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碳达峰实施方案.docx
《某县碳达峰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县碳达峰实施方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某县碳达峰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全面落实XX省碳达峰实施方案XX市碳达峰实施方案文件精神,扎实推进全县碳达峰行动,制定本方案。一、总体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XX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县第十五次党代会部署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低碳发展的基础之上,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重点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完善政策保障措施,推动形成节约资源和保
2、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加快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生态示范县。二、主要目标“十四五”期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明显优化,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持续提高,绿色低碳技术推广应用取得新进展,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普遍推行,有利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到2025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较2020年下降13%,力争达到13.5%,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确保完成市下达指标,全县碳达峰基础逐步夯实。“十五五”期间,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重点领域低碳发展模式基本形成,重点用能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进一步提升,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体系和绿色
3、技术创新应用体系不断完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成为公众自觉选择。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确保完成省市下达指标,顺利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三、重点任务将碳达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方面,重点实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城乡建设碳达峰行动、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农业农村绿色低碳行动、节能减污降碳增效行动、循环经济降碳行动、低碳科技创新行动、固碳增汇强基行动、绿色低碳全民行动等“碳达峰十大行动二(一)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坚持安全平稳降碳,立足本县能源资源禀赋,在保障能源安全供应基础上,合理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实施清洁能源替代,加快构建“安全可靠、绿色低碳、智慧高效”的
4、现代能源体系。1 .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合理有序开发建设风电、光伏、生物质等可再生能源项目,加快新能源产业化发展,推动清洁绿色能源高效发展。大力推进建筑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实施整体推进工业园区屋顶光伏三年行动项目建设,鼓励发展农光互补等“光伏+”综合利用项目,扩大光伏发电应用规模。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引导各类资本根据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合理参与光伏产业。有效利用风能资源,结合区域资源条件,适度推进风电开发建设。加强风电场生态环境保护,确保项目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和谐发展,提高风电项目发展质量。推进XX江水电站、龙潭水电站技术改造,提高水电机组运行效率。支持利用农林业废弃物生产生物质
5、颗粒燃料与生物质油,提高秸秆、林业剩余物等生物质能综合利用水平,统筹推进农林生物质和沼气发电。探索氢能发展利用,鼓励发展可再生能源制氢。到2025年,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力争达到50万千瓦以上。责任单位:县发改委、住建局、自然资源局、林业局、农业农村局、水利局、生态环境局、工信局、工业园区管委会、供电公司,各乡(镇)人民政府2 .推动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持续采取综合减煤措施,稳妥实施“以电代煤”“以气代煤”等能源替代工程,有序降低煤炭能源消费比重。持续巩固全县退出煤炭生产领域成效,推动散煤治理,推进清洁燃料供应体系建设。合理控制石油消费,推进电力、氢能、天然气替代传统燃油,逐步降低成品油在
