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浮力》一课的创新与思考论文.docx
《小学科学《浮力》一课的创新与思考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浮力》一课的创新与思考论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小学科学浮力一课的创新与思考摘要:本文讨论的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浮力,一课中的教学设计和实验改进。从课本内容的调整、实验的可行性、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学生的实际操作等方面,作者进行了几点改变和思考。同时对根据课堂教学的实践,作者对自己的设计进行了反思。关键词:浮力实验、改进、创新、推压力计。引言:从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0年版)在教学具开发建议中提到,科学探究离不开物质材料的支持,精心设计的教学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抽象、难懂的科学知识。教具的设计,应着眼于帮助教师向学生清楚演示抽象、难懂的科学概念。而在设计及执教浮力这一课的过程中,我发现课本提供的实验方法和
2、流程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针对问题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按照“探究一研讨的教学方法,如何让学生做好在探究之前准备、如何运用有结构的材料、以及探究的过程中更便捷、准确的获得探究结果都是我们希望解决的问题。-、平衡力概念的引入和介绍1 .教材中关于“平衡力的处理本节课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浮和沉的第五课,前面四课的内容,从观察物体在水中的浮和沉,到物体在水中的浮和沉的影响因素,做了一系列的实验和解释。已经让学生对浮力这一抽象的概念有了一定的感受。因此本课从感受浮力的角度切入,让学生通过按压,感受泡沫块在水中的受力情况,来对浮力进行描述,从而得到浮力的两个关键词:“水对泡沫塑料块产生
3、的、“向上的力。紧接着课本就给出了:“当泡沫块静止浮在水面上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且方向相反。“平衡力的概念在此突然给出,显得非常突兀,因为学生之前并没有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的基础,并且对力这样的抽象概念概念时比较模糊的。但是平衡力是后面测量浮力大小的基础,十分重要,所以我增加了一些设计。2 .我的设计与改进五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是四年级学习的重力,因此我将此处抽象的平衡力的概念进行了具象化。我的处理方式是:首先请两位力气差不多的同学上台进行拔河比赛,在比赛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原来静止不动也有可能是两边的拉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接着请一位同学提一桶水,请同学们根据刚刚的拔河比赛
4、,推测此时水桶受到的力,以及水桶静止的原因。3 .我的反思(1)通过这两组实验,学生能够很快的理解,泡沫块受到的浮力与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为后面思考测量浮力的方法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2)对于力的三要素:方向、大小和作用点,由于时间问题,对“作用点这一要素,我选择了忽略讲解,但这样分析是缺乏科学性的。(3)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发现,学生在进行该项活动时,所用的时间往往超过预期的3分钟,这取决于学生对重力这个知识点的记忆程度。因此课前还是应该改做好学情调查。二、实验改进课本中对于测量浮力的实验设计部分,采用学生讨论的方式开始。学生首先讨论:“当泡沫块压入水中时,它受到的浮力有变化吗?得出有变化的
5、结论后,接着讨论如何“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浸入水中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大小。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即使学生已经知道了,漂浮在水面的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重力大小。当我问到如何测量此时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大小?时,学生仍然是不知道该怎样进行操作的。他们有的按,有的秤,无法将测量浮力与以往的知识结构挂钩。因此我对这部分的改进如下:(一)实验步骤改进我在测量变化的浮力之前,增加了一个学生实验:设计并测量浮在水面上的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大小。并将本实验代替了课本中测量“小部分浸入水中的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大小实验。这样改进的好处是,很多学生会立刻回想起来,刚刚学习的“平衡力的知识点,从而顺利的设计出
6、实验,得出此时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大小。接下来再讨论:如何测量出浸入水中不同体积的泡沫塑料块收到的浮力大小?方便学生对知识进行垂直迁移。(二)实验方法改进1 .课本实验分析课本中在测量”浸入水中不同体积的泡沫塑料块收到的浮力大小时,采用的是,使用弹簧测力计加滑轮的设计,对泡沫塑料块施加向下的压力。再根据“浮力大小=重力大小+拉力大小的式子,以及记录的实验数据,计算出浮力的大小。湎沐年HMUI水中受X的汴力id米我(11XT三)图1:课本提供的实验方法,图2:课本出示的实验记录表格1在学生得出浮力大小与排开的水量的关系后,统一“浸入水中的多少这一变量,测量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块完全浸入水中时所受到
7、的浮力大小。图3:课本出示的实验记录表格2如此设计的优点是:(1)学生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已经比较熟悉;这样的实验设计逻辑清晰,既然无法在水下使用弹簧测力计,那就使用定滑轮,改变拉力的方向,按照学生的思路,这一点很容易想到。能够充分的发挥学生在设计时主动性。(2)第二组实验,作为第一组实验的补充,从两个角度对浸入水中的体积进行阐述,加深印象。并且学生在熟悉了实验操作后,再进行实验,既可以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又能提升学生对于实验的严谨性的认识。但我认为,设计也有不可忽略的问题:(1)拉力的方向问题:这是导致实验误差最大的问题。实验中涉及的三个力分别是重力、浮力以及拉力,这三个力是同一作用点、竖
8、直方向上的三个力。但是在实验操作中,由于操作难度大,学生不免会出现拉力不在竖直方向上的问题,这对实验数据的影响很大。图4:实际操作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原因示意图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当“理论拉力的方向与“实际拉力的方向的夹角越大,拉力的误差越大。泡沫塑料块的体积越大,越难达到理论拉力的方向。(2)水对滑轮和绳子的阻力:由于水压,滑轮在水底的转动有一定的阻力,绳子与滑轮之间也有摩擦力,都会导致实验的误差变大。(3)关于表格中排开的水量,这一实验数据无法根据课本提供的实验得出。排开的水量这一概念指的是排开水的体积,要准确测量排开水的体积,需要用到烧杯、量筒等一系列的仪器。不仅增加了原本实验的内容和难度,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浮力 小学 科学 创新 思考 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960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