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课程学习辅导.docx
《《金融学》课程学习辅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学》课程学习辅导.docx(3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金融学课程学习辅导第一章货币与货币流通金融学第一篇的内容主要集中于研究货币与货币制度,讨论的是金融学的第一个基本要素货币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问题。一、如何把握货币的起源及其各种学说?货币的存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现代经济生活中人们也须夷离不开货币。人们对货币的存在早已习以为常。但货币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它的本质如何?这些问题长期困扰着人们。对此,马克思曾引用当时英国议员格来斯顿的话说:“受恋爱愚弄的人,甚至还没有因钻研货币本质而受愚弄的人多。”货币到底从何而来,似乎成了一个谜。但这又是一个非解开不可的谜,因为了解货币的起源是认识货币本质、职能与作用的起点,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正确认识货币金融理论的
2、起点。关于货币起源的学说古今中外有多种。如中国古代的先王制币说、交换起源说;西方国家的创造发明说、便于交换说、保存财富说,等等。它们或认为货币是圣贤的创造,或认为货币是保存财富的手段,一些法学家甚至错误地认为货币是法律的产物,凡此种利J不一而足。虽然从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看,多数学说都存在一定的合理成分,但却无能透过现象看本质,科学揭示货币的起源。只有马克思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采用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方法观察问题,科学地揭示了货币的起源与本质,破解了货币之谜。马克思认为,货币是交换发展和与之伴随的价值形态发展的必然产物。从历史角度看,交换发展的过程可以浓缩为价值形态的演化过程。价
3、值形式经历了从“简单的价值形式一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货币形式”这么一个历史沿革。从这一发展过程应该看出:首先,货币是一个历史的经济范畴。是随着商品和商品交换的产生与发展而产生的。其次,货币是商品经济自发发展的产物,而不是发明、人们协商或法律规定的结果。再次,货币是交换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劳动和私人劳动矛盾发展的结果。二、货币形式的演进及其发展趋势货币自身的发展主要有两条源流:一条是货币形式的演变;一条是货币职能的发展。从货币的形式上看,主要是基于对币材的考察。所谓币材,即充当货币的材料或物品。迄今为止,大致经历了“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一信用货币”几个阶段。从总的趋势看,货币形式随着商品生产流通
4、的发展与发展,随着经济发展程度的提高而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形式发展演变。这一演变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般价值形式转化为货币形式后,有个漫长的实物货币形式占主导的时期。贝壳、谷帛、牲畜等,都充当过货币。实物货币之所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逐渐退出货币历史舞台,根本原因在于实物货币具有难以消除的缺陷。它们或体积笨重、不便携带;或质地不匀、难以分割;或容易腐烂、不易储存;或大小不一,难于比较。随着商品交换和贸易的发展,大宗交易成为日益普遍的经济现象时,实物货币被金属货币所替代也就成为必然。2、实物货币向金属货币转化。金属冶炼技术的出现与发展自然是金属货币广泛使用的物质和技术前提。金属货币所具有的价值稳定、易
5、于分割、便于储藏等优点,确非实物货币所能比拟。3、金属货币向纸质信用货币形式转化。信用货币产生于金属货币流通时期。早期的商业票据、纸币、银行券都是信用货币。信用货币最初可以兑现为金属货币,逐渐过渡到部分兑现和不能兑现。信用货币在发展过程中,由于政府滥发而多次发生通货膨胀,在破坏兑现性的同时也促进了信用货币制度的发展与完善。到了20世纪三十年代,山界各国纷纷放弃金属货币制度,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遂独占了货币历史舞台。4、货币的现在与未来电子货币。电子货币作为现代经济高度发展和金融业技术创新的产物,是以电子和通讯技术飞速发展为基础的,也是货币支付手段职能不断演化的结果,从而在某种意义上代表了货币发
6、展的未来。三、关于货币的职能货币在现实生活中主要发挥两大功能:交换媒介和价值贮藏。货币发挥交换媒介的功能主要通过三种方式进行。一是作为各种商品交易时的交换手段;二是作为计价单位去计算并衡量商品和劳务的价值;三是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运动形式进行单方面转移,用以偿还债务或作其他支付。理解货币的功能时需要注意:首先,货币的功能是货币本身所具有的天然的功能,是货币本质的具体体现,货币的功能是由货币本质决定的。其次,对货币的功能有多种概括,如西方学者概括为交换媒介、核算单位、贮藏手段;马克思则将金属货币的功能概括为5个: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无论怎样概括,都万变不离其宗。四、货
