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齐太公世家-WPSOffice.docx
《01齐太公世家-WPSOffice.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1齐太公世家-WPSOffice.docx(4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齐太公世家齐太公世家记载了姜姓齐国自西周初太公建国起,至公元前379年齐康公身死国灭,总计近千年的历史。姜姓齐国,是春秋时代我国中原的一个重要诸侯国。在地理上有着良好的自然条件,自泰山属之琅邪,北被于海,膏壤二千里;自开国以来又十分注重发展经济,太公时期就“通工商之业,便鱼盐之利”,管仲相齐后,又“连五家之兵,设轻重鱼盐之利,为齐国发展打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在政治文化上,既不像鲁国一样死死拘束于彻底的宗法制,又不像秦、楚早期那样“以夷狄自置”。而是顺应“其民阔达多匿知”的原有文化,有条件地推行宗法制和集权制的结合,“因其俗,简其礼,为政简而不苛,平易近民。所以到齐桓公时,齐国终成为大国争霸斗争
2、中的第一个霸主,一个名符其实的泱泱大国。自桓公去世,齐国渐趋衰落。一方面由于姜姓公室旧贵族日益腐败,另一方面由于统治阶级内部斗争日益激烈,尤其经过崔杼、庆封之乱,大伤元气,终于被新兴的贵族集团田氏所替代。本篇在艺术上的第一个特点是取材有法、详略得当。司马迁抓住最能代表齐国历史发展线索的几个时期,清晰地反映了它由盛而衰的历史过程。前半叶主要介绍了太公时期和桓公时期,中后叶则主要记叙了崔庆之乱与田氏代齐的详尽过程。这几部分作者运用浓墨重彩,生动形象地再现了斑烂多姿的历史画面。其余部分则仅仅记其大概,明其脉络,避免冲淡重点部分的思想意义,真正作到了略小取大,举重明轻”。本篇的第二个艺术特点是塑造了生
3、动复杂立体的人物形象。作者从生活中的历史现实出发,把握历史人物的复杂心理,加以真实再现,使人感到可亲可信。例如对于齐桓公,作者一方面极力写其机智果断,从谏如流,重义守信的明君风度,但也写了他晚年骄傲固执,好大喜功的思想变化。既写他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宏伟业绩,也写他好内多宠,以致死后虫出于户的性格弱点,给人留下深深的历史回味。即是反面人物崔杼,作者也写了他两次不杀晏婴的微妙心理,表现出人物的复杂个性。史记齐太公世家太公望吕尚者,东海上人。其先祖尝为四岳,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夏之际封于吕,或封于申,姓姜氏。译文:太公望吕尚是东海周边地区的人。太公望的先祖曾是“四岳之一,曾辅佐大禹治水,立下很大的
4、功劳。虞舜、大禹在位时期太公望的先祖被封在吕,还有的族人被封在申,姜姓。夏商之时,申、吕或封枝庶子孙,或为庶人,尚其后苗裔也。本姓姜氏,从其封姓,故日吕尚。译文:夏、商的之时,申、吕这两个地方有的被封给姜氏的旁支子孙,有的则沦为平民,吕尚是他们的后代。太公望本姓姜,后来太公望以封邑为氏,所以也被称为吕尚。吕尚盖尝穷困,年老矣,以渔钓奸周西伯。西伯将出猎,卜之,日“所获非龙非彩(通“螭),非虎非黑,所获霸王之辅。译文:吕尚曾经生活窘迫穷困潦倒,到了年老时,通过钓鱼求见周西伯侯昌。西伯当时准备外出打猎,临行前进行占卜,占卜的结果说:“这次狩猎所得到的不是龙不是螭,不是虎也不是熊,而是能够成就霸业的
