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626《变态心理学》笔记.docx
《05626《变态心理学》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5626《变态心理学》笔记.docx(7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变态心理的定义及其历史一、如何界定变态心理。(一)判断变态的七个基本元素:痛苦、适应不良、不合理、无法预测和失去控制感、少见的和非传统的、其他人感到不适、违背标准。痛苦是变态的一个基本元素,但它既不是充分条件,也不是必要条件。用痛苦来判定一个人是否变态要看其发生的情境。(二)变态心理的定义。1 .变态心理(心理障碍)是一种伴随痛苦和功能性损伤出现的个体内部的心理功能紊乱,是一种不典型的或文化上不被期待的行为反应。2 .判断一个人是否变态有三个基本标准:心理功能紊乱、痛苦或损伤、非典型性反应。(1)心理功能紊乱涉及认知、情感和行为三方面的损伤;(2)心理和行为功能紊乱往往伴随痛苦
2、而产生;(3)非典型性反应是指心理障碍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不符合一定文化的要求。二、变态心理的发展历史。(一)对变态心理的认识1 .早期的认识:(1)超自然的解释。在早期的人类社会,人们普遍相信万物有灵论(2)生物学的解释。希波克拉底被称为现代医学之父。他的心理障碍的体液理论认为正常的大脑涉及4种体液:血液、黑胆汁、黄胆汁、黏液。(3)心理学的解释。奥地利人梅斯梅尔使用“通磁术”的方法治疗魔症。对催眠进行科学研究的一个主要人物是法国医生沙考。2 .现代的观点莎士比亚在戏剧中写“过去的都是序言”。梅耶被认为是美国精神病学之父,他坚定的强调生物的、心理的和社会的因素的共同作用。(二)对变态心理的治疗:
3、首先就要恢复他们的思考能力,而情绪上的恐惧被认为是最适应恢复紊乱思维的方法。第二节几种变态心理学理论一、心理动力学派。1.心理动力理论的创始人是维也那医生弗洛伊德。他的理论习惯上也称为“精神分析理论”。3 .埃里克森的个体全程发展理论,详细描述了人的一生的8个特定阶段中伴随的危机和冲突;克莱因的客体关系理论,致力于研究不同表象如何整合成一个人的同一性,以及如何在冲突中表现出来。习惯上把他们称为“新弗洛伊德主义“。4 .精神分析的治疗技术很多都是通过宣泄和领悟来揭示无意识心理过程和冲突的本质。二、存在主义和人本主义。1 .存在主义和人本主义理论家强调日电、.学、为住和H力对个体成长的重要意义。2
4、 .人本主义对人性持乐观态度。马斯洛提出,人生来就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即人有充分发挥潜能的需要。3 .罗杰斯是最具影响力的人本主义学家。罗杰斯创造患者中心治疗,后来被称为以人为中心的治疗。4 .存在主义和人本主义理论提升了精神和心理的作用,在20世纪60、70年代有着极大的影响力,特别是人本主义,被誉为“心理学的第三思潮”。5 .存在主义疗法旨在发展人的独立性,目标指向的是意志力以及责任感。三、行为主义模型1 .行为主义最初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发起Q行为主义的目标是希望从实验室里发现人类和动物学习的一般法则,并把这些法则运用到数学、工作、收容所,甚至整个社会。因此,行为疗法不仅是一种研究异常行为的
5、方法,也是一种世界观。2 .行为主义有三个基本假设:第一个假设是环境决定论;第二个假设是采用实验法;第三个假设是乐观主义。3 .人是如何学习行为的呢?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提出经典条件反射,这一学习模型通过把中性刺激与某个反应相配,直到中性刺激能引起个体的某个反应。在一些情境中,个体不仅会由中性刺激引起某个反应,相似的人或事都会引起这种反应,这种现象叫做刺激泛化。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作用,强调了强化在个体行为形成中的重要作用。当个体出现一个不合理的行为时,给予一个奖励以保持或增加这种行为;而当个体出现一个不合理的行为时,给予一个惩罚以减少或消除这种行为。四、认知学派1.认知疗法的基本
6、观点是心理事件(即预期、信念、记忆、理解等)会导致行为。如果这些心理事件发生了变化,行为也会相应发生变化。2.认知取向的心理治疗师认为,扭曲的思维方式会导致异常行为,而矫正这种扭曲的思维方式会减轻甚至消除异常行为的是认知学派。行为主义治疗学家认为,异常行为来源于过去的经验,因而他们通过塑造一种适当的行为来治疗行为异常。这两种方法的融合被称为认知行为疗法。五、多维综合模型多维综合模型强调引起变态行为的原因是复杂且令人迷惑的,每个维度,无论是生物的或是心理的,都极大地被其他维度和个体的发展影响着。它们相互交织,通过多种多样的复杂的和难以理解的方式造成心理障碍。为了探究各种心理障碍的病因,必须考虑所
