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城市建设总体规划.docx
《美丽城市建设总体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丽城市建设总体规划.docx(5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美丽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21-2035年)2023年10月前言4第一章美丽建设背景5第一节重大意义5第二节面临形势6第三节建设基础7第二章美丽建设的总体要求11第一节指导思想11第二节基本原则11第三节目标愿景12第三章依山傍水,构建山水城融合新格局17第一节建设高水平生态保护引领区17第二节塑造现代美丽城市魅力空间格局19第四章净水碧空,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21第一节加强协同保护维护生态安全空间格局21第二节坚持“三水统筹”全面提升水环境质量231、严格保障水源地安全232、加强水污染防治力度243、合理优化利用水资源274、系统推进水生态修复28第三节坚持协同控制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29
2、1、强化PM”和03协同治理292、强化移动源和面源污染防控313、加强区域协作和污染应对33第四节强化土壤管控提升固废危废处理水平331、强化土壤分类管理和治理332、提升固废处置水平35第五章城乡融合,打造现代卓越美丽城镇39第一节加快推进区域融合提升区域发展能级39第二节增强市域空间联动塑造宜居城市品质40第三节建设现代基础设施网络畅通经济社会循环40第四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宜居乡村新样板42第六章醉美陶都,营造文化文明和谐高地48第一节建设醉美陶都“宜”居处48第二节推动全域旅游“兴”实践49第三节构建文明和谐社会环境51第四节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幸福城53第七章科创赋能,构筑绿色发展最
3、强引擎55第一节构建科技创新体系55第二节构建高质高效产业体系56第三节完善双招双引体系58第八章机制创新,筑美丽建设新路径60第一节创新体制机制60第二节争做美丽建设示范62第九章强化实施,共绘美丽新画卷64第一节夯实组织实施64第二节加强规划衔接64第三节加大多元投入65第四节突出监督评价63第五节强化公众参与66-XX.=.刖三建设美丽中国,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布局的重大举措,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为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美丽中国建设的决策部署,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坚定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重大使
4、命,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入推进美丽建设的意见(苏发12020)15号)、市委市政府关于扎实推进美丽建设的实施意见(锡委发(2020)66号)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美丽建设的实施意见(宜发2020)58号)要求,编制美丽建设总体规划(2021-2035年)。规划聚焦“以人民为中心”,提出了美丽建设的目标愿景、重点任务和关键举措,努力为全市人民营造美丽、舒适、宜居的生态、生活与生产环境,全力做好“科创赋能、生态筑基、融合借势”,推动科产城人融合发展,绘制美丽建设新画卷。规划基准年为2020年,规划近期为2021-2025年,规划中远期为20262035年。第一章美丽建设背景第一节重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
5、为擘画了“强富美高宏伟蓝图,赋予了建设美丽的重大使命,明确要求“在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争当表率,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上争做示范,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美丽建设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是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工作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的实际行动。深入推进美丽建设,是坚决贯彻落实总书记“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重大指示要求,是全面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决策部署要求,是在美丽建设中作出积极贡献的责任担当要求,是实现美丽全局发展的有力支撑的要求,是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迫切需要。深入推进美丽建设,是坚持问题导向的现实需要和长远考虑。资源禀赋优越,人文环境和谐,历史底蕴
6、深厚。但高速发展阶段对环境造成了一些损伤,相对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利影响。随着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良好的生态环境、人居环境、社会环境是最普惠的公共产品。呈现更高质量的现代化社会,是对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的有力回应。第二节面临形势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当前世界,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正在群体性崛起,世界科技革命方兴未艾,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工艺层出不穷,全球产业发展面临重新布局。这
7、为充分利用国际最新科技创新成果,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在此良好的发展基础上,还未建立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现代产业体系,经济转型升级面临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既面临重大技术与产业变革等机遇,又面临国内外市场转型等严峻挑战。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高质量发展成果典型和现代化建设示范区。需跳出县域视野格局、突破固有思维模式,重视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短板:低成本要素投入的传统发展模式已经不可实现,人口、土地、环境和安全的约束逐渐增强,经济发展综合成本持续上升;科技创新能力有待提升,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制造
8、水平亟需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仍处在培育期,且面临全面产能过剩的挑战;传统优势产业亟待转型提升,与之相配套的服务业发展滞后;绿色发展水平仍需推进,环境质量尚不稳固;医疗保障制度体系不够健全完善,医保基金监管的执法政策体系尚显薄弱;公共服务、社会治理与人民群众的需求相比还有差距等。第三节建设基础位于省南部,古时被称为荆邑、阳羡,有山、有水、有平原,有“三山二水五分田”之称,具有优越的自然资源禀赋、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雄厚的经济综合实力与总体较高的城乡社会发展水平,近年来在转型升级、生态环境保护、宜居城乡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为美丽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自然资源禀赋突出。市地处沪宁