5、辅臣。于是周西伯猎,果遇太公于渭之阳,与语大说,曰:自吾先君太公曰当有圣人适周,周以兴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故号之曰太公望,载与俱归,立为师。译文:于是西伯侯便外出打猎,果然在渭水北岸遇到了太公,在与太公交谈后非常高兴,说道:早就听我国先君太公说会有圣人到周国来,周国会得以兴盛先生就是这个人吧?我们的太公盼望先生已经很久啦。所以便称吕尚为太公望,西伯便与太公一起乘车回到周国,尊其为军师。或曰太公博闻,尝事纣。纣无道,去之。游说诸侯,无所遇,而卒西归周西伯。或曰,吕尚处士,隐海滨。译文:还有一种说法是说太公博学多闻,曾经在商纣王手下为官。因为纣王暴虐无道,太公选择离开纣王。然后游历各国游说诸
6、侯,但是一直没有遇到赏识自己的君主,最后太公西行归附周西伯侯。还有其他说法是说吕尚是一个德才兼备的隐士,隐居在海边。周西伯拘菱里,散宜生、因天素知而招吕尚。吕尚亦日吾闻西伯贤,又善养老,盍往焉三人者为西伯求美女奇物,献之于纣,以赎西伯。译文:周西伯侯被纣王囚禁在姜里时,西伯昌的下属散宜生和因天原本就知道吕尚这个人,于是便请吕尚出山。吕尚也说:我听说西伯贤德,又尊重奉养老年人,何不到他那里去呢?于是三人便替西伯搜罗美女和稀世珍宝献给纣王,从而赎回西伯。西伯得以出,反国。言吕尚所以事周虽异,然要之为文武师。译文:西伯这才得以被释放,回到自己的国家。关于吕尚是如何归周的虽然有不一样的说法,然而核心都
7、是说他成为了周文王、武王的师辅之臣。周西伯昌之脱美里归,与吕尚阴谋修德以倾商政,其事多兵权与奇计,故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译文:周西伯昌从美里脱身回国以后,与吕尚暗中谋划施行德政,以推翻商朝的统治,其中很多是用兵的权谋和奇计,所以后世之人论及用兵之道以及周暗中施用的权谋,都推崇太公是其中主要的策划者。周西伯政平,及断虞芮之讼,而诗人称西伯受命曰文王。伐崇、密须、犬夷,大作丰邑。天下三分,其二归周者,太公之谋计居多。译文:周西伯昌执政公平,到他裁决了虞、芮两国的争端时,诗人称西伯是承受天命的文王。文王征讨崇国、密须、犬夷,大规模地建设丰邑。当时的天下分成三部分,其中两部分都归为周国
8、所有,这其中太公的谋略占了大部分。文王崩,武王即位。九年,欲修文王业,东伐以观诸侯集否。译文:文王去世后,武王继位。周武王九年,武王继承文王的事业,准备率军东征,以此来观察诸侯是否前来与自己会合。师行,师尚父左杖黄钺,右把白旄以誓,曰:“苍兄苍兜,总尔众庶,与尔舟楫,后至者斩!遂至盟津。诸侯不期而会者八百诸侯。译文:大军临出发前,被尊为师尚父”的吕尚左手拿着装饰着黄金的大斧,右手握着装饰着白耗牛尾的军旗誓师,他说道:“各路将领们啊,集合你的民众,聚合你们船只,迟到者斩!周国大军行军至盟津时,事先没有约定就主动前来会和的诸侯有八百家之多。诸侯皆日:纣可伐也。武王日:未可。还师,与太公作此太誓。译
9、文:诸侯都这样说:“我们可以前往征讨纣王了。这时武王却说道:时机还未成熟。于是武王又率军撤回国内,然后武王与太公一起写下太誓。居二年,纣杀王子比干,囚箕子。武王将伐纣,卜龟兆,不吉,风雨暴至。群公尽惧,唯太公强之劝武王,武王于是遂行。译文:孟津观兵后两年,商纣杀害了宗室重臣王子比干,囚禁了同样是宗室重臣的箕子。武王再次整军准备征伐商纣,临行前武王下令占卜一卦,龟兆显示不吉,与此同时风雨突至。群臣恐惧,只有太公强劝武王进军,武王采纳太公的建议率兵出征。十一年正月甲子,誓于牧野,伐商纣。纣师败绩。纣反走,登鹿台,遂追斩纣。译文:周武王十一年正月甲子日,武王在牧野誓师,率诸侯联军进伐商纣王。商纣王的
