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建立健全中小学德育工作长效机制专项行动计划.docx
《2022年建立健全中小学德育工作长效机制专项行动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建立健全中小学德育工作长效机制专项行动计划.docx(1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2022年建立健全中小学德育工作长效机制专项行动计划为落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任务,建立健全中小学校德育工作长效机制,完善“三全育人”格局,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不断提高中小学校德育工作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现决定在全市各级各类中小学校中开展以“崇文明礼德润XX”为主题的“德育铸魂、智育培基、体育强身、美育涵养、劳动励志、阅读润心、协同育人、阳光成长”八项德育主题活动。具体内容如下: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思想,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要求,按照“培根铸魂、启智润心”育
2、人观,坚持“德育为先、五育并举”,推动“双减”政策落地见效,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打造XX“崇文明礼德润XX德育品牌,推进XX教育高质量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二、工作原则(一)坚持正确方向。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根铸魂,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加强党对中小学校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牢把握中小学思想政治和德育工作主导权,保证中小学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一)坚持遵循规律。符合中小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和教
3、育规律,注重学段衔接和知行统一,强化道德实践、情感培育和行为习惯养成,努力增强德育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和针对性、实效性。(三)坚持协同配合。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引导家庭、社会增强育人责任意识,提高对学生道德发展、成长成人的重视程度和参与度,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协调一致的“全员育人”格局。(四)坚持常态开展。推进中小学校德育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创新途径和载体,将德育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工作全程,将“八项活动”融入到每个学科、每个课堂、每个活动、每个班级,融入到学校各项日常工作和校园的每个角落,做到“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五)坚持本土品牌。立足XX本土优质传统文化资源,构建以红色革命精神和史记文
4、化为核心的本土经典文化系列主题,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深化学生对家乡、对生活、对文化习俗、对社会的认识,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中华美德,为塑造学生高尚情操打下根基。三、工作目标(一)总体目标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增强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学生理解、认同和拥护国家政治制度,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和实践要求,养成良好政治素质、道德品质、法治意识和行为习惯,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和良好心理品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和全面发展,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二)
5、学段目标1.小学一至三年级。教育和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会常识和有关祖国的知识,保护环境,爱惜资源,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习惯,形成自信向上、诚实勇敢、有责任心等良好品质。2 .小学四至六年级。教育和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了解家乡发展变化和国家历史常识,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党的光荣革命传统,理解日常生活的道德规范和文明礼貌,初步形成规则意识和民主法治观念,养成良好生活和行为习惯,具备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形成诚实守信、友爱宽容、自尊自律、乐观向上等良好品质。3 .初中学段。教育和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
6、爱祖国、热爱人民,认同中华文化,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理解基本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树立规则意识、法治观念,培养公民意识,掌握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途径和方法,养成热爱劳动、自主自立、意志坚强的生活态度,形成尊重他人、乐于助人、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等良好品质。4 .高中学段。教育和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和民主法治观念,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会正确选择人生发展道路的相关知识,具备自主、自立、自强的态度和能力,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
7、价值观。四、主要内容(一)崇尚文化,传承文明。以“崇文”为主题,立足本土优质文化资源,开展理想信念、传统文化教育,发挥主流文化的育人价值。1 .理想信念教育。加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教育,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国革命史、中国共产党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继承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深刻领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培养学生对党的政治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不断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开展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8、,大力弘扬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精神内涵,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一)明礼诚信,守正自律。以“明礼”为主题,通过开展核心价值观、生态文明、身心健康、劳动实践等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积极弘扬传统美德,自觉遵守公序良俗,正确处理自身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健全人格。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落实到中小学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国情教育、国家安全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法治教育、诚信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等,引导学生牢牢把握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9、作为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深刻理解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为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觉遵守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2 .生态文明教育。加强节约教育和环境保护教育,开展大气、土地、水、粮食等资源的基本国情教育,帮助学生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和地理地貌,开展节粮节水节电教育活动,推动实行垃圾分类,倡导绿色消费,引导学生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发展理念,养成勤俭节约、低碳环保、自觉劳动的生活习惯,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3 .身心健康教育。开展艺术体育兴趣特长教育,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培养健康兴趣爱好和审美情趣,掌握基本艺术体育技能,