7、有相关领域的交互作用,包括遗传学、行为和认知过程、情感影响、人际关系作用以及发展的因素等。1 .行为遗传学的许多研究证明,很多心理障碍的产生都有其遗传基础。2 .情绪对心理障碍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可以说,最基本的情绪,如害怕、生气、伤心、苦恼、兴奋都有导致心理障碍的可能。情绪和心境还会影响认知过程:如果一个人的心境是积极的,那么他的联想、解释、印象也将会有积极的倾向;如果一个人的心境持续地保持消极或沮丧,那么他对过去事情的回忆也会变得不愉快。3 .社会文化和人际关系也是形成心理障碍的一个重要方面。研究表明:个体社会关系越多,交往的频率越高,他的预期寿命也就越长;反之,个体的预期寿命就会越短。另
8、外,在我们的生活中,焦虑和抑郁被视为怯弱,精神分裂症被视为疯狂。第三节心理障碍的评估与诊断一、心理障碍的评估(一)评估的基本要素1 .信度2 .效度。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效度是信度的充分条件。3 .标准化。常见的有年龄常模、职业常模、性别常模等。(二)心理评估方法这些方法包括:临床访谈、行为评估、身体检查、心理测验、生理心理评估,以及新近发展迅速的脑成像技术。1.临床访谈:是大多数临床工作的核心,也是心理学家、精神疾病学家和其他精神卫生方面的专家经常使用的评估手段。临床访谈包括3种形式:状况检查、无结构访谈、结构化访谈。.一精神状况检查;涉及对个体行为的系统观察。包括5个方面:外表和行为、思
9、维和感知觉、精神和心境、智力情况、意识状况。无结构访谈:这种访谈是不系统的,临床工作者允许病人随意描述自己的忧虑,或引导病人在某一方面深入地探索。无结构访谈对访谈者的人格和专业经验有较高的要求。无结构访谈具有很大的灵活性。结构化访谈:会设计标准化的问题。通过计算机对特定问题的答案自动记分,给出结果。避免无结构访谈结构中的信度和效度问题。DSM结构化访谈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结构化访谈。2 .行为评估:是指在特定的情境下评估个体的行为。一些临床工作者会到病人家里,工作场所甚至当地社区,去观察病人并直接报告他们的行为,属于勺为呼他。3 .身体检查。4 .心理测验:是指依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
10、作程序,给人的行为确定出一种数量化的价值。有人格测验、智力测验、心理测验等。5,生理心理评估:生理心理学是研究神经系统的变化如何影响情绪或心理事件的科学。生理心理评估是对大脑结构及其功能的更加精确、更加全面的评估方法。6 .脑成像技术:包括两类,第一类涉及大脑结构的检验,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核磁共振成像(MRI)。第二类通过探测大脑的血液或新陈代谢情况来检验大脑的工作过程,正电子放射成像(PET),单电子放射计算机成像(SPECT)和功能性核磁共振(fMRI)是重要的脑功能成像技术。二、心理障碍的诊断(一)诊断的功用:方便简洁、了解病因、帮助确定治疗方案、方便科学研究。(二)精神疾患诊断系
11、统目前国内使用较普遍的精神疾患诊断系统主要有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美国心理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DSM)和国际疾病分类:精神与行为障碍(ICE)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是目前国内使用较广泛的精神疾患诊断标准,现行使用的是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CCMD-3把精神障碍分为10大类:1.器质性精神障碍;2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或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3 .精神分裂症或其他精神病性障碍;4 .心境障碍;5 .痣症、应激相关障碍、神经症;6 .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7 .人格障碍、习惯和冲动控制障碍、性心理障碍;8 .精神发育迟滞与童年和少年期心理发