7、币的职能所谓货币的职能即货币本身所具有的功能,它是货币本质的具体体现。随着商品经济和货币的发展,货币的职能也在不断发展。这是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应该牢固树立的一种观念。一般认为,货币有五种主要职能,即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在货币的这五种职能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也是货币历史上最先出现的职能,其他职能都不过是在货币基本职能基础上的派生。对此,马克思曾经说:“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统一是货币”。由于货币的本质与货币的职能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因此,对货币本质与货币职能的考察,其实在揭示货币之谜中互为表里。此外,同学们还应注意,在分析理解货币职能问题时,要时刻牢
8、记运用发展的观念,掌握货币功能的特点与作用。如交换手段的特点是必须使用现实的货币,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作用主要是便利商品交换,但也可能导致买卖脱节;支付手段的特点是没有商品或劳务与之作相向运动,用于偿还债务或单方面支付等。正因为货币具有重要的功能,所以货币在经济社会活动中具有重大的作用:首先,货币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特殊力量。其次,货币在整体经济社会运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对经济发展、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当然这种作用可以是正负两方面的,如果违背货币流通的客观规律就可能产生消极作用,如可能加大供求失衡,形成债务链条或危机,造成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等。五、什么要划分
9、货币供给层次首先,现实经济中存在着形形色色的货币,需要将它们划分为不同的层次,使货币供给的计量有科学的口径。其次,处于不同层次的货币,货币性不同。再次,由于不同层次的货币供给形成机制不同,特性不同,调控方式也不同,因此,划分货币供给层次,有利于有效地管理和调控货币供应量。最后,尽管各国划分货币层次要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进行,内容也多有差异,但各国划分货币层次的依据却是共同的,这就是金融资产的流动性。第二章货币制度一、货币制度的形成货币制度是指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简称币制。货币制度形成于国家干预货币流通以后。目的是为了保证货币和货币流通的稳定,使之能够正常发挥各种职能与作
10、用。较为完善的货币制度是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而逐步形成的。现存的货币制度可分为国家货币制度、国际货币制度和区域性货币制度三类。二、货币制度的内容货币制度的内容包括六个主要方面:1、规定币材,即确定哪些商品可以作为货币材料。2、规定货币单位,即确定货币单位的名称和货币单位的“值”。3、规定主币与辅币。4、规定货币铸造权或发行权,金属货币流通下规定货币铸造权;信用货币流通下规定货币发行权在中央银行。5、有限法偿和无限法偿,即法律规定货币具有多大的支付能力。6、准备制度,包括金准备、外汇准备、有价证券准备或物资准备等。三、国家货币制度的演变国际货币制度是指一国政府以法令形式对本国货币的有关要素
11、、货币流通的组织与调节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体系。国际货币制度是一国货币主权的体现,有效范围仅限于国内。国家货币制度从存在形式看有两大类:金属货币制度和信用货币制度。16世纪以来的国家金属货币制度主要有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和金本位制。20世纪70年代以后,世界各国均实行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四、现代信用货币制度的特点1、贵金属非货币化。2、流通中的信用货币主要由现金和存款货币构成。3、现实经济中的货币均通过金融活动投入流通。4、中央银行代表国家对信用货币进行统管理与调控成为金融和经济正常发展的必要条件。五、国际货币制度的演变国际货币制度又称国际货币体系,是支配各国货币关系的规则以及国际间进行各种
