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共四卷).docx
《(小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共四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共四卷).docx(2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小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班级文化中最活跃的因素是()A、班级物质文化B、班级行为文化C、班级制度文化D、班级精神文化2、任何问题都含有三个基本的成分,其中有一个成分是()oA、好奇心B、能力C、给定的条件D、已有的知识经验3、复述策略的主要作用是维持注意于目前的学习材料中,并将学习材料保持于()oA、感觉记忆B、瞬时记忆C、短时记忆D长时记忆4、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于()年。A、 1903B、 1904C、 1905D、 19065、小学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是()。限教育内容B、学生C、教育目的D、各种标准6、智商(IQ)等于()
2、oA、智力年龄与实际年龄之比乘以100B、实际年龄与智力年龄之比乘以100C、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之比乘以100D、生理年龄与实际年龄之比乘以1007、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oA、形象思维B、发散思维C、辐合思维D、直觉思维8、下列教学模式不属于个别化教学的是()oA、程序教学B、合作学习C、计算机辅助教学D、掌握学习9、循序渐进原则要求教学要()A、温故而知新B、不陵节而施C、不愤不启,不俳不发D、学而时习之10、小章原来认为“教学心理”就是研究知识掌握和技能形成的,后来要让他认识到“认识策略”的学习也是教学心理研究的内容之一,这是()。A、并列结合学习B、同位学习C、下位学习D、上位学习11
3、以词汇学习、实物、图片、图表、图形等为内容的学习属于()oA、概念学习B、命题学习C、符号学习D、并列结构学习12、班主任了解学生的主要方法是()。A、观察法B、测量法C、调查法D、书面材料分析法13、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所指未成年人是()A、未满18周岁的人B、未满18周岁的公民C、10至18周岁的公民D、未满16周岁的公民14、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基本方法是()0A、心理测验B、会谈C、观察法D、自述法15、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不包括()A、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B、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C、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D、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16、以下不属于言语讲
4、解应注意的一项是()A、言语要简洁、概括与形象化B、同时讲解动作的结构和具体要求,以及动作包含的基本原则C、不仅讲解动作的物理特性,也要指导学生注意体验执行动作时的肌肉运动知觉D、过度的讲解,数量一般应控制在100%-150%17、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基础,确立了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的著作一西方第一部教育心理学,其作者是美国心理学家()A、冯特B、斯金纳C、杜威D、桑代克18、()是维持和控制学生在校生活的基本条件,是教师开展工作韵重要保证。A、班集体的正常秩序B、班主任的管理工作C、班级目标D、良好的班风19、衡量品德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志是()oA、道德情感B、道德信念C、道德行为D、道
5、德意志20、在学校教育中,德育的基本途径是()。A、课外活动B、班主任工作C、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D、少先队活动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做好心理辅导工作,必须遵循的原则有()oA、面向全体学生原则B、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C、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D、学生主体性原则E、个别化对待原则2、两种学习任务的共同成分可能是()oA、刺激B、反应C、环境线索D、学习目标E、态度3、课堂上有位学生指出老师对某个问题的解释有误,老师当时就恼怒起来:“某某同学,算你厉害,老师不如你,以后老师的课就由你来上好了!”全班同学随老师起嘲笑起这位学生,该生从此在课堂上不能发现问题,不能主动回答问题了。这位
6、老师的行为违反了下列哪些教学原则?OA、教师主导性与学生自觉性相结合B、创造民主的教学环境C、巩固性原则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4、布鲁纳的教育心理学成果主要表现在()oA、主动性研究B、反思性研究C、合作性研究.D、社会文化研究E、E5、班杜拉认为,行为的结果因素就是通常所说的强化,并把强化分为()oA、效果强化B、直接强化C、间接强化D、替代性强化E、自我强化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简述教师布置作业的基本要求。2、试结合实际说明应该如何帮助学生有效地管理学习时间。3、课堂导入的基本要求是什么?4、教学评价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小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试题(一)参考答案】一、单
7、项选择题1、B【解析】班级行为文化主要指班级开展的各种文化活动。它是班级文化中最活跃的因素,反映了班级的精神面貌、教学作风和管理水平,是班级精神和群体意识的动态反映。2、C【解析】任何问题都含有三个基本的成分:一是给定的条件。二是要达到的目标。三是存在的限制或障碍。(本解析由张恩凯提供)3、C【解析】复述主要是指对学习材料的言语重复,它既可以表现为出声的外部言语,也可以表现为默默的在头脑内部的言语活动。主要作用是把注意维持在目前的学习材料中,并将学习材料保持于短时记忆中。4、A【解析】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