10、军队被彻底崩溃。商纣王回身逃跑,然后登上鹿台,追兵斩杀纣王。明日,武王立于社,群公奉明水,卫康叔封布采席,师尚父牵牲,史佚策祝,以告神讨纣之罪。译文:第二天,武王立于社坛之上,群臣手捧明水,卫康叔封铺好彩席,师尚父牵来祭祀的牲畜,史佚按照策书祈祷,向神祇禀告讨伐商纣王之事。散鹿台之钱,发银桥之粟,以振贫民。封比干墓,释箕子囚。迁九鼎,修周政,与天下更始。师尚父谋居多。译文:武王下令散发商纣积聚在鹿台的钱财,发放商纣王屯积在银桥的粮食,用以赈济贫民。培筑加高比干之墓,释放被囚禁的箕子。把象征天下最高权力的九鼎迁往周国国都,修治周朝政务,与天下之人共同开始创造新时代。上述诸事多半是采用了师尚父的谋
11、议。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于齐营丘。东就国,道宿行迟。逆旅之人曰:吾闻时难得而易失。客寝甚安,殆非就国者也。译文:武王已讨平商纣,成为天下共主,论功行赏将齐国营丘封赏给师尚父为封国。师尚父东去封国就国,边行边住,行进速度很慢。客舍中的人对他说:我听说时机很难得到却容易失去。这位客人睡得这样安稳,恐怕不是去封国就任的吧。”太公闻之,夜衣而行,犁明至国。莱侯来伐,与之争营丘。营丘边莱。莱人,夷也,会纣之乱而周初定,未能集远方,是以与太公争国。译文:太公听了此言后,连夜穿衣上路,黎明就到达自己的封国。到达封国后正遇到莱侯率军来攻,莱侯想与太公争夺营丘。营丘毗邻莱国。莱人是夷族,趁商纣之乱而
12、周朝立国未稳,还没有安抚边远地区的时机,因此率军来与太公争夺国土。大公至国,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译文:太公到了自己的封国之后,修明政事,顺其风俗,简化礼仪,开放工商业,利益齐国的地理优势发展渔业盐业,因而当地民众大多都来归附齐国,齐国也因此成为了大国。及周成王少时,管蔡作乱,淮夷畔周,乃使召康公命太公曰: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五侯九伯,实得征之。齐由此得征伐,为大国。都营丘。译文:到周成王即位之时,管叔、蔡叔因周王室主少国疑发动作乱,淮夷也在此时背叛周王室,成王派召康公命太公说:“东至大海,西至黄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此间五等诸
13、侯,各地官守,如有罪过,太公可以自行率军讨伐。齐因此获得可以征讨各国的权力,齐国由此形成大国,定都营丘。盖太公之卒百有余年,子丁公吕仪(jI)立。丁公卒,子乙公得立。乙公卒,子癸公慈母立。癸公卒,子哀公不辰立。译文:太公去世时已经一百余岁,其子齐丁公吕仅继位。丁公去世,其子齐乙公得继位。乙公去世,其子癸公慈母继位。癸公去世,其子齐哀公不辰继位。哀公时,纪侯谐之周,周烹哀公而立其弟静,是为胡公。胡公徙都薄姑,而当周夷王之时。译文:齐哀公在位期间,纪侯在周天子面前诬陷哀公,周天子下令用大鼎煮死哀公(周天子在当时还是非常威武的,能随随便便就把大国诸侯给煮了),然后册立哀公的弟弟静为齐君,即齐胡公。齐
14、胡公在位期间将齐国国都迁到薄姑,齐国迁都是周夷王在位期间发生的事件。哀公之同母少弟山怨胡公,乃与其党率营丘人袭攻杀胡公而自立,是为献公。献公元年,尽逐胡公子,因徙薄姑都,治临蓄。译文:齐哀公的同母弟弟与胡公有嫌隙经常埋怨胡公,哀公的弟弟纠结党徒在营丘袭杀了胡公后自立为齐王,即齐献公。齐献公元年,献公下令将胡公诸子全部驱逐出齐国,然后借机把齐国都城从薄姑迁到临淄。九年,献公卒,子武公寿立。武公九年,周厉王出奔,居彘。十年,王室乱,大臣行政,号日共和”。二十四年,周宣王初立。译文:齐献公九年,献公去世,其子齐武公寿继位。齐武公九年,周厉王从周都逃亡到彘邑。齐武公十年(前841),周王室内部发生动荡
