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26马克思主义文化遗产观及其当代发展.docx
《20.3.26马克思主义文化遗产观及其当代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3.26马克思主义文化遗产观及其当代发展.docx(3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分类号:密级:UDC:单位代码:字波大手硕士学位论文论文题目:马克思主义文化遗产观及其当代发展学号:姓名:专业名称:学院:指导教师:论文提交日期:20年*月*日AThesisSubmittedtoNingboUniversityfortheMastersDegreeMarxistViewofCulturalHeritageanditsContemporaryDevelopmentCandidate:Supervisors:(Associate)ProfessorFacultyofNingboUniversityNingbo315211,ZhejiangP.R.CHINAdate独仓IJ性声明本
2、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宁波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所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做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若有不实之处,本人愿意承担相关法律责任。签名:日期: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本人完全了解宁波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循此规定)签
3、名:导师签名:日期:马克思主义文化遗产观及其当代发展摘要马克思主义文化遗产观从哲学视角出发,揭示了文化遗产的含义与特征,分析了文化遗产的来源、本质、功能及价值。马克思主义文化遗产观是科学的理论,对于新时代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应用价值。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分析了马克思主义文化遗产观的当代发展问题,在理论层面,梳理和归纳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文化遗产的基本观点,明确指出文化遗产的定义、特征、形成与发展过程,从文化遗产传承观、文化遗产价值观、文化遗产创新观、文化遗产生产观、文化遗产交流观五个方面阐述马克思主义文化遗产观的基本内涵,并且重点分析了马克思主义文化遗产观的
4、理论发展与创新。在实践层面,结合马克思主义文化遗产观的基本观点,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分析马克思主义文化遗产观的时代价值,指出加强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与开发的价值取向和实践路径。基于对马克思主义文化遗产观的理论分析,我们能够得出如下几点认识:其一,我们对文化遗产的认识要用变化、发展的眼光,结合具体的历史情境挖掘文化遗产的价值,坚持认识与实践相统一。其二,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当前面临的重要现实问题,文化遗产开发要以保护为前提,注重维护文化遗产的多样性和完整性。其三,文化遗产需要世代传承才能得以持续发挥价值,伴随实践对象的变化,文化遗产的传承方法也应不断创新,且在传承过程中要坚持批判性继承的科学方法。
5、关键词:文化遗产;马克思主义文化遗产观;创新发展MarxistViewofCulturalHeritageanditsContemporaryDevelopmentAbstractUndertheguidanceofMarxism,Marxistviewofculturalheritagesummarizesthedefinitionandbasiccharacteristicsofculturalheritagefromthephilosophicallevel,revealsthesourceandessence,functionandvalueofculturalheritage,and
6、probesintotheprotectionandinheritanceofculturalheritage,whichhasimportanttheoreticalandpracticalapplicationvalue.ThispaperanalyzesthecontemporarydevelopmentofMarxistculturalheritageviewfromtwoaspectsoftheoryandpractice.Atthetheoreticallevel,itcombsandsumsupthebasicviewpointsofMarxistclassicalwriters
7、onculturalheritage,andclearlypointsoutthedefinition,characteristics,formationanddevelopmentprocessofculturalheritage,fromtheviewofculturalheritageinheritance,culturalheritagevalues,culturalheritageinnovation,culturalheritageproduction.ThispaperexpoundsthebasicconnotationofMarxistculturalheritageview
8、fromfiveaspects,andfocusesonthetheoreticaldevelopmentandinnovationofMarxistculturalheritageview.Atthepracticallevel,combiningthebasicviewpointsofMarxistculturalheritageviews,combiningtheorywithpractice,analyzingtheepochvalueofMarxistculturalheritageviews,andpointingoutthevalueorientationandpracticep
9、athofstrengtheningtheinheritance,protectionanddevelopmentofculturalheritage.BasedonthetheoreticalanalysisoftheMarxistculturalheritageview,wecandrawthefollowingpoints:First,Wemustusetheperspectiveofchangeanddevelopmenttoexplorethevalueofculturalheritageinthelightofspecifichistoricalcircumstances,andp