12、育障碍;9 .童年和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品行障碍和情绪障碍;10 .其他精神障碍和心理卫生情况。(三)导致诊断偏差的因素。1 .行为发生的情境;2 .诊断者的预期;3 .信息来源的可信度;4 .文化环境。第二章心理病理现象第一节心理病理现象的概述一、如何判定精神活动是否正常(如何进行精神检查):1 .纵向比较:即与其过去一贯的表现相比较,精神状态的改变是否明显;2 .横向比较:即与大多数正常人的精神状态相比较,差别是否明显,其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是否超出了一般限度;3 .应注意结合当事人的心理背景和当时的处境进行具体分析和判断。二、精神症状具有以下特点:1 .症状的出现不受病人意识的控制;2 .症
13、状一旦出现,难以通过转移令其消失;3 .症状的内容与周围客观环境往往不相称;4 .症状会给病人带来不同程度的痛苦或社会功能损害。三、如何进行精神检查?在精神检查中有如下注意事项:1.应确定是否存在精神症状及存在哪些精神症状;5 .应了解症状的强度、持续时间的长短,并评定其严重程度;6 .应善于分析各症状之间的关系,确定哪些症状是原发的,哪些症状是继发的;7 .应重视各症状之间的鉴别,减少误诊;8 .应学会分析和探讨各种症状发生的可能诱因或原因及影响因素,包括生物的、社会的和心理的因素,以利于治疗和消除症状。四、精神症状的表现受到以下影响因素:1 .个体因素;如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躯体状况以及
14、人格特征。2 .环境因素;如个人的生活经历、目前的社会地位、文化背景等。第二节常见的精神症状一、感知觉障碍(一)感觉障碍感觉是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所产生的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如形状、颜色、大小、重量和气味等。感觉障碍多见于神经系统病变和神经症等精神障碍。常见的感觉障碍有:感觉过敏、感觉减退、内感性不适。1.感觉过敏:指对外界一般强度的刺激感受性增高。如感到阳光特别耀眼,声音特别刺耳,普通的气味异常刺鼻等。多见于神经症,感染后虚弱状态以及慢性疼痛障碍等。3 .感觉减退:指对外界一般刺激的感受性降低。如几乎感知不到强烈的疼痛,外界环境变得暗淡,颜色模糊不清,声音发钝。对外界刺激不产生任何感受,
15、称变感觉消失。多见于抑郁状态,木僵状态和意识障碍。4 .内感性不适:指躯体内部产生的各种不适和难以忍受的异样感觉,如牵拉、挤压、游走、蚁爬感等,但是病人不能明确指出具体不适的部位。多见于神经症、精神分裂症、抑郁状态和脑外伤后精神障碍。(二)知觉障碍1 .错觉: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如“杯弓蛇影”、“草木皆兵”,在临床中错觉多见于意识清晰度下降、注意力集中困难的病人中,如谑妄病人。有一位刚做完手术还未从麻醉中彻底苏醒的病人,将输液的塑料管看成了一条蛇,于是便拼命躲避,并试图拔掉。一位病人把房顶的一只猫看成是一只老虎.吓得不敢动。2 .幻觉:是一种虚幻的知觉体验,指在没有现实剌激作用于感官时发生的
16、知觉体验。按不同感觉器官可分为幻听、幻视、.幻嗅等;(1)幻听:是一种最常见的幻觉形式。幻听的性质多种多样:言语性幻听:幻听的性质多种多样,既可以是噪声,也可以是音乐,但更多见的是言语声。评论性幻听:即对病人的言行随时随地发表议论,就像体育比赛的现场评论一样。议论性幻听:指两个甚至多个人的声音对病人的人品、能力、表现发靓各不相同的看法。命令性幻听:指以权威的口气命令病人做这做那,若病人不服从便威胁、恐吓。案例:张军,男19岁,学生。半年前开始凭空听见同班一女生讲话,最初只是对病人念诗诵文,随后同病人议论班里同学是非,近一个月来开始向病人发号施令。起初,病人尚能控制自己,不照该女生的命令办事,但
17、渐觉该女生占了上风,终于有一天病人在课上大声唱起了流行歌曲,骂老师。病人随后被送入医院进行治疗,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幻听是一种最常见的幻觉形式,是其核心体验,常与幻听对话,做倾听状,常自语、自笑,最常见于精神分裂症。(2)其他幻觉:包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等。病人幻视,并伴有意识障碍,多出现于急性脑器质性精神障碍。(三)感知综合障碍1.视物变型症:病人感到外界事物的形状、大小、体积等出现了改变。2 .空间知觉障碍:病人感到周围事物的距离发生改变。3 .时间知觉障碍:病人感到时间流逝得特别缓慢或特别迅速,或感到事物的发展变化不受时间的限制。4 .非真实感:又称现实解体,即病人感到周围事物和环境发
