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公共安全体系全民自救互救工程三年行动计划.docx
《新时代公共安全体系全民自救互救工程三年行动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时代公共安全体系全民自救互救工程三年行动计划.docx(2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新时代公共安全体系全民自救互救工程三年行动计划为深入推进我市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切实提高群众自救互救意识及技能,深化提升全民自救互救素养,根据“健康2030”规划纲要、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十四五”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的通知、市公共安全体系总体规划纲要(20192025年)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20172021年自救互救点建设情况,特制定本实施计划。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公共安全体系建设”“提升城市现代化治理水平”的重要论述,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践行安全发展观,按照“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原则,采取“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
2、的手段,助力构建公共安全体系,不断提高公共安全水平,进一步减少公共安全事故造成的人民生命和财产损失,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创造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二、基本原则(一)政府引导社会共建。充分发挥各级政府主体责任,将自救互救点建设纳入本行政区域公共安全体系建设,进行统一规划和资金保障,强化政府部门在制度、规划、监管、服务等方面的职责,积极引导全社会参与,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二)市级统筹部门联动。加强市级统筹谋划,强化部门联动,形成工作合力。各镇街园区各部门具体负责落实,确保全民自救互救工程各项工作有序衔接,共同推进全民自救互救工程三年行动计划顺利实施。(三)突出重点分步实施
3、。综合考虑公共场所类别、面积、人流量等因素,按照轻重缓急分步推进、分类实施,优先考虑人员密集、意外事故风险程度高的公共场所,逐步提高公共场所自救互救项目建设覆盖率。(四)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各行业领域要深入研究本领域场所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行业建设标准,差异化配置自救互救设备,突出实用性,向广大群众普及基本、简单、易学、管用的自救互救知识和技能,努力打造公共安全体系样板。三、工作目标通过实施全民自救互救工程三年行动,进一步完善全市自救互救与应急救援基础设施,强化公众的自救互救教育和培训,提升防灾避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到2025年实现“一二三”的目标。构建一个网络,即构建一个涵盖“有设备、有培训
4、、有队伍”的公共安全全民自救互救(应急救援)网络,并纳入城运中心平台统一管理;打造两个圈,即“黄金四分钟生命急救圈和“十五分钟”应急救援圈,实现心脏骤停人员四分钟内得到紧急救治及一般受伤人员十五分钟内得到应急救援的目标;实现三个百分百,即全市主要公共场所自救互救设备配备百分百全覆盖、主要公共场所工作人员宣教培训百分百全覆盖、重点场所主要岗位“关键人员”获得应急救援相关的资质证书百分百全覆盖,力争主要公共场所工作人员获得应急救援相关资质证书人数比例达3%以上。四、主要任务(一)自救互救点位分布与设备配备相关单位梳理本行业领域或辖区内人流量大、流动性强、易发生突发情况的主要公共场所,掌握公共场所的
5、占地面积、建筑结构及面积、人流量、常住人数、风险隐患等基本情况,制定本行业领域内自救互救点位建设计划。人员密集场所作为发生心脏猝死、意外伤害和群体性伤亡的高危场所,要按照规模及人数科学合理配置智慧急救站、铲式担架、楼梯担架、急救包、自动体外除颤仪(AED机)等基本设备,其他特定场所根据各自特点增加配备,如学校、文体场馆要合理配置户外转运平台等设备;高危重点企业需合理配置防护服、空气呼吸器等防护装备;涉水场所还应合理配备水上救援装备(见附件2)o在建、新建公共设施项目应结合实际情况将自救互救点建设纳入总体建设规划中,并根据规划将自救互救点建设情况纳入竣工验收范围。主要公共场所按领域及部门职责分类
6、建议配置设备如下(见附件3):1 .交通领域铁路客运站、长途汽车客运站、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渡口等交通枢纽和场所人流量大,流动性强,易发生群体性意外伤害情况,应根据公共场所的建筑面积、楼层数、客流量、场所功能等指标合理设置自救互救点位,建议配备智慧急救站、自动体外除颤仪(AED)、铲式担架、脊柱板、轮椅、助行器、急救包、心肺复苏培训考核系统、消防应急工具等,码头在上述设备基础上建议增设水上救援工具;全市驾校场内易发生交通事故,建议配备智慧急救站、自动体外除颤仪(AED)、铲式担架、脊柱板、急救包、心肺复苏培训考核系统、简易破拆工具包、消防应急工具等。计划到2025年力争完成15个点,具体包括高铁