10、ersistinunderstanding.Consistentwithpractice.Second,strengtheningtheprotectionofculturalheritageisanimportantpracticalissuecurrentlyfacingit.Thedevelopmentofculturalheritagemustbebasedonprotection,andthediversityandintegrityofculturalheritagemustbemaintained.Third,culturalheritageneedstobeinheritedf
11、romgenerationtogenerationinordertocontinuetoexertitsvalue.Withthechangeofthepracticeobject,theinheritancemethodofculturalheritageshouldalsobecontinuouslyinnovated,andthescientificmethodofcriticalinheritancemustbeadheredtointheinheritanceprocess.Keywords:Culturalheritage;Marxistculturalheritageview;I
12、nnovativedevelopment目录第1章绪论-1-Ll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1-1.1.1研究背景-1-1.L2研究意义-1-L2国内外研究现状-2-1.2.1 国内研究现状-2-1.2.2 国外研究现状-4-1.2.3 研究述评-6-L3研究框架与方法-6-1.3.1 研究框架-6-1.3.2 研究方法-7-1.4重难点与创新点-8-第2章马克思主义文化遗产观的经典论述-9-2.1 文化遗产的起源与特征-9-2.1.1 文化遗产的起源-9-2.1.2 文化遗产的特征-10-2.2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文化遗产观-11-2.2.1 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化遗产观-11-222列宁、斯大林、
13、普列汉诺夫的文化遗产观-12-2.3 马克思主义文化遗产观的基本内涵-13-2.3.1 文化遗产传承观-13-2.3.2 文化遗产价值观-14-2.3.3 文化遗产创新观-14-2.3.4 文化遗产生产观-15-2.3.5 文化遗产交流观-16-第3章马克思主义文化遗产观的传承和发展-19-3.1 毛泽东的文化遗产观-19-3.1.1 “古为今用”思想-19-3.1.2 批判继承观-20-3.1.3 创造中华民族新文化-21-3.2 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的文化遗产观-22-3.2.1 邓小平的文化遗产观-22-3.2.2 江泽民的文化遗产观-23-3.2.3 胡锦涛的文化遗产观-23-3.3
14、 习近平的文化遗产观-23-3.3.1 文化遗产是民族智慧的结晶-24-3.3.2 文化遗产是实现中国梦的支撑力量-24-3.3.3 让文化遗产活起来-25-3.3.4 文化遗产既要守本,也要创新,更要走向世界-25-3.4 本章小结-26-第4章马克思主义文化遗产观的时代价值-27.4.1 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价值取向-27-4.1.1 坚持辩证统一性-27-4.1.2 兼顾历史性和时代性-27-4.1.3 文化遗产为人民服务-28-4.2 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重要价值-29-4.2.1 有利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29-4.2.2 有利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29-4.3 本章小结-30-结论-
15、31-参考文献-32-第1章绪论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1.1.1 研究背景文化遗产问题研究是关系历史传承的重大问题,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重要性,不论是基于保护文化遗产本身,还是发挥文化遗产的当代教育价值,我们都需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探讨马克思主义文化遗产观的深刻内涵、当代发展及其启示始终是一项重要课题。其一,马克思主义文化遗产观研究是基于文化传承的需要。文化遗产观的研究与当今世界保护与传承文化遗产的现实需要紧密相连,文化遗产的种类多样,总体可划分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大类别。针对不同类型的文化遗产,在保护与传承过程中应采取不同的方法和策略。马克思主义历
16、来重视文化的传承,并认为,人类的进步是建立在对历史传承基础上的。毛泽东也曾指出:“我们是马克思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习近平结合新时代的背景提出,“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久可见,文化传承是一个从始至终都非常重要的课题。其二,马克思主义文化遗产观研究是基于客观现实的需要。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了攻坚阶段,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我们更加需要精神的滋养。加强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就要从优秀文化遗产中汲取养分,也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文化遗产的当代价值更为凸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和新方法
17、。从现实发展来看,加强文化遗产观的研究符合新形势的需要,也是推动文化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文化遗产对国家富强具有支撑作用,对于民族振兴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于人民幸福具有引领作用,加速文化遗产在当代的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要使命。1.1.2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马克思主义文化遗产观对于当今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此项研究的开展有助于重新审视马克思主义文化遗产观的内容,厘清其中蕴含的重要的观点,分析理论的当代发展及如何发挥理论的现实指导功能。从理论研究层面来讲,其主要意义有两点:一是通过对现有的理论和观点进行梳理与总结,有助于丰富马克思主义文化遗产观的理论成果;