6、一次能源消费的占比。提升能源储运能力,加大天然气储气储备应急设施建设,大幅提高天然气保供和调峰能力,努力保障玻纤复合材料、精密模具及数控机床产业用能需求。完善城镇天然气管网,推进XX县“镇镇通”乡镇天然气试点,扩大天然气管网覆盖范围。加快推进“互联网+”智慧能源建设,形成可再生能源与传统能源协同互补、梯级利用的综合能源供应体系。责任单位:县发改委、生态环境局、住建局、市场监管局、商务局、工信局、交通运输局、供电公司,各乡(镇)人民政府3 .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强化电网骨干网架,优化现有电网结构,构建形成以黄埠220千伏为主体,IlO千伏双链式、35千伏手拉手环网,10千伏“双环网配置”网架结
7、构,提高电网供电可靠性和安全水平,增强抗风险能力。推进电力物联网、输变电站及配电网终端智能化改造等项目,重点在公共场所安装智能快充设施,加快充电桩设施建设,完善新能源汽车“充电网络”。加强传统能源与新能源优化组合,推动县工业园区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项目建设,提升电力系统综合调节能力。加快XX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前期工作,鼓励建设以消纳可再生能源为主的智能微电网,引导传统高载能负荷、工商业可中断负荷等参与系统调节,鼓励工业园区企业建设分布式能源项目,形成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建设齐头并进格局。到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达到市有关要求。责任单位:县发改委、工信局、财政局、住建局、自然资源局、科创中心、生
8、态环境局、水利局、工业园区管委会、供电公司4 .提高能源治理水平。强化安全防范,完善能源安全责任管理体系,推进行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加大油气长输管道的保护力度,维护能源重要基础设施安全。常态化开展断链断供风险排查,增强能源保供能力。完善能源应急体系建设,落实电力应急物资储备和人员应急培训,提高电力应急处置能力。理顺能源管理职能,加强能源管理队伍建设。加强能源企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提高从业人员安全防范意识,提升行业安全管理水平。强化能源行业和市场监管,提高能源治理效能。责任单位:县发改委、应急管理局、供电公司(二)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工业发展对全县碳达峰和能耗双控
9、目标实现具有重要影响,要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持续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用能效率。1.推动工业领域低碳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做大做强玻纤复材等先进制造业,加快培育具有战略性和前瞻性的新兴产业集群,加快构建具有XX特色的现代工业体系。实施工业倍增升级行动,聚焦产业链终端、价值链高端,深入推进产业链链长制,加快推动玻纤复材首位产业和电子信息、智能装备制造主导产业智能化迭代升级。大力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计划,进一步壮大智能光电、智能装备、新型材料、高端模具等新兴产业。积极推动园区、企业建设绿色园区、绿色工厂,加大绿色低碳技术应用力度,进一步提高能效水平,推动产业
10、绿色低碳发展。积极参与赣深数字经济产业走廊建设,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升绿色低碳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鼓励龙头企业布局氢能等绿色低碳循环相关产业,推进低碳转型。持续优化用能结构,提高可再生能源应用比重,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促进工业能源消费低碳化。责任单位:县工信局、发改委、工业园区管委会、科创中心、生态环境局、商务局、市场监管局2 .推动建材行业碳达峰。严格执行建材行业落后产能淘汰标准,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提高建材行业清洁能源使用比例,引导建材企业积极响应并主动参与绿电交易,加快推进行业清洁能源替代。发挥元源新材料有限公司的带头引领作用,引导玻纤新型复材产业集群发展。支持玻纤复材企
11、业实施技术改造,鼓励运用池窑拉丝工艺,降低能源消耗水平。大力发展热固性、热塑性基材,积极向电子基材、汽车轻量化、保温隔热新型建材等终端应用延伸,加快完善产业链条,努力打造XX知名、全国重要的玻纤复材应用示范基地。责任单位:县工信局、发改委、工业园区管委会、生态环境局3 .推动有色金属行业碳达峰。推动稀土与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链深度耦合,塑造产业高端化发展新优势。积极优化产品结构,推进有色金属行业集中集聚集约发展和生产智能化、自动化、低碳化,抓好晨光稀土智能化技改等项目落地见效,促进产业提质增效。推动稀土、鸨等产业实施清洁低碳生产升级改造,深挖节能增效空间,全流程推动工艺、技术和装备升级,促进能
12、量梯级利用、物料循环利用,推动单位产品能耗持续下降。加快培育打造一批行业认同、模式先进、技术领先、带动力强的标杆企业,引领行业绿色低碳发展。责任单位:县工信局、发改委、工业园区管委会、生态环境局4 .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全面梳理拟建、在建、存量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实行清单管理、分类处置、动态监控,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科学评估拟建项目,严格审批准入,深入论证必要性、可行性和合规性,科学稳妥推进项目立项。深入挖潜存量项目,排查节能减排潜力,督促节能技术改造。强化源头管控,对于行业产能已饱和的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应严格落实压减产能和能耗指标以及污染物排放区域削减等要求对于行
