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13)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2016年版(14)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15)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50420-2007)2016年版(16)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GB/T50563-2010)(17)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程JGJl55-2013(18)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GB/T50563-2010)(19)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82-2012)(20)广州市海绵城市
5、规划建设管理暂行办法(21)广州市建设项目雨水径流控制办法(22)广州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一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23)广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0)(24)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GB/T51345-2018(25)广州市建设项目海绵城市建设管控指标分类指引(试行)穗水河湖20207号2海绵城市的建设目标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一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广州市属于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V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应为(60%WW85%)图2-1我国大陆地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分区图根据广州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一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第H页广州地区基础资料(图22、表
6、2-1),场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70%时,设计控制雨量为25.8mmo年径流总量控制率0% 0102030405060设计降酹量(mm)4 O I山#忏公s白导队啾I阳一;nu加HdlJ钟7080901图22广州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与设计雨量之间的关系表2-1广州市不同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对应的设计降雨量年径流总量控制率55%60%65%70%75%80%85%设计降雨率(mm)14.318.922.125.830.336.043.7注:数据摘自广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同时结合广州市建设项目雨水径流控制办法、广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以及本项目建设用地规划设计条件中海绵城市规划专项要求的有关规定,本项目
7、最终确定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如下:表22本项目海绵建设目标要求序号指标指标类型目标值1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控制性70%2建设后雨水径流量控制性不超过建设前的雨水径流量3绿地率控制性-4硬化地面室外可渗透地面率控制性40%5渗透铺装率鼓励性70%6下沉绿地率控制性50%7年径流污染削减率控制性50%8绿色屋顶率鼓励性60%9不透水下垫面径流控制比例鼓励性70%3海绵城市的设计3.1 布置思路根据项目用地性质、用地规模、项目定位及规划要求等实际情况合理布置海绵城市设施,对排水系统、绿地系统、道路系统等区域的雨水进行有效吸纳、蓄渗和缓释,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海绵建设总体控制目标。具体规划方案如下: 项
8、目区域中的道路结合景观设计,在绿地中布置下凹式绿地; 公共空间和集中绿地内设置下沉式绿地或雨水花园,区块内的雨水先流入海绵城市设施,净化后流入市政管网; 项目地垫局部铺设为透水铺装; 遵循暴雨处理为主、景观设计为辅的方针。3.2 采取措施3.2.1 下沉式绿地下沉式绿地指具有一定的调蓄容积,且可用于调蓄和净化径流雨水的绿地。施工要点:1)下沉式绿地的下沉深度应根据植物耐淹性能和土壤渗透能力确定,设计为150mm,有效蓄水深度100mm。2)下沉式绿地内一般应设置溢流口(如雨水口),保证暴雨时径流的溢流排放、溢流口顶部标高一般应高于绿地50mmO3)下沉式绿地区域选用根系发达、茎叶繁茂、净化能力
