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热容说课稿.1.docx
《比热容说课稿.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比热容说课稿.1.docx(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13.3比热容淮北市烈山区实验中学汪治国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淮北市烈山区实验中学的汪治国。我说课 的题目是比热容。下面我将从如下几个方面来阐述我的教学设想。一、课标教材分析比热容是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十三章第3节的内容。这是本章的单元知识 结构图。本章从分子动理论开始,先建立了内能的概念,讲述了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而本节比热容的概念就是建立在热传递的基础之上的。比热容的学习是学生在学习了温度、热传递和热量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探 究物体温度变化与热量的关系,而比热容概念是解释许多物理现象的基础,能帮 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比热容也是热学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课标要求, 本节的教学重点
2、是比热容的概念和应用以及热量的计算。二、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和课标分析,基于物理核心素养,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置如下:1、物理观念: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过程了解物质吸热的现象,自主构建比热 容概念。强化了学生的物质观和能量关。2、科学探究:通过教师引导和学生分组探索,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 培养其实验探究能力。3、科学思维:学生通过定性分析,认识物质的吸热现象,通过开展不同物质吸收热量的定量分析和科学推理形成对比热容概念的科学认识。4、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现象观察、数据分析、形成概念的过程,让学生 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三、学生特征分析为完成本节课
3、的教学目标,我对本班的学生进行了分析,发现在知识基础方 面,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掌握了温度、热传递和热量等相关知识。认知水平 方 面,学生在学习比热容概念前,已经经历了一些概念的建构过程,如:速度、 密度、以及功率等.这些概念的建构过程都涉及到了控制变量法和比值定义法 的思想,这些均为比热容概念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这些概念都只涉及两个物理量,而比热容是利用其他三个物理量定义第 四个物理量,难度较大。因此,根据学生情况,我将本节课的难点设置为比热 容概念的建立。四、教学活动设计1、单元核心任务设计基于以上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活动设计如下:为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整体建构以及在感知学科知识的整
4、体性中获得解决真 实问题的学科关键能力.我设置了本章的单元核心任务。任务背景: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发动机温度会升高,为降低发动机温度,需 利用冷却液对其降温。在老式汽车中常采用水作为冷却剂。但由于水的凝固点高, 在寒冷的冬天容易结冰。故现在汽车多使用乙二醇防冻液作为冷却液。核心任务:探究乙二醇汽车冷却液的制作及工作原理并将核心任务进行分解,利用本章每节内容的学习解决一个子任务。本节 需完成的任务即是:探究冷却液中均含有大量水的原因。2、课堂导入、提出问题所以我先在课上投影出市面上冷却液的配方,以及食用油的沸点和凝固点。提出问题:为什么选择水而不选择凝固点更低、沸点更高的食用油作为冷却介 质?设计意
5、图:利用核心任务的建立驱动了学生的学习和思考,激发了学生的 求知欲望。3、科学探究、设计方案教学活动1:由上述的问题,学生提出猜想:水的吸热能力比食用油的大。教师加以引导,通过有结构的问题链使学生明确如何设计实验来比较水和 食用油的吸热能力。(1)如何设计实验验证呢?(2)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3)要想通过比较吸收热量多少来比较物体的吸热能力必须要满足什么 条件?(4)不能直接测量出物体吸收的热量,应该如何比较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 呢?(5)很难控制升高的温度正好相同,相反比较好控制加热时间相同,还有 什么办法可以比较吸热能力么?同时通过其中的推理过程体会物理学的研究方法。比如经历
6、“比较不同种 物质的吸热能力”的推理过程,理解控制变量法;经历用加热时间来代替吸收 热量的多少,理解转换法思想。设计意图:教师分层次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设计实验来比较水 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经历“比较不同种物质的吸热能力”的推理过程,理解 控制变量法;经历用加热时间来代替吸收热量的多少,理解转换法思想。4、实验探究、建构概念教学活动2:通过以上的教学环节,学生明确了实验过程。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分组进行 实验。每小组利用相同的电加热丝对不同质量的水和食用油加热,并用表格记 录 水或食用油的温度、变化温度、以及对应的加热时间。教师将学生实验数据录入表格,展现在大屏幕上。教师提出如下问题:分
7、 析实验表格中的哪些数据,可以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如果水和食用油 的质量不同又该如何比较?如果水和食用油的质量和升高温度均不同如何比较? 通 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对表中数据进行分析,并通过用类比方法,采用密度的 定义方式得出可以比较T/mA t的值来比较物体的吸热能力。教师通过表格 计算出Tm t的值,展现在大屏幕上。学生再次对数据分析概况得出物质的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即Qmt反映 了物质的吸热能力。根据学生总结的结论,教师给出了比热容的定义、单位以及公式。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亲自实验并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定量分析,使学生经 历了由实验现象到问题剖析、观点提炼、结论提出的过程,进一步培养了学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热容 说课稿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96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