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细品味最美的风景在路上论文.docx
《细细品味最美的风景在路上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细品味最美的风景在路上论文.docx(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细细品味,最美的风景在路上摘要:当下课堂追求高效,计算教学以算法得出越快越好,而我则建议放慢脚步,充分经历、感悟建构算法的过程。关键词:直观模型运算能力小学数学引言:纵观传统的课堂,特别是在计算教学方面,导致计算教学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计算算理的形成过程;只注重让学生牢记法则,不注重学生对算理的“真理解;只注重机械重复训练,不重视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如何借助直观模型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算理,让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结合平时上课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想法:片段一:师:课件出示课本情境图:1、解决问题师:请同学们想一想,你打算怎么分?生:小组讨论并交流师:想好了吗?记录完了,再和同桌交流你的想法。生1
2、:师:还有谁的方法和他们不一样?师:你们真厉害!能说的那么清楚明白。2、尝试竖式计算师:你们还记得除法竖式的写法吗?展示计算方法,理解算理。展示学生的作业:师:说说想法?生:先分整十数,再分个位数。全部分完,没有剩余。就在竖式的最下面写上Oo一、放慢脚步,充分经历构建算法的过程。孩子们最终记住了结论而忽略了推到的过程,喝着水却忘记了水是从哪儿来的,带着孩子们饮水思源,关注过程就尤为重要。“理通了,法自然也就顺了。片段二:师:主题图中提供了哪些数学信息?你们能看懂点子图吗?1、提出问题并解决。(1)提出问题,列出算式师:根据已知的信息可以提出书面问题?怎样列式呢?学生根据题意可以提出问题:有多少
3、人参加队列表演?生:列式为:14x12或12x14(2)利用点子图探究计算方法。(3)交流算法。师:你们算出得数了吗?能说说你们的算法吗?生1:生2:生3:2、看一看,说一说。师:表格中的数据是怎样得到的?这种算法你能看懂吗?它和点子图有什么联系呢?二、精彩纷呈在路上,研究成果见端倪。借助点子图圈一圈,并把圈的过程用算式记录下来,进而把直观运算的过程和结果记录成书面形式。在旧知与新知之间搭建了一个桥梁,这个桥梁对理解算理非常重要,这个桥梁也正是巧妙使用点子图,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经历了一个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这样就很自然地把直观操作与口算的过程有机的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实现了算理与算法的沟通、
4、直观与抽象的沟通,让学生在自我建构中理解了算理,掌握了算法。为我们提供了较大的实践空间。三、数学活动见智慧,思维提升露锋芒儿童对事物观察肤浅,目的性不明确,让孩子学会有目的、有系统地观察事物,是促进小学生观察能力发展的关键。1.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师:上课时,通过教学课件的形式向学生呈现如下图的板梯,同时指着25向学生提问:25是怎么算出来的?为什么?生:观察板贴,发现“25所在的行和列上相对应的数都是5,55=25,这一“重大发现激发了孩子们深入观察下去的兴趣和信心。有了明确的观察任务和目的,学生”板书观数才能专注而持续,进而就能观察出其中的“门道。2.教授观察的方法和技能(1)引导学生顺序
5、观察从积25这个空先向左找到的是第一个乘数5,再向上找到的是第二个乘数5,“先向左再向上的顺序,有两个好处:一是清晰明确的观察顺序,避免了无序随机性的干扰。如在接下来的“板上贴数活动中,就不会出现有的“先向左再向上的观察,有的“先向上再向左观察,产生“争议”;二是无形之中把表格的“空与乘法算式之间建立了一一对应关系。(2)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师:表中的是25是5乘5得来的,对不对呢?能不能验证一下呢?生:积64,先向左找到的是8,再向上找到的也是8,8乘8刚好是64。观察验证了自己的思考,而思考触发了有目的地观察。(3)总结观察的顺序和层次引导孩子比较已给9个积的乘数和算式,发现这些积都是相同的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细细品味 风景 路上 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961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