15、,大臣们联合主持国政,号称“共和。齐武公二十四年(前827),周宣王即位。二十六年,武公卒,子厉公无忌立。厉公暴虐,故胡公子复入齐,齐人欲立之,乃与攻杀厉公。译文:齐武公二十六年(前825年),齐武公去世,其子齐厉公无忌继位。厉公生性残忍暴虐,原齐国国君齐胡公之子趁机重返齐国,齐国权贵们计划拥立齐胡公之子为君,便联合胡公之子发动政变袭杀厉公。胡公子亦战死。齐人乃立厉公子赤为君,是为文公,而诛杀厉公者七十人。译文:可是胡公之子却在政变中意外战死。齐国权贵便另立厉公的之子赤为国君,即齐文公,齐文公即位后立即下令诛杀了参与政变攻杀自己父亲厉公的七十个人。文公十二年卒,子成公脱立。成公九年卒,子庄公购
16、立。译文:齐文公在位十二年后去世,其子齐成公脱继位。齐成公在位九年后去世,其子庄公购继位。庄公二十四年,犬戎杀幽王,周东徙雒。秦始列为诸侯。五十六年,晋弑其君昭侯。译文:齐庄公二十四年(前771年),犬戎攻入周都斩杀周幽王,周王室因此将都城东迁到洛邑。秦国也是在这一时期开始位列诸侯。齐庄公五十六年(前739年),晋国权贵弑杀其国君晋昭侯。六十四年,庄公卒,子厘公禄甫立。译文:齐庄公六十四年(前731年),庄公去世,其子齐厘公禄甫继位。厘公九年,鲁隐公初立。十九年,鲁桓公弑其兄隐公而自立为君。译文:齐厘公九年(前722年),鲁隐公即位。齐厘公十九年(前712年),鲁桓公弑杀自己的哥哥隐公后自立为
17、鲁君。二十五年,北戎伐齐。郑使太子忽来救齐,齐欲妻之。忽曰:郑小齐大,非我敌。遂辞之。译文:齐厘公二十五年(前706年),北戎出兵入侵齐国。郑国派太子忽率军前来救援齐国,齐厘公因此想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太子忽为妻。太子忽说道:“郑国小齐国大,我配不上国君的女儿。于是谢绝了齐厘公的好意。三十二年,厘公同母弟夷仲年死。其子日公孙无知,厘公爱之,令其秩服奉养比太子。译文:齐厘公三十二年(前699年),厘公的同母弟夷仲年去世,夷仲年的儿子名叫公孙无知,齐厘公非常喜欢这个侄子,厘公安排给侄子无知的俸禄、器物服饰、饮食等方面的待遇与太子一样。三十三年,厘公卒,太子诸儿立,是为襄公。译文:齐厘公三十三年(前6
18、98年),厘公去世,太子诸儿继位,即齐襄公。襄公元年,始为太子时,尝与无知斗,及立,细无知秩服,无知怨。译文:齐襄公元年(前697年),襄公起初做太子时曾与无知有矛盾,等到襄公即位后,襄公便降低了无知的待遇,无知还不高兴。四年,鲁桓公与夫人如齐。齐襄公故尝私通鲁夫人。译文:齐襄公四年(前694年),鲁桓公携夫人来齐国访问。齐襄公曾与鲁桓公的夫人私通。鲁夫人者,襄公女弟也,自厘公时嫁为鲁桓公妇,及桓公来而襄公复通焉。鲁桓公知之,怒夫人,夫人以告齐襄公。译文:鲁桓公的夫人是襄公的妹妹,在厘公继位后嫁给了鲁桓公为正妻,等到鲁桓公到齐国访问时,襄公又与自己的亲妹妹通奸。这事被鲁桓公知道这后,鲁桓公对夫
19、人十分愤怒,夫人就将此事告诉给了齐襄公。齐襄公与鲁君饮,醉之,使力士彭生抱上鲁君车,因拉杀鲁桓公,桓公下车则死矣。鲁人以为让,而齐襄公杀彭生以谢鲁。译文:齐襄公便设宴请鲁桓公喝酒,襄公将鲁桓公灌醉,然后命大力士彭生抱鲁桓公上车,彭生趁机将鲁桓公勒死后放到车里,桓公回到驿馆下车时被随从发现已死。鲁国人为了这件事向齐国发难,齐襄公只得杀了彭生向鲁国谢罪。八年,伐纪,纪迁去其邑。译文:齐襄公八年(前690年),齐国出兵攻占纪国。十二年,初,襄公使连称、管至父戍葵丘,瓜时而往,及瓜而代。往戍一岁,卒瓜时而公弗为发代。或为请代,公弗许。译文:齐襄公十二年(前686年),早先齐襄公派连称、管至父驻守葵丘,