9、强、耐淹耐旱的植物。图3-1下沉式绿地实景图下沉式绿地20厚水泥抹面背水深度Ioornm下沆深度150mm0625圆形溢雌铁井盖 溢流口井座DNIOO穿孔排水管,外包土工布C15细砌凝土找坡 100C151 原土Q地下室顶板E孽前跳土浇筑与痛渺-Ibomm卯石傲置期t室内图3-2狭义的下沉式绿地典型构造示意图3.2.2 生态滞留设施(根据位置不同又称作雨水花园、生态树池等)雨水花园是一种有效的雨水自然净化与处置技术,也是一种生物滞留设施。它具有建造费用低,运行管理简单,自然美观,易与景观结合等优点。尺寸形状可结合景观布置调整,地表洼地低于附近道路30Cm(最深处)。施工要点:雨水花园主要构造设
10、计包括:植被。结合景观设计尽量选取耐旱植物。有机覆盖层。厚度约为30mm。(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铺设)生物生长厚混合土层。用来提供径流的贮存以及植被吸收的氮等元素。厚度约为50Ommo下渗排水系统一一碎石层和花管。入渗的水可以通过下渗排水系统排入城市雨水管网,厚度约为350mm。雨水花园的断面形式如下所示。图3-3雨水花园实景图雨水花园大样25Omnl溃水层50mm树皮覆姜层25Omm换填介质种柩土层25Omm砾石排水层运素上夯实,密度度90% 砂浆抹酬UIO祷0625固步型激流铸铁井羞蓄水深度25Omm混凝土浇筑W20厚水泥抹面30虱20细石混凝土DNIoo穿孔排水管 DN200雨嫩接
11、管截污挂, (成品)2.600图3-4雨水花园典型构造示意图3.2.3 透水铺装项目部分地垫处均铺设为透水铺装。施工要点:(1)透水铺砖对道路路基强度和稳定性的潜在风险大时,可采用半透水。(2)土地透水能力有限时,应在透水铺装的透水基层内设置排水管或排水板。(3)当透水铺装设置在地下室顶板上时,顶板覆土厚度不应小于60Omnb并应设置排水层。图33透水铺装实景图面喷透明硅氟密封剂50厚露骨料透水混凝土200厚基准大孔透水混凝土结构层.300谭(粒径5 25mm)象配碎石素土5 WWwi素士存实,密实度95%60厚豺隔30厚中砂200fe 素士夯%93%IS涯遽爨爨爨滚缮蜷遇爨窃,25.8mm,
12、可反推得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70.467%,达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低于70%的要求。4.5 排空时间计算(1)下沉绿地、雨水花园等调蓄设施所储存雨水的主要消纳途径是下渗,下沉绿地、雨水花园设施等的排空时间应保证淹没时间对植物不造成影响。其有效调蓄溶剂的渗透排空时间应按下式计算。根据公式:t二VSjs3600aKJAs式中:G渗透排空时间,h;Vsi设施的设计有效调蓄容积,m3;a综合安全系数,一般取0.50.8;K土壤渗透系数,ms,应以实测为准,资料不足时可参考附表D;J水力坡降,一般可取J=LAs有效渗透面积,2mO则:G=匕(36OOaKJAs)=139.72/(3600*0.8*6*1
13、0*6*1*754.07)=10.72h4.6硬化地面室外可渗透地面率及渗透铺装率(1)设计目标:新建项目用地面积中,建筑物的硬化地面室外可渗透地面率不低于40%。(2)计算依据:硬化地面室外可渗透地面率二硬化地面室外可渗透面积/室外用地面积渗透铺装率=渗透性铺装/人行道、室外停车场、步行街、自行车道和建设工程的外部庭院总面积(3)设计计算结果表4-7硬化地面室外可渗透地面率室外地面面积(m2)室外可渗透地面面积(H?)硬化地面室外可渗透地面率(%)5597.232298.8641.074.7绿地率表4-8绿地率设计面积(?)总绿化面积(m2)绿地率(%)8895.151383.9515.55
14、4.8 年径流污染削减率根据广州市海绵城市建设指标体系,广州市年径流污染削减率(以SS计)要求达到40%以上,新建(含成片改建)项目年径流污染削减率达到50%。本工程为新建项目,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一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中表4-13,可查询各个措施的削减率:表49低影响开发设施的污染物去除率单项设施污染物去除率(以SS计,%)透水砖铺装8090透水水泥混凝土8090透水沥青混凝土8090绿色屋顶7080复杂型生物滞留设施70-95渗透塘7080湿塘5080雨水湿地5080蓄水池8090雨水罐80-90转输型植草沟3590干式植草沟35-90渗管/渠3570植被缓冲带50-75人工
15、土壤渗滤7595本项目低影响开发设施主要为下沉式绿地和透水铺装,根据上表,本项目各汇水分区的年SS总量去除率计算如下:表410项目总地块综合年径流污染肖I减率计算LID措施规模(m2)单项污染物消减率平均去除率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年径流污染削减率绿色屋顶O75%83.15%70.467%58.59%下沉式绿地564.1975%雨水花园189.8885%透水铺装2298.8685%平均去除率=(564.19*75%+189.88*85%2298.86*85%)/(564.19+189.88+2298.86)=83.15%年径流污染削减率二平均去除率*年径流总量控制率=83.15%*70.467%=5