13、业产能尚未饱和的高耗能高排放项目,要在能耗限额准入值、污染物排放标准等基础上,对标国内先进水平提高准入门槛对于能耗量较大的新兴产业,引导企业应用绿色低碳技术,提高能效和污染物排放控制水平。责任单位:县发改委、工信局、生态环境局、自然资源局、住建局、市场监管局、工业园区管委会(三)城乡建设碳达峰行动坚持城乡统筹发展,优化空间布局,提升建筑能效水平,优化建筑用能结构,加快推动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1.推进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严格落实用地制度,强化建设项目规划控制。加大闲置低效用地清理和存量建设用地盘活力度,提高土地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益。倡导绿色低碳规划设计理念,完善城市排涝防涝系统,有序推进海绵城
14、市建设。加快完善城镇污水管网建设,持续推动城镇污水处理提标增效。加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持续推进赣南乡村建筑风貌特色保护与传承,推进森林乡村、乡村森林公园建设。积极稳妥推进城市更新行动,杜绝大拆大建。以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方式深入推进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营造绿色宜人环境。责任单位:县住建局、自然资源局、发改委2 .加快提升建筑能效水平。结合城市更新、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工作,同步推动居住建筑实施节能绿色化改造。结合“智慧城市”建设,加强城市管理数字化平台建设和功能整合。积极推行能效标识及能耗限额制度,不断提升公共建筑运行节能水平及管理智能化水平。积极推进以节能门窗、建筑外遮阳、建筑屋顶及外墙保
15、温为重点的节能改造,推进既有建筑按绿色建筑标准进行设计、建设和运营,提高既有建筑能效水平。新建建筑和改扩建建筑严格执行现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积极发展星级绿色建筑,探索建设超低能耗建筑。到2025年,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责任单位:县住建局、自然资源局、城管局、机关事务管理中心、工业园区管委会、供电公司3 .大力优化建筑用能结构。积极优化用能结构,提升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比例。结合城市公共服务配套和住房保障需求,推动闲置办公楼和工业厂房功能提升和绿色化改造。鼓励利用建筑屋顶、墙体等表皮空间及建筑附属设施、市政公用设施空间资源,推动太阳能光伏在城乡建设中分布式、一体化应用。在酒店、医院和
16、学校等有稳定热水需求的公共建筑中积极推广太阳能光热技术。积极推广高效电气化应用技术与设备,充分发挥电力在建筑终端消费优势。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在城镇新建建筑中的应用面积、新建公共机构建筑、新建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完成市下达指标。责任单位:县住建局、发改委、生态环境局、科创中心、工业园区管委会、机关事务管理中心、供电公司4,推行绿色低碳建造方式。积极推广绿色施工,推进施工现场节能、节材、节水、节地和环境保护。加强绿色节能建材使用事中事后监管,切实保证工程应用质量。积极培育绿色节能建材生产企业,鼓励企业开展绿色建材产品认证工作,促进建材企业提档升级。推广高强钢筋、高性能混凝土、结构保温一体化墙板
17、等,鼓励发展性能优良的预制构件和部品部件。鼓励在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政府投资工程等项目建设中优先选用获得绿色建材认证标识的建材产品,逐步提高新建建筑中绿色建材应用比例。推动建筑垃圾减量化管理和再利用,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责任单位:县住建局、工信局、生态环境局、城管局、市场监管局(四)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加快建设绿色高效交通运输体系,统筹建设绿色交通基础设施,积极推广节能低碳交通工具,整合运输资源,提高运输效率。1 .推动运输工具装备低碳转型。持续推进绿色低碳工具装备,加快交通运输工具低碳转型。积极推广燃料电池汽车,提升社会车辆新能源化的比例。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组织实施高效清洁运输装备推
18、广工程,推广纯电动化公交车辆。优化出租车市场运力结构,逐步淘汰传统燃油出租车,新增更新出租车全面使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辆。促进货运配送行业节能减排和降本增效,推广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辆在城市配送领域的应用,有序淘汰老旧柴油货车。加强船舶岸电设施改造,推动清洁能源船舶使用。督促指导各船主安装使用“船e行”APP,强化航区船舶污染防控。到2030年,当年新增新能源动力的交通工具比例达到40%,营运车辆、船舶单位换算周转量碳排放强度比2020年分别下降10%.5%o责任单位:县交通运输局、发改委、生态环境局、邮政公司2 .构建绿色高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推动从道路建设向路网建设、运输通道建设转变,道路通