8、生。5、C6、A【解析】智商简称IQ。IQ二智力年龄(MA)/实际年龄(CA)XlOO07、B【解析】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性思维。8、B9、B【解析】循序渐进原则要求学习要按步骤,分阶段进行,而不能陵节而施。A、D体现了巩固性原则,C体现了启发性原则。10、C【解析】下位学习包括两种形式:派生类属学习和相关类属学习,题干描述的是相关类属学习。11、C【解析】符号学习不仅包括词汇学习,也包括非语言符号的学习。12、A【解析】观察法是班主任在自然情况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观察研究的方法,是班主任了解学生的主要方法。13、B【解析】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未满18周岁的公民都是未成年人。14、
9、B【解析】会谈是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基本方法。15、A【解析】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是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16、D【解析】ABC均为言语讲解应该特别注意的,只有D项不属于,讲解应尽可能概括,练习的时候应过度学习。17D18A【解析】班集体的正常秩序是维持和控制学生在校生活的基本条件,是教师开展工作重要保证。19、C【解析】道德行为是衡量品德最重要的标志。20、C二、多项选择题1、 ABCDE【解析】心理辅导与教学目标一致,要达到学生心理健康,必须遵循面向全体学生、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尊重与理解学生、学生主体性、个别化对待等原则。2、 ABCDE【解析】两种学习任务的共同成
10、分可以是学习材料(如刺激)、环境线索、学习结果(如反应)、学习过程、学习目标等方面的,也可以是态度、情感方面的。3、AB4、 ABCD【解析】布鲁纳在1994年美国教育研究会的特邀专题报告中,精辟地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的成果。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主动性研究;(2)反思性研究;(3)合作性研究;(4)社会文化研究。5、BDE【解析】行为的结果因素就是通常所说的强化,强化分为三种即以上选项。三、简答题1、(1)作业的内容要精心选择。(2)作业难易要适度。(3)作业数量要适当。(4)题目要有启发性。(5)形式要灵活。2、(1)统筹安排学习时间。对每一天的活动,都要列出一张活动优先表来。在制
11、订学习计划时,要注意将学习计划落实在学习成果上。在执行学习计划时,要有效防止拖拉作风。(2)高效利用最佳时间。首先,要根据自己的生物钟安排学习活动。其次,要根据周内学习效率的变化安排学习活动。再次,要根据一天内学习效率的变化来安排学习活动。此外,要根据自己的工作曲线安排学习活动。(3)灵活利用零碎时间。首先,可以利用零碎时间处理学习上的杂事。其次,读短篇或看报刊,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或者背诵诗词和外文单词。此外,可以进行讨论和通讯,与他人进行交流,在轻松的气氛里与人交流,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启发。3、(1)要有启发性。(2)要有明确的针对性。(3)导人要有艺术性。(4)导入的过程要有趣味性。(5)
12、要恰当把握导入的“度”。4、(1)方向性原则。(2)科学性原则。(3)客观性原则。(4)发展性原则。(5)可行性原则。(小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试题(二)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通常在教学过程中实施,一般是由学生完成一些与教学活动密切相关的测验,也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自我评估,或者凭教师的平常观察记录,或与学生的面谈进行的评价是()oA、形成性评价B、总结性评价C、正式评价D、非正式评价2、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是()A、态度B、迁移C、定势D、品德3、运用斯坦福比纳量表对一个8岁儿童进行智力测试,测量结果其智力年龄为10岁,那么其智商则为
13、()A、80B、100C、120D、1254、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的是()o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B、望梅止渴C、蜘蛛织网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5、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真正威信在于他的()力量。A、权力B、权威C、威严D、人格6、从迁移的观点看,“温故知新”属于()A、顺向正迁移B、逆向正迁移C、顺向负迁移D、逆向负迁移7、学习了苹果、梨子、香蕉等概念后,再学习“水果”这概念,这种学习属于()。A、并列结合学习B、下位学习C、上位学习D、相关类属学习8、,出版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著作的心理学家是()oA、布鲁纳B、桑代克C、艾宾浩斯D、华生9、研究表明,一般9岁以下儿童的
14、道德判断水平主要处于()oA、习俗水平B、后习俗水平C、前习俗水平D、普通伦理水平10、社会公益活动属于课外活动的哪种组织形式?()A、群众性活动B、小组活动C、个人活动D、社会活动11组织策略属于()oA、精加工策略B、认知策略C、元认知策略D、调节策略12、影响儿童品德形成的因素有很多,其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oA、环境B、遗传C、学校教育D、家庭教育13、在1960年提出了“课程改革论”的教育心理学家是()A、华生B、杜威C、布鲁纳D、布卢姆14、美国心理学家贾德在学习迁移理论中,提出()oA、经验类化说B、关系转换说C、共同要素说D、认知结构论15、“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
15、不从。”这是孔子对教师职业()角色的阐述。A、授业解惑B、管理者C、示范者D、父母与朋友16、我国道德规范的层次依次是()。A、社会公德、职业道德B、社会公德、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C、集体主义道德、共产主义道德D科会公律隼体主V道德共产生道德17、星柯尔伯或向儿童道德判蔽展、阶段研究服从于惩罚定向阶段属于。A、前习俗阶段B、习俗阶段C、后习俗阶段D、权威阶段18、福勒和布朗认为,最关心如何教好每一堂课的内容的教师处于教师成长的()A、关注生存阶段B、关注学生阶段C、关注自我阶段D、关注情境阶段19、以下不涉及问题解决过程的学说有()A、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B、苛勒的顿悟说C、巴甫洛夫的经典