16、8.59%。经计算,本项目场地年SS总量去除率达到58.59%50%,满足广州市海绵城市规划导则(试行)的规定。项目通过设置透水铺装、雨水花园和下沉式绿地等措施,外排至市政雨水管渠的雨水量得到有效控制,有效提升了区项目的海绵特质,对于海绵建设目标的实现具有积极意义与示范作用。4.9 项目海绵城市设计指标及结果序号项目总地块1设计范围面积(m2)8895.152下沉式绿地(n?)564.193透水铺装(n?)2298.864雨水花园(m2)189.885绿地率15.55%6综合雨量径流系数0.5997需要控制容积(m3)137.478实际控制容积(m3)139.729年径流总控制率70.467%
17、10年SS总量去除率58.59%4.10 雨水管径计算(1)建设前根据广州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一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得出广州市黄埔区暴雨强度公式为:(本项目的雨水管网设计暴雨重现期5年):q=2458.657*(1+0.4761nP)(t+8.873)0.7491式中:q:设计暴雨强度(L(s.ha);P:设计暴雨重现期(年);t:降雨历时时间(min)本项目规划净用地面积12060.65nf,室外雨水排放按照降雨重现期5年、降雨历时15分钟设计。q=2458.657*(l+0.4761n5)/(15+8.873)A0.749=403.329地块在建设前的综合流量径流系数为0.85
18、。地块在建设前的雨水径流量Q=qF式中Q厂雨水设计流量(L/S);q:设计暴雨强度(L(s.ha);:综合径流系数F:汇水面积(hm2)Q=403.329*0.85*12060.65/10000=413.47L/S如下图所示,建设前总流量计算得41347Ls(2)根据广州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一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得出广州市黄埔区暴雨强度公式为:(本项目的雨水管网设计暴雨重现期5年):q=2458.657*(1+0.4761nP)(t+8.873)0.749式中:q:设计暴雨强度(L(s.ha);P:设计暴雨重现期(年);t:降雨历时时间(min)本项目新建地块面积8895.1511
19、室外雨水排放按照降雨重现期5年、降雨历时15分钟设计,地块在建设后的雨量综合系数为0.599。雨水径流量Q=qF式中Q:雨水设计流量(L/S);q:设计暴雨强度(L(s.ha);:综合径流系数F:汇水面积(hm2)Q=403.329*0.599*8895.15/10000=214.90L/S本项目规划净用地面积12060.65m,室外雨水排放按照降雨重现期5年、降雨历时15分钟设计,地块在建设后与的雨量综合系数为0.566。雨水径流量Q=qF式中Q:雨水设计流量(L/S);q:设计暴雨强度(L(s.ha);:综合径流系数F:汇水面积(hm2)Q=403.329*0.566*12060.65/1
20、0000=275.33LS如下图所示,本项目总流量计算得275.33L/S。经校核采用DN600混凝土管,设计管道坡度为i=0005时,管段流量434294Ls275.33Ls,满足要求。5维护管理5.1基本要求(1)公共项目的低影响开发设施有城市道路、排水、园林等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维护监管。其他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有该设施的所有者或其委托方负责维护管理。(2)应建立健全低影响开发设施的维护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和相应的监测手段,并对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加强专业技术培训。(3)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的维护管理部门应做好雨季来临前和雨季期间设施的检修和维护管理,保障设施正常、安全运
21、行。(4)低影响开发设施的维护管理部门宜对设施的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确保设施的功能得以正常发挥。(5)应加强宣传教育和引导,提高公众对海绵城市建设、低影响开发、绿色建筑、城市节水、水生态修复、内涝防治等工作中雨水控制与利用重要性的认识,鼓励公众积极参与低影响开发设施的建设、运行与维护。(6)应加强低影响开发设施数据库的建立与信息技术应用,通过数字化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科学规划、设计,并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建设与运行提供科学支撑。5.2设施维护(1)透水铺装面层出现破损时应及时进行修补或更换;出现不均匀沉降时应进行局部整修找平;当渗透能力大幅下降时应采用冲洗、负压抽吸等方法及时进行清理;检修、疏通
22、透水能力2次/年(雨季之前和期中)。(2)下沉式绿地与雨水花园应及时补种修剪植物、清除杂草;进水口不能有效收集汇水面径流雨水时.,应加大进水口规模或进行局部下凹等;进水口、溢流口因冲刷造成水土流失时,应设置碎石缓冲或采取其他防冲刷措施;进水口、溢流口堵塞或淤积导致过水不畅时,应及时清理垃圾与沉积物;调蓄空间因沉积物淤积导致调蓄能力不足时,应及时清理沉积物;当调蓄空间雨水的排空时间超过36h时,应及时置换树皮覆盖层或表层种植土;检修2次/年(雨季之前、期中),植物生长季节修剪1次/月。5.3风险管理(1)地下水位高及径流污染严重的地区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下渗雨水污染地下水;(2)严禁向雨水收集口和