19、达向运输通畅转变,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畅通对外连接快速通道,加快推动公路升级改造,提升道路通行能力。实施自然村通硬化路、村道窄路面拓宽、农村公路安保等道路改造工程,高水平建设“四好农村路”。依托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加大交通拥堵治理力度。持续优化公共交通线路和站点布局,加快城乡公交体系升级,健全公交延伸、客运班车、预约响应的县乡客运一体化体系,提高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加强共享单车投放、使用及运营监管,为公众提供便捷高效的绿色出行方式。到2030年,县城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0%。责任单位:县交通运输局、发改委、城管局、商务局、大数据中心、公安局交管大队3 .加快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20、将绿色低碳理念贯穿于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运营和维护全过程,降低全生命周期能耗和碳排放水平。广泛应用公路节能新技术,推广路面材料再生和废旧资源再利用技术。优化城区道路网络配置,不断提高交通运输能力。加快公交专用道等大容量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充电桩、配套电网、加气站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高速公路和城乡公共充电网络建设,完善住宅小区居民自用充电体系,建设智能高效、可持续发展的充电设施生态体系。责任单位:县交通运输局、发改委、自然资源局、住建局、供销联社、供电公司4 .打造智能绿色物流。加快道路货运转型升级,重点突出公路货运大型化、厢式化和专业化发展。鼓励货运车辆加装智能设备,
21、加快数字化终端设备的普及应用。加强运力整合、车货匹配以及供应链与物流链融合,加快引进和发展冷链物流、仓储物流等新业态。加强城乡配送网络衔接,健全以县城物流配送中心、乡镇配送节点、村级公共服务点为支撑的农村配送网络,保障农产品进城与工业品下乡物流网络顺畅。鼓励邮政、快递、交通、供销、商贸流通等物流平台采取多种方式合作共用末端配送网络,加快推广农村寄递物流共同配送模式。责任单位:县发改委、交通运输局、商务局、供销联社、邮政公司(五)农业农村绿色低碳行动农业农村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领域,推进农业农村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1.推进农业减排固碳。加强农田保育,调整优化
22、种植结构,推广秸秆还田、绿肥种植、沼肥应用、有机肥增施等土壤改良和地力培肥技术,增加农业土壤碳汇。持续开展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扎实推进土地整治、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和农膜回收行动,推广应用有机肥、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可降解农膜。加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开展粪污处理设施提档升级,提高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推进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加快林下规模养殖基地和畜禽生态养殖科技场建设。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推进农光互补、“光伏+设施农业”等低碳农业模式。到2025年,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2.11万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主要农作物农
23、药化肥利用率达43%,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发改委、生态环境局、自然资源局、林业局2.推动农村用能低碳转型。引导农村减少传统能源使用,鼓励农村使用清洁能源,推广应用太阳能光热、光伏等技术和产品,推动农村用能转变。加强既有农房节能改造,推动新建农房和农村公共建筑执行有关标准,推广适宜节能技术,提升农村建筑能源利用效率。积极推广节能环保农用装备和灶具,鼓励以分布式能源满足农业农村综合用能需求。加强农村电网建设,提高农村地区供电保障水平,筑牢乡村振兴电气化基础。因地制宜发展农村沼气,推进农村生物质能资源化利用,推进农村以气代柴、以电代柴。加强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
24、,全面促进农村节能降碳。责任单位:县住建局、农业农村局、发改委、城管局、供电公司(六)节能减污降碳增效行动落实节能优先方针,实施重点节能工程,推动重点用能设备、新型基础设施能效水平提升,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建设能源节约型社会。1.提升节能管理综合能力。严格落实强化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制度,统筹项目用能和碳排放情况综合评价,监督检查节能审查意见落实情况。合理配置能源要素,加强对符合产业规划和产业政策、能效环保指标先进项目的用能保障。积极引导督促重点用能单位提升节能管理水平,深挖节能潜力。加强节能监察能力建设,严肃查处违法用能行为,探索建立跨部门联动的节能监察机制,综合运用行政处罚、信用监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某县碳达峰 实施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957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