7、站、锡澄轨道交通Sl线、长江渡口、驾校等,其中高铁站、锡澄轨道交通Sl线应结合运营单位实际情况积极协调推动落实。(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2 .星级酒店及文体领域具有一定规模的星级酒店等文体场所容易发生群体性伤害情况,应根据场所的人员密度、楼层高度、人流量、建筑结构、安全出口位置等指标合理设置自救互救点位,建议配备智慧急救站、自动体外除颤仪(AED)、铲式担架、楼梯担架、急救包、消防应急工具等;旅游景点针对可能发生溺水、跌落、中暑、踩踏等多种意外伤害事故,应加强意外伤害风险辨识,合理设置自救互救点,配备相应自救互救设备。计划到2025年完成3个点。(责任单位:市文体广旅局)3 .社会服务机构领
8、域养老机构、儿童福利院、殡葬馆等各类社会服务机构场所人群特殊,场所容易发生突发情况,应根据救援时间、常住人数、人员密度、人群特点、场所类型等因素,合理设置自救互救点位,建议配备智慧急救站、自动体外除颤仪(AED)、铲式担架、脊柱板、轮椅、助行器、急救包、消防应急工具。计划到2025年完成3个点。(责任单位:市民政局)4 .新建小区及在建工地领域新建小区应结合实际情况将自救互救点纳入小区建设规划中,可结合社区分布统筹进行自救互救点的布局,新建小区的自救互救点可在物业管理用房内设置;在建工地属高危险作业区域,易发生高坠、物体坠落打击等伤害,应结合实际情况合理设置临时自救互救点,建议配备智慧急救站、
9、自动体外除颤仪(AED)、铲式担架、急救包、简易破拆工具包、消防应急工具等。计划到2025年完成13个点。(责任单位:市住建局、市资规局、市交通运输局)5 .城市综合体领域全市大型城市综合体、大型商场、大型超市等易发生人员踩踏等突发情况,根据公共场所的建筑面积、楼层数、人流量、人员密度、安全出口位置等合理设置自救互救点位,建议配备智慧急救站、自动体外除颤仪(AED)、铲式担架、脊柱板、轮椅、助行器、急救包、简易破拆工具包、消防应急工具等。计划到2025年完成5个点。(责任单位:市商务局)6 .星级以下宾馆、大型娱乐场所等领域全市新开设的住宿房间达80间以上的营业性星级以下宾馆空间狭小,人员密度
10、大,逃生通道相对闭塞,容易发生意外伤害情况,根据公共场所的人流量、建筑结构、楼层位置、消防隐患等因素合理设置自救互救点,建议配备智慧急救站、自动体外除颤仪(AED)、铲式担架、急救包、消防应急工具等;警务工作站根据周边人流量、公共场所位置、自身工作需求等因素合理配置自救互救点,作为其他自救互救点的重要补充。计划到2025年完成3个点位。(责任单位:市公安局)7 .非景区公园领域全市非景区公园根据地理位置、占地面积、周边环境等自身特点针对可能发生溺水、跌落、中暑、踩踏等多种意外伤害事故,应加强意外伤害风险辨识,因地制宜设置自救互救点,合理配备各类自救互救设备,其中水景公园应配置水上救援工具等。计
11、划到2025年完成2个点。(责任单位:市城管局、公用事业集团)8 .医疗机构领域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卫生服务机构等医疗场所拥有专业医护人员和救助设备,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所需自救互救设备。计划到2025年完成3个点。(责任单位:市卫健委)9 .教育机构领域全市基础教育学校、特殊学校、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在澄高校等场所应根据占地面积、在校人数、建筑物结构及功能、安全出口位置等合理设置自救互救点位。教学楼、宿舍楼作为校区人员最密集的区域,建议配备智慧急救站、自动体外除颤仪(AED)、铲式担架、脊柱板、轮椅、楼梯担架、心肺复苏培训考核系统、消防应急工具;体育馆及操场等易发生运动伤害的场所建议增
12、配户外转运平台。计划到2025年完成12个点。(责任单位:市教育局)10 .减灾示范社区、高危重点企业领域全国减灾示范社区按照新建一个安装一个的标准,充分发挥防灾减灾救灾的宣传示范引领作用,合理设置自救互救点位,加强自救互救培训阵地建设;高危重点企业(风险辨识存在重大风险)应当全面评估自身可能发生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机械伤害、爆炸爆燃、中毒窒息等事故的车间、岗位,根据员工人数、企业占地面积、高危险车间面积、所在位置、人员密度、安全出口位置等因素合理配置自救互救点位,建议除配置智慧急救站、自动体外除颤仪(AED)、铲式担架、急救包、消防应急工具、破拆工具等基础自救互救装备外,有针对性增配符
13、合自身风险特点的自救互救设备。计划到2025年完成16个点。(责任单位:市应急管理局)11 .宗教场所领域全市规模较大,管理规范,重要节日瞬时人流量在100O人次以上宗教活动场所,易发生群体性意外伤害情况,应根据公共场所的占地面积、建筑面积、人流量(重要节日瞬时最大日流量)、地形特点等指标合理设置自救互救点位,建议配备智慧急救站、自动体外除颤仪(AED)、铲式担架、脊柱板、轮椅、助行器、急救包、消防应急工具等。计划到2025年完成9个点。(责任单位:市民宗局)12 .其他公共场所领域各镇街园区已建成住宅小区应根据占地面积、楼型、常住人数等指标合理设置自救互救点位,建议配备智慧急救站、自动体外除
14、颤仪(AED)、铲式担架、轮椅、楼梯担架、助行器、急救包、消防应急工具;全市现有符合条件的核酸采样小屋,硬件设施完备,群众接受程度高,可作为全民自救互救工程的重要宣传阵地,在现有条件下配备必要的自救互救设备,新增自救互救功能,提升新的服务内涵;除上述涉及领域外,各镇街园区辖区内学校、政务服务中心、机关办公场所、村(社区)、企业(风险辨识存在重大风险)等其他公共场所应根据公共场所类型、特点、人流量、易发生危险种类等因地制宜合理设置自救互救点位,合理配备相应自救互救设备。计划到2025年每个镇街园区完成15个点,累计完成255个点Q(责任单位:各镇街园区)(二)组织培训组织主要公共场所所有工作人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时代 公共安全 体系 全民 自救 工程 三年 行动计划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970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