18、生变化,变得不真实,像是一个舞台布景;周围的房屋、树木等都像是纸板糊的;周围人像是没有生命的木偶。病人对此具有自知力,有恍若梦中之感。二、思维障碍思维是借助于言语、表象和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正常人的思维有下面几个特征:L思维的具体性;2.思维的目的性;3.思维的实际性;4.思维的实践性;5.思维的逻辑性。(一)思维形式障碍1 .思维奔逸:又称意念飘忽。表现为病人在主观上有思维迫促的体验,除了讲话速度快、滔滔不绝之外,言语联想增快,并因谐音、谐意而转换话题,或者因周围环境的改变而改变言谈内容。多见一躁狂状态。2 .思维迟缓:表现为联想受掏,联想速度缓慢。病人的言语缓慢,语量
19、减少,语调低沉,反应迟钝。病人自诉“脑子变笨了”,“脑子坏了”。常见于抑郁症。3 .思维中断:表现为思维进程可突然出现中断。病人体验到脑子里一片空白,旁观者会发现病人在谈话进行时突然中断。4 .持续言语:病人往往持续或不恰当地重复同样的思维内容。表现为病人在说长句时断断续续,短兔子也有很多重复,尤其是句尾的单词要重复好几遍。5 .病理性赘述:病人讲话啰唆,抓不住重点,不必要的细节和无关的枝节太多,以致掩盖了主要的内容。赘述的出现表明病人的智能有一定的障碍,多见于痴呆、癫痫和其他脑品质性精神障碍。6 .思维松弛:又称思维松散。病人的思维活动丧失了正常的结构,言语内容含糊不清,句子与句子之间缺乏可
20、理解的联系。对问话的回答既不切题,也不清晰。而且,问话者越是努力想澄清问题,越是感到病人的回答令人费解,以致造成交谈困难。思维松弛最常见于精神分裂症。7 .病理性象征性思维:表现概念的转换,以具体事物来代替某一抽象概念,或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例如,某病人经常反穿衣服,以表示自己“表里不一,心地坦白”;某病人紧紧抱住电脑,是表示自己热爱知识,热爱高科技,多见于精神分裂症。8 .语词新作:病人自创文字、图形、符号,并赋予其只有病人本人才能理解的含义;或将不同意识的词融合、浓缩、拼凑在一起,表达特殊的观念。9 .逻辑倒错性思维:主要特点是推理完全不合逻辑,既无前提,也无根据,或因果倒置,离奇古怪,不
21、可理解。一般见于精神分裂症。(二)思维内容障碍1.妄想:妄想是一种错误的、歪曲的病理性信念或判断,既没有事实根据,也与个体所处的背景和文化中公认的观念不一致;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都无法纠正Q特点:(1)没有事实依据;(2)与其教育水平不符;(3)病人坚信不移无法说服;(4)不能以亲身体验和经历加以纠正。妄想总是自我中心的,即妄想的内容对病人本人至关重要。妄想内容受个人经历和时代背景的影响,带有浓厚的文化背景和时代色彩。例如,一位女病人坚信某影星爱上了自己,只要听到楼外有汽车声音,就说是该影星来看望自己;一位正在念大学的男生,认为自己的身体也成了互联网的一部分,身体的所有信息,包括思想和生理
22、指标,被同步传送到世界各地。10 临床上的妄想可分为以下几种:(1)被害妄想:最常见的妄想之一,病人坚信某个人或某个组织用种种方式加害自己,如背后议论、造谣、跟踪、监视、向病人的食物中放毒、用非人道的方式用病人做试验、用各种现代仪器探视或控制病人的身体、大脑。(2)关系妄想:多与被害妄想相伴随。病人认为环境中无关的事物、物体、人物都与自己发生了某种关联。如别人看自己的目光总是躲躲闪闪的,言谈话语中总扯上病人的事物。文化程度较高的病人会使用“含沙射影”,“指桑骂槐”形容他人对自己的议论。(3)被控制妄想:病人体验到自己的意志、思想、言语、情感和行为被某种外力所控制,丧失了自主支配的能力。病人感到
23、自己成了受别人控制的机器,失去了自己的意志。(4)夸大妄想:病人病态地夸大自我的重要性,坚信自己有非凡的才智、地位、权势、财富和中以改变人类命运的发明、创造。片断、短暂、不坚持、不荒谬的夸大妄想可见于躁狂症,持久而荒谬的夸大妄想多见于精神分裂症。例如:李某,男,37岁,患有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病后自认为是高级干部,说自己比爱因斯坦还厉害,发明了许多新技术,写了很多文章,并有可能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5)嫉妒与钟情妄想:嫉妒妄想多见于男性。病人坚信配偶对自己不忠实。病人可采取种种手段搜集所谓的证据,如跟踪、盯梢、暗中检查配偶衣服、床单、搜查配偶的提包,以期发现与人私通的证据。钟情妄想多见于女性,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变态心理学 05626 笔记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962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