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透镜成像讲义.doc
《凸透镜成像讲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凸透镜成像讲义.doc(1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课 题凸透镜成像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 熟练掌握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及其相关现象; 2. 凸透镜成像特点及应用复习。教学容一、知识回忆1.光在中沿直线传播,真空中光速为m/s。2.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的两侧;反射角入射角。光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3. 光射到任何外表都会发生反射。光在平滑外表上的反射叫;光在粗糙不平的外表上的反射叫。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光的反射定律。填遵守或不遵守4.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体在平面镜里成的是像;像和物体相等,它们的连线跟垂直,它们到镜面的距离。利用以上特点画平面镜成像图、确定平面镜位置,通过光源的虚像找入射点、确定平面
2、镜所成虚像的观察围及解决其他实际问题。5. 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两侧。1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但总是小于入射角。2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外表时,传播方向;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6.以下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A. 岸上的树在水中的倒影 B. 下树木在地上的影子 C. 通过汽车的观后镜观察车后面的情况 D. 人在岸上观看湖中的鱼二、透镜1、透镜有两类:凸透镜和凹透镜。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三、凸透镜成像规律1. 总体思路:作图法研究凸透镜
3、成像,关键掌握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通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变;平行主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通过焦点;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后平行于主轴。2. 利用凸透镜的特殊光线作透镜成像光路画光路图的方法及步骤:画凸透镜,主光轴,焦点和两倍焦点,光源。从光源上一点一般是最上面或最下面的点,画平行于主光轴入射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过焦点射出。画这个点过光心的光线,则两条光线的交点是光源上这一点的像。光源在一倍焦距时,两条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不是实际的光线,应该用虚线表示,说明是虚像。AB垂直于主轴,取从它射出的两条光线,经透镜折射后的交点A,由于像AB仍垂直于主轴,便可画出AB的像。物体处于2倍焦距以;物体处
4、于2倍焦距和1倍焦距之间;物体处于焦点以。注意:从A点发出的其他光线非特殊光线,经凸透镜后也应会聚于A点。3. 具体实验做法:在水平桌面上依次放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并使它们在同一直线上,且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使烛焰的像在光屏中间。 4.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假设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蜡烛在焦点以;烛焰在焦点上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2、实验结论:凸透镜成
5、像规律F分虚实,2f大小,实倒虚正,、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uf是成实像和虚象,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u2f是像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实像或虚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距减小增大像距增大减小像变大变小成实像时: 物距减小增大像距减小增大像变小变大成虚像时:物距u像物在凸透镜同侧、异侧像的正倒大小像的虚实像距v应用u 2f 异侧倒立缩小实像fv2f照相机u =2f异侧倒立等大实像v=2ff u 2f异侧倒立放大实像v2f投影仪u=f一束平行光探照灯u f同侧正立放大虚像放大镜说明:当物距u减小时,像变大,像距变大。像与物变化关系:成实像时,物近像
6、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像和物同方向移动。1倍焦距分虚实:= f是成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2倍焦距分大小:=2 f是成放大像与缩小像的分界点。实像与虚像: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像,称为实像;反之称为虚像。实像和虚像一种区分方法:实像都是倒立的,而虚像都是正立的。5. 在实验中假设发现无论光屏如何移动,均无法在光屏上得到像,原因有两个方面:物体在焦点或焦点以;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不在同一高度。6. 假设在实验中用纸遮挡凸透镜一局部或凸透镜不小心损坏了一局部,则仍然成完整的像,只是像的亮度变暗一些。分析:从物体同一点发出的无数成像光线或反射的光线通过凸透镜折射后最终都相交于该物体的像点上,光路如下列图。
7、从光路图中我们不难发现,遮住一局部光线后,没遮住局部的光线是不受影响的,光线仍会从没遮住局部折射而过,并且成的像位置不变,成像性质不变,只是会聚到像点的光线的数目减少了,所成的像的亮度变暗而已。假设遮住大局部,只是像更暗而已,其他位置、性质不变。四、例题局部例1*同学拿着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用一白纸在透镜的另一侧来回移动,并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用刻度尺测得此光斑到透镜光心的距离是10cm,假设想用此透镜观察邮票上较小的图案,则邮票到透镜的距离应A. 大于10cmB. 在10cm和20cm之间C. 小于10cm D. 大于20cm例2*同学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如下
8、列图,先后使烛焰位于a、b、c、d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实验后,他归纳出以下说法,其中错误的选项是A. 使烛焰位于a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B. 使烛焰位于c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C. 使烛焰位于a点时,成缩小的实像D. 使烛焰位于d点时,成放大的实像例3如图是用来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屏未画出,当蜡烛和透镜放在图示位置时,通过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与物体等大的像。假设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刻度为30cm处,则A. 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401080(cm)B. 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像C. 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正立放大的像D. 不管光屏
9、移到什么位置,都不能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像例4、*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时,当他把焦距为10厘米的凸透镜放在如下列图的位置时,光屏上恰能成一个清晰倒立的像,此时这个像是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如果他换用一个焦距为5厘米的凸透镜,且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可在光具座上_厘米刻度围移动光屏,就能在光屏上找到清晰的烛焰像。例5、物体放在焦距为10厘米的凸透镜的主光轴上,在透镜另一侧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缩小的像,则该缩小的像离凸透镜的距离可能为A5厘米B 10厘米C15厘米D20厘米五、练习1.放大镜的镜头是_选填凸或凹透镜。在使用时,被观察物体离放大镜的距离必须在透镜的一倍焦距以_选填或外。2
10、. 去年,我国测绘人员把红色测量觇标竖立在地球之颠珠峰脚下的6个交会测量点同时展开峰顶联测,对珠峰身高的测量就是利用光_这一性质。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_千米/秒。3. 当你漫步在池溏边,会看到池溏中的白云和在白云中游来游去的鱼,这一现象的正确解释是:看到的鱼是由于光的形成的虚像;看到的白云是光的形成的虚像选填折射或反射。4.将物体放在离凸透镜20厘米处,在凸透镜的另一侧14厘米处的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A.5厘米 B.7厘米 C.9厘米 D.11厘米5. 凸透镜的焦距是,将物体从距离透镜处移到距透镜处,物与像之间的距离 A. 变大 B. 不变 C. 变小 D. 无法判断6.物体
11、离凸透镜的距离为18厘米时,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能找到倒立、放大的像,则透镜的焦距可能为A20厘米。B18厘米。C10厘米。D9厘米。7. *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当物体沿主光轴从距透镜30厘米处向透镜处移动时,则下述凸透镜所成像的变化情况中,正确的选项是( )A. 像始终变大。 B. 像始终变小。C. 像先变小后变大。 D. 像先变大后变小。8. *同学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当他将蜡烛、透镜、光屏的位置调节到屏上出现一个清晰的像时,发现光屏上的像比较小,为了获得较大的像,在不改变透镜位置的情况下,他应进展的操作是:_;_,直至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为止。9. 摄影师先给*同学拍了一2寸的
12、半身像。再用这个相机给他拍一2寸的全身像,此时相机和人的距离应_,底片与镜头的距离应_。10. 画出图中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FFO 11题图11. 在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如图4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cm(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上(3)当烛焰距凸透镜30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的实像_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填光学仪器)六、作业4、小明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如下列图。(1) 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 调整选填上或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凸透镜 成像 讲义
![提示](https://www.desk33.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9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