9、杭三角中心,东临太湖,南依天目山脉,西有农耕沃土,北镶涌湖,市区三沆(东沆、团沆、西沆)相伴。地势南高北低,西南部为低山丘陵,全市最高峰为黄塔顶,湖泊众多,水系发达,是全省山河湖林生态资源最为丰富的县级市。已成功入选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省美丽宜居城市建设综合试点,优越的自然资源禀赋为推进美丽建设奠定了生态基础。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悠久,拥有7000余年的制陶史和2200余年建县史,是全国闻名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化生态国际旅游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市阳羡生态旅游度假区为著名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南部山区多溶洞,景奇形怪,发现80多个,开发开放5个,其中善卷洞、张公洞1934
10、年就对外开放。有国家AAAA级风景区8个。有始建于晋朝的周王庙(纪念晋平西将军周处)、宋代苏东坡创建的蜀山东坡书院和亲自手植的闸口天远堂西府海棠、清乾隆时期建造的瀛园、太平天国时期改建的辅王府等人文景点。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推进美丽建设奠定了深厚的人文基础。经济综合实力领先。“十三五”以来,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持续增长,2020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32.21亿元、可比价增长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7.59亿元、增长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0%,超过年度目标4.5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2.26亿元、增长0.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居全省同类城市前列;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
11、配收入61090元、32430元,分别增长4.4%、6.6%o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富美高”新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获评省金融生态优秀县,强盛的经济实力为推进美丽建设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环境改善成效明显。注重生态引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守生态宜居核心价值、遵循绿色发展要求,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和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的总体工作方针,紧扣“全省生态保护引领区”定位,聚力“263”专项行动,荣获生态环保领域真抓实干地区,环境空气质量全市最优,9条主要入湖河流均达到11I类及以上标准,连续13年实现太湖安全度夏,补齐市乃至市
12、固危废处置能力短板,化工企业整治力度全市最大,节能环保产业发展领跑全国,全力守护好的“碧水、蓝天、净土”,入选省首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创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生态环境整体好转,绿色本底愈发厚重,为推进美丽建设奠定了良好的生态基础。人居品质显著提高。坚持城乡一体规划、建设、管理并重,功能品质与生态环境齐抓,新城建设与老城改造同步,着力推动城乡融合,宜居魅力日益彰显。市是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省级生态园林城市及美丽宜居城市试点、“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是省内唯一全国美丽乡村重点县建设试点,建成省特色田园乡村12个,“美丽宜居乡村”266个,其中国家级人
13、居环境示范村1个,省级示范村(试点村)15个,“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达标率“100%,成功创建特色小镇1个,历史文化名镇2个,省重点及特色保护发展镇建设4个,全面完成26个被撤并乡镇老集镇改造提升整治目标。农村住房建设有序推动,民生实事扎实推进,住房保障制度完善率,启动实施长期护理保险工作,为养老事业发展提供新的助力,居家养老援助服务保障对象增至5.8万人,占全市老年人口的17.7%。美丽宜居城乡建设持续深入推进,入选省美丽宜居城市建设试点,获评省生态园林城市,宜居宜业宜游现代卓越美丽新城建设成效显著,为美丽建设奠定了扎实的空间载体基础。社会治理卓有成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效显著,现代化社会治安防
14、控体系有效构建,全要素网格化服务管理全面推开,信访工作绩效处于全省前列,“五社联动”体系持续深化,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全社会法治意识普遍增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居民高度关心支持生态文明建设、城乡品质提升、绿色转型发展等工作,为美丽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第二章美丽建设的总体要求第一节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工作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改革创新,围绕建设“强富美高”新、勇做全省“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先行军、争当
15、全省高质量发展领跑者、打造“两个中心城市”的目标要求,紧扣“现代卓越美丽宜居城市建设目标,坚定走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文明发展道路,以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更高水平生态保护引领区、美丽宜居城市和美丽田园乡村为主抓手,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保护和修复,打通“绿水青山”“金山银山”双向转化通道,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打造践行“两山”理论生态之城,充分彰显自然生态之美、城乡宜居之美、水韵人文之美、绿色发展之美,塑造自然、人文、产业融合的现代卓越美丽,让美丽成为“强富美高”最直接最可感的展现,成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鲜明底色,为建设美丽中国、美丽、美丽贡献力量。第二节基本原则生态优先,
16、绿色发展。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在保护中发展、以发展促保护,统筹经济生态化与生态经济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以人为本,可观可感。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关切,着力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既要塑造令人可观的“外在美”,又要提升令人可感的“内在美”。系统谋划,文化引领。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出发,坚持联动发展、统筹协调、多措并举,保护传承历史文化,全面阐释当代价值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现代文明意识,切实维护自然山水和城乡人居风貌,凸显水韵人文特色。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聚焦重