18、二是分析马克思主义文化少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20.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J.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78.遗产观的当代发展,更好地促进理论与实践的衔接,增强理论的指导性和针对性。(2)现实意义文化遗产具有显著的教育功能,新时期在文化遗产传承方面我们主要面临两方面问题,一是部分文化遗产遭到破坏,增强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已经十分紧迫;二是文化遗产的教育功能未得到充分发挥,尤其是在青年教育中如何利用文化遗产来讲中国过去的“故事”值得我们深思。基于此,本研究的现实意义在于,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文化遗产观内容的梳理,促使人们全面认识文化遗产及其
19、保护与传承;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文化遗产观当代发展及价值的总结,寻找发挥文化遗产教育功能的方法和路径。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以“文化遗产观”为关键词的文献有232条(截至2019年10月),其中,关于马克思主义文化遗产观的有42条,其中包括一些硕博毕业论文和期刊文献。专门研究马克思主义文化遗产观的理论成果并不多见,国内学者多从文物保护层面出发,从法律、社会等层面进行的探讨。本文主要梳理有关文化遗产观、马克思主义文化遗产观的相关文献。1.2.1 国内研究现状当前国内学者也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进行了研究,但研究重点主要放在具体的措施制定和对策研究上,多数研究是以某一遗产或某一城市的
20、遗产作为案例进行研究,这些研究缺少普遍性,同时在研究过程中更多是从实践层面进行阐述,形成的相关理论不多。研究过程中主要对近几年的文献进行了梳理,归纳为如下几点:(1)基于不同视角的研究从哲学视角探讨马克主义遗产观。鲍展斌在文化遗产哲思:马克思主义文化遗产观研究一文中以马克思主义视角对文化遗产进行了哲学反思,并提出了如何保护文化遗产的思想观点。刘伟发在从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也从马克思主义视角对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进行了阐述和分析,为我们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出了新的思路。从经济学视角探讨文化遗产观。这一方面也有很多学者从事研究,2011年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就在我国世界文化遗产
21、保护与遗产地经济发展研究报告中对21处我国的文化遗产地进行了详细研究,并对比了国外的研究方法和相关理论,结合我国文化遗产自身实际,构建起了遗产地及所在地的评价指标体系,从而对当前我国世界文化遗产与本地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客观反映,并结合具体情鲍展斌.文化遗产哲思:马克思主义文化遗产观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50.刘伟.从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学术论坛,2010(8):165-168.况提出了包含文化遗产的现实保护情况、文化遗产的综合效益等相关理论,并以存在的问题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合理化的改善措施叽从历史发展视角探讨文化遗产观。吕舟在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三十年一文中对中国文化
22、遗产保护工作进行了系统阐述,并对30年的工作成绩进行了总结,详细论述了从1978年到2008年30年间我国对文化遗产保护所做出的努力,并对文化遗产的深层次历史含义和作用进行了详细论述,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相关工作进行了详细解读。(2)基于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研究在文化遗产当代价值方面,吕舟教授在1997年就指出当前我国针对文化遗产和文物保护法还存在诸多不足,由于立法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化遗产价值的发挥。在文物建筑的价值及其保护一文中对文物建筑保护相关问题进行了系统论述,并指出如何在保护的基础之上实现文物的价值。2009年,在论遗产的价值取向与遗产保护中,对文化遗产的价值认知进
23、行了详细阐述,并指出当前文化遗产的价值认知已经出现了新的变化,传统的历史价值逐渐由新的文化价值所取代。2012年,在基于价值认识的世界遗产事业发展趋势一文中明确指出,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应该注重文化遗产价值的挖掘,同时也应该构建好文化遗产价值体系,90年代文化遗产研究更加注重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而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这种价值观念逐渐发生变化,人们开始对文化遗产价值有再认知,新的价值逐渐显现。还有学者对文化遗产旅游方面的内容进行了阐述,如张朝枝在旅游与遗产保护一一政府治理视角的理论与实证和旅游与遗产保护一一基于案例的理论研究,就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进行了详细论述,并以旅游视角指出文化遗产的开发应
24、该有多个主体共同参与,特别是媒体应该加强对文化遗产价值的宣传。在马克思主义文化遗产观内容方面,学者在列宁、马克思、恩格斯、毛泽东、习近平的文化遗产观方面的研究相对多一些,且有专门的论述。郭育新(1978)研究过程中分析了资产阶级古典作家的有关著作,并指出,我们对待当今世界的文化遗产,要坚持批判继承的态度,如对封建阶级中的一些糟粕要保持彻底的批判态度。唐凯麟(2003)分析了马克思主义文化遗产观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孙燕.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潜在资源和发展状况一一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近期研究成果几南方建筑,2011(05):20-24.吕舟.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三十年J建筑学报,2()08(12):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3 26 马克思主义 文化遗产 及其 当代 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973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