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拿什么去解读——评初一欣赏课《格尔尼卡》论文.docx
《经典拿什么去解读——评初一欣赏课《格尔尼卡》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典拿什么去解读——评初一欣赏课《格尔尼卡》论文.docx(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经典,拿什么去解读?评初一欣赏课格尔尼卡摘要:艺术作品中有很多经典的作品,但不是适合每一个人的,接受的差异性,让我们知道经典不是神话,艺术的启蒙往往不需要经典的作品,要知道: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最好的却不一定是最经典的。关键词:欣赏课艺术美文化差异学生接受引言:对于美术教材欣赏课中选编的优秀美术作品,一线教师最有深刻的体会,不能因为作品的经典,就忽视了学生对美术接受的需求。多年的教学会让教师觉得,有些所谓的经典作品,教学过程中往往变得尴尬。所以,依据美术课程标准,可以试着表达自己的看法,也是很有必要的。翻开人美版初中美术课本七年级下册第一课,进入眼帘的就是毕加索的著名作品格尔尼卡,这节课我已经
2、上过很多遍了,几乎每个学年都要涉及,每次都想从中挖掘出更多一点新的东西,来充实课堂,丰富教学。这样一过多少年,却隐隐感到这一课越上越不好上,总有点有种不好说的困难阻碍着我。而在这一年,终于,我对这一课有了一点大胆的思考。我隐约的感到这一课安排时间节点有点不太妥当。我们知道,教学是一种给予,一种分享。尤其是美术欣赏课,更多的是传递一种感受,一种美。艺术的目的就是艺术家去创造美,用自己的感觉体现,认识世界,表现主观意识,传递美的感受。作为低年级的初中生,应该欣赏到一种比较唯美,具象,易解读的作品,再然后去打开美术窗户,从而去经历美的历程。既然是这样,那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毕加索以及他的作品。毕加索的
3、作品属于西方立体主义画派,立体主义运动通常分为二个阶段。一个阶段是1972年之前的所谓分析立体主义。画家们继承塞尚对绘画结构进行理性分析的传统,试图通过对空间与物象的分解与重构,组建一种绘画性的空间及形体结构。1912年以后,立体主义运动进入第二阶段,通常称为综合立体主义。此时在画中色彩起了有力的作用,但形体仍然支离破碎,只是更大和更富于装饰性。对立体主义的作品,应该需要有一定的绘画的基础,或者对西方艺术理论有一定的认识,才能体会到作品中作者所表达的主观的感受。对于抽象的认识,从目前的学生审美习惯上看,大都是沿着先具象再抽象这一过程而发生的。当然也可以例外,但这个例外也仅限于少数,如果出现在初
4、中美术教材中就是一个普及性的问题了,它面对全体,全体意味着“大众化,而立体主义就对西方艺术而言,都不能说时“大众化。欣赏课的主要作用是感受美,也可以理解为感受技法、以及技法体现的美。立体派画家曾声称:“谁理解塞尚谁就理解立体主义。立体派画家受到塞尚用圆柱体、球体和圆锥体来处理自然的思想启示,试图在画中创造结构美力求组织起一种几何化倾向的画面结构。按照这样的追述,我们要欣赏格尔尼卡,就应该了解立体主义,就应该理解塞尚,了解塞尚和立体主义的关系。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恐怕在课堂上讲的越多,表述的越不清楚了。但如果不去表述,那么我们怎么样去欣赏格尔尼卡,接触立体主义呢?格尔尼卡是一节比较重要的欣赏课,欣
5、赏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树立正确价值观,开阔眼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有幸我看到了一位美术教师对本课的一点认识,摘抄如下:本堂课采用在教师的组织和帮助下,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式的主动探究方式。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通过自主参与学习活动,形成一种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激发探索和创新的积极欲望。不想继续抄了,通篇来看,不仅设想的好,而且行文非常好。是一段生动的文字,但就效果来看,我想未必。当教师引导学生在看完格尔尼卡后的感受,小结是:舌L、怕、灰、丑。更有甚者,有一位学生在下面惊呼:老师,这是名画吗?我好像也行呀!是的,他是可以的,但是毕加索有立体主义,
6、他却没有。可你不要小看这句话,因为,这不是一个人说的,几乎每次都有,很具有代表性。这句话,暗示了学生对大师作品的怀疑,看不懂当然怀疑,这是很自然的。这种变形、象征、寓意的手法表现的情感作品,不容易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如果从这里面再能看到毕加索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美好品质,似乎不靠谱。格尔尼卡的教学流程往往是从介绍背景开始的,象叙述一个故事一样,首先把学生带入了一个有情节的历史当中:因为炸死了很多人,毁灭了很多的建筑等等,所以毕加索义愤填膺怀着满腔的爱国激情创作了宽7.76米,高3.4米的油画格尔尼卡。然后进入问题讨论阶段,再后就可以介绍作品的内容了,这可以使学生能够看明白这些怪怪的变形图像,而
7、且这些图像是有特定寓意的,就好像文言文中经常使用的典故一样。最后老师会告诉学生:画家笔下的所有形象都是超越时空的,并蕴含着愤懑的抗议声。如果还不够,在中间可以穿插一些表演,后面在补充一点毕加索的个人简介,格尔尼卡和格尔尼卡镇的现在情况等等。应该算比较完整了。这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因为我始终固执的认为:这似乎太像一节历史课,或者就是向学生讲解了一个图文并茂的故事,而与欣赏课的实质似乎有点背离了。首先,我认为七年级开学第一课应该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精品。这一点,在大纲上也有说明,而不是比较难以理解的西方立体派作品。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美术教学大纲在初一教学内容和要求中,很明确的提到:要欣赏中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格尔尼卡 经典 什么 解读 初一 欣赏 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961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