17、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协同推进经济绿色转型发展、人民生活品质提升、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建立健全美丽建设的长效机制。全民参与,共建共享。政府加强引导与宣传,建立健全政府、社会和公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增强价值认同,凝聚整体合力,形成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第三节目标愿景到2025年,美丽建设的总体空间布局、发展路径、政策机制基本形成,生态产品、公共产品供给水平稳步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城乡人居品质显著提升,水韵人文特色进一步彰显,绿色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健康得到有效保障、服务功能稳定恢复,生物多样性得到明显改善,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环境健康得到有力保障,生
18、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到2025年,全市林木覆盖率达到31%,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5%,国考断面水质优HI比例提高到90%。城乡人居品质显著提升。精致靓丽的城乡风貌基本形成,优质共享的居住条件总体实现,舒适畅行的交通网络进一步完善。到2025年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不低于95%,生活垃圾分类集中处理率达到95%,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提高到43%。水韵人文特色进一步彰显。全国影响力的山水文旅名城,“大湖明珠、江南盛地”城市品牌更加彰显,令人们向往的旅游目的地加快打造,绿色智能的生活方式初步形成,文明和谐程度进一步提高。到2025
19、年,湿地保护率提高到45%(自然湿地保护率提高到65%),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6%以上,旅游业总收入实现持续增长,人均接受公共文化场馆服务次数达到6次/年以上,社会文明程度测评指数达到95o绿色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绿色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绿色地标产业加快形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基本建立,生态经济的规模和质量走在全省前列,资源能源利用集约高效,新旧动能转换取得显著成效。到2025年,碳排放、能源消费、用水总量和强度控制完成国家下达指标,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降低15%o到2035年,人民生活更加美好,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自然和人居环境质
20、量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文化强市建设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走在全国前列,绿色可持续的空间布局、产业结构、生产生活方式全面形成,美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表2-1美丽建设主要指标体系分类序号指标单位2025年目标属性自然生态1林木覆盖率%31约束性2生态空间保护区域占陆域国土面积比例%达上级考核要求约束性3重点生物物种种数保护率%90约束性4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山%85左右约束性5细颗粒物(PM2.5)浓度W微克/立方米30约束性6可吸入颗粒物(PMio)浓度微克/立方米50左右约束性7地表水水质优良(达到或好于In类)比例%90约束性8地表水劣V类
21、水体比例%O约束性9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90左右约束性10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90左右约束性城乡宜居11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川%100约束性12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95约束性13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和综合利用率%85约束性14生活垃圾分类集中处理率%95约束性15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3约束性16农村卫生户厕普及率%99.9约束性17城镇常住人口保障性住房覆盖率%30预期性18乡镇美丽农村路覆盖率期%100预期性分类序号指标单位2025年目标属性19困难群众保障覆盖率191%98预期性20居民健康素养水平%34预期性水韵人文21自然湿地保护率川%65约束性22水土保持率%95约束性23文化
22、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6以上预期性24全民阅读指数78预期性25人均接受公共文化场馆服务次数阴次/年6左右预期性26社会文明程度测评指数94左右预期性27新增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年1约束性绿色发展27农膜回收率%96约束性28化肥施用总量吨零增长约束性29绿色防控覆盖率%60约束性30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完成国家下达指标约束性31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完成国家下达指标约束性32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降低%不低于15约束性34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42预期性说明:川为纳入美丽中国建设评估指标体系的指标;为纳入美丽建设评估指标体系的指标;替代美丽中国
23、建设评估指标体系中的“化肥利用率”指标;4替代美丽中国建设评估指标体系中的“农药利用率”指标;5替代美丽中国建设评估指标体系中的“城镇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指标;替代美丽中国建设评估指标体系中的“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指标;替代美丽中国建设评估指标体系中的“城市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指标;网替代美丽中国建设评估指标体系中的“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指标;9为纳入高质量绩效评价考核的指标;10为纳入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规划的指标。16第三章依山傍水,构建山水城融合新格局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以江南水乡、丘陵地貌为基,以陶竹茶艺、山水林洞为脉,以太湖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美丽 城市建设 总体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971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