12、交易支付所依据的一套安排或惯例。具体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汇率制度的安排和国际收支的调节方式。迄今为止,国际货币制度的演变大体经过了三个阶段:国际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和牙买加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与崩溃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具体表现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有其特殊背景;该体系也曾在历史上发挥过积极作用;但在制度安排中存在着诸多缺陷,从而最终导致其走向崩溃。正是为了克服这种缺陷,才建立了现行国际货币制度一牙买加体系。其主要内容是:国际储备多元化、汇率安排多样化、多渠道调节国际收支。牙买加体系在现实世界经济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但也存在缺陷。五、区域性货币制度及其作用现存的区
13、域性货币制度主要有西非货币联盟制度、中非货币联盟制度、东加勒比货币联盟制度、欧洲货币制度等。按照“最适度货币区理论”,区域性货币制度的存在有其合理性。在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中,采用区域性货币制度对于协调与稳定区域经济的发展、发挥汇率机制的作用具有积极意义。现存的区域性货币制度仍然存在一定缺陷有待克服,区域性货币制度的前景尚难定论。第三章国际交往中的货币与汇率一、外汇的概念与构成外汇是指以外国货币表示的,可用于国际间清算的支付手段。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即(1)外国货币:包括钞票、铸币等;(2)外币有价证券:包括政府公债、国库券、公司债券、股票、息票等;(3)外币支付凭证:包括票据、银行存款凭证、邮政
14、储蓄凭证等;(4)其他外汇资金。因为通常人们是在狭义意义上使用外汇概念的。一种外币资产能否作为外汇必须同时具备一:个条件:可自由兑换性、普遍接受性和可偿性。二、汇率及其决定汇率又称汇价或外汇行市,即两国货币的折算比率,或者说是用国货币表示的另一国货币的价格。汇率有两种标价方法和多种分类。不同货币制度下汇率的决定因素是不同的。在金本位制度下,两国货币汇率是由其含金量的大小决定的,铸币平价是决定汇率的基础。外汇汇率的波动是在市场供求关系变动的影响下围绕铸币平价,在黄金输送点之间上下波动。例如教材上的国际借贷说主要就是说明在金本位制下汇率波动的原因在于国际借贷关系及其债权债务关系的变动所致。在信用货
15、币流通制度初期,各国参照过去金币含金量规定纸币的法定含金量,汇率主要是由纸币法定含金量的对比决定的。1944年国际货币制度采用布雷顿森林体系后,在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的情况下,各国货币根据与美元所规定含金量的比例确定汇率,中央银行负有稳定汇率的责任;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各国普遍采用浮动汇率制度,汇率主要由两国货币在外汇市场上的供求状况来决定。因此,当前凡影响外汇供求的因素就成为影响汇率变动的深层次因素,主要有:国际收支、通货膨胀、利率、经济增长状况、中央银行的干预、市场预期等,其中任一因素的变动都能引起汇率的变动。随着金融的发展,特别是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的推进,决定
16、和影响汇率的因素变得Fl益复杂,于是许多经济学家又从其他角度来解释汇率的决定。例如货币分析法认为导致货币市场失衡的各种因素,通过对各国物价水平的影响而最终决定汇率水平;金融资产说则认为金融资产的供求对汇率的决定性影响;我国学者提出的换汇成本说主要把考虑贸易品的价格对比作为决定汇率及其变动的因素,我国一直依据出口换汇成本作为确定人民币汇率水平的重要依据。三、汇率的作用与影响汇率作为重要的杠杆性经济变量,在经济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从汇率的贬值与升值两个角度来考察汇率对国际贸易及进出口的影响:二是通过人们对汇率变动的预期影响资本流动;三是本币汇率的贬值有可能通过多
17、种机制导致国内物价水平的上升。四是汇率的变动通过影响资产的收益率对金融资产的选择产生影响。除此之外,对汇率的作用还可以有一些表述,例如,由于上述的作用,汇率还对产出和就业具有重要的影响力,这也是近来国外一些舆论例如美国试图对人民币施加升值压力的理由。因为他们认为,人民币汇率的坚挺不利于美国出口增长,从而给美国的生产和就业造成了困难。事实上,这个理由并不充分,因为一国的生产和就业主要还是由国内因素起主导作用,汇率的作用是有限度的,并且还与这个国家的贸易依存度大小有关。汇率能否发挥上述作用,并不是无条件的。一般来说,要受进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和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的制约,弹性越大,汇率的作用也越大;同
18、时,还要受各国的经济体制特别是汇率制度、市场条件和运行机制是否健全、对外开放程度有多大、财政货币政策的配合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因此,汇率最终发挥了何种作用不一定与理论分析完全一致。四、如何看待人民币汇率问题人民币汇率因美国等国不断施压而备受世人关注,必须正确理解和看待人民币汇率决定的历史背景与条件约束。人民币汇率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出口换汇成本。1994年以后至目前,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基本制度框架:银行结售汇制度与银行周转头寸管理;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操作;银行间市场撮合交易制度;银行间市场汇率浮动区间管理。考虑人民币汇率决定的特殊国情及其变化.1994年以来人民币汇率的改革绩效是显著的。人民