10、切实提升学生身体素质水平。开展认识自我、尊重生命、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升学择业、人生规划以及适应社会生活等方面教育,引导学生增强调控心理、自主自助、应对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4 .劳动实践教育。根据学生年龄阶段特点,开展家务劳动、校园劳动、校外劳动、志愿服务、研学旅行等形式多样的劳动实践活动,强化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五、主要任务(一)德育铸魂,坚定理想信念1 .目标任务培养学生对党的政治认同、情感认同,牢固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2 .主
11、要举措(1)推动思政课程建设。落实xx市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工作。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进校园、进教材、进头脑)工作,各类课程要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相互印证,引导学生形成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政治认同。(2)构建德育课程体系。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按照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管理、评价等层次整体构建学校德育课程体系,着力实施“德育课程化”,依托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把认知性教育、体验性教育有机贯穿到学校德育工作中去,使学校德育课程横向贯通、纵向衔接、分层递进、螺旋上升,促进学生知、情、意、行全
12、面协调发展,形成“一校一案”“一校一品牌”德育特色项目,完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德育机制。通过主题班会、升旗活动、征文演讲活动、黑板报、手抄报、文艺汇演等形式进行德育活动育人,引导学生树立高远的理想信念,构筑个人人生梦想。(3)开展“四史”学习教育。学校要以党史学习教育为统领,有计划地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四史”学习教育要有机地融入到日常有形无形的教育之中,做到常态化,通过学校教学内容的设计,使青少年知党、信党、爱党、永远跟党走。充分利用本土红色革命教育资源,定期组织开展纪念和祭奠活动,请英雄模范人物为青少年上革命传统教育课。深入开展“课前三分钟微课”
13、“从小学党史、永远跟党走”“我的中国梦”“红色基因传承行动”、党史知识竞赛等活动。让学生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四史”的主线,“四史”讲的就是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实践史。(4)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人人知晓,要多管齐下、多措并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渗透到学生的日常活动中,真正落地生根、深入人心。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开展春节、清明节、劳动节、国家公祭日等重大节日历史渊源、精神内涵、文化习俗等校园文化活动,增强节日体验感和文化感,培养学生的民族情、爱国心。(5)实施
14、学生自主管理。通过实施学生自主管理,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实现学生由“他律一自律一自主”的转变。树立自主管理的榜样,带动全校同学养成讲文明、守纪律的良好习惯,共同营造和谐的校园气氛,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学校组织参与学校管理、学生行为管理、校园环境管理、日常规范管理等方面的自主管理活动,通过“自主管理+自主学习”逐步营造一个完整的自主教育新生态一一相互促进,自我推动。(6)抓好学生养成教育。牢固树立教学抓养成、养成促教学的理念,抓好学习行为习惯、生活行为习惯、安全行为习惯、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养成。严格落实
15、中小学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完善本单位学生日常行为考评制度,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养成教育品质。深入开展文明校园、文明班级、文明宿舍创建活动,引导青少年养成“讲究卫生、清洁环境、尊老爱幼、热爱劳动、简朴生活”的良好生活习惯,做文明实践的倡导者、先行者和小卫士。(7)注重文化礼仪教育。紧扣入队礼、入团礼、成人礼、儿童节、青年节等重要节点,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广泛开展“孝亲敬老”为主题的教育活动,让学生感受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温情。开展志愿服务,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集体、关心他人的美好品质。让重礼仪、守礼法、行礼教、讲礼信、遵礼义内化为学生的自觉意识和行为活动中。(二)智育培基,提升
16、科学素养1 .目标任务以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办学宗旨,系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力水平、学习品质和热爱科学的精神,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2 .主要举措(1)提高学校教学质量。要紧扣教学质量提升这一主线,聚精会神抓教学工作,突出质量管理重点,“准、细、实”落实质量管理目标、制度、措施,深入开展课标、教材、学生“三研究”,练习、作业、命题“三设计”,提升学生的学业知识水平。(2)抓实教学过程管理。落实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促进学校不断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逐步形成“标准引领、管理规范、内涵发展、富有特色”的良好局面。抓常规管理,尊重常识、抓实常规、形成常态。进一步完善常规工
17、作的标准及常规管理评价制度。认真落实严格、精心、细致、实效、深入的过程管理要求,把经常性的听评课、巡查、调研作为发现问题、紧盯薄弱、抓实管理的规定动作,抓实教学常规的常态化检查。(3)推进高效课堂构建。学校要深入推进高效课堂构建,坚持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教导学的教学原则,以优质学科项目建设为抓手,建立“创设情境、问题驱动、合作探究”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新型教与学模式,构建以学为中心的课堂生态。开展基于教学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教学,实施融合信息技术的精准教学,做到讲练时间分配合理、师生互动精彩、课堂氛围良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身动、心动、神动”。促进学生学习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建立健全 中小学 德育工作 长效机制 专项 行动计划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967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