16、性条件作用论D、杜威的分阶段说20、学“角”这一概念,对“钝角”、“锐角”、“直角”概念的学习产生的影响属于()0A、负迁移B、纵向迁移C、横向迁移D、非特殊成分的迁移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创造性问题解决,综合应用各种方法或通过发展新方法、新程序等来解决()的问题。A、无结构B、认知性C、有结构D、无固定答案E、E2、教师要确立现代教育思想观念,最为主要的内容是指()oA、教育观B、人才观C、应试升学观D、教育质量观E、精英教育观3、标准化成就测验的优越性体现在()oA、公正性B、客观性C、计划性D、可比性E、E4、教育的特质至少有以下那几方面?OA、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有意
17、识活动B、是人类与动物共有的生存活动C、是人类特有的认识活动D、是人类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E、是以培养人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5、有一位学生在课堂上总是默默无言,老师为他写到:“在老师的眼里,你是一个聪明文静的孩子,每一次作业,你总是那么认真,每一节课上,你总是那么专心,什么时候,能让老师听到僚甜美的声音?”亲切的语言像漫漫春风,不仅让老师和学生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消失了,而且将学生的兴趣吸引到学习过程和良好的心理体验之中。该教师的做法有何成功之处?OA、尊重和鼓励学生B、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闪光之处C、充分发挥质性评价的作用D、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礼记?
18、学记中所提出的“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与教学中的哪一条教学原则相一致?如何在实际的教学中运用这一原则?2、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应如何相互结合,形成正向的教育合力?3、当前少先队社区组织重点开展的工作内容是什么?4、教师的教育能力对教师的语言表达提出了哪些要求?【(小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试题(二)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A【解析】题干是对形成性评价的阐释。2、A【解析】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3、D4、D【解析】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5、D【解析】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真正威信在于他
19、的人格力量。6、A【解析】先前的学习对后来的学习的影响,称为顺向迁移,同时还具有促进作用,所以属于顺向正迁移。7、C8、B9、C10、A【解析】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有:群众性活动(报告和讲座,各种集会,各种比赛,参观、访问、调查、旅行,社会公益活动、墙报、黑板报)、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11、B【解析】认知策略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12、C【解析】学校环境中的各种因素都对学生品德形成和发展产生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同伴群体,他们试图使自己的言行态度与同伴保持一致;另一方面,教师的鼓励与认可,也影响学生品德的认知和行为。13、C【解析】布鲁纳提出“课程改革论”,主张结构化学习。14、A【
20、解析】早期的迁移理论中。贾德的经验类化说强调概括化的经验或原理在迁移中的作用。15、C【解析】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说明教师只有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才能有利于说服学生,教育学生,教师是学生的示范者。16、B【解析】我国道德规范的层次依次是社会公德、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17、A【解析】本题考察第十章柯尔伯格的三水平六阶段。根据儿童道德判断发展阶段研究中,服从于惩罚定向阶段属于前习俗阶段。18、D【解析】关注情境阶段的教师关心的是如何教好每堂课的内容,一般总是关心诸如班级的大小、时间的压力和备课材料是否充分等与教学情境有关的问题。(本解析由张恩凯提供)19C【解
21、析】桑代克认为问题解决就是不断尝试,使错误逐渐减少的过程;苛勒认为问题解决是一个顿悟的过程;杜威认为问题解决是分阶段、循序渐进的。20、B【解析】负迁移是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种学习起干扰和阻碍作用。纵向迁移指处于不同层次(概括和抽象程度不同)的各种学习间的相互影响,也可以说是上位的较高层次的经验与下位的较低层次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横向迁移是指处于同一层次(抽象和概括程度相同)的学习问的相互影响,即难度和复杂程度大致属同一水平的学习之间的迁移。非特殊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所习得的一般原理、原则和态度对另一种具体内容学习的影响,即将原理、原则和态度具体化,运用到具体的事例中去。可见,B项正确。二、多
22、项选择题1、AD【解析】创造性问题解决,综合应用各种方法或通过发展新方法、新程序等来解决无结构的、无固定答案的问题。2、ABD【解析】教师要确立现代教育思想观念,最为主要的内容是指教育观、人才观和教育质量观。3、BCD4、ACDE【解析】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承传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另外,教育也是人类的一种特有的认识活动。5、 ABCD三、简答题1、(1)该思想与教学中的循序渐进原则相一致。(2)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3)贯彻循序渐进原则的基本要求是: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教育学 教育 心理学 试题 共四卷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962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