19、币汇率一直保持了稳定,即使在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仍然坚持不贬值,不仅赢得了世界的普遍好评,也有利于我国的经济发展,首先是促进了进出口额大幅增长,发挥了汇率对外贸的调节功能。其次,有利于我国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10年来,人民币汇率的稳中有升,不仅提高了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和威信,还降低了进出口交易的成本。第四章信用的演进一、信用的本质及其产生的条件从历史的角度考察信用的产生:剩余产品、贫富差别和私有制的出现是信用产生的基础和条件。信用是与商品经济和货币紧密联系的经济范畴,它是商品生产与交换和货币流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信用关系是在商品货币关系基础上产生的,反映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也
20、为商品货币经济所共有。同货币一样,信用也是一个古老的经济范畴。从史料记载看,信用在历史上长期以实物借贷和货币借贷两种形式共存。无论是实物借贷还是货币借贷,信用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都是私有制条件下的社会分工和大量剩余产品的出现。从逻辑上说,私有财产的出现是借贷关系存在的前提条件,而只有社会分工,劳动者才能占有劳动产品:只有剩余产品的出现,才会有交换行为和借贷行为的发生。显而易见,私有制是货币与信用存在的共同前提。从信用的发展看,曾经出现过两大飞跃:一是信用方式从实物借贷逐渐向货币借贷转化;二是信用活动的领域由由单纯的消费领域过渡到社会再生产领域,再过渡到宏观经济领域。二、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待高利
21、贷信用首先,要把握高利贷信用的历史根源与基础。高利贷虽然存在于多种社会形态,但这些社会的共同特征是小生产占主导地位的自然经济条件,物质生产力水平低下和民智尚未开启的现实。这是以残酷剥削为特点的高利贷信用存在的基础与根源。其次,对高利贷的历史作用应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高利贷资本来源于商人、宗教机构和官吏,资本运用于生活性消费,因而与社会生产没有太直接的联系。高利贷虽然具有资本的剥削方式,却无资本的生产方式,其落后性是显而易见的。于是,高利贷的历史作用就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导致生产力发展缓慢。强忍高利盘剥的小生产者在恶劣的社会经济条件下维系简单再生产已属不易。二是高利贷却在客观上资本主义前提条件的形
22、成。残酷剥削导致了资本原始积累加速完成和无产阶级的大量涌现,为资木主义这一相对高级的生产方式创造了条件。再次,应正确认识新兴资产阶级反对高利贷的斗争。这些斗争对社会文明的发展有十分积极的影响。总之,在对待高利贷的问题上我们应该牢记:小生产占主导地位的自然经济的存在是高利贷信用赖以存在的基础,而社会化大生产方式则是高利贷的掘墓人。由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社会化大生产和现代银行制度发达的地方,高利贷便无立足之地;而在经济比较落后的地方,高利贷仍有活动空间之原因所在。三、现代信用活动的特征1、信用关系业已成为现代经济中最普遍、最基本的经济关系。具体体现在:现代经济从本质上看是一种具有扩张性质的
23、经济,这个经济体需要借助负债去扩大生产规模、更新设备、改进工艺、推销产品;现代经济中债权债务关系是最基本、最普遍的经济关系;在现代经济中,信用货币是整个货币群体中最基本的形式。2、在现代经济、信用活动中,风险与收益是相互匹配的。3、现代信用活动中,信用工具呈现多样化的趋势。4、现代信用活动越来越依赖于信用中介机构及其服务,不仅间接融资活动要通过信用中介来完成,直接融资也离不开信用中介机构的服务。四、现代信用的作用与影响现代信用在现代经济活动中能发挥积极作用,但如果利用不当,信用也会给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灾难性的影响。从现代信用在经济中的积极作用看,主要表现在:现代信用可以促进社会资金的合理利用;
24、现代信用可以优化社会资源配置;现代信用可以推动经济增长。从现代信用的负面影响看,主要是可能引发信用风险和带来经济泡沫。六、现代信用体系的构成现代信用体系是由信用形式、信用机构和信用管理体系等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各个方面共同构成的。没有丰富多彩的信用形式和各种信用机构,信用体系就难以产生高效率;与此同时,如果没有完善的信用管理体系,就不能对守信者进行褒扬,对失信者予以惩罚,信用活动便难以健康发展。第五章信用形式一、商业信用的特点与作用商业信用是指工商企业在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态提供的信用。其典型形态是赊销,主要工具是商业票据。商业信用的特点主要是:1、以商品买卖为基础。2、信用关系双方都是商品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金融学 课程 学习 辅导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974514.html