23、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内倾倒垃圾、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严禁将城市污水管网接入低影响开发设施。6施工注意事项1、穿孔排水管位于生态滞留带碎石层中部,沿线若与路灯、安监杆、交通标志杆基础冲突时,可从基础旁绕行通过。2、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为一系统性工程,建设内容包括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和透水铺装,涉及道路、景观和给排水专业,本图册主要为水专业内容(不含市政排水部分),道路和景观专业低影响开发设计见相关专业图纸,工程施工时应注意各专业的协调配合,做好彼此的衔接。3、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工程施工时应注意与设计及甲方沟通,使施工尽量体现设计意图;各隐蔽部位施工完成时应通知参建各方进行隐蔽验收。4、严格按设计要求
24、进行各项警示比标志、预警系统建设,避免对公共安全造成危害。5、应按照先地下后地上的顺序进行施工,防渗、水土保持、土壤介质回填等分项工程的施工应符合设计文件及相关规范的规定。6、种植植物应按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82-2012)要求。7、工程施工和验收可参照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一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相关要求执行。7LID设施成本估算LID设施规模价格(元)造价(万元)透水铺装2298.862(X)元/it?45.98狭义下沉式绿地564.19150元r1128.46雨水花园189.88450元/n?8.54未预见值15%-62.98总造价72.438项目海绵城市控制目标表序
25、号指标指标类型目标值项目完成率1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控制性70%70.467%2建设后雨水径流量控制性不超过建设前的雨水径流量不超过建设前的雨水径流量3综合径流系数控制性50%58.59%9绿色屋顶率鼓励性30%-10不透水下垫面径流控制比例鼓励性70%-9项目海绵城市引导性指标计算书绿色屋顶面积Im?)总屋顶面积(m2)绿色屋顶率()O3297.920%下沉式绿地面积(m2)总绿地面积(m2)下沉式绿地率(%)754.071383.9554.48%室外地面面积(m2)室外可渗透地面面积(m2)硬化地面室外可渗透地面率()5597.232298.8641.07%人行道、室外停车场、步行街、自行车道
26、和建设工程的外部庭院面积(m2)渗透性铺装面积(m2)透水铺装率()4213.282298.8654.56%受控制的硬化下垫面积(?)硬化下垫面总面积(a?)不透水下垫面径流控制比例()8895.155212.3458.59地块海绵城市设计面积(m2)总硬化面积(a?)总绿地面积(?)8895.157511.21383.9510建设项目海绵城市专项设计方案自评表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70%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对应设计降雨量(mm)25.8指标备注汇水分区划分汇水分区个数1排水口个数1汇水分区下垫面解析汇水区汇水名称汇水分区汇水区面积(n?)8895.15汇水区项目用地面积(?)屋顶总面积(m
27、2)3297.92屋顶绿化面积(n?)0其他软化屋顶面积()0铺装面积总面积(m2)4213.28渗透铺装面积(n?)2298.86绿化总面积(n?)1383.95下沉式绿地等设施面积(m2)754.07综合雨量径流系数0.599需要控制容积(H?)137.47海绵设施核算具有控制容积的设施总容积(?)139.72地表水体(景)调蓄容积0生物滞留设施蓄水容积()139.72地下蓄水设施蓄水容积(m3)0雨水桶蓄水容积(n?)0排水设施污水管网收集率()I(X)竖向用地控制地下建筑户外出入口挡水设施高度(m)0.10内部场平高出相邻城市道路高度(m)0.10地面建筑室内外正负零高差(m)0.20综合自评控制目标评价目标值完成值年径流总量控制率()270%70.467%雨水管网设计重现期(年)55硬化地面室外可渗透地面率(%)240%41.07%绿地率()-15.55%下沉式绿地率()250%54.48%年径流污染削减率50%58.59%引导性指标评价目标值完成值渗透铺装率()70%41.07%绿色屋顶率()230%0%不透水下垫面径流控制比例(%)270%58.59%结论本项目控制目标达才标,详见计算书和4标,部分引导性指标不达敢学模型。设计单位盖章:建设单位盖章: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956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