20、并承诺二人说你们在瓜熟的季节前去驻防,等到第二年瓜熟的时候我会派人来接替你们换防。连称、管至父两个人在葵丘驻守了一年,第二年瓜熟时期已过,襄公却并没有派人来换防。有人在襄公面前请求派人替换他们,襄公没有同意。故此二人怒,因公孙无知谋作乱。连称有从妹在公宫,无宠,使之间襄公,日事成以女(通汝)为无知夫人译文:因此两人很生气,便联合公孙无知叛乱。连称有一个堂妹在襄公的宫中但是不受宠,连称就安排她暗中监视襄公的言行,说“事成之后,我会安排你做公孙无知的夫人。冬十二月,襄公游姑梦,遂猎沛丘。见彘,从者日“彭生”。公怒,射之,彘人立而啼。公惧,坠车伤足,失屣。反而鞭主展者死三百。葬出宫。译文:冬季十二月
21、,襄公前往姑梦游玩,然后到沛丘打猎。襄公遇到一只野猪,随从的人说道这时“彭生。襄公听到后很生气,用箭射击野猪,野猪被襄公射中后便像人一样站立并啼哭。襄公看此情景非常恐惧,吓得从车上摔了下来,跌伤了脚,丢了鞋子。襄公返回后下令将伺候他穿鞋的仆人其的打了三百鞭。被处罚后其出宫离去。而无知、连称、管至父等闻公伤,乃遂率其众袭宫。逢主展弗,弗日:且无入惊宫,惊宫未易入也。无知弗信,弗示之创,乃信之。译文:而无知、连称、管至父等人得到了襄公受伤了信息,几人便率领部众发动叛乱率军攻打襄公所住的宫殿。叛军正好遇到伺候襄公穿鞋的侍者其,其说道:“诸位先不要进去惊动宫里的人,惊动了就不容易进去了。无知并不相信,
22、弗让他看自己身上的鞭伤,无知这才相信其的话。待宫外,令其先入。弗先入,即匿襄公户间。良久,无知等恐,遂入宫。其反与宫中及公之幸臣攻无知等,不胜,皆死。译文:叛军便在宫外等候时机,然后让其先进宫。弗进了宫,将襄公藏在了门后面。过了很长时间,无知等人没有收到信息有些害怕,便率军闯入宫中。此时并反而与宫中卫士还有襄公的宠臣一起攻打无知等人,没有获胜,全部被杀死。无知入宫,求公不得。或见人足于户间,发视,乃襄公,遂弑之,而无知自立为齐君。译文:无知闯入宫中,四处寻找襄公却没有找到。这时有人发现门下面露出一只脚,推开门一看,就是襄公藏在这里,无知将其杀害,然后无知立为齐君。桓公元年春,齐君无知游于雍林。
23、雍林人尝有怨无知,及其往游,雍林人袭杀无知,告齐大夫曰:无知弑襄公自立,臣谨行诛。唯大夫更立公子之当立者,唯命是听。译文:齐桓公元年(前685年)春季,齐君无知来到雍林游玩。雍林人曾对无知心怀怨恨,等到无知来雍林游玩时,当地人袭杀了无知,随后对齐国的大夫们说:“无知杀害襄公自立,我等已将其处死。希望大夫们在诸公子中重新拥立应当继位的人,我们一定会听从新君的命令。初,襄公之醉杀鲁桓公,通其夫人,杀诛数不当,淫于妇人,数欺大臣,群弟恐祸及,故次弟纠奔鲁。其母鲁女也。管仲、召忽傅之。译文:当初,齐襄公灌醉并杀害鲁桓公,与鲁桓公的夫人通奸,还不断杀罚不当,沉溺于女色,又多次欺辱大臣,他的几个弟弟唯恐祸
24、及自身,因此襄公的二弟公子纠逃奔到鲁国。公子纠的母亲是鲁国国君的女儿,管仲和召忽追随效力于公子纠。次弟小白奔莒(j0),鲍叔傅之。小白母,卫女也,有宠于厘公。小白自少好善大夫高篌。译文:齐襄公的三弟公子小白逃奔莒国,鲍叔牙效力于公子小白。小白的母亲是卫国国君的女儿,当年深受齐厘公的宠爱。公子小白自幼就与齐国豪门大夫高篌关系密切。及雍林人杀无知,议立君,高、国先阴召小白于莒。鲁闻无知死,亦发兵送公子纠,而使管仲别将兵遮莒道,射中小白带钩。译文:等到雍林人袭杀齐君无知后,齐国权贵们商议另立新君之时,齐国高氏、国氏两家豪门大族率先暗中召唤在莒国的公子小白回国继位。而鲁国也听说无知已死的消息、,也派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01 太公 世家